他獨特的設計,引領了一段高達模型的潮流

2021-02-25 遊戲時光VGtime

  

對於日本機設師カトキハジメ來說,他在中國有個未得到他本人承認的名字(譯名),角木肇。如果你是一個高達模型的玩家,想必會對不少產品名中的「Ver.Ka」印象深刻,而這就來源於他筆名的羅馬字寫法 Katoki Hajime。

  

カトキハジメ的名字每過上一段時間都會出現在高達愛好者和模型玩家的話題中,原因自然是他又參與了哪一部作品的機體設定工作,或者萬代又推出了哪一款與他有關的模型。當前段時間劇場版《閃光的哈撒韋》中Ξ高達的設計公布之後,圍繞著小說、遊戲和動畫版設定的討論也是稍微持續了一段時間。

  

考慮到《閃光的哈撒韋》劇場版第一部將在年內上映,今年一定會是他忙碌的一年。藉此機會,我們也正好可以了解一下這位人氣極高的機設師。為了照顧到整篇文章的可讀性,我還是以「角木肇」作為他的代稱。儘管我挺想叫「Ka爹」的,但這樣未免顯得不夠正經了。

經典的「Ka站」

  

角木肇究竟是憑藉什麼攀登到如今這個地位的?他在機設、玩具設計上究竟有哪些獨到之處,從而受到市場如此追捧?

作為日本動畫行業中最為獨特的類型之一,機器人動畫一直都有著非常高的地位。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機器人動畫本身的設定難度高、參與人數多、細節處理複雜,對整個創作團隊的要求非常高。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職位就是機械設定,它幾乎代表著一部機器人動畫最明顯的賣點。

  

也是因為製作難度大,所以在商業模式上,機器人動畫往往都要搭配玩具廠商的產品,以至於被很多觀眾戲稱為「玩具廣告片」。因此,我們可以發現機設與動畫、玩具乃至玩具廠商之間,有著複雜的關係:

  

機設師往往會得到來自動畫製作方和玩具廠商兩方的需求,前者需要機體能夠配合故事的設定、體現作品的特色;後者需要機體符合當下的玩具製作技術,讓機體的的衍生產品擁有足夠的可玩性,使觀眾產生購買的欲望。

很顯然,海老川在《AGE》中接到的需求就是致敬UC紀年的幾部作品

  

角木肇從做機設開始,他對需求的理解和吸收就已經非常擅長了,這在他早期參與的《機動戰士V高達》中就有足夠的體現。

  

在《V高達》中,他所獲得的需求就是這部作品是給小孩子看的,所以線條和配色處理要偏簡約。因為時間線上要接續《F91》,因此要延續 F91 小型機、偏弧線的設計語言。在玩具層面,針對其目標受眾,過多的直角也會造成孩子們的意外刮傷,因此,角木肇在主角機的設計上,更多採用了流線的設計,而不是像此前高達那樣,偏直角、偏矩形。

  

最終,無論是 V 還是 V2 高達,或者是量產機,角木肇都執行得非常出色。作品的機體設計與《F91》之前的 UC 系高達有了明顯的區別,辨識度很高。

相對流線的V高達

  

但遺憾的是,由於作品創作時的種種原因,《V高達》並沒有成為一部廣受好評的作品。在當時富野也說了一些關於角木肇不太正面的言論,但如今這件事也基本上成了一個普通的談資。

  

在《V高達》之前,角木肇也參與了當時與《逆襲的夏亞》共同爭取動畫化的《高達前哨戰》的機體設定。因為作品的時間線處於《Z高達》與《高達ZZ》之間,所以角木肇一方面要在設計上實現對兩款作品機設風格的承接、完成延續與創新,同時也要做出特色,對既有的機體完成修正和改良。

  

在《高達前哨戰》中,角木肇很好地實現了這個思路,一方面創造了 S 高達、Ex-S 高達這些放眼當下都極為出色的機體。另一方面,對 ZZ 和 Z 這兩臺名機體,他也做出了自己的設計,即作為全裝甲 ZZ 高達試驗機的的 FAZZ(原設為明貴美加,角木肇為後期修正,後來為了可玩性,模型化修改了設定)和可變機 Z Plus。這些機體無一例外都得到廣大粉絲的歡迎。

Z Plus的機設

  

當然,角木肇更為人所知曉的機體,就是「大冰箱」GP03D 了。角木肇在河森正治的機設基礎上,完成了《0083》後半部分主角機的設計,針對最後的 MA 大戰,設計出了 GP03D。GP03D 這臺魄力十足的機體,一方面是通過大的直角來展現出來幾何式的美感,另一方面則是用武器庫的疊加來凸顯高火力的力量感和壓迫感。它也成為了不少高達作品在設計時效仿的對象,例如流星和 GN Arms 都是這個思路的產物。

「大冰箱」GP03D

  

之後在 OVA《高達W 無盡的華爾茲》中,角木肇進一步擴大了作品的舞臺劇感和超現實感,創造了五臺極為誇張的機體,它們與 TV 版的原設相比變化可謂翻天覆地,尤其是帶著大翅膀的「掉毛」飛翼零式。在這些成功設計的基礎上,他又在劇場版的基礎上中逆向倒推設計了五臺機體的前期版,之後它們在漫畫《敗者的榮光》中加入故事,它們更是將角木肇獨特的審美和特色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五臺機體擁有更為符合現代審美的頭身腿比例,配合色彩更為均衡的配色,在模型玩具發售之後就受到了不少高達粉絲的追捧。而這兩批機體,讓角木肇進一步擴大自己的知名度,成為市場追捧的設計明星。

角木肇設計的兩版飛翼

  

隨著《高達UC》的火熱,角木肇又到達了新的高峰。此時角木肇已經在玩具領域擁有了充分的經驗,用裂甲和變身設計讓獨角獸高達成為了萬代的一顆搖錢樹。而裂甲又反過來影響到了v高達、沙扎比甚至是飛翼零式在後續商品推出時的設計。

全裝備獨角獸高達

  

縱觀這些名作,角木肇除了對需求有著極高的理解吸收能力之外,其對原有機體的設計改造更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可以說,角木肇更為強大的是對既有機設修正、美化、再創造的能力,而這似乎也契合了高達系列作品一直以來所貫穿的「繼承與創新」的理念。也因為這些特質,讓角木肇步入玩具領域,成為了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現如今有不少機設師都在設計上貼上了自己的風格標籤,但在以玩具成名之前,角木肇實際上並沒有過於重視自己的個人風格,舉個例子,用 V 高達、S 高達、飛翼零式高達 EW 這三臺機體來進行對比,我們很難找到角木肇顯性的設計共性。

  

所以,該到大家喜聞樂見的玩具環節了。

  

在《V高達》時期,作為機設的角木肇就參與了玩具的製作,但真正讓他投入到 Gunpla 具體的設計製作的,是有著巨大生命力、堪稱高達系列的搖錢樹的 HGUC 系列。

角木肇的模型設計稿

  

在 HGUC 最開始,到逐步壯大的過程中,大量的設計都有角木肇參與。只不過由於 HGUC 的整體性,並沒有突出角木肇的個人特色與標識,角木肇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設計師,僅此而已。

  

而到了 MG 這邊,隨著《高達前哨戰》的機體加入,尤其是即便在通貨膨脹尚未如此嚴重的當年,角木肇修正的 MG Ex-S 高達 10000 日元的價格也足夠震撼了。只不過與 HGUC 一樣,角木肇依舊是作為機體的設計師,藏在幕後,他的名字還只存在於在封繪的角落和日後披露的設定中。

  

但角木肇以出色的設計能力,得到了市場和萬代高層的認可。這時候角木肇迎來了自己發揮個人品牌最大的契機——MG 57 號,《前哨戰0079》的 RX-78-2。它後來的名字叫做,「RX-78-2 Gundam Ver.Ka」,也就是 Ka 版 MG 的起點。

《前哨戰0079》的設定

  

原來的企劃就是依託於元祖高達的人氣,想要再推出一款新版本,恰逢角木肇在當年在《前哨戰0079》中對此作出了自己的設計。但是因為《前哨戰》涉及的問題非常複雜,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加上對角木肇這麼些年對高達和 Gunpla 的貢獻進行感謝,這次《前哨戰0079》的元祖高達,就加上了角木肇自己的標識——Ver.Ka。這也是 Ka 版 MG 的起點,也造就了這個 MG 大家庭中特立獨行的系列。

標誌性的封繪與Ka站延續到現在

  

Ka 版元組高達的封繪從一開始就極具辨識度,與傳統封繪不同的純白色的背景配合上特別規整的站姿(也就是 Ka 站),加上在封面就出現的大量的水貼細節,配合角木肇特別喜歡的「短大腿、長小腿」的特定比例,構成了將近 20 年的 Ka 版MG 獨有的特色。

  

之後的飛翼、鐵球、海盜 X1、獨角獸、新安洲、V 高達、V-Dash 等等作品,直到去年年底發售的飛翼零式高達 Ver.Ka,組成了一個極為龐大的「Ka」式系列,其與眾不同的封繪成為了 MG 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成品部同樣也不放過這麼一個機會,在高達模型上,整個萬代的成品部給了角木肇前前後後多達三個產品線,包括最早的、主打比例和換裝的 FIX 系列,FIX 後續的大比例衍生品 GFFMC 系列,以及如今的 Ka Signature 系列。而這些系列無一例外都是高價的系列,其中溢價的部分,自然是 Ka 的品牌和人個人設計。

FIX的設定圖

  

角木肇自身的設計水平自然不必多說,但他更令人欽佩的還是對整個萬代的模型技術非常熟悉,並擁有著很強的技術理解力和技術解決能力。從當時 MG ZZ 高達  Ver.Ka 的設計日誌中就能窺探端倪。

  

角木肇在設計模型的時候,首先會先設計原稿,之後用 3D 列印呈現出來整個模型的比例與形態。但由於 ZZ 是一臺有合體功能的機體,因此有大量的細節需要處理,尤其是腰部存在核心戰機的情況下,如何實現可動幅度的最大化。之後,角木肇就針對重點的內容進行各個擊破,同時會向當時的機設師了解最初的設計理念,並結合萬代自身的模型技術,最終來實現最好的效果。

MG Ka ZZ開發檔案

  

所以,角木肇在模型設計上不光光只是所謂的「設計」,而是體現出一種非常綜合的能力,並形成一種統一性,比如原設與自己風格的統一、比如玩具技術與設定之間的統一等等。這些都需要大量的功夫。

  

當然,我認為角木肇所帶來的更像是一種理念的傳遞,就是儘管 Ka 版的 MG 會在一些技術上尋求突破,比如獨角獸的裂甲、海盜高達的無 PC 件、ZZ 的合體分離等等,但角木肇始終保持的是一種「造型優先」的態度。儘管 MG 獨角獸大家都稱為「屍站」,但核心地還是體現出來角木肇希望玩家在關注可動的時候,也把玩具當做一種「藝術品」來觀察它的比例。

儘管RG和PG的獨角獸在可動上超過MG,但在比例上,還是MG最為協調

  

因此,我們可以總結出來角木肇在玩具設計取向的幾個特點:

  

1)需求理解能力。與機設一樣,角木肇在玩具形態上也需要滿足各方的需求,技術需求、原設定的需求、觀眾的需求等等。這方面無論是玩具設計還是動畫的機械設定,角木肇都是異常強大。劇場版《閃光的哈薩維》中Ξ高達的設計公布時,看慣了角木肇修正的遊戲版本的愛好者們都覺得不習慣,而角木肇作出的新設計,很明顯在貼合小說機設森木靖泰的最初設計。在玩具領域中,角木肇也會經常諮詢機體最初的機設師,尤其是合作比較多的明貴美加老師。

  

2)相對於玩具「玩」的屬性,角木肇更強調玩具「型」的屬性,也就是在保證比例、形態達到他所認為的美感的基礎上,再實現儘可能的可動。

  

3)技術創新和對細節的追求。前者當然是代表著角木肇積極地迎接新的技術,Ka 版 MG 很多作品都代表著當年萬代最先進的技術,比如爆甲、無 PC 件、多段聯動等;而後者當然是像一些細節的設計,包括水貼、刻線的位置等等。

從非角木肇設計、但為角木肇修正的機體中,更能感受到角木肇的設計取向

  

4)風格化的獨特審美。風格化的封繪、獨特的身材比例、偏暗的配色、大量的直角運用、獨特的「Ka站」等等。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在如今,無論是機設領域,還是玩具領域,我們都能看到角木肇所帶來的影響。

角木肇設計的「機娘」也有獨特的美感

  

角木肇的成功,所帶來第一個影響就是,動畫中的機設師們,在滿足需求的基礎上,越來越重視個人風格的體現。

  

我們可以看到對高達,或者機器人動畫很熟悉的人,幾乎一眼就能看到機設師們的個人化特徵。Naoki 由於在做機設之前是模型師,所以他所負責的《藍色命運》機設都充滿了像 RG 一樣色系相同但色號不同的細節差異。而「外傳大王」阿久津潤一則是在《G-Unit》和《Astray》兩個外傳中都用大量尖銳的角,作為其個人的特色。而像海老川兼武、柳瀨敬之、鷲尾直廣等如今活躍在各大機器人動畫的機設,都在滿足需求的情況下,實現個人風格的展現。

阿久津潤一即便是設計《王者榮耀》,也是充滿個人特點

  

第二點,則是強調了機設與玩具廠商的互動,甚至會讓機設參與整個玩具的設計當中。儘管在《高達0079》時期,大河原邦男老師就沒少參與玩具的製作,但隨著玩具技術的不斷提升,需要機設補充大量的細節。

  

因此,在當下的這個節點,我們會發現,玩具廠商一方面要通過機設監修來實現對玩具的宣傳,另一方面個人設計師也在用玩具來體現自身的個人價值。這方面海老川兼武可以算是身體力行的踐行者,每當有自己設計的玩具出現之後,他都會曬出樣品,來表示自己參與了設計。如今參與玩具製作可以說是機設師必備的技能之一,角木肇無疑是先行者。

  

第三點,這是讓玩具不僅僅是玩具。因為角木肇這個特立獨行的存在,玩具實際上越來越強調自身的「設計感」,如何做出高品質的玩具,是各大玩具廠商、Figure 廠商的必修課。實際上,角木肇的確一定程度地推動了萬代在商品層面的策略調整,最為典型的就是針對不同的產品線,設計不同的審美取向和產品屬性,來滿足不同玩家的需要。

我們能明顯看出MB(上)和MR魂(下)產品線在設計取向上的區別

 

由於熱門機體的存在,所以一定會出現同一個機體推出不同類型的玩具產品這樣的情況存在。因此,如何界定設計方向,是一門技術活。而角木肇所參與的項目,很多都是已經有產品的,如何讓這個產品發揮出來更大的價值,則是角木肇所需要做的事情。所以,萬代也因為角木肇的影響,開始把握每條產品線的取向。

  

對於拼裝部而言,HGUC 如今是在還原原設的基礎上進行細節上的優化,MG 會更激進一些。同理成品部這邊,Robot 魂所承擔的任務是儘可能還原最原始的設計,子系列 A.N.I.M.E. 更是幾乎原封不動地把原設定搬出來,直接玩具化;相反,Metal Build 的設計則更傾向於「魔改」,如何最大化地詮釋機體的個性與差異,幾乎伴隨著 Metal Build 系列從誕生到現在的歷程。

  

而這也推動了玩具本身觀賞價值和文化價值的提升。玩具不光是為了玩的,不光是為了拼的,而是玩家一定程度上也開始為了設計付費。這讓玩家更為挑剔,也讓玩家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

白雪公主前奏曲的裂甲設計

  

我們也很慶幸,角木肇在多年的努力之下,也收到了回報,並逐漸探索設計師的邊界。我們也意識到,「Ka」這個品牌如今已經是高達系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今後,我們也更期待,「Ka爹」會給我們帶來怎樣出色的作品。

敲碗等Ka Signature系列Zeta發售咯!

微信內搜索VGTIME2015,關注我們

長按圖片下載App,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高達模型歷史簡介
    可動度是角色模型或人偶最大的魅力之一,和幾乎完全不能動的飛機、坦克、船艦等靜態模型相比,鋼普拉從一推出就以驚人的可動度打響名號,比起同時代的所有超級機器人都來得更加靈活。史上第一個使用球形可動關節的鋼普拉是1981年發售的1/144龜霸,以現在的標準來看,可動度當然是小得可憐,不過,當時這個設計就是針對他造型奇特的髖部,讓他被局限住的雙腳能夠張開,前後左右做出各種動作。
  • 優衣庫 x 高達模型40周年,我們進行了一次特別的開箱
    今年是高達模型「GUNPLA」40周年。一向引領合作潮流的優衣庫,近期也推出了「高達模型40周年」主題的合作款UT與定製款高達模型。本期開箱視頻,就讓我們帶大家先睹一下這系列最新款的合作商品。同時我們也請到了高達模型DIY達人現場對定製款高達模型進行拼裝與做舊。提醒一下大家,不要忘記看視頻結尾的的彩蛋。
  • NRX尼威Air超薄設計,引領時尚潮流.
    作者 | 李一鍾來源 | 藍經財經觀察(ID:bluecaijing )影視明星,特別是歐美大咖,一直是時尚、潮流的風向標!而這兩年,這個圈子開始流行一種電子產品——電子霧化器!2010年全球規模約為4.16億美元,到2017年全球銷售規模超過120億美元,7年時間增長28.8倍,年複合增速高達60%以上。而根據《2017年世界菸草發展報告》,預計到2023年這一行業規模將達到480億美元左右,那麼接下來幾年內市場年複合增速在26%以上,仍然保持較高水平。
  • A-Z 全系列高達模型集於一身
    原創聲明 高達模型製作技巧 微信公眾號《高達模型製作技巧》自創辦以來深受各個方面大力支持,眾多作者編輯譯者亦傾力付出辛苦的汗水和獨特的創意。對本公眾號原創文章的轉載請聯繫公眾號編輯獲得授權。
  • 模玩控:高達擬人化設計,排隊搶MB自由高達模型的自由高達你見過嗎?
    如果把高達擬人化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它們會不會都是帥哥呢?擬人化後它們都會做什麼呢?接下來為大家帶來的是八八二三的高達創意插畫,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擬人化後的高達們都在做什麼呢?
  • 高達模型作品
    高達是日本動畫製作家富野由悠季(1941年11月5日-)製作的國民級系列機器人動畫作品,最著名的是《機動戰士高達》系列。之後又有其他相關作品推出,包括小說、機器人模型、動畫片等,其相關商業價值屬業界之首。
  • 得物App舉辦國潮設計大賽,獨特設計引領時尚新潮流
    得物App作為全國最大的潮流文化社區,緊跟新一代消費趨勢,打造了社交型電商平臺,受到了年輕人喜愛。在此基礎上,品牌方才有更多精力投入原創設計、工藝改進,並且探索品牌定位、創新商業模式,變得更加「打動人心」。比如,得物App平臺在售的大量商品,僅僅因為顏色差異也會擁有不同的名字,名字背後還有不同的故事和精神所指。還有的鞋款,配色超過1000個。這些,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
  • 高達模型新手入門指南
    現在PG基本上每隔幾年才會出一款新產品,因為其夠大夠複雜導致設計周期漫長,從而使得設計人員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來發揮構想,就像設計一款新式戰鬥機的時候會事先推出技術驗證機一樣,萬代每推出一款新PG,都會在上面附加一種該款獨有的全新技術,討論這些新技術曾經一度是眾模友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
  • 「形」與「戰」的差異,高達模型的獨有魅力
    作為系列的主機械設計師海老川兼武仍堅守在自己的崗位,在前不久發售的《NewType》2018年7月號(總第400號)上便採訪到了他,談談本作的變化與《高達創形者》給自己留下的印象。在過去,高達模型戰鬥的世界恐怕只能在夢裡實現,但這幾年隨著VR技術的進步,海老川認為這樣的操作不再是遙不可及,甚至近在咫尺。關於《高達創形者》設計的大方向和《高達創戰者》基本沒有太大變化,依然是以高達模型戰鬥。雖然玩法上變得更加自由,但涉及到「戰鬥」,根本上不會有多大變化。
  • 從1/100 RX-78-2看高達拼裝模型歷史
    1993年10月,雜誌《Hobby Japan》連續多期舉辦了《一年戰爭回憶錄》的連載活動,在玩家間掀起了一股使用現代技術製作老模型的潮流,也讓萬代感到老機體的吸引力,再次意識到了version商法的可行性。1994年4月底,最不像高達的《G高達》開始播放。
  • 引領設計與技術的未來潮流,三星QLED TV有何秘訣?
    正因為如此,在室內設計中,極簡家居設計風格在今天極為風行,而人們對於電視的要求不僅僅是高清畫質、大尺寸,而希望他是一個藝術品。軟體+硬體+內容的深度融合,輔之以超前的極簡設計理念,正在引領電視產業的變革方向。
  • 圓夢的模型——SDCS鳳凰高達
    《SD高達G世代》是萬代發售的以SD造形機動戰士的戰略遊戲系列 ,玩家將操控可以使用遊戲原創的人物或者獲取原著人物,操縱開發和捕獲的MS, 創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部隊,穿梭於各個高達故事和戰役中戰鬥。作為遊戲特有的原創機體,鳳凰高達一直是玩家們的主力機體,優異的機體性能和戰鬥絲毫不比任何一臺原著主角高達差,而且各種武器大招畫面華麗。
  • 東京高達基地會展公布MG主天使高達、RG脈衝高達等最新模型!
    今天開展的東京高達基地Next Phase Gunpla~Road To 2020現場,公布了一批新的高達模型,從MG到BB都有,來看看!下文新公布的模型在12月28日-29日淘寶旺旺群內有群專享優惠享受,預訂即有價格優惠。
  • 【高達模型吧評測】Frs戰鬥暴龍獸(AMPLIFIED)
    【高達模型吧評測】Frs戰鬥暴龍獸(AMPLIFIED)評測師:BJS_ChnB站ID:Gunpla高達模型吧,評測同步更新,歡迎關注!        總結的話,這款FRS的戰鬥暴龍獸你把它當一個站著就帥的靜態玩具的話是很不錯的,只要別讓他動起來就行。
  • 高達模型小課堂:高達的機械結構,沒啥配合度
    今天想聊的話題其實和高達模型關係並不大。但這件事還是有聊下去的價值的。之前咱們簡單的聊過幾期的機械,主要就講了講液壓杆和軸的製作和應用。但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很實在的問題——在高達所謂的機械結構中,大部分部件都是單動式的部件,並沒有多少部件是真正有聯動關係的。
  • 【科普】萬代模型發展史
    早期的模型製作,必須先以木頭雕出原型,之後再翻製成金屬模具,和現在電腦自動設計與加工的技術相比,難度不可同日而語。因此,製作模型,需要技藝精湛的一流木雕師,這也正是靜岡發展為模型工業重鎮的原因。▼ 1970年代後期,BANDAI取得東映熱門電影「拖卡野郎(トラック野郎)」的版權,推出1/48比例的超華麗彩繪拖車,一推出便熱賣10萬臺以上。
  • 高達模型製作技巧迎來春季活動
  • 經典高達模型-MG 1/100 元祖高達3.0版
    這款是萬代推出的第三代MG版元祖高達模型,因此稱為MG 3.0版,它代表著高達模型技術的又一個階段性提升。模型整體採用了「碎甲」式風格,並增加機體顏色的深淺變化,使原本樸素外型的元祖高達變得細節豐富。在關節和噴射口,使用了金屬銅質感的貼紙以增加細節,是3.0版很明顯的一個特徵,後續推出的RG版高達模型普遍沿用了這個設計。
  • 2020值得買的高達模型第四期,第三款機型真的香
    想了想實在是不多那不如我們一起來做高達吧,消磨時間、鍛鍊耐心還能得到一個自己親手製作的高級玩具何樂而不呢?那麼問題來了那幾款高達比較適合我們拼裝呢?TOP1——紅色異端紅龍紅龍屬於萬代PB限定MG,主體依然是紅色異端但是在其上進行了大量的升級讓這款紅色異端紅龍充滿了魅力,首先大小來說依然是MG型號所以並不是很大,最毒獨特的就是他的髮型了,原本非常容易折斷的兩根天線變成了兩個霸氣的角視覺效果更加厚重。
  • 高達模型比例介紹
    目前市面上主要的模型比例有八種,分別是:MEGA、PG、HG、RG、MG、RE、FG、TV。出過的機體有:重型高達、惡魔高達、飛龍高達、神高達、改造部件、尊者高達、極限高達、日升高達、玫瑰高達、閃光高達、鏡高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