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未露面的趙麗穎,《中餐廳》第四季是她產後復出首秀。
不過,這首秀來得不是那麼一帆風順。
導火線,一雙筷子。
趙麗穎在節目中吃飯「扒拉菜」的行為被指出不禮貌,而遭到網友攻擊。
除了疑似吃飯不文雅,趙麗穎還被批評內向社恐,生悶氣不善於溝通等等問題。
和擔任多次《中餐廳》店長身份的黃曉明,林大廚和張亮也都是參加過《中餐廳》的「老人」了。
彼此之間都是有默契。
張亮和林大廚深知節目「套路」,在後廚逗趣放鬆心情,苦中作樂,廚房呈現少有的安詳狀。
他們找到了和節目相處的方式。
相反,新人趙麗穎則是從節目剛開始就表露出擔心,焦慮狀。
首先分析之前節目因為缺少溝通,才會出現這麼多問題,此時的她幹勁滿滿。
但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除非真的發生在你身上。
輪到趙麗穎,她的解決方式也被網友批評存在一些問題。
財務總監這個職務,趙麗穎是被趕鴨子上架的。
一同出去採購時,僅有的2000塊啟動資金,同時還有承擔節目組要求的營業額壓力。
一同採購食材時,面對大手大腳的大廚們,趙麗穎雖嘴上不說什麼,但還是面露難色,有些微詞。
到了晚上,正式開業的前一天,趙麗穎因為和其他人不在同一頻率上產生分歧,獨自生氣悶悶不樂。
作為管家,趙麗穎因遲遲沒有定下來的菜品而焦急。
幾次催促,大廚們:「還早,不著急」。
想去找黃曉明溝通,卻欲言又止。
一來二往,趙麗穎溝通欲望逐漸消失。
接下來的場景,則是讓網友抨擊最多的。
臨近吃晚飯時,趙麗穎獨自回房間默默哭泣。
等到李浩菲前來安慰,趙麗穎身心俱疲:「我不想吃飯了,吃不動了。」
這時,趙麗穎才說出心聲:「自己的事還沒搞明白,缺少溝通。因為看到了事情的走向,沒有動力。」
其實,這事可以體現出職場上的兩種心態。
職場新人,喜歡提前把事情規劃好,做好萬全之策;職場老人則是習慣經驗主義,順勢而為。
但,總之,缺少不了溝通。
最後,李浩菲作為溝通橋梁,黃曉明私下找趙麗穎談心,鼓勵她有什麼說什麼,別不好意思。
正式營業的那天,晚餐復盤時,林大廚提出用預算採購食物,黃曉明向趙麗穎使眼色,此時趙麗穎眼神閃躲。
等到林大廚提出明天早餐吃什麼時,趙麗穎直接說:「我不吃,吃不起,我不配」,大廚的表情有些愕然。
被嘲說話陰陽怪氣。
同時還被網友批評太懶,幹活只會挑輕鬆的。
事情真相果真是這樣嗎?
趙麗穎粉絲坐不住了,控訴節目組剪輯種種惡狀。
首先是趙麗穎吃飯扒拉菜這件事,有兩個細節值得注意:
1、他們吃的是冒菜,再加上張亮說後廚把食材切得太小,現實中很多人吃冒菜都會扒拉。
2、仔細點看的話,其他人都有筷子翻找食物的動作,但只有趙麗穎被惡意放大。
粉絲更是拿出有力證據,證明節目組惡意剪輯。
明顯的同一個鏡頭反覆利用,加深趙麗穎的焦慮人設。
根據路透的信息,趙麗穎並非偷懶,工作到深夜。
會員專享中的趙麗穎則是另一種人設,準備前臺、完善菜單、準備桌椅、做咖啡......
手上的活一直都沒閒著。
話說回來,這季的挨罵擔當,怎麼就輪到趙麗穎了呢?
神奇的是,在節目組的鏡頭裡,嘉賓的人設說換就換。
上一季還說著霸總的經典臺詞「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黃曉明。
這一季乘著浪姐的人設在卑微中前行,搖身一變成「你覺得就好」的暖男。
被罵的多了,自然懂得綜藝的套路,變得更加小心翼翼。
說實話,趙麗穎「趙小刀」的個性很容易引起爭議。
說話心直口快,不會委婉,展現真實的自己。
真實是好事,但在追求人美心善、活潑開朗又有梗的綜藝節目中,則會引起「血雨腥風」。
當耿直一旦過頭,會被群起而攻之。
但,歸根結底,還是變味的節目初衷。
靠惡意剪輯博噱頭,似乎已然是國產綜藝的通病。
《乘風破浪的姐姐》初期樹立「三十而立、三十而勵、三十而驪」的美麗口號,實質上呢,每期靠剪輯把姐姐們挨過狙個遍。
話題是足的,只是最初的立意又在哪裡?
姐姐們都是好姐姐,只怪節目組么蛾子太多。
無獨有偶,楊迪同樣是靠罵上熱搜。
《青春環遊記》遊戲中,楊迪因為讓女嘉賓在地上模仿頂胯、蛤蟆跳的動作,被網友批評對女生的不尊重。
隨後楊迪呼籲,不要只發cut帶節奏,遊戲環節沒有惡意,節目組為突出效果,對內容進行剪輯,造成誤會。
如果只看這短短不到一分鐘的片段,場面確實不夠雅觀。
看過完整版節目的朋友,會發現只不過是一個簡單的遊戲互動環節。
相當於接力舞蹈互動,後一個嘉賓在前一個嘉賓的基礎上增加舞蹈動作,動作越「驚奇」,節目效果越好。
但問題是,被網友吐槽的點真的不可避免嗎?
其實不然。
若節目組考慮周到,提前預料到會有大幅度的動作,給穿短裙的女嘉賓做好保護措施。
既達到了節目效果,又避免尷尬的場面。
話說回來,打著慢綜藝旗號的《中餐廳》越走越遠。
第四季的《中餐廳》,老實說配置不差。
三位老人+兩位萌新,按理說會比前幾季開啟順利多了。
但節目剪輯思路還是如出一撤——
混亂、狀況不斷、矛盾衝突......
整期節目流程下來,和前三季差別甚微。
增加的,是更多無理的KPI指標。
本季一大亮點,行走在船上的美食。
船行走在一個地方則需要更換一種菜單,而且菜單不得少於10種,差不多三天一個碼頭。
而船上的客人也有講究,必須是整整齊齊的一家人。
節目最後必須完成2萬元的營業額。
下飯綜藝成職場生存節目?
有沒有莫名的熟悉感?
翻開《中餐廳》工作人員名單,「大名鼎鼎」的湖南衛視製作人夏青。
靠藝人陷入輿論旋渦贏收視,對於這位製作人來說一點都不陌生。
同樣是慢綜藝《親愛的客棧》第三季,變成嘉賓們集體尬黑大型現場。
當國綜不再靠罵出圈,是進步的第一步。
節目之後,夏青發聲。
但觀眾的心聲,他們真的能聽得進去嗎?
趙麗穎之後,下一個又輪到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