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畜德之厚,在於多識往行。
蓄積德行而使之深厚,在於多了解歷史、過往。
10、立身之根本,莫大於言行。
在社會上立身,沒有比言行更重要的了。
言行得體,需要修養深厚,因為言行本是修養自內而外的展現。
11、事不可自謂己長。
凡事不可自以為比別人強。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謙虛謹慎,不斷地棄己之短、學人之長,才能不斷進步。
12、聞惡必改,而不矜過。
知道了自己的缺點錯誤就一定改正,而不堅持過錯。
13、良藥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
良藥吃到嘴裡很苦,只有得病的人甘願吃它;忠告的話聽起來很不順耳,只有明達的人能接受它。
14、能知其所短而不用,此賢者之大也,知所短則知所長。
能夠了解自己的短處而避開不用,這是賢者中的大賢;知道了自己的短處就知道了自己的長處。
15、外同乎俗,內秉純潔。
表面同一般人一樣,而內心堅守純潔的美德。世事複雜,需要我們和光同塵、入鄉隨俗。
——處世篇——
1、士之出處,宜度德投趾,可不之節,必審於所蹈。
士人出仕或處世,應該先用德的標準來衡量然後再決定自己的行動,當遇到可行與不可行的抉擇時刻,一定要審慎地做出選擇。
2、志士不探亂以僥倖,智者不詭道以自危。
志士不混跡亂世中意圖投機,智者不用欺詐手段使自己陷身危險。
3、知足不辱。
人知道滿足,就不會遭受屈辱。知足不辱與貪得無厭恰成鮮明對比。
4、巧詐不如拙誠。
善於巧詐,還不如拙笨誠實。
5、以善相待,無不致快也;以不善相待,無不致嫌隙也。
對人以善意相待,沒有不愉快的;以不善意相待,沒有不造成矛盾的。
6、凡人行事,年少立身,不可不慎,勿輕論人,勿輕說事。
人從年輕時候起,立身行事,不可不謹慎,不要輕易議論別人,也不要輕易評論事情。
7、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論於淑媛;有龍淵之利,乃可以議於割斷。
有南威(春秋時晉國美女)那樣的容貌,才可以議論美女;有龍淵劍(戰國時韓國寶劍)那樣的鋒利,才可以議論寶劍。
人不可好為人師,有其才而後可論其事。才陋而不知謙下,喜歡輕易詆毀他人,只能招人反感憤恨。
8、勢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得也;勢不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失也。
根據形勢可以得到的東西我努力爭取,就可以獲得重大成功;根據形勢不可以得到的東西我去努力爭奪,就會遭到重大失敗。
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凡在賢達之流,固必兼而有焉。
能知人的人稱智,能自知的人稱明。能在賢達之列的人,一定兼具這兩種能力。
10、記人之善,忘人之過。
要記別人的善行、善舉,忘記別人的過失、過錯。
11、非才而據,咎悔必至。
不具備某項才能而擔任某個職務,失誤和過錯會接踵而至。
12、素絲無常,唯所染之。
尚未染色的絹沒有顏色,給它染什麼顏色它就是什麼顏色。
13、功高而居之以讓,勢尊而居之以卑。
立了大功知道禮讓,地位高貴能夠謙卑。居功自傲,必招致失敗。
14、開誠心,布公道。
對人以誠心相待,公正無私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15、信言不豔。
誠實的話不玩弄辭藻。信言不豔,貴在誠實。花言巧語,實藏詐偽。
——讀書篇——
1、升堂入室,究其閫奧。
由表及裡,由淺入深,是探究學問的奧秘所在。
凡讀書,要想有所成就,必須如此,而決不可浮光掠影、淺嘗輒止。
2、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書讀多遍,意思自然就明白了。
3、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
冬季是一年的多餘時間,夜晚是白天的多餘時間,陰雨天是四季都有的多餘時間。
讀書學習,要善於自己找時間、擠時間。
4、學猥則倦,倦則意怠。
讀書多而雜亂就會失去興趣,失去興趣讀書的意志就會懈怠。
書海無涯,學必專精,專精才能有所得,有所得而後愈增學習的興趣。
5、盲者欲視黑白,聾者欲聽清音,苦而無功。
瞎子而想看見顏色,聾子而想聽到聲音,再苦也終不可得。
任何一門學問都有其學習的方法和門徑。
6、書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無傷也。
關於讀書,就怕人不喜歡,喜歡就絕沒有壞處。
所以對於讀書,興趣是第一位的,培養自己的興趣是最關鍵的。
——奮鬥篇——
1、居世間,當自為之,而但觀他人乎?
人活在世上,應當靠自己努力,怎能只看他人呢!
2、有其志,必成其事。
有那種志向,就一定能成就那種事業。
有志者,事竟成。
3、良田百傾,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
我已有百畝良田,心不在一畝;我只有遠大志向,心不在歸家。
心懷遠大志向,不在歸家,年輕人應當有這樣的幹雲豪氣和思想境界。
4、志行萬裡者,不中道而輟足;圖四海者,匪懷細以害大。
志在遠行千裡的人,不中途而停足不前;有天下大志的人,不計較細小的事情以免損害大計。
5、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
少壯的時候真應當努力,年華一過,還怎麼可以留得住!
人年輕時就要奮發上進,否則年華老去,一事無成,只能悔之晚矣。
6、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
只有幹非常之事,才能取得非常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