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覽天下,週遊電影。大家好,我是周黎明。2017年中國電影的發展勢頭非常好,但我們除了盤點自己的成績和不足,也需要知道其他國家的電影業有什麼趨勢或爆炸性事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的錯誤,也可以成為我們的警戒。
「週遊電影」盤點2017好萊塢大事件
2017好萊塢大事件一:新平臺崛起
好萊塢是我們的主要參照物,它是中國之外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嘛,2017年美國電影業最大的趨勢,在我看來,是新平臺的崛起。主要是網飛Netflix,也包括亞馬遜、Hulu等,他們大量購買好萊塢內容,自己砸錢拍原創電影和劇集,完全是一派買買買的景象。
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代表傳統派,認為電影必須在電影院裡觀看;而美國影星威爾·史密斯則為網飛辯護。在另外場合,英國導演諾蘭也怒噴網飛,說他堅決反對同步發行,並強調院線是他唯一感興趣的平臺。不過後來他私下跟網飛道歉了。但他拍的電影確實更適合大銀幕。
視頻網站作為影院和電視的一個補充,相信大家都能接受,問題是,網飛的勢頭不是當小弟弟,它製作大量的原創內容。
而且,它投拍的電影跟咱們的網大不是一碼事,都是院線級別的,威爾·史密斯就是它僱傭的一個演員,所以,它至少像當年的有線電視,會成為影視內容的重要發行平臺。
2017好萊塢大事件二:性醜聞
好萊塢去年的第二件大事,其實是最大的爆炸性新聞,那就是性騷擾。從文藝片大亨哈維·韋恩斯坦倒臺開始,接著凱文·史派西、達斯汀·霍夫曼等眾多大人物紛紛被指控,成為眾矢之的,怎樣更好地保護女性被擺上了議事日程。
哈維·韋恩斯坦因性騷擾醜聞倒臺
2017好萊塢大事件三:迪士尼收購福斯
接下來是一條純粹的商業新聞,那就是迪士尼收購福斯。本世紀迪士尼曾收購盧卡斯影業、皮克斯、漫威,但這幾家都不是一線大廠,這回的福斯可是好萊塢六大之一,收購成功,六大就成五大了。不管怎麼說,大企業的合併,有成功,也有失敗。迪士尼收購福斯是不是成功,誰賺了,誰虧了,恐怕得五年後才能見分曉。
迪士尼收購福斯,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變五大
2017好萊塢大事件四:女英雄崛起
首先,第一部以女性為主角的超級英雄大片《神奇女俠》,取得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進一步提升了女性崛起的象徵意義。不管你說好萊塢偏保守還是偏進步,它終究是商業行為,女英雄的電影賣座,它就會接著拍。另外,這回揭露哈維的惡劣行為,是由一批女性首先站出來,《時代周刊》的年度人物就是這批勇於打破沉默的人。
《神奇女俠》劇照
2017好萊塢大事件五:驚悚片「小兵立大功」
一批製作成本不高的影片,主要是驚悚片,獲得了非常高的投資回報,這裡包括改編自史提芬·金的《小丑回魂》,還有《忌日快樂》等。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影片都不low,跟我們常見的國內同類片相比,是頗有創意的。
《小丑回魂》海報
2017好萊塢大事件六:續集重拍依然主流
大片成本高,片廠不敢冒險,只能吃老本。美國票房前十名,除了《小丑回魂》,全部是續集、重拍,或者漫威或DC宇宙的產物。
2017好萊塢大事件七:選角國際化
經過幾次風波,好萊塢影片,尤其是商業大片,經常是各色人種一應俱全,生怕被人指責為歧視少數民族。未來,爸爸是亞洲人,媽媽是白人,生出的兒子是黑人,都有可能。
2017好萊塢大事件八:現實主義作品稱霸
奧斯卡越來越像聖丹斯。看看本屆的熱門影片,歷史題材、魔幻等,只能出現在技術類。這對於初出茅廬的年輕影人,是好消息啊。
2017好萊塢大事件九:傳統特效回潮
這不表示電腦特效被淘汰,但是,有些大片,包括《敦刻爾克》《星球大戰》《瘋狂的麥克斯》等,能不用電腦就不用電腦。原因呢,CGI看多了,你總能覺得不太真實。
重實拍的《敦刻爾克》
2017好萊塢大事件十:中國繼續拯救好萊塢
一些在美國賣座不佳的影片,比如《極限特3》《生化危機:終章》《新木乃伊》《全球風暴》,中國票房超過北美。有些呢,如《加勒比海盜5》,中國的賣座情況不亞於他們本國。
《極限特3》在中國票房超10億人民幣
中國賣座片引發思考,尤其是《戰狼2》和《摔跤吧!爸爸》的爆款,對於好萊塢的內容製造者,是警鐘,也是啟迪。這至少說明了,只要影片好,沒有好萊塢的標籤,照樣可以賣個大滿貫。
週遊電影,讓我帶你看透這一切。咱們下期再見。
撰文/陳藝媛 趙智楊 視頻/陳藝媛 趙智楊 曹鵬 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