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熱點:受曼切斯特爆炸事件影響 《神奇女俠》《新木乃伊》取消首映禮
撰稿人:周黎明
曼切斯特爆炸事件後,《神奇女俠》《新木乃伊》等影片紛紛取消了倫敦的首映禮。一場大的悲劇事件發生後,人們需要哀悼,需要沉思,娛樂可以緩一緩。災難越大,娛樂業的舉措也越大,比如911和汶川地震後,中美兩國的電視臺都在一段時間裡停止播放所有娛樂節目。我記得1989年舊金山大地震,遠在洛杉磯的環球影城有一個逼真再現舊金山地震的遊樂項目,主動停了好幾天。有人可能會說:這不是天賜良機,幫你免費宣傳你的樂園麼?但是,有常識的商人不會這麼想,他們寧願少賺幾天錢,也不想給人一個發國難財或者缺少品位的不良印象。
本周話題:理性看待好萊塢大片碾壓
撰稿人:周黎明
《加勒比海盜5》首周末的排片率接近50%,這給競爭對手造成恐慌。同一檔期的國產片發出悲鳴。於是網上出現各種指責,各種黑。也有人說,只要質量好,影院自然會增加排片。就事論事地說,排片率這事是純粹的商業行為,最好不要站在道德的角度,或者用個人的審美判斷把其中一部影片描寫成壞人。影片的口碑留給觀眾,排片率交給影院,負責遊戲規則的部門可能需要從繁榮市場的角度,制定某些框架性規則,保證大魚小魚都有機會參與競爭,而不是一家獨大。
《加勒比海盜》居然是先有樂園後有電影?!
還有哪些炸碎腦洞的電影靈感來源?
撰稿人:周黎明
電影的素材來源可謂不拘一格,最多的應該是文學,尤其是小說,大概佔了半壁江山。其次像新聞報導,也是尋找電影故事的好地方,畢竟,藝術源於生活嘛。近年來,遊戲和漫畫成了大片的聚寶盆。
我們今天要探討的,是那些非同尋常的素材出處。一首歌可以改編成一部影片,比如《同桌的你》《康定情歌》;或者一幅畫,比如斯嘉麗·詹森主演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前陣甚至傳說《新華字典》要拍成電影,不知是真是假。
這些改編跟小說不同,小說通常能為電影提供劇情和人物關係,而這些意想不到的素材往往只能提供創作者的靈感。同樣的遊戲改編,《魔獸》有一個龐大的世界和體系,一部常規電影是裝不下的;而Tetris《俄羅斯方塊》只是一個簡單的益智遊戲,既沒有情節,也沒有人物,但這不妨礙它賣了電影版權。還有一部正在籌拍的影片叫做《表情包》(The Emoji Movie),你覺得它會怎麼拍呢?。
《加勒比海盜5》排片碾壓之後,票房也勁頭十足,目前國內票房已經達到6.98億元人民幣,前不久影片在上海迪士尼的加勒比海盜主題樂園舉行全球首映,然後公園也火了一把。有人一定會說,電影大賣,片商乘勝追擊,把它打造成主題樂園的項目啦。錯!這個遊覽項目是在1967年開發的,也是迪士尼創始人華特·迪士尼生前親自參與設計的最後一個項目。所以說,是先有樂園項目,後有電影。當然,電影成功之後,一些電影的內容自然被吸收到遊覽項目中。
事實上,迪士尼的主題公園能廣受歡迎,持久不衰,是因為它能不斷地創作出老少鹹宜的故事。不錯,「寶藏灣」這個遊覽項目從一開始就是有故事的,筆者記得30年前在加州那個樂園體驗的時候,雖然沒有傑克船長,但有很多其他戲劇性場景,讓遊客浮想聯翩。
其實,當年開發《加勒比海盜》第一部影片時,同時有另外兩個迪士尼樂園的遊覽項目也被充實成電影,其中的《鬼屋》(The Haunted Mansion, 2003)更被看好。但只有《加勒比海盜》爆款了。由此可見,牌好不好很重要,會不會打可能更重要。不要老抱怨沒有好故事,關鍵還得看——你會不會講故事。
天下電影,精彩紛呈,國際影壇,萬象變遷。CCTV6每周二20點10分,著名影評人周黎明約你一起「週遊電影」,每期都有料,就怕你不來。
組稿/趙智楊 審稿/肖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