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春節返程,孩子抓著媽媽頭髮不讓走,看完心都碎了

2021-03-03 凱叔講故事

若是問我未來中國面對的最大的考驗是什麼?

我會說,是6100萬留守兒童未來的心理問題。儘量把孩子留在身邊吧,儘量用心和他們在一起吧。千萬別讓他們成了有父母的「孤兒」。

——凱叔

「媽媽,別走!」

春節假期結束,短暫的團聚之後,對於有的家庭就是「生離」。

江蘇淮安一位媽媽要離鄉返程,臨走前5歲的兒子緊緊拽住她的頭髮,不讓她走。

孩子一邊不停地喊著媽媽,一邊拼命想要爬上媽媽的車,撕心裂肺的哭聲,見證了人世間最悲情的一幕。

媽媽一把抱住孩子,幾秒的相擁之後,孩子很快就被拉走了,可一聲聲「媽媽」的哭喊聲,扎得心都要碎了。

在媽媽臨走之前,兒子就偷偷把媽媽的行李藏起來了,以為這樣就能留住媽媽了。

要說媽媽有多好呀?一年只能回家一兩次。

可孩子不僅不怪媽媽,還萬般不舍,用他所有的辦法只為多留住媽媽一小會兒。他怎麼會知道,這一走,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次見到媽媽啊。

貴州榕江一對留守兒童姐妹,緊緊拉著媽媽的衣服,哭著大喊:「媽媽別走,媽媽別走!」

一路拉拉拽拽,走走停停,兩個孩子追出了200多米……

春節過後,不知道有多少家庭面臨著這一幕。

孩子心裡短暫的溫暖過後,又是無盡的孤獨。媽媽這幾天的陪伴,能供孩子在以後的漫漫長夜中,回憶多久。

但是,如果可以,又有誰願意骨肉分離。

媽媽只有一雙手,抱起你就搬不起磚頭,搬起磚頭就抱不起你。

 

做媽媽,她們或許已拼盡全力

在中國,上班族中媽媽的數量已經超過3.3億,女性勞動力佔比高達70%。

這些媽媽裡面,有很多人連正常的上下班都做不到。多少父母只能趁孩子熟睡頭也不敢回地離開,多少父母看著跟自己孩子差不多大的小朋友淚流滿面,多少父母看著孩子的熟睡的樣子一遍遍地說著「對不起」……

不只是外出打工的媽媽,那些醫生、律師、金融等各行各業的白領,也未必有多少陪伴孩子的時間。

在日本,有一種特殊的幼兒園,被稱為「深夜幼兒園」。它開設在最熱鬧的「紅燈區」,每天營業時間是早上七點到夜裡兩點。

裡面的孩子小的只有1歲,大的已經6歲,他們大多都一早被送來,到了晚上熟睡後被媽媽接走。

之所以開在紅燈區,是因為這些孩子的媽媽大多都是工作在附近的服務生、餐廳老闆娘、酒吧打工者……

還有的媽媽實在不能按時上下班,就只能把孩子放在這裡。

每到深夜,就是孩子們朝門口張望的時候。聽到門鈴響,他們就趕緊抬頭看,結果不是媽媽,又失望地垂下頭來。

一個夜晚,不知道要經歷多少次這樣的失望。

一個童年,不知道要經歷多少個這樣的夜晚。

一位日料店的老闆娘,每天營業到凌晨兩點。有一次兒子生病了,她到了關門時間後,就趕緊去幼兒園接兒子。

到了幼兒園時,兒子已經熟睡。

她摸了摸兒子的頭,發現已經退了燒,終於鬆了一口氣。一邊輕輕抱起兒子,一邊對他說著:「對不起,媽媽來晚了,對不起,我們回家。」

這位媽媽,身上的圍裙還沒有摘,深夜的背影寫滿了心酸。

這些媽媽,早就習慣了給自己加油,習慣了克服自己的愧疚感。這些孩子,也早就習慣了懂事,習慣了不催媽媽早點來接自己。

生活的壓力,註定有的媽媽要在深夜裡奔波。

我們究竟錯過了多少?

《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中指出,我國有700萬留守兒童,10%的孩子認為父母已死,260萬的孩子一年連父母一個電話都接不到,34%的孩子有自殺傾向,9%的孩子嘗試過自殺行為。

在這個通訊發達的時代,為什麼他們連個電話都不打?

因為他們不知道跟孩子聊什麼,除了「吃了嗎」、「聽話了嗎」、「考試了嗎」,幾乎再也沒有共同語言。

時間久了,孩子慢慢長大,他們對父母將不再是戀戀不捨的依賴,而是遠遠的疏離與恐懼。

家長不再了解孩子,孩子也不再渴望爸爸媽媽。

父母為了生活遠離孩子,孩子也真的僅僅把父母當成取款機,或者是只知道指責他們的「一個大人」而已。

知乎上有一位網友說,「你不在孩子身邊,你知道你錯過了什麼嗎?」

他換牙時,門牙掉了,被人都笑話他,你不知道;

他考了100分,得到老師的表揚,邁著六親不認步伐回家,你看不到;

其他小朋友穿著時尚的衣服,他只有爺爺奶奶買的土款式,他有多失落你想不到;

開家長會的時候,他開始懂事地不再給父母打電話,你不會知道你已經失去這個孩子了。

可是,有哪一對父母,真的想要錯過這些呢?

生活的無奈,在這些錯過與遺憾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如果可以,儘量別「失去」孩子

如果生活富足,不用為生計擔憂,誰不願意陪伴孩子成長?

但是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我們為了一日三餐就要用盡洪荒之力。要想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就更要風雨無阻地追趕。

如果可以的話,哪怕有那麼一點希望,日子苦一點,也儘量把孩子帶到身邊。

去年疫情期間,全國的中小學生都在家上網課,有一位「案板女孩」火了。

 

媽媽在上面賣著滷肉,她在案板下面逼仄的角落裡面,打開檯燈認真聽課、寫作業。伴隨著媽媽的吆喝聲寫字,伴隨著案板的「噠噠」聲背誦課文。

也許有人覺得,這樣的環境是苦了孩子,還不如扔在老家寬敞明亮的屋子。

可對於孩子而言,真的不是這樣的。

「案板女孩」最打動人的,不是她的認真刻苦,而是她燦爛的笑容。

在這樣的環境下,只要有爸爸媽媽陪在身邊,日子就是美好的。

孩子的要求真的就這麼簡單,她們對「苦」的理解與我們完全不同。

如果實在不能把孩子帶在身邊,給孩子打打電話,視頻聊聊天。隔著屏幕的關愛,也不失為一種陪伴。

孩子最害怕的是,父母口口聲聲說為了自己,可自己卻實實在在感覺到了被拋棄。

多多關注孩子,讓他們知道自己是被愛的,就能儘量減少陪伴缺失對孩子的傷害。

也不要總是問成績了,多關心孩子的心理,多關心他們的生活,說說學校裡的趣事,哪怕只是閒聊。

孩子需要父母陪伴的時間,真的只有幾年。

再苦再累,也不要錯過孩子的成長。

作者:妙黛,一個集正經與逗比,美貌與才華一身的90後辣媽,在讀心理學碩士,百萬媽媽們的雲閨蜜。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處理,郵箱tougao@ksjgs.com。

孩子吸手指、摸乳房、依戀小毯子……知道真相後,媽媽後悔了

孩子的「小怪癖」,都是一種信號。所有通過母親和孩子發生連結的物件,都有可能成為那個「過渡性客體」。

長按圖片並關注,回復 「2」 獲取全文。

「臭媽媽,我打死你!」當孩子說狠話時,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孩子突然說「狠話」、「髒話」,並不是沾染了惡趣味,而是一個發育「信號」,暗藏著成長背後的「潛臺詞」。這時,父母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

長按圖片並關注,回復 「4」 獲取全文。

相關焦點

  • 孩子喜歡抓媽媽頭髮,可能是因為這幾方面,媽媽們要多了解一下
    很多媽媽都遇見過寶寶扯自己頭髮或者是抓自己的臉這樣的情況,就是對一些還沒有一歲的寶寶來說,老是動不動抓媽媽的頭髮,或者是咬媽媽的手。 很多家長對此事既無奈又不知道該怎麼辦,自己的孩子不懂事,咬自己又不能打他,但是又確實把自己給扯疼了。
  • 《媽媽,不要對我發火》,看完心都碎了
    聽爸爸說,你懷我很不容易,兩道槓終於出現了,你開心的歡欣雀躍;我在你肚子裡的時候,一心只求我健康平安出生;媽媽的整個哺乳期全家說話嗓門都變小了,生怕吵著我睡覺;我剛出生時,你笨拙的抱著愛哭的我束手無策。你沮喪地把哭到睡著的我抱在懷裡,坐在床上不敢動。軟軟的一坨擁在懷裡,生怕我被壓著、擠著。
  • 《媽媽,不要對我發火》,看完心都碎了
    只是那時的我一定在不停的哭,忘了看看媽媽最美的樣子。聽爸爸說,你懷我很不容易,兩道槓終於出現了,你開心的歡欣雀躍;媽媽的整個哺乳期全家說話嗓門都變小了,生怕吵著我睡覺;我會走了,會說話了,爸爸媽媽你們開心得好像得了諾貝爾獎:「我們的寶寶真棒,真聰明!」那時候的媽媽,真的好像天使,用愛意滋養著我。我好幸福啊。
  • 2.16《媽媽,不要對我發火》,看完心都碎了
    只是那時的我一定在不停的哭,忘了看看媽媽最美的樣子。聽爸爸說,你懷我很不容易,兩道槓終於出現了,你開心的歡欣雀躍;媽媽的整個哺乳期全家說話嗓門都變小了,生怕吵著我睡覺;我會走了,會說話了,爸爸媽媽你們開心得好像得了諾貝爾獎:「我們的寶寶真棒,真聰明!」那時候的媽媽,真的好像天使,用愛意滋養著我。我好幸福啊。
  • 打人、戳臉、抓頭髮!為啥寶寶總愛「欺負」媽媽,這些原因要知道
    於是家長們在內心暗自發誓,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在自己的羽翼下快樂成長。可當發生這種情況時,寶媽們還這樣想嗎?正抱著寶寶在懷裡逗著玩兒呢,PIA的一巴掌就糊臉上,小手一伸一抓,薅住了本來就不多的頭髮……越制止,小傢伙兒反而越起勁。
  • 返程進行時,媽媽裝的行李箱:誰不是一邊說不要,一邊偷偷紅了眼眶
    春節長假,就這麼過完了……在短暫的相聚重逢後很多回到家鄉的遊子已經陸續返程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中去海鮮、水果、紫菜、自釀酒和自製供果等全被家人塞進後備箱,八旬老母親還專門去雞窩抓了只老母雞讓兒子帶回去煲湯,「車上養著死不了」。網友@小桂紙就是啊飄呀我也不知道我媽給我裝了啥
  • 孩子,你捐發,媽媽就捐血;孩子要把頭髮送給沒頭髮的小朋友
    《頭髮都長到腰了》不知不覺間,兩個女孩兒的頭髮越來越長,依依因為自然卷的關係還不覺得太長,可蕊蕊的頭髮幾乎快長到腰了。大熱天的,即使再熱,每天吹頭髮吹再久,蕊蕊依舊堅持:『要把頭髮送給沒有頭髮的小朋友』。
  • 「媽媽你的孩子忘帶了」,這屆父母,不夠孩子操心的
    文丨福林媽咪出門遛彎兒看見這樣一幕,有位媽媽,一手只抓著一根牽引繩,繩子另一頭空空蕩蕩,一隻手拿著手機低頭看,一邊看一邊往前走。身後跟著個一歲多點的孩子,伸手去夠媽媽牽著的繩子,但總在快追上的時候被媽媽「逃過」。孩子一邊走一邊追,媽媽一邊看手機一邊走,過了一會兒才回頭,發現另一頭並沒有繫著孩子,這才蹲下來給寶寶戴好。
  • 張慕童陪袁詠儀逛街,安靜玩手機大長腿搶鏡,抓媽媽頭髮調皮了
    張智霖不遠萬裡也得陪著媳婦兒去追星!雖然跟媽媽一樣,張慕童也是一身普通休閒打扮,但是他那雙筆直的大長腿可一點也不普通,一度吸引了不少粉絲的目光。、上手試驗一系列舉動行雲流水,不愧是買手屆的大佬,看什麼都眼光獨到。
  • 媽媽越恐懼,孩子越失敗
    如果,你認為你的孩子問題很多,一定要先反過來,在你自己身上尋找問題的根源。翻來覆去,事情大抵就是孩子做事磨蹭,耽誤了學習。「我不是已經寫完學校的作業了嗎?為什麼還要做你布置的作業?」爭吵聲裡夾雜了孩子委屈的爭辯,於是矛盾升級,最後以媽媽咆哮的「人生開導」作為結束語:「時間是不等人的,現在不抓緊,以後吃苦的是你自己!這個世界上什麼都可以買到,唯獨買不到時間和後悔藥!」
  • 韓國脫髮人群中有1/4是年輕人丨頭髮早知道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本期都有哪些毛髮趣事~1韓國脫髮人群中有1/4是年輕人:據央視網報導,韓國脫髮人群呈年輕化,20至40歲的年輕群體也備受脫髮問題困擾。1元硬幣大,用手一摸頭髮一撮撮往下掉。最帥髮型,不接受質疑!
  • 韓劇《你好再見媽媽》,讓當媽媽的想看又不敢看啊!
    但是內心卻變得十分敏感,淚點也變得很低,只要觸碰到孩子的事情,無論是自家的,還是別人家孩子的不如意,我都可以隨時淚奔。這幾天在看韓劇《你好再見媽媽》,劇情不全是淚點,也是夾插著喜劇的部分,但是每一集,我基本都是從頭哭到尾。因為劇情中平常的事情,都能戳中媽媽心中最柔軟的部分。
  • ...每個小孩都是天才,只是媽媽不知道——獻給孩子和媽媽的六一禮物
    著名漫畫家蔡志忠為書題寫前言《每個小孩都是天才,只是媽媽不知道!》,正值「六一」兒童節,官微特別推送,作為獻給孩子和媽媽的六一禮物。 每個小孩都是天才,只是媽媽不知道!蔡志忠大約20 年前,中國臺灣漫畫協會理事長唐建風到工作室找我,他說:「有位杭州小女生拜託我,請你送她一本籤名書。」
  • 倩倩,媽媽走了,你要保重
    但幾百條已逝的生命,他們是誰家的孩子,誰家的父母,誰家的妻子,誰家的爺爺奶奶……作為母親,我也同樣有一個喜歡「嘮叨」的母親,同樣每天囑咐我日子要精打細算,今天我卻為自已汗顏:今天從老家返程,老媽裝了自種的油菜,香菜,白蘿蔔…土雞蛋,滿滿一車,就怕我們回去隔離兩周沒得吃!在這過程還因為裝的過多,跟她鬧脾氣!在車裡想想後悔跟媽媽發脾氣了!
  • 郭晶晶媽媽走樸素風,參加親家葬禮頭髮白也不染,朱玲玲百般照顧
    如今郭晶晶有三個孩子,雖然也聘請了保姆照顧,但霍啟剛郭晶晶夫婦出門應酬的時候,嶽母也會在家裡幫忙照看孩子。但是從曝光的霍啟剛嶽母去參加親家葬禮的情形來看,你會發現郭晶晶的媽媽竟然走的是樸素風。因為霍啟剛的嶽母,就算知道自己會被媒體拍到,出門的時候還是穿著很樸素,而且看得出來因為郭晶晶的媽媽上了年紀,頭髮白了很多,但霍啟剛的嶽母,愣是不會為了別人稱讚自己生活的好,不顯老,而去染黑。
  • 六旬父親不放心兒子雪天開車 陪同返程2450公裡
    蒙瑞國跟蒙超提出:「兒子,你看,天氣預報說了,你回重慶這一路上都會遇到大雪,你自己一個人開車我肯定不放心,你媽媽也不放心,我跟你媽媽商量了,我陪著你開車回重慶。」  「不需要,我這麼大人了。」蒙超大大咧咧地就把父親回絕了。  「你老子在1980年就拿到了駕照,是老司機,能應付冰雪路面,那會兒還沒你呢!」
  • 林志穎兒子Kimi給媽媽劃分生氣等級,剛吼完孩子的媽媽看這裡~
    ,小Kimi很有想法,他把媽媽發火的變身過程分成了6個等級:L1:媽媽面露微笑,和顏悅色;L2:媽媽有一絲不滿,嘴巴扁成一條線;L3:媽媽兩眼瞪大,氣到頭髮消失不見;L4:媽媽眼睛冒火,嘴巴張大;L5:
  • 無論多大,在媽媽眼裡都是孩子
    94歲的主人公是她外婆,外婆記掛著的女兒是施女士的媽媽——今年69歲的方阿姨。  「外婆為什麼要給媽媽織毛衣袖子?因為我媽媽身體不太好。」施女士說。  她的朋友圈一發布,讓許多人羨慕不已。朋友們紛紛評論:不管多大的孩子,有媽媽可以依靠,真好。  昨天上午,錢報記者見到了明明早已到了被照顧的年紀,卻依舊用心照顧女兒的邵奶奶。
  • 這樣的媽媽,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你瞧這被誇後,高興得都暈了,我看這是戲精附體了!不僅讓全家都開啟了「哈哈哈」快樂模式,而且越看越發現,秦昊媽媽簡直是個寶藏!一個好媽媽,是孩子一生的財富秦媽媽不僅人很有趣,快到古稀之年,對新鮮事物還一直保持著高昂的興致。
  • 演員秦昊媽媽章宏女士:一個這樣的媽媽,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頭髮,一定要讓一個叫小美的髮型師吹成蓬鬆(清潔球)型,全國獨一無二的!心情,一定要美美噠!你瞧這被誇後,高興得都暈了,我看這是戲精附體了!女生流行減肥,保持苗條的身材,那秦女士也不甘落伍。但看到美食,又興致勃勃,擺出100個理由來享受。「這個好吃,我再吃一口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