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廈門的小夥伴
扔垃圾的時候是不是
多了一些小問號
逛街喝完的奶茶杯怎麼扔?
夜宵吃完的外賣盒怎麼投?
你的垃圾真的都投對了嗎…
從一道考題開始
請問!
空的牛奶盒、飲料盒、快餐盒
應該投放在以下哪個垃圾桶?
回答要投放到橘黃色垃圾桶的
請回看這篇報導
↓↓↓
(戳上方圖片可閱讀原文)
正確答案是藍色
7月16日,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廈門市生活垃圾低附加值可回收物指導目錄》,明確了5大品類的低值可回收物。如一次性塑料餐盒、塑料杯、塑料包裝等生活垃圾都需要作為「低值可回收物」,投放到藍色可回收物桶裡。
那麼,新規推行以來
廈門市民中有什麼樣的聲音?
環衛工作者們又有怎樣的看法?
一起來看看吧
從一天街採說起
01
· 洪蓮路
· 橘黃色其他垃圾桶內「驚喜」多
在洪蓮路口,思明環衛工作人員蔡女士表示,雖然已經出臺新規定,但近期每天仍有較多可回收的塑料垃圾錯誤地出現在橘黃色桶內。蔡女士一邊說著,一邊手上腳下功夫不停,熟練地將塑料瓶分揀出來。「我身邊也有在小區做垃圾督導的朋友,做得都很辛苦。還是希望大家能多一些自覺,體諒下我們工作的不易。」
02
· 僑福城
· 藍色可回收桶玩起「躲貓貓」
這裡的街邊路口,環衛工作者還在忙碌分揀;那麼,附近的居民小區又是怎樣的呢?記者繼續沿街走訪:在僑福城小區,兩名物業保潔人員閒適地倚靠在一邊,垃圾分類處多為橘黃色其他垃圾桶及少量綠色廚餘垃圾桶,記者未在顯眼處發現藍色可回收桶。「我們知道垃圾分類這回事,但過日子主要還是圖方便,既然沒有藍色桶,那也犯不著刻意去找麻煩。」居民黃先生說到。
03
· 古歌公寓
· 「紅馬甲」與居民雙方共促形成合力
「麻煩問一下,現在這個礦泉水瓶我是該扔哪個桶?」「我餐盒裡還有些湯汁剩飯,那我是扔廚餘垃圾桶還是可回收垃圾桶?」在古歌公寓,這樣的「順口一問」在垃圾分類督導員和居民之間頗為多見。居民吳女士說:「每天早上過來,都能看到她們笑面迎人地在這兒等著。從前是她們問我們居多,就像『今天是什麼垃圾?』」但漸漸地,居民們也大多不再被動等著督導員詢問,而是轉變為主動諮詢。「垃圾分類,我們要多向專業人士請教嘛!」吳女士笑說。
合理分類益處多
今後,對於低值可回收物
廈門市已明確,由各區政府部門
委託相關企業負責收運
統一運輸至再生資源企業進行處理
逐步增強垃圾分類的
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效果
進而全方位提升改善環保人居環境
在生活中,諸如一次性餐盒、塑膠袋、玻璃瓶等,由於加工價值低,企業缺乏動力進行回收。這也導致大量的低值可回收物被當成「其他垃圾」處理掉,不僅加重垃圾處理的負擔,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據市垃分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如果按照新規順利推進的話,不僅可循環利用低值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也將減量20%至30%,有效提升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水平。
垃圾分類涉及千家萬戶
是守護美好生態、締造文明家園的重要舉措
既是民生關鍵小事
也是社會發展大事
讓我們一起
由「要我分」到「我要分」
把生活垃圾分類變成一種生活習慣
來源:廈門日報、廈門市政園林
編輯:華瀟穎、賴旭華
微信合作聯繫:0592-5506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