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小叔小嬸

2021-02-19 幸福的黃絲帶

2018年11月2日晚19:39,我們最崇敬的小叔因病治療無效,永遠離開了我們,享年91歲。

在此之前,小嬸先於小叔38天去世。當我們還沉浸在悲痛之中沒有緩過神來,小叔也腳步匆匆地追隨小嬸而去……

兩位恩愛一生的老人,終於在天堂重聚,續寫他們輝煌而壯麗的人生……

在我嶽父的兄弟姐妹之中,和我們最熟悉,見面次數最多的是小叔小嬸。

1978年春節前,我嶽父和小姑、小叔商定,讓我們去北京旅行結婚。那是我第一次見到小叔小嬸,那時的小叔小嬸正值盛年,小叔神態安詳、和藹可親、輕聲慢語,小嬸熱情開朗、風趣幽默、快人快語。晚上小嬸燒了一桌豐盛的菜餚招待我們,當小嬸聽說我的父母都已去世時,深情地說道:「廣偉,你要是不嫌棄,就把我當成你的媽媽好嗎?」小嬸的話猶如巨大的暖流,瞬間溫暖了我的身心,我的鼻尖一酸,熱淚奪眶而出。直至今日,每當想起小嬸溫暖的話語,我仍然難抑激動的心情。

我們在京的那些日子,小叔抽出寶貴的時間帶著我們遊覽了故宮、頤和園、香山等景點,參觀了分設在軍事博物館和歷史博物館的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生平大型展覽,還帶著我們在全聚德烤鴨店排隊品嘗了北京烤鴨。

40年來,小叔多次來上海辦事或路經上海,每次來滬都要看望我們的父母(嶽父嶽母),我們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接待小叔的任務。我從安徽調到駐滬辦事處後,小叔來滬就住在我的辦事處,這樣就使我有了更多接觸小叔的機會,每次和小叔見面,我們都有聊不完的話題,很多關於小姑、二姑、二叔家的信息以及各家子女甚至孫輩的情況,都是小叔告訴我們的。小叔隨身帶著一本通訊錄,裡面密密麻麻的記錄了他們鄭家子女的通信地址和電話號碼。他老人家對鄭氏家族第二代的情況如數家珍,小叔關心愛護小輩的慈愛之心令人感動。

我們家兄弟姐妹六人,三人在國外,三人在國內,難得有機會相聚一堂。我嶽母百歲生日那天,除了二姐文秀身體欠佳未能回國,其他五兄妹在上海歡聚一堂。我們的話題集中在父母、小姑、克家姑父和小叔、小嬸以及二叔、二姑、二姑父這些長輩身上。大家對鄭氏家族的上一代充滿崇敬之情,他們為國家,為民族做出的巨大貢獻猶如晨星一般永遠照耀著子孫後代。

在小叔小嬸的身上,既具有傳統中國知識分子的鮮明共性,又具有老一輩共產黨人的典型特徵。他們的一生,對國家民族鞠躬盡瘁,對教育事業無私奉獻,對人民群眾,對莘莘學子,對弱勢群體充滿大愛,對家庭對小輩傾注著滿滿的關愛。有一次我們姐妹提到小叔,大家共同的感覺是,在小叔的身上具有周恩來總理的高尚情操和光輝風範,小叔和小嬸崇德向善、愛國憂民、為國分憂的無私大德和高風亮節是他們留給後輩們的最寶貴遺產。

2011年夏末初秋,小叔小嬸回黃巖探親並參加台州中學校慶活動,活動結束後由鄭紅妹妹開車送二位老人來滬看望我媽媽(嶽母),晚上吃飯時,小叔小嬸給了我們每人一個紅包,儘管我們早已成年,但在二老眼裡,我們還是孩子。他們把自己有限的工資收入都捐獻給了希望工程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台州中學的「鄭用熙獎學金」,自己省吃儉用,卻仍然惦記著我們。他們心裡裝著整個國家民族,裝著千百個貧困兒童和貧困學生,卻從來沒有忘記鄭氏家族的小輩們。

2015年6月中旬,二叔病情嚴重,腦瘤壓迫神經已經不能說話,在室內活動全靠子女攙扶。

小叔由鄭直弟弟護送去溫嶺看望二叔,我們第二天也從上海趕到了溫嶺。二叔雖然病重,但思維清晰,他和小叔雙手緊握,四目對視,兩位老人的眼裡滿含熱淚,小叔的一聲聲問候,二叔都能聽見,不停地點頭。看到老哥倆深情地交流,一旁的親人們都唏噓不已。因為大家明白這一次也許是他們兄弟二人的最後訣別。

其實,小叔那時的身體狀況也並不好,整個身體呈S狀彎曲,走路時刻需要依靠拐杖。聽鄭直說小叔的拐杖遺失在機場了,我們立即趕往溫嶺市的醫療器械門市部為小叔買了一個新的拐杖。後來聽說小叔回北京時,在機場又找回了丟失的拐杖。

在溫嶺二叔家,小叔又一次給在場的所有人發了紅包。

前些天的晚上,我們天天守候在電視機旁,等待著央視記錄頻道8:04播出的5集《西南聯大》宣傳片。每當小嬸的形象出現在屏幕上,聽著她親切熟悉的聲音,我們總是充滿了敬意。

小嬸的一生可以用波瀾壯闊來形容,小嬸小叔那一代人是撐起中華民族脊梁的一代人,他們奮鬥終身,奉獻終身,把自己的所有都獻給了國家和民族,他們是最美麗的人,他們有著最美麗的人生,小叔小嬸永遠活在我們心裡。

(作者陳廣偉曾任安徽省監獄學會秘書長、期刊編輯部主任、副主編、安徽省監獄管理局駐滬辦事處主任等職)

相關焦點

  • 小嬸對小叔的囑咐
    今天是周一,輪到我們部門在醫院門口測體溫。早早的起床,給小叔打電話,本來是想問問小叔早飯想吃什麼,結果小叔告訴我他已經吃過早飯了。
  • 我和小嬸是的私生活
    在鄉下,還有一座老宅,自從去年奶奶去世之後,就一直是小嬸住在那裡,至於小叔,更是在八年前,自己的堂妹五歲的時候就已經撒手人寰。小嬸名叫柳巖,沒錯,就和如今比較火的那個巨胸明星同名,而且不管是身段,還是樣貌,小嬸都在那個柳巖之上,至少唐凡眼前的這個小嬸絕對超過了那個明星。
  • 舊情舊事·小 嬸
    小嬸是我故鄉的老鄰居。說不清是小叔在他家族中排行最小,還是小嬸一米五的矮個而得名,總之小母親幾歲的她,在大家的稱謂中都叫「小嬸」。  小嬸別看個子矮,卻非常潑辣能幹。養豬養雞是把好手,上山爬嶺做農活,更不比男人次。愛說愛笑的她,說話嗓門高,人緣很好。每到農閒時,男男女女的鄰居都喜歡去她家串門閒聊。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我們兩家相處得比親戚還要親。
  • 我不跟叔嬸說話,被姑姑罵:不是一路人,形同陌路是最好的相處
    我跟小叔、小嬸一家在一個地方住著,但從來沒說過話,二十多年向來如此。至於為什麼,可能只有「不是一路人」能解釋了。我家跟小叔家的恩怨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結下了。小嬸子過門比我媽早,也許是先入為主的緣故,她跟奶奶的關係比較好。
  • 田禾:鄰家有小嬸(小說)
    「你去看看你小嬸。天這麼冷,她不會有什麼麻煩吧?」小林的父親對小林說。小林順從地放下手中的碗筷走出門去。小嬸是小林家的鄰居,他們都是賈崮樓自然村的。因為是本家,一個姓,按輩份小林該叫她「嬸子」。小嬸比父親小兩歲,和父親處了一輩子鄰居了,關係還是可以的。小嬸四個兒子,兩個閨女。這裡的鄉村落後,仍固守著閨女是「嫁出去的人,潑出去的水」的封建思想,給父母養老主要靠兒子。
  • 我爸養大的小叔,祖宅拆遷才出現
    因為我小叔小姑那會也都才十幾歲,爸爸每天打零工幹苦力賺點生活費,媽媽就天天在家照顧小叔小姑衣食住行,還要監督輔導他們功課。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爸媽婚後第8年才生了我,第10年生了弟弟。因為那會小叔小姑都大了,小叔上了大學,小姑雖然沒考上學,但是爸媽送她學了美容美髮的手藝,她從學校出來後,又去美髮店當了兩年學徒,後來在我們縣城自己開了美髮店。
  • 我的啞巴小叔
    之後我們全家又閉口不提小叔了。小叔多大了?長什麼樣子?為什麼就找不到了?這些問題一直在我腦海裡面轉來轉去。那年的大年初一早上,奶奶又犯病了。媽媽把餃子和麵條給奶奶端到床頭,奶奶也不吃,一直默默流淚,無論誰叫都不吭聲。媽媽只好去村東頭把我大奶奶和五老太太請來勸奶奶,我躲在西屋偷聽。
  • 侄子找小叔幫忙,被小叔用棍子打出去了,結果回家後驚呆了
    這天,家裡實在是沒有口糧了,為了不被餓死,無奈之下心心準備去小叔家尋求幫助,他是極其不情願的,因為他知道他的嬸嬸很兇,很討厭,他從小就怕她,於是,這僅僅只有十幾分鐘的路程,她走走停停,花了將近一個小時才到。壯壯媳婦看見他,直接開口:哪來的窮鬼,我們家可沒有供你吃的用的。心心難堪極了,轉身就準備走,還沒來得及邁步子,就看到小叔拿著棍子衝了過來.........
  • 繁花小叔也開掛,他就是新加坡「國寶級」演員李銘順!
    沒錯,他就是李銘順,新加坡國寶級演員,演技一流,如今也是從當年的小鮮肉蛻變成了饒有韻味的型男大叔,微信君迫不及待想和大家一起扒一扒這位開了掛的繁花小叔了!李銘順1988年獲得新加坡「才華橫溢出新秀」亞軍,以模特身份出道。
  • 開心笑話:小叔是賣烤串的,堂妹談個男朋友,小叔對男孩甚是喜歡
    小叔是賣烤串的,堂妹談了個男朋友,小叔對男孩甚是喜歡,每次男的來了就教他怎麼做燒烤,男孩學的也認真,沒多久堂妹結婚了,他們開了一家燒烤店,我問小叔:「當初教那男的幹啥,給你打雜不好呀!現在你店都關門了。」小叔說:「你以為我開店是幹啥的,就是給你妹妹找男朋友的,現在也是我享福的時候了。」
  • 【小叔寫的】我的二哥二嫂
    小叔的二嫂,我的母親年輕時的照片我二哥二嫂結婚了,我們家添丁進口成為十口之家。1976年秋,我們分家了。那天,我背著書包剛進門,炕上坐著父親母親和叔伯哥,還有自家的叔。我叔伯哥說:「今天分家抓鬮,因為你年齡小,不能自食其力,父親決定把這四間房子留給你,父母得跟你住一輩子,把一輛小推車給你五哥好掙工分,自行車留給你。」那時我16歲,叔伯哥說完後,母親在抹淚。放工後,幾個哥哥都回來了,開始抓鬮。
  • 小叔的遺囑
    上章:你還不要臉嗎(點我)爸爸又起身,拉著我去洗了個臉說:別怪你媽閨女,你現在也做父母了,應該能明白我們的心情。說著,爸爸沉重的拍了拍我後背。我低著頭,已經不敢再看鏡子裡的自己,好像眼睛又紅了說:知道爸爸。
  • 「胖嬸」張海燕,兩次婚姻都戀上小鮮肉,58歲依舊緋聞纏身
    提起「胖嬸」張海燕,我們總是下意識以為她像曾經扮演過的角色一般,是一個憨厚耿直的農村婦。卻不曾想過,她戲外的人生,會過得如此精彩。直到,網絡對面的一個人,才讓胖嬸得以解脫。他叫王勝利,比胖嬸小16歲,長期職業就是健身教練,後來慢慢轉做演員。
  • 「胖嬸」張海燕,兩次婚姻都戀上小鮮肉,58歲依舊緋聞纏身
    提起「胖嬸」張海燕,我們總是下意識以為她像曾經扮演過的角色一般,是一個憨厚耿直的農村婦。卻不曾想過,她戲外的人生,會過得如此精彩。一婚網戀小11歲男友,二婚嫁給小16歲的鮮肉。把生活過成偶像劇的張海燕,一度顛覆了觀眾對其固有的認知。時至今日,已經58歲的她,卻還是和小鮮肉這個詞糾纏在一起,至今仍是緋聞纏身。
  • 李廣生|嬸 兒
    五年後,父親的一位同事又給父親介紹了個伴兒,一位鄰鄉的婦女,比父親小兩歲。父親這次沒有拒絕,怎奈那時的日子正苦得看不到頭兒,家裡是兩間搖搖欲墜的土坯房,家外又因給母親治病拉下了許多饑荒。為此,這個女人自打踏進我家門檻後,就一直陰沉著臉,從未有過笑模樣。而父親又生性懦弱,習慣於遷就,儘管兩個人激烈地爭吵過幾次,甚至還動過手,但日子還是像驢拉磨一樣一天天機械地向前推著,默默地挨著。
  • 新年防火防盜防三姑六婆七嬸八公
    春節,是一個神奇的節日,在這個神奇的節日裡,我們會見到許多感覺素未謀面的親戚,重點是這時候就好像得了臉盲症,真的除了性別,都長得差不多啊!有木有?!有一句話真的在小編身上發生了好多回!「孩子,你真的不記得我啊?
  • 當年被送養而生活不如意的小叔,卻對爺爺奶奶充滿了感激之情
    01、被送養的小叔回來了50年前爺爺奶奶因為家裡窮孩子又多,將小兒子也就是我的小叔送給了城裡一戶不能生育的知識分子。最開始幾年還有點聯繫,看著養母對他視如己出,而且人家家境不錯,後來就慢慢的斷了來往。可是22年前的深夜,小叔突然帶著養母的骨灰回來了。小叔說養母臨終前留下遺言,讓他不要怨恨爺爺奶奶,一定要跟爺爺奶奶相認,跟幾個親兄弟姐妹相認,這樣以後有個根,遇到事情也有人幫襯著。擔心小叔只是表面應承,知道小叔孝順,便說自己喜歡農村的環境,要求小叔把自己的骨灰安葬到爺爺奶奶所在的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