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父親與大地的悼曲
文/老穀子
父親,你去了!這苦難而光榮的大地是你的象徵
——題記
一
萬能的金烏,不曉蔚藍的星球上,嘴唇怎樣枯萎,骨頭如何腐爛;樹木比人長久,父親比母親先故,釀成人類的痛苦。
亞當與夏娃的種子,把淚看得比金子珍貴。
日月賜予光華,窺不見心底的煤層;真主不知大地上有種流動的血是黑色的。
二
孩子們害怕千年前的黃色插圖——在墨綠的夜晚,母貓騷動,舊樓滑落一塊木板。
屋外紛沓的步履,震瘦小巷(有人叨念日蝕那天凋謝的老人)。
流火的七月風凍結冰川。
我怎麼也夢不著您,想起很久、很久以前,沉入海底的那方陸地……
三
您活著的時候,眼眸似大海、湖泊、藍天……我們如幸福翔泳的魚群、飛鳥,不懂博大、深邃與內涵。
您離去之後,雙目緊閉,像黃昏的地平線。
(你應有一千個不閉眼的理由呀!)
母親說:你是為一株殘柳免受驚悸。
兒女們說:您生死同樣堅忍,把無數痛楚埋進底層。
四
雨夜的胸脯綴滿低垂的葵花,您心思沉重,沒怨頹喪的兒女。身裹溼漉的衣衫立於人群,您是普通的巨人。
當葵花和白晝一同微笑的時刻,您沉默著把臂膀伸向天際,擷取黑夜渴望的太陽。
五
半片泛黃的楠竹,兩端系滿風雲,橫穿過曠野古道、蒼茫煙雨。
舊世界的雷霆、飢餓的吶喊,仿佛猙獰的山鬼,總想將她咬斷兩截!然而,她未與蛇蠍出沒草叢,去吸殘陽的熱血,卻樂觀地唱著祖先傳下的民歌。
半片泛黃的楠竹,擔負著東方的苦難。
終於,山鬼死於洞穴,五尺之軀含笑佇立一瞬,又橫過繽紛的花雨——
您的子孫們還較瘦弱,黃河依然是九曲十八彎……半片泛黃的楠竹,兩頭挑著新鮮的日月,繼續唱著祖先傳下的民歌……
六
那座山峰是不朽的肩。
蓓蕾爬上去了,五彩虎爬上去了,採摘雲霞的手指爬上去了……
崖上印滿了兒歌和喘息。
世界是個永遠也長不大的孩童,騎著老父的脖子。
七
植物腹中的子女,母性腹中的子女,苦蓮與柑桔樹的子女,山巒雲集的子女,是您白髮的果實呀!
那座新墳,是子女們用淚珠、黃土、花草為你壘築的眼球。
月亮時而被黑暗吞噬;幾點藍幽幽的火遊過河面,沒於無風的甘蔗林……
永難消失的視線。
土地的眼球是父親留給後人不滅的燈盞。
八
當著母親的面,我不敢望您的遺相——母親弱如浸透秋雨的窗紙。
日月移轉,仿佛曠野的車輪。子夜簷下,水罐蓄滿淚水……
母親弱如浸透秋雨的窗紙!
蒼穹斑駁的牆壁,塗滿了親人的懷念……
九
燈熄了,又亮了!海枯了,又復活!
熄的燈,不全是風暴吹滅;枯的海,無關精衛鳥的尖喙——
飢餓的瞳孔,啃食了光明;貪婪的兒女,吸盡了養分。
燈熄了!海枯竭!
火焰的玫瑰,永遠祭奠海的白骨;溼漉的目光,沉重接舉燈的壯歌。
燈亮了!海復活!
吟嘯徐行點評:老穀子對我而言,絕對是一個陌生又陌生的名字。他帶來的這章散文詩給我的震撼像他的名字一樣陌生(新鮮、說不清的錐痛)。他把親人死的悲痛放在天地間和海上,悲痛不是變小了、變輕了,而是更加龐大和沉重。諸如「那座新墳,是子女們用淚珠、黃土、花草為你壘築的眼球」「母親弱如浸透秋雨的窗紙」 「火焰的玫瑰,永遠祭奠海的白骨;溼漉的目光,沉重接舉燈的壯歌」喻指,是我在很多散文詩中讀不到的文字,這樣一場淋漓的疼痛,既內斂油鋒利,滴著血,但血已化碧。
天南地北(節選)
文/吉小吉(廣西)
吳承恩故居
幾隻燕子在黑瓦屋頂。另一些燕子,模仿一群烏鴉盤旋在上空。
我們走過迴廊,不願把陰暗和潮溼說出。青磚牆,裹上了些明朝苔蘚,清朝塵埃,民國螞蟻還在來來回回,還在傷心地為一個家族的隕落送行。
我和它們一樣,因一部書,崇拜這裡一草一木。但四百年實在太短,短到只剩「衰敗」兩字不忍講出。
我們轉身。
離開。
天空有烏雲樣的哀愁纏繞,久久不散……
魯家村
1
時令已入冬少許。但小雨柔軟、迷濛,小草蔥蘢,青竹蒼翠。幾隻小鳥在村頭唱歌迎賓。這些生機盎然的事物,留住我,也留住了春色。
2
九曲村道。
每一塊青石板磚都滿懷心事,溼漉漉的。
煎豆餅攤還在煙雨中。土布店還在。典當行還在。打鐵鋪還在……白牆、黑瓦和木門木窗也都還在!
3
有一絲絲風路過,送來桂花清香。
屋簷下的一面面廣告招牌的旗子,在風裡飄,在花香裡飄。
風裡、花香裡,有唐宋的味道,有明清的味道,有民國的味道。
4
想把魯家村,帶回老家去。從桂林城帶回雲開大山裡!連同把明月蘆花帶回去放在村頭,水雲居置於村東。桃花溪也一起帶,讓潺潺流水環繞過村西,從村北一直流到村南。
5
我愛魯家村。
愛這裡的小草、青竹,愛這裡的小鳥、蟲鳴,愛這裡的小橋、流水,還有青石板磚和每一顆細小的砂土以及石頭……
它們,都與我沾親帶故,都是我前世的親人!
葉楓林點評:感性的描述,寂靜的闡述,在擰開附有流動記憶的水龍頭,《吳承恩故居》和《魯家村》滴出輕緩的舊時堂燕飛行的軌跡,每一道橫亙的私語就如一個小山坡,這裡總有吹動南風的氣息將存有的意念捕捉,文字還原乾淨的記憶本質,是動感的停留和歇息,吉小吉的散文詩沒有重感的出擊,在輕渡文字的筏上,一支筆探究在線的身體語言,記憶收取的情感輕敲目光裡的一草一木,又使質感的述說在文字之上如月亮晃動,勾出扇形打開的遇見和樸素的光圈!
夢中人
文/李玉榮
1
院子裡,樹與樹隔著虛無。只是抬頭的一瞬間恍惚。
只是這一次推開院落,沒有一縷陽光能接納到他從窗口遞過來的探詢。
多麼安靜啊,前來弔唁的人,冥幣正在化為青煙,護他來世之路。更多的柴送往爐火,不必心憂天下。
他,停在了這一年,這是他記憶的刻度。
他曾笑著說:「今日還是夢中人」。那是他對世界的對話。
上行還是下行?向左轉還是向右轉?並不瞭然,一扇神秘的門總橫在眼前。
無法逃離和想像的聖餐,在器皿中供養胃部。而一所房間所能展現的窗和門的朝向,正通過光和風,傳遞給路人。
2
走在懸崖上的人,被風送走。去到親人找不到的角落。我用眼淚洗夜,用經幡招魂。天地蒼狗,人無塵久,山川能否接納我的跪拜?
經過一場又一場的雪之後,我們自身也將葬於一場雪中,化為黑幕。
讀過有字書,也讀無字書,將它們藏於內心。悲喜無名,愛將無象。
自他,我明白人生是幻滅緊跟另一場幻滅。
在光裡投下影子,而一棵樹,站立的時間太久了。
四季描繪在它身上的,總有一天,會被流水帶走。
佔森點評:這是一首關於悼亡的詩。安靜得剩下肅穆的院子,似乎只有紙錢和青煙在飄動,渲染著悲傷的氛圍。「樹與樹之間隔著虛無」這句挺好,這距離裡無論隔著什麼,那麼它都是虛無的、並不實際不永恆的,值得玩味。
以及,一個人說出的笑言――「今日還是夢中人」,每一天來說仿佛都是夢的持續,明知道非真實,但還在繼續著下去,這裡有股智者豁達的生命體驗,也是朝著禪意的思路去靠近的。無法逃離一杯「聖餐」,無法逃離自己的命運,似乎有點悲觀,但同時也似乎在指那房間所啟示的,與信仰無二,都是精神之依託。
第二節開頭也是悼亡概念的強化,在離去消失之後,再無從尋其蹤跡,於是出現「喊魂」、「以淚洗面」。其中「而一棵樹站立得太久了」有意思的,是對一成不變的狀態的反感,也可以類似旁若無人般的低聲呢喃,同時即使有些教條化的情緒,也可以讓人接受。最後一句,也是對整體的意義加強,和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