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頭髮的N2》:20/30/40每個年齡都閃光,活出真我的人最不平凡

2020-09-05 離島island



近日,某男星在綜藝節目中提出的如何與女生相處的觀點:「不管女生多大,都要把她當成小女孩。」節目一播出,觀眾對此褒貶不一。

有的人連連叫好,說對啊,這才是對女生的體貼嘛,女孩子就是要寵溺的呀;有的人質疑這是男星在給自己立「暖男男神」人設,他自己在節目中的其他表現並沒有做到真正地尊重女生;也有的人跳出這個「蜜糖圈」般的話語來看待問題:難道不應該客觀平等地與女生對話嗎?當成小女孩是什麼意思,難道她沒有自己成熟獨立的思想嗎?

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每每涉及男女平等的問題,哪怕只是涉足敏感範圍一點點,都會引來諸多陣營的不同觀點、辯論與評判。但這也恰恰證明人們較以往更加注重女性在社會中的生存現狀與發展。

而作為新世紀的女生,我們又該如何「聽懂許多道理,依然可以過好此生呢?」



01

韓國作家崔賢廷是一名30多歲的獨居女,喜愛在三更半夜吃美食,然而在凌晨保持清醒。作為上班族大軍的一員,她出版了個人作品《紅頭髮的N》,成為了臉書網紅漫畫家,圈粉讀者無數,引起了眾多同齡人的共鳴。

《紅頭髮的N》姊妹篇《紅頭髮的N2:我是這樣的,你呢》不同於第一部搞笑風格式的吶喊,第二部作品更加細膩溫柔,往內心深處剖析,展現了女生及其隱秘的內心故事,但又是真真實實存在的日常。



閱讀全文好似在與朋友對話,她娓娓道來自己的日常經歷,中途還不忘停頓一下,眨著眼睛問你:「我是這樣的,你呢?」

那麼N是怎樣的一個女生呢?

她有一頭紅髮,在坐回老家的大巴車時會主動給老年人讓座,因為希望自己年邁的父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時又有人能像她一樣給他們讓座。

她喜歡想像自己生活在世界上美好的地方,而非真的去到那些美好的地方去旅行。

她在高檔時裝店看中一件外套時,腦海中會有兩個小人在打架:一個覺得買貴的東西能成為更高格調的人;另外一個覺得辛苦一個月賺的錢只買了一件外套太不值。最後理智戰勝了虛榮心,衣物只要能夠蔽體,價格在合理範圍之內,忠於其本質就好。

她覺得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過分謙虛。要珍視自己付出辛勞所收穫的,在別人稱讚時說「謝謝」,而不是「沒有」。

她會每天在鏡子前想自己禱告:「我可以的!我很了不起!我很偉大!」只有自己相信自己,才能讓絕望中的自己重新振作起來。



如果有人討厭她,她也不會因為這件事心情就跌到谷底,她深知即使是集世人的愛於一身的超級偶像也有黑粉,有人討厭普通的我又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呢。

日復一日的工作讓人打不起精神,但是N想到一個辦法,那就是把苦苦等待月薪的日子變成每天領日薪的日子。這樣每一天就會有動力去賺當天的飯錢了。

她可以安然自若地與孤獨相處,孤獨並不需要克服,只需要去熟悉。哪怕一個人在家吃飯,也可以打開電視,毫無壓力地吃完飯。

而遭遇情人節、白色情人節這些對單身者不友好的不速之客時,N覺得即便單身,也不要在意他人的目光,可以自己掏錢買零食吃,以節日為契機,表達對自己的愛惜之情。

N就是這樣的一個女生,簡單、純粹、用力過活,拎得清、看得全面、不會自己為難自己,想做什麼、想說什麼也順應本心。

大多數人都是普通的平凡人,然而活出真正的自己,會讓這份平凡變得不平凡,因為你是你自己星球上最獨一無二的那朵玫瑰。



02

在書的最後,有一段N關於年齡的內心獨白:「我的20歲一片混沌,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四處奔波,但總是局促不安、彷徨不定。相比之下,經濟獨立之後,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30歲更令我滿意。當時間流逝,步入40歲之後,我希望自己能說現在比30歲時更好;同時,步入50歲就說50歲更幸福;步入60歲就說60歲最幸福;步入70歲就說70歲才是人生的黃金時期。如此一來,我就不會介意自己會失去青春和失去一些可能,反而會對日後的人生更充滿期待。」

這段話讓人聯想到48歲的俞飛鴻,通透豁達、靜綻芳華,之前總有人隻言片語截取一些俞飛鴻的訪談片段,給大眾造成了一些誤解。在最近的一次採訪裡,俞飛鴻自己澄清了一些事情。

她說她不是不婚主義也不是單身主義,她反對一切形式,她認為最重要的是自身的選擇。在男女平等方面,她說最重要的是平權、是人權,而不是簡單地徹底把男女分為兩個陣營。

她說:「我不會輕易喊女權,我認為在精神世界上,不管男女,一定是平等的,女人最自在的方式,是去認清這個社會的狀況。」

對於年齡,她說:「皺紋是經歷,經歷是美的,但你不能否認,年輕確實有年輕的動人。」



是啊,每個年齡段都有它獨特的美,20歲吹彈可破的肌膚美、30歲自信果敢的眉梢美、40歲成熟睿智的眼神美、50歲有故事的笑容美……

只要活出真的我,不矯揉造作、不背叛初心,每個年紀的你都是最好的你,眼波流轉中閃著迷人的光芒,這樣的你,是多麼的不平凡啊。

俞飛鴻自編自導自演電影《愛有來生》時,前前後後拍了整整十年,雖然質量過硬、口碑良好,但電影上映後只收穫了200萬左右的票房。有人覺得不值,人生有幾個十年啊,就這樣浪費在一部電影身上。

但俞飛鴻不這麼認為,因為於她而言,這件事情的整個過程是最令她成長、開心、收穫頗豐的。功利的人們往往只注重結果,好像沒有一個漂亮的成績,人生這張試卷就白答了。其實人生又何嘗只是為了要一個100分呢?過程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啊。



03

還記得同樣是紅頭髮的櫻木花道嗎?這麼多年了,為什麼人們對於《灌籃高手》百看不厭,且次次看次次被感動?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熱忱這回事愛得深沉。

櫻木那份熱愛籃球、永不言棄的赤誠之心隨時隨地感染著他人。他活出了真的自己,他就是愛籃球,哪怕別人都嘲笑他,他也要把籃球拿在手裡,一次次跨步上籃。球場上那個揮灑著汗水的他,一閃一閃發著光。

崔賢廷給自己書的主人公設計一頭紅髮,我想,她也是想借紅髮來表達特立獨行、與眾不同的人生態度。紅髮代表熱情、嚮往、積極以及百折不撓的精神。每個人都是這世上獨特的存在,我頂著一頭紅髮,即使沒有人愛我,我也會自己愛自己。



奧黛麗·赫本曾說:「我的生活不是理論或公式,而是出於本能或常識。『道理』比任何詞都貼切,我從每個人、每件事上學到了道理,從母親身上,從芭蕾舞老師身上,從《時尚》雜誌上,從生命、自然和健康的法則上都學到過。」

活出真我,遵從本能的赫本簡單從容、直面內心,她看得到自己的有點,也坦然接受自己的缺點,在簡約卻又不簡單的日常裡活出了「非常奧黛麗的」閃閃發光的人生。




我是N,我有一頭紅髮,我活成了自己最真實的樣子,我很開心。我是這樣的,你呢?

相關焦點

  • 《紅頭髮的N2》雖然所有人看起來都很平凡,但誰的人生都不平凡
    很多人都抱怨自己太平凡,名人這麼多,為啥偏偏沒有我。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名人也不例外。
  • 《紅頭髮的N2》:我們每個人都是將巨石推到山頂的西西弗斯
    在這種社會大環境下,韓國作家崔賢廷發表的個人作品《紅頭髮的N2》,深層次地剖析了現實中年輕人在社會、工作、夢想以及戀愛中的心理,以溫暖、犀利的筆法揭示了年輕人的生存困境。 作者崔賢廷是臉書網紅漫畫家,即使能靠畫畫和寫書養活自己,卻依然堅持上班的人。
  • 照顧好自己,每個人都是平凡世界裡那個不平凡的人
    所以為了不被日常繁瑣拖拽靈魂,我有空的時候,就會看書,哪怕地鐵上的20分鐘也好。看完了《紅頭髮的N》,我接著又看了它的續集——《紅頭髮的N2:我是這樣的,你呢》(下面簡稱《紅頭髮的N2》),如果說第一本是作者探索世界,嘗試與生活和解,那麼第二本則是悅納自己,學會了與生活各自安好。
  • 繪本《紅頭髮的N》給我的三點小思考~
    我以前在看的一些乾貨方法論類的書籍,都是要我們學會明確規劃自己未來的目標,我也曾經嘗試過但都因為懶散而失敗了。現在看到這一觀點,不禁耳目一新。 仔細想想也很有道理,未來的事情誰說的準呢?有時候規劃地太長遠太美好反而成了畫大餅,沒有起到實際的激勵作用,而成了努力的絆腳石,因為你會覺得:哎呀還遠嘛不著急,先刷會手機再說。
  • 每個平凡的日子都是你我的閃光時刻
    說到「閃光時刻」,腦子裡立馬聯想到一排排鎂光燈下,濃妝豔抹,巧笑倩兮的明星大咖。她們聚焦在閃光燈下明媚動人,舉手投足間都是一派天下最美,唯我獨尊的氣勢。迴轉現實來到你我身上,閃光時刻,仿佛離我太過遙遠。從小到大,我都是特別平凡的一個人。
  • 定義30歲+的普通女性?他們照樣可以活成人生贏家
    你們可以看到,乘風破浪的姐姐們擺脫年齡束縛,活出真我自信,活出魅力光彩,吸引了大眾的讚許,同時也引發了線上線下各種各樣的熱議討論。 有姐妹說,明星姐姐們有錢又有閒,孩子有保姆帶,家務有管家操持,上個節目可以一邊賺錢,一邊做自己熱愛的事情。
  • 徵集 | 已經20、30、40了,你還想活出什麼花樣?
    「你都20歲了,怎麼還在玩小孩子玩的東西?」「你都30歲了,還沒結婚,別人孩子都有了。」「你都40歲了,怎麼還一事無成。」  ……  這個世界給了成年人太多的要求與定義。 年齡,不是桎梏!羅曼羅蘭說過:「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時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複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
  • 微笑生活,活出真我
    不經歷慘痛就不知道珍惜。不飽受蔑視就不渴妄自尊。1、用微笑面對生活世界上有一種不會凋謝的花朵,那就是微笑;它不分四季,不分南北,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會開放。越是純潔的心靈,越是為其之美。微笑像陽光,給大地帶來溫暖;微笑像雨露,滋潤著大地。做一個用微笑生活的人吧,即使生活有些不如意,只要心裡有陽光,就會面帶微笑,活出真我。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
  • 20 30 40,別讓路人告訴你什麼年齡該做什麼事
    每個年齡段不可避免地有著各自的煩惱,一直以來,我們努力活成符合社會規則的樣子,也沒有過得多稱心如意。我們今天要聊一聊的這部電影,拍出了三個女人不同年齡段各自的「喪」,她們從不甘心被貼上「20、30、40歲女人」的標籤,從她們身上見證:女人,一種比男人更脆弱卻更有生命力的生物。
  • 武志紅:活出真我的人,首先放下了一樣東西
    可以說,中年人應該是當下壓力最大,活得最累的一群人了。為了減少關係中的矛盾,儘量使自己在內外都處於一個較為合群的地位,我們又習慣了像萊蒂斯一樣去壓抑自己的真實情感,學著像一個成年人一樣講話。武志紅老師在書中指出:人的心靈,分為保護層、痛苦層和真我層三層,人可以穿透保護層和痛苦層,而抵達真我層。那時候,一切自我防禦都可以放下。也就是說,你的自我防禦機制欺騙了你自己。它既讓你不斷重複著固定的關係模式,更決定了你是否活出了真實的自己。
  • 成人世界中的安妮——《紅頭髮的N》書評
    直到遇到《紅頭髮的N》才明白,內心像小孩子一樣其實也沒什麼,這並不是沒有成長,從某種角度上講,反而要感恩生命在善待自己,沒有變成令人生厭的中年婦女。本書作者崔賢廷,是一位韓國女性,她身上的標籤有很多:30+、未婚、宅女。有著在廣告公司工作10多年的工作經歷,白天在公司裡撰寫廣告稿,晚上在家裡畫漫畫。
  • 華晨宇是活出真我的齊天大聖,有些人則是頭戴緊箍咒的孫悟空
    記得電影《八月迷情》和《似晴天似雨天》裡都有關天才少年的劇情,這種堅持不需要太多幹擾項,似乎從小就要有這種「反幹擾」能力。很多人負擔太重,他們習慣被外界的壓力和幹擾牽絆,而放棄自我的力量。所以,戴著緊箍咒的孫悟空多,而活出真我的齊天大聖少。最近華晨宇拍攝了百齡壇的廣告片,將「真我」的概念展現得淋漓盡致。視頻裡的花花,年輕銳利,真我流露無遺。
  • 當女明星集體陷入年齡焦慮 這幫40+姐姐怎麼越活越瀟灑了?
    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回顧過去一年的電視圈似乎都被姐姐們承包了,無論是大火的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還是電視劇《三十而已》、《流金歲月》等等,都已經讓人們把目光聚焦到了中年女性身上。而被提及最多的問題還是圍繞女性的"年齡焦慮"、"顏值焦慮",雖然一直被強調要忽視年齡,認可不同年齡階段女性的價值、拒絕製造焦慮的當下,總還是會有不同的聲音來提醒你已經不再年輕。
  • 《火箭人》活出真我本色
    火箭人預告片給活著的人拍傳記片,說明這個人的生平太過於精彩,充滿話題性,他的簇擁們等不及就想給他回顧滿是看點的一生。兩部電影的幕後導演相同,都是德克斯特·弗萊徹,兩部影片講述的主角也都是英國著名音樂人,而且皇后樂隊主唱弗雷迪·墨丘利Freddie Mercury和艾爾頓·約翰還是好友,都是70年代成名的傳奇巨星。艾爾頓·約翰1947年3月25日出生於英國倫敦市郊,被譽為「英國樂壇常青樹」。
  • 《紅頭髮的N》:喪,但我仍然很棒
    即便用了比較鮮豔的彩色配圖,以及醒目的暖色作為書名的顏色,但當我翻開這本《紅頭髮的N》,我感覺到撲面而來的仍舊是濃濃的「喪」。「我既不是『Ann』,也不是『Anne』,而是『N』,這是作者在首頁的自我介紹,仿佛在告訴讀者:「我就是人海茫茫中,那個沒什麼辨識度,不願意與人打招呼,雖然內心情感豐富但不想表露,雖然生活艱難但想要放棄又不敢放棄的,無數普通人之一。」
  • 歸零重生 活出真我
    7月24日(上周一)晚上,小鹿做出一個重大的人生決定,辭掉工作,重新規劃人生發展路徑,活出真我,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此決定一出,身邊的領導同事、親朋好友都為之震驚。作為一個在職場拼搏十多年的培訓管理者,目前的薪酬待遇著實不錯,領導同事們待我如家人般關愛。
  • 劉敏濤,「姐圈頂流」的背後,活出真我,才是女人最大的底氣
    ,「姐圈頂流」的背後,活出真我,才是她一生中最大的底氣。儘管與這個舞臺脫節了七年,但是活出真我的她,顯得更加大氣從容,在新人層出不窮的年代,她靠著「教科書式」的演技穩住了自己,在演藝圈保有一席之地。 可見女人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要迷失自我,愛情也好,婚姻也罷,都應該是完滿人生的一種加持,而不是放棄事業,丟掉自我的理由。
  • 「狠人」劉敏濤30歲為愛退出娛樂圈,37歲離婚後涅槃重生找回真我
    「狠人」劉敏濤30歲為愛退出娛樂圈,37歲離婚後涅槃重生找回真我她是《偽裝者》中,霸氣又不失端莊的明家大姐;「狠人」劉敏濤30歲為愛退出娛樂圈,37歲離婚後涅槃重生找回真我而對手辛芷蕾也直言:我輸得心服口服。
  • 電影《呼嘯而過》在京啟動:30歲的90後們如何活出真我
    電影《呼嘯而過》在京啟動:30歲的90後們如何活出真我 澎湃新聞記者 王諍 2020-12-27 17:43 來源:澎湃新聞
  • 不被年齡定義,活出自己的精彩
    三十歲的女性,如何定義自己的人生,從來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管世俗的眼光,不被年齡定義,時代女性依然可以擁有自我。我們都知道,25歲之後,肌膚的營養流失開始加快,肌膚的壓力就如站在30歲分水嶺的女性一樣,加重放大,但年齡的增長並不是魔咒,懂得人生的各種意義,並懂得應對、治癒和成長,女性的魅力就會愈發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