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7日晚,上海東方衛視《媽媽咪呀》第七季第一期播出的大型女性才藝情感真人秀節目中,一位名叫張小扣的美食博主引起無數觀眾的熱捧。很多人或許還不知道,8年前,她還是一位美食小白,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改變了她的生活,在連續7年吃藥、打針的過程中,她的命運也發生了一連串的「化學反應」:原本不會做飯的她竟逐漸練就一手好廚藝,並因之成了美食界的知名網紅。
天津女子扣扣婚前是父母最疼愛的「老么」,養女養到婚嫁年齡,父母也捨不得讓她洗衣做飯。婚後,丈夫王一萬對她疼愛有加,每天搶著做飯。直到2010年扣扣生下女兒時,仍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嬌小姐」。
2012年9月,一直生活得風平浪靜的扣扣頭一次體會到了什麼叫絕望。那天早上,扣扣和同事一起參加單位體檢,驗血報告單出來的時候,扣扣才知道自己竟患上了一種名叫「真性紅細胞增多症伴有骨髓纖維化」的血液病。大夫說,保守治療,生命存活期是15年左右。
回到家裡,扣扣絕望地失聲痛哭起來:女兒才兩歲多,自己就得了血液病,如果哪天「不在」了,沒媽的孩子可就苦了。儘管王一萬心裡也如萬箭穿心,卻故作輕鬆地安慰她:「哭啥,我陪你治。」
那一段,因為醫院床位緊張,扣扣沒住院,每天在家吃藥,定期去醫院複查。王一萬一邊上班,一邊給扣扣和年幼的女兒做飯,還要時常陪扣扣去醫院吃藥打針,不到一個月,人都瘦了一圈兒。看著疲憊不堪的丈夫,扣扣很為自己患病拖累了家庭而內疚。
轉眼到了12月,外面天寒地凍,王一萬有時起床晚了,就下樓買早點。扣扣想,何不自己動手給家人做早餐,分擔愛人肩上的家務重擔呢?
說幹就幹,扣扣穿好羽絨衣,拉著女兒下樓去超市買回新鮮食材,然後邊回憶奶奶以前給自己做過的肉沫雞蛋羹,邊摸索著做了起來:蔥葉切絲、豬肉切末備用,雞蛋打散過篩,再用刀背把豆腐碾壓成細泥,然後倒入一隻大碗,加適量清水攪拌均勻,然後倒進另一隻裡面抹了一層油的大碗中,蓋好保鮮膜,置於蒸鍋內大火蒸15分鐘……
當扣扣把加了豆腐、肉沫和香腸的雞蛋羹端到丈夫和女兒面前時,王一萬和女兒眼前一亮。那天,看到女兒把一碗「彩色」豆腐雞蛋羹吃得乾乾淨淨,拍著小肚子一副心滿意足的模樣, 扣扣心裡一動,打算把做早飯的任務「攬」過來,用乾淨衛生、花樣不斷的早飯回報丈夫和女兒的溫暖陪伴。
第二天早上6點,鬧鐘一響,扣扣就強忍著寒意和睏倦,披衣起床做飯,這次,她準備給王一萬一個驚喜,讓他足不出戶,就能吃上他喜歡的津味素卷圈。
那天,王一萬揉著惺忪的睡眼起床的時候,扣扣已把剛炸好的津味素卷圈兒和現煮的豆漿端上餐桌。乍一看,王一萬還以為這是扣扣從外面買回來的呢。
得知扣扣為了讓他以後能在家裡吃好早餐,頭一天專門打電話請母親過來傳授津味素卷圈和天津老豆腐等傳統美食時,剎那間,一股暖流流過王一萬全身。
為了掌握更多家常飯的做法,最初,扣扣是靠回憶奶奶生前做的飯,以及請媽媽來家裡指導等方式又學會了煎餅果子、雞蛋灌餅、炒餅絲和紅燒牛肉麵、餛飩等做法。後來,不滿足於只會做津式家常飯,扣扣又上網學了蛋撻和燒賣、春餅等做法,甚至為了增添女兒的興趣,還買來模具給女兒做小動物造型的豆沙包和奶黃包,後來還學會了做西餐小點心和比薩、義大利麵。
每天早上女兒和王一萬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廚房看扣扣又做了什麼花樣,每次看到家裡的餐桌上又增加了「新品種」,就會「大的歡呼」「小的雀躍」,家裡像過節一般的充滿歡樂。
早餐做得久了,人是會「上癮」的,扣扣就是如此。後來身體有了好轉,她和王一萬帶女兒出外旅遊的時候,每到一個地方都不忘「研究」當地美食,並將「研究」成果帶回來,運用新一輪的「廚房改革」當中。
去南京夫子廟,扣扣帶回了做竹筒飯的竅門;到西安兵馬俑,扣扣帶回了白吉饃夾臘汁肉的「秘籍」;去麗江古城,扣扣帶回了雲南米線的調料;到上海黃浦江,扣扣帶回了做蛋餃烏龍麵、手撕蔥油雞絲的經驗……
2014年,扣扣決定開一個公眾號,每天就著昏黃的燈光準備一家人的早餐,等早餐做得差不多了,再叫醒王一萬和女兒,然後匆忙地擺盤、布景、拍照,再在公眾號和微博上同時曬出當天的早飯。沒想到,首天曬圖,就引來一千多粉絲圍觀,不到半個月,粉絲便破萬。很多寶媽還加上了扣扣的微信,專門向她討教花式早餐的做法。看到曾是「做飯小白」的妻子成了美食界的新「網紅」,每晚忙於回復熱情粉絲的評論和求教,這麼巨大的變化不僅讓王一萬感慨不已,連扣扣自己也很是驚奇,原來自己的「雕蟲小技」居然這麼受人歡迎。
和其他網紅做公號、辦微博曬圖是為了增加粉絲的目的不同,扣扣在公號和微博上進行的每日一曬,是為了等女兒長大後看到這些曾吃過的美食照片,就會想起媽媽陪在自己身邊的美好往事,這樣即使有一天,她「不在」了,也能給女兒和丈夫留下美好的念想,讓家人記住自己深藏在千款早餐後面的那份永恆不變的愛。
2017年7月,扣扣一大早做好早餐後,像平常一樣擺盤、布景,然後拍下照片準備發上公號和微博。當她打開微博的時候,意外看到一條信息:「你好!我是央視《舌尖上的美味3》欄目組導演劉鴻彥的助理,可以加您的微信嗎?」信息後面還留有手機號。帶著幾分好奇心,扣扣加上了對方的微信。
本以為《舌尖上的美味3》想來家裡看她做花式早餐不過是隨便說說的,沒想到,2017年10月22日,扣扣就在微信上收到通知:「明天我們就去你家拍攝。」
10月23日清晨五點,《舌尖上的中國3》欄目組一行人就背著攝影器材「從天而降」,面對央視「突擊隊」,扣扣有些手足無措。家裡衛生都沒搞,廚房的抽油煙機積下的油也沒清理,連好食材都來不及採購,這怎麼辦呢?總導演劉鴻彥笑著安慰她:「本來就不需要刻意準備什麼,家裡有什麼現成的食材就做什麼,要的就是那種自然隨意的家常味道。」
那天,王一萬專門請了一天假,幫忙接待央視客人,其他一切,都像平常一樣自然隨意。扣扣系上圍裙開始做她已做過無數次的幾個拿手麵食——炸醬麵、牛肉麵、鍋貼、雞蛋餅。
五花肉切小塊,倒入油鍋炸出多餘的油脂,撈出備用。油中倒入幾顆八角,用小火將八角炸糊,撈出炸糊的八角,倒入甜麵醬,攪拌均勻後,接著倒入炸好的肉,並加入少量糖。胡蘿蔔榨汁和麵團,用壓面機壓成桔紅色的麵條。黃豆煮熟撈出備用,胡蘿蔔洗淨切絲……對面的攝影補光燈那明亮的光芒映照在扣扣手下那一盤盤新鮮出鍋的炸醬麵上,連同在一旁圍觀的央視記者們投過來的一束束充滿欣賞的目光,給平時在扣扣眼裡再平凡不過了的麵食鍍上了一層層詩意而浪漫的光環。她第一次感到,這些年為回報愛人和女兒的陪伴所做的這一切,居然也會如此美好浪漫,引人矚目。
2018年2月23日,扣扣一家應《舌尖上的中國3》欄目組邀請,前往中央電視臺演播大廳觀看節目首播。那天,在央視大廳裡看到自己家那再熟悉不過了的生活,女兒一臉驕傲地說:「看,媽媽做的早餐都上電視了,我有一個了不起的好媽媽。」
節目一播出,扣扣的微博便收到來自全國的數不清的留言信息,甚至還有幾家出版社也慕名而來,與扣扣商談出一本美食類書籍的計劃。2019年2月,扣扣從七年來自己做的上千款早餐中精選出60款,出了一本美食類書籍《扣扣家的早餐》,那一款款花式早餐,每一款,都是扣扣對丈夫和女兒無聲的愛。
更讓扣扣高興的是,忙碌而充實的生活,讓她無暇去想生病的煩惱,不知不覺間,她的身體狀況也越變越好。扣扣的故事感動並激勵了很多病友,她就像夜空裡的一顆星星,在苦難的黑夜悄然發光,扭轉了命運。
來源:《博愛》 圖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