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視頻與文字內容相同,請擇一觀看。視頻長度28:50,文字約7000字。
外放音質對比(對比三星S10+、iPhoneXSM)視頻00:13-05:40
2.屏幕觀感
21:9的屏幕比例在之前的Xperia10Plus上我們已經領略過了,除去看電影時的小震撼以外沒有太多驚喜,在其他場景使用時還有些許不便。但,同樣比例的索1屏幕,體驗好到爆炸,我愛死這塊屏幕了。
這是一塊4K解析度支持HDR顯示的10bit OLED屏幕,雖然提供商被刻意隱匿,但,支持HDR就要求每個像素可以單獨控制,同時小尺寸屏幕可以做到4K級別解析度,還能量產的,你猜這是誰家的?
好吧不管是誰家的,這塊屏幕的綜合素質十分優秀。
索1支持大師模式和標準模式兩種顯示模式,標準模式下可以勾選自動大師模式,在例如圖像和視頻觀看時獲得更加準確的色彩還原。注意這裡說的是準確而不是更好的觀感。大師模式兼容2020色域10bit,平時錄視頻的朋友肯定不陌生,這兩個數字代表了更多的顏色信息和更少的色彩斷層。在開啟了大師模式後打開彩條測試卡,色準方面比自然模式下的三星S10+表現幾乎相同,白色還原肉眼可見的更加準確,黃色藍色綠色和紫色非常細微的明亮一些,右側紅藍兩個顏色差別不大,而且都存在肉眼可見的溢出感。設置為標準模式,自動大師模式開啟,視頻圖像增強模式開啟後,播放索尼自家的4KHDR測試影片,觀感偏冷,沒有S10+明亮通透,這裡已經把二者亮度均為最大。
兩部手機都有著不錯的亮度表現,在室外強光環境下索1可以看清,s10+憑藉恐怖的最大激發亮度,看的特別清楚。
解析度方面,索1以3840x1644對10+的3040*1440,系統字體都設置為最大,打開網易新聞客戶端,設置為相同字體和字號,打開同一條新聞後,雖然比例略有不同,但是索1文字邊緣的那種清晰銳利,是肉眼可見的。雖然為全局4K,但根據不同app的適配情況不同,解析度也會智能切換。
自從一加7pro上市並把90HZ刷新率作為賣點後,消費者開始異常關注這一點。索1在網易新聞客戶端滑動時的流暢感要好於s10+,在各自默認瀏覽器中滑動時則有明顯的卡頓感。如果說原生APP都是4k渲染,難道從側面驗證了網傳4k 60hz和2k 120hz的說法?
所以簡單總結一下屏幕部分:索尼Xperia1的這塊屏幕非常優秀,它的優秀概括成三個字就是:細,滑,準。後面我們在說拍照體驗時還會再提起這塊屏幕。
3.拍照體驗 視頻10:45-16:39
索1的三顆攝像頭均為1200萬像素,具體型號未知。不過也有一種說法是屏幕捆綁了攝像頭,乍一聽還真有點兒內意思。
先來看一組晴天環境下的室外成像,開啟了場景優化的S10+秉承了優良傳統把綠色拍的更綠,索1則還原的非常準確。另一組樣張放大後觀看,索1對文字邊緣的處理更銳。大光比環境下,10+在處理暗部路牌時丟失了很多顏色細節,而索尼在處理白平衡時略微偏暖,拍出來反而比10+看上去更為鮮活。在拍太陽這種極限環境時,10+的高光壓制很優秀,能看清太陽輪廓,索1已經把太陽拍成了大火球,放大五倍,s10+高光部分的細節保留更全面。移到暗處,索1對樹幹的紋理細節保留的十分清晰。
移步室內,10+還原白熾燈下的花叢依舊鮮豔討好眼球,索1對色彩還原依舊準確。拍攝室內近處文字時兩部手機打了平手,遠處文字則是10+更為清晰。
再出來的時候天色已經暗了,10+的白平衡偏冷,索1偏暖。放大五倍,索1對樓體紋路細節的保留更加充分,塗抹感也更加嚴重。過馬路時順手拍了一張紅燈,在出色的高光壓制下,10+成功的拍出了紅燈小人兒的全身經脈,奇怪的是這一張反而是索1的顏色更加濃鬱。沒走幾步,路邊的綠植在索尼這兒也開始濃鬱起來了。過了幾分鐘,二者顏色終於對調回來,趕緊看一眼前面那組照片,還真沒放反。趁天還沒完全黑下來,來一組視頻防抖測試好了。二者均為4K模式拍攝,都打開了視頻防抖。正常行走時10+簡直穩如狗,一旦跑起來索1就更不是對手,但是如果你把注意力從馬路轉移到路邊停放的汽車,會發現他們為了配合10+的防抖自己主動虛了。二者也都沒有出現明顯的果凍效應,索1控制的更為出色。此時拍攝公交站牌六倍放大後,得益於場景優化,10+的文字雖有銳化痕跡,但也確實更清晰些。走到橋下,索1對車燈的壓制略勝一籌,但同時拍一張照片要耗費的時間也幾乎是10+的兩倍。此時再來拍一張綠燈,二者對高光部分小綠人的壓制如出一轍,但10+對天空的提亮已經有些失真。放大8倍看遠處北方工大的校徽,10+亮一些依稀還能看到文字輪廓。走著走著月亮出來了,沒有五十倍的我就一倍鏡拍個月亮吧。10+依然是提亮整個畫面,以至於損失了天空中僅有的幾顆星星,但也沒什麼好擔心的,得益於10+的AI優化,路燈隨時可以組成星星。二者的相同點是左下角的運動物體不約而同的糊了,索1仔細看還能看出來騎摩託的是一個人。回家前準備在樓下販賣機買點兒東西,10+高光壓制後,可以清楚的看到顯示屏上的內容以及貨架最上層的東西, 而索1在這輪極限暗光環境中又存在高光物體的拍照對比中完敗。最厚來看兩組人像,眼控對焦的加入使得索1在拍人時從不失焦,10+除了在處理高光部分的人物手臂時略失水準外,二者基本相同。
說起手機拍攝總會存在兩個觀點,那就是拍完照到底應該在電腦上看還是手機上看的問題。如果是在手機上觀看,開啟大師模式後這塊屏幕對照片的物理加成絕對會讓你愛上拍照。
拍照部分做個簡單總結。10+在幾乎在所有場景下的高光壓制都十分出色,依託於AI算法可以輸出更加豔麗的圖片,如果再配合鮮豔模式,那一定是嬌豔欲滴。索1的路數也很明確,從屏幕到拍照調教方面都更偏重一個準字。兩者風格鮮明又截然相反,只能完全根據個人喜好來做選擇。令人欣慰的是索尼終於有一款拍照功能還算比較好用的旗艦手機了,相比XZ2P,xz3上雖然加持了黑科技卻一點兒不好用甚至沒法用的相機,Xperia1帶來不少驚喜,為了調教相機而推後的發售時間現在看來也還算值得。從拍照體驗上看,10+依然是目前和iPhone水準相同的安卓手機,拍照快準狠,基本每次拿起來就拍,無需對焦,成片率接近百分之百。索尼在拍照時的成片速度雖然強過XZ2P很多,但依然有很大提高空間。
4.充電續航
手機除了滿足我們的社交和工作需求以外,更多時候幫助我悶打發時間,而到底能幫助我們打發多少無聊時間完全取決於這部手機的續航時間。我們不妨先來看看Xperia1更為客觀的充電時間吧。
這部2019年的索尼旗艦配備了一個18w的充電頭。從10%開始充電,此時時間為19:40;5分鐘後充電至20%;當充電至50%的時候,用了23分鐘,這個表現還算合格;但是接下來從50%充電到90%的這個階段足足耗費了50分鐘;而後充滿這最後的10%竟然用時31分鐘,這個表現就令人感覺有點兒詫異了。回顧一下整個過程,從10%衝到90%總共耗時73分鐘,完全充滿耗時104分鐘,接近兩個小時。這種表現對於一塊3330毫安時的電池而言,耗時實在太長了。不過我們如果從充電至50%這個「可以出門了」的時間節點消耗23分鐘的表現來看,又和目前的主流快充表現相差不大,所以後半部分的充電速度與前段相比慢了很多的原因一定是出於為了保護電池而提前進入涓流充電階段了。
關於手機續航這塊兒,我只能給大家一個依照我的使用習慣的僅供參考的續航時間。這就和開車一樣,根據每個人的駕駛習慣不同,同樣加滿一箱油最後能開的公裡數一定會有差異,有時候差的還不少。而我也絕對不接受那種讓我什麼裝黑域殺後臺調亮度這樣那樣指手畫腳的說法,我也不認為其他視頻裡那種跑連續跑一個小時遊戲,再放一個視頻等等幾步得出的續航時間有很精確的參考性,因為那樣使用手機與我們日常使用時頻繁在幾個app中切換頻繁的鎖屏亮屏的後臺優化和調度有很大的差異。當然了,如果您有自己的一套騷操作可以在不犧牲性能和app推送通知的前提下提高續航,那麼歡迎在下方評論區或者彈幕裡與小夥伴分享。
在我將xperia1作為主力機型使用,插入兩張聯通卡的這一周裡,每天都能從早晨7點堅持到5點下班,但是每天下班時也就還剩下不到10%的電量。屏幕和息屏顯示是兩個耗電大戶,後者能關閉,前者只能靠降低亮度。回想用s10+時,續航大概比Xperia1能長出兩到三個小時左右,基本能扛到晚上
7、8點鐘。和索尼之前的歷代旗艦半天兒一充的表現相比,還是有進步的,但這種續航和充電錶現絕對不能讓人放心。另外發現的一個問題就是在連接充電寶時最好選擇大功率的,否則有可能出現衝到20%就充不進去電的情況。最後一個要吐槽的是竟然為了重量閹割了無線充電,再加上3.5mm耳機接口也不存在,充電的時候就真的只能連接藍牙耳機了,但藍牙方面的體驗嘛…咱們後面再說。
5.外觀設計
索尼Xperia1與前一部試水產品Xperia10Plus採用相近的設計語言。第一眼最大區別在於機身材質,由塑料一體機身改為三明治結構加持玻璃材質背板,為了減輕機身重量控制厚度閹割了無線充電線圈卻還是採用了玻璃背板,這很索尼;接縫處處理非常優秀,過度部分手感順滑且不存在縫隙,這也很索尼。機身顏色有黑白紫灰四色可選,作為一個俗人我也是很想選擇經典紫色和晶瑩剔透的白色,但為了早點拿到手機最後不得已買了灰色,拿到真機反而覺得這個灰色略顯高級。觸感不算太滑,雖然容易沾染指紋但不易察覺。後背的上方居中部分豎置三顆攝像頭,左側NFC感應區域。sim卡槽放到了機身上邊框,採用與或卡槽,我也是很不幸的見證了2019年的索尼旗艦依舊無法攻克熱插拔這項技術難題的屈辱歷史。
在Xperia1上右側邊框布局做了一些調整,首先是將Xperia10Plus上的音量和電源鍵位置進行了對調,實際使用過程中確實更加順手;指紋識別模塊進行下移,這麼一來解鎖時確實更容易觸摸到,但索尼忽略了一點,那就是這個位置真的太舒服了,以至於就算我們不打算使用時,只要拿起手機,就會經常碰觸到。這樣的話無非兩個下場,如果我們隨手一拿指紋識別成功了,手機在我們不知曉的情況下解鎖造成後面的誤操作,或者指紋識別一直不成功而關閉指紋識別功能,在我們使用前只能通過輸入數字密碼解鎖。而且這個鏡面指紋非常容易髒,要及時清理才會不影響解鎖體驗。
閹割了無線充電而做到178g的重量確實是我在做Xperia10Plus體驗時始料未及的,在旗艦機上這麼做有點兒狠了,你知道我家藍牙音箱都能給手機無線充電嗎?
點亮屏幕後,較之Xperia10Plus調整了上下邊框的比例,不再像倒置的小米mix,確實看上去更加和諧,但也失去了一些科技感。
6.系統體驗
Xperia1的系統體驗是索尼歷代旗艦中體驗最為順滑的。
搭載了安卓9的類原生系統,大部分的第三方App圖標沒有重繪,某些app例如目前發現的蘇寧易購會在每次打開時拉伸畫面比例進行適配,微信等app在切換功能時底部會出現一條黑邊。好消息是國行版也自帶谷歌服務框架,裝個Google Play就能下載全家桶。系統操控方面除了三大金剛鍵以外還可以切換成藥丸操控。另外還有一個隱藏菜單,就是從XZ3起就有的側感功能可以分別設置雙擊、上滑以及下滑的對應操作了,如果改成對應回到主屏,返回上一級等操作,則等於是一套索尼專有的全面屏手勢,只是需要額外的學習成本來記憶和適應。21:9分屏實用性還是很高的,尤其是預先設置好成對兒分屏。比如我喜歡B站和微博一起刷,設置好後只要兩次點擊就能完成一系列操作。雖然支持NFC,但由於沒有系統自帶的錢包等功能,刷門禁、公交、銀行卡這些操作基本別想,微信給公交卡充個值可能是基於NFC最實用的操作了,除此之外也就和其他藍牙設備配對時使用了。在連接自家藍牙耳機時也會時常出現斷流,雙卡待機出現過一次電話打不進來的情況。系統沒有設置負一屏,也沒有其他任何根據國人習慣而設置的功能。在做上一個拍照 方面的體驗時手機裡還沒有裝任何app,作為主力機使用時拍照方面的問題就暴露出來:第一是相機啟動慢,對焦慢。其次是主攝和長焦切換時還比較順滑,和廣角切換時體驗就不那麼好了,第三是成像速度還是太慢,每次拍完照片都看到右下角預覽圖在轉圈,點擊完等很久才能打開或者根本打不開。概括成一句話,索尼Xperia1這套系統,參考曾經的一加H2系統和現在的諾基亞。雖然流暢了很多,但不能說好用,你看人隔壁三星的ONEUI都知道一套順滑完整的系統體驗對於用戶有多重要了。
7.遊戲體驗
遊戲方面我們選取了王者榮耀和刺激精英兩款比較熱門我又會玩兒的樣本來比較。
首先是王者榮耀,之前xpeiria10Plus畫面比例適配存在的問題依舊存在,最高畫質狀態下畫面卡頓,之前三星s10 2k模式下也存在相似問題,但三星把解析度改成1080p後這個問題得以解決,索尼不允許用戶自行調整解析度。
刺激精英完全是通過裁切畫面完成比例適配的,這麼一來在遊戲過程中上下兩部分的顯示區域非常有限,而且玩兒這種吞食天地的遊戲不免感覺很壓抑。最高畫質時流暢度ok。
總結&購買建議
我們通過三期視頻詳細體驗了索尼Xperia1的外放音效,屏幕,拍照,外觀手感,充電續航,系統以及遊戲體驗,是時候給出結論和我的購買建議了。這部手機作為索尼2019年的旗艦產品,確實能看到和自家歷代旗艦相比之下的改變和發力,比如接近完美的顯示效果,大有進步的相機。但聯繫其6299的國行版售價,我也確實沒法兒硬著頭皮說這是一部值得購買的旗艦手機。你可以把這部產品看作是索尼對全面屏的第一次正式的嘗試,雖然比其他廠商晚了兩年,但終於邁出了這一步;也可以看作是索尼移動事業部對用戶體驗的第一次重視,雖然Xperia系列滿打滿算已經來到第四代,終於明白了一些體驗至上的道理;還可以看作是索尼對移動顯示和攝相的一次大膽突破,畢竟例如X1顯示晶片和屏幕調教都是Bravia上才有的,而眼控,LOG這些是索尼相機上的獨門絕學。儘管如此,促成購買這臺手機的最後一根稻草依然是信仰,6299,可選範圍太廣,幾乎所有手機都被囊括其中,我實在想不出除了索粉以外什麼群體會義無反顧的買下它,如果有,也許是一小撮同時對屏幕和拍照有著極致追求的用戶。何況不少所謂的索粉也總在念叨下一臺肯定買呢。
好了那麼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內容了,我是撒姆sang,再次感謝參與兩輪投票的關注這部手機的朋友,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