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天天有人對你說「你是什麼垃圾?」而臺灣呢?

2021-02-14 兩岸商匯

點擊上方兩岸商匯 」  → 點擊右上角...」 → 點選設為星標 ★ 」

這些日子,生活在上海的朋友們,每天下樓的時候都要經受來自阿姨們的靈魂拷問——「你是什麼垃圾?

那場面,那架勢,知道的知道是在扔垃圾,不知道還以為是抓逃犯呢。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說好的分不好垃圾就罰款不是開玩笑,說來就來。

僅僅第一天,上海就發出了623張整改令。

以往就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兩種垃圾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知道該怎麼扔。現在突然來了四種劃分標準,大家不熟悉,立刻就產生了很多讓人哭笑不得的段子。

比如紙巾是幹垃圾,不管它有多溼都是幹垃圾,哪怕是用來擦過鼻涕,它也是幹垃圾;瓜子是溼垃圾,不管它有多幹,都是溼垃圾

你家養的狗拉的粑粑不是肥料,不算可回收垃圾,你必須用紙給它撿,把紙和粑粑帶回家,粑粑衝進廁所,紙要扔進幹垃圾。

一個不小心扔錯了,罪名就是"亂扔大便"

狗拉的粑粑還不是最噁心的,最噁心的是蟑螂屋。

因為蟑螂屋是紙盒做的,是可回收垃圾,但是蟑螂卻可以當肥料,是溼垃圾,如果嚴格按照分類標準來的話,扔蟑螂屋的時候得把蟑螂摳下來……

還有大伙兒夏天喜歡的奶茶、小龍蝦,扔起來也很費勁。

奶茶裡面的珍珠算溼垃圾、杯子是幹垃圾、杯蓋是可回收垃圾,扔個奶茶得把珍珠倒出來;小龍蝦的頭是溼垃圾、殼是幹垃圾、龍蝦肉是溼垃圾,整隻龍蝦是溼垃圾,但去黃的龍蝦頭又成了幹垃圾……

還有什麼花蛤、烤串、自熱火鍋等等等等,很多大家平時喜歡吃的小吃,就因為垃圾分類不好分,現在都不太敢買了……

垃圾分類前的我:

垃圾分類後的我:

日本人曾發明了這樣一個垃圾桶,能把各個類型的垃圾分開。

因為最近垃圾分類的事,這種垃圾桶最近在淘寶上銷量暴增,店主都開始學奢侈品對垃圾桶搞起了限購……


垃圾桶商家:

還有一些商家,做起了垃圾分類VR遊戲,或者是幼兒早教玩具,堅定地認為垃圾分類,要從娃娃抓起。

調侃歸調侃,垃圾分類本身還是挺好的,把可回收的不可回收的在源頭處就分離開,能夠提高垃圾場處理的效率、減少汙染。合理回收塑料能減少土地和水汙染,1噸塑料還能回煉600公斤汽油。

但是問題在於,現在上海的扔垃圾的制度,有幾點很不科學很不方便,亟需改正。

大家吐槽最多的,就是「定時丟垃圾」這種神奇操作。

按上海目前的規定,只有早晚這兩個時間段,收垃圾的地方才會放垃圾桶。你要想丟垃圾,就得在這倆時間內丟好。

要是沒趕上這個時間咋辦?不好意思,你就得讓垃圾在你家多陪你一晚上,明天早起再扔吧。

如果你想劍走偏鋒,趁沒人時瞎扔?那等著你的就是罰款,還有在小區裡羞恥的公示

但是對於現在的上班族來說,早晚的7、8點,除非是在家全職做家務,否則很可能人是不在家裡的。

就算是政府部門、機關單位的,有些比較忙的部門,也沒有辦法在這個時間段準時丟垃圾。

而且,很多小區的分類垃圾桶數量太少了,往往剛到點垃圾桶一放出來,就被等著丟垃圾的人扔得滿滿當當,不少人只能選擇趁晚上偷偷丟到街道的垃圾桶裡。

因為規則的問題,很多人要麼是沒趕上丟垃圾的時間,要麼是趕上了也塞滿了。

現在正是夏天,廚餘垃圾多放個一兩天,那味道就能把人燻死。

錯過了時間之後,擺在大家面前的也就只有兩個選擇了:

1、眼看垃圾爛掉,忍受噁心的氣味,等到周末再扔。

2、偷偷趁沒人的時候扔掉。

趨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如果這兩個問題不解決的話,那垃圾分類搞到最後不是鼓勵大家分垃圾,反而是暗暗鼓勵大家亂丟垃圾。

本來,我們用了長時間的教育,才讓大家養成了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

現在因為太不方便,最近上海亂扔垃圾的事情反而增多了,還發生了好幾起高空直接拋垃圾下來的,不光汙染,還不安全。

還有塑膠袋,「裝過溼垃圾的塑膠袋」自己是幹垃圾,所以在扔溼垃圾的時候,要把溼垃圾倒出來,再把塑膠袋單獨扔進幹垃圾的桶。

可想而知,裝溼垃圾的垃圾桶會迅速變成最髒的一個垃圾桶,這樣的垃圾桶帶來的衛生問題怎麼解決呢?

事實上,臺灣對此的解決辦法是用專門的可降解垃圾袋,就不需要倒出來這個操作了,我們可以考慮採用一下。

然後是處理垃圾的問題,廣大網友從許多年前就一直在吐槽:「我分類好的垃圾,都讓一輛車混在一起運走了?那我辛辛苦苦分類還有啥用啊?

這個問題非常關鍵,因為迄今為止在臺北垃圾處理的問題已經走了二十多年,這是非常寶貴的經驗。

臺灣的同胞們

要抱起垃(le)圾(se)袋

向!外!狂!奔!啦!

為什麼會這樣呢?

如果我問巴甫洛夫的話

他一定會說,這是由於

條件反射

在1990代末期以前

人們對環境不夠愛惜

臺灣也因此被稱作

「垃圾島」

後來由於

國民環保意識的提高

以及政府政策的推廣

臺灣搖身一變

從原本的「垃圾島」

演變成為

「資源回收先鋒」

據環保署統計

2015年全臺自願回收率達到60%

而據OCED統計

同年德國回收率為62%、韓國49%、奧地利63%、美國34%

從數據上來看

臺灣的回收率已經是世界前三,相當不錯的了

臺灣除了回收率高之外

 「音樂垃圾車」

也成為了國外注目的焦點

 

1996年臺灣推廣了

「垃圾不落地」政策

在這之後,只要聽到

《少女的祈禱》

或者是

《獻給愛麗絲》

點擊下圖,進入臺籤證大攻略

大街小巷的人

都會從家裡拿著大包小包的垃圾

狂奔而來

將手中的垃圾送進垃圾車

為我們的地球增添一份力量

初來臺灣的時候,你很可能被臺灣琳琅滿目的小吃勾著走,吃完了一大堆好吃的之後,發現根本找不到垃圾桶!

臺灣的馬路上、大街裡是沒有垃圾桶的,如果有,那可能就像我在一些建築物裡面見到的壯觀的景象——五個垃圾桶排排坐!

但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分的那麼多垃圾桶,具體看不同的地方,像吃飯的地方,垃圾桶有時候只分一般垃圾、廚餘、紙類之類的。

垃圾桶上的貼紙

臺灣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實行「垃圾不落地」政策,小區內不設垃圾桶、垃圾箱、密閉式清潔站等生活垃圾暫存和中轉設施,

居民必須在家裡對垃圾進行粗分類,不分類則會被拒收或被處罰。而且垃圾回收分類細緻,大體主要分為一般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廚餘垃圾三大類。

一般市面的分類垃圾桶

臺灣人垃圾分類意識實在太強的,也很文明,用過的塑料瓶、便當盒、牛奶盒類的紙容器都會洗的乾乾淨淨的才丟進垃圾袋,也難怪他們可以存那麼久丟垃圾而不擔心滋生蚊蟲。

清洗便當盒再丟

為了鼓勵市民環保、踐行垃圾分類,臺灣很多城市開始實行垃圾袋收費政策。這個垃圾袋和我們去超市買一卷卷的垃圾袋不一樣,

而是臺灣各地環保部門制定的,由可降解塑料製成,上面會印有專門的標誌,按個收費。居民需要到便利店或其他指定地方購買專用的垃圾袋。

臺北市的專用垃圾袋

普通垃圾必須用這種垃圾袋來裝,而可回收垃圾則沒有這項要求。若想少花錢買專用垃圾袋,居民就要儘可能地在垃圾中找出可回收垃圾,減少普通垃圾的數量。

 

塑膠袋集中儲存,另外放在一起。塑膠類的小東西,比如咖啡杯瓶蓋,吸管,塑膠小勺子同樣也是另外放在一起。到時候各個小袋子都會放在裝著塑膠類的大袋子一起丟進垃圾車。

各自分開儲存一個袋子裡

至於紙類的話就沒有塑膠了這麼的麻煩。平時丟垃圾的時候,特別需要區別在衛生紙(紙巾)和普通的A4紙那種是不一樣的,衛生紙屬於一般垃圾,不可回收。畢竟用過的紙巾、尿布也別想著可以回收利用了.

雜誌、書本、紙盒就可以放在一起。硬紙板因為佔空間,一般統一放置在一起、最後再用繩子困在一起

 

3C類,也就是電器、手機等電子產品和原子筆、燈管燈泡等等,就集中放在一起。

 

布屬於不可回收,要另外處理~

而可回收垃圾的話然後裝成一袋,攢一個星期,丟給社區裡固定收集可回收垃圾的點就行,那裡面有志願者幫忙做更細緻的分類!

所以現在,我們來講講日常生活當中你最經常遇到的垃圾分類現象!

比如吃完的便當盒該怎麼丟?

臺灣的盒飯叫做便當,便當跟我吃的盒飯是不一樣的,一般固定有三個小菜和一塊大肉,市面上基本上是60臺幣(約12.85人民幣)外賣不會用塑料或者泡沫盒,而是全都是選擇以紙盒打包起來

點擊下圖,進入臺籤證大攻略

便當長這樣~

OK,話題肥來,我不是講吃吃喝喝的~所以吃完便當,便當盒是應該用水清洗過,再丟進垃圾桶,一個個疊放,最好你是個強迫症患者,疊成一摞就最好呢。

一摞摞的疊放最好

如果在外面吃便當的話,接近一半的食店都是要求顧客吃完後自主分類廚餘垃圾。木筷子屬於一般垃圾,丟進一般垃圾的垃圾桶,紙便當盒就放進紙類垃圾桶。

具體看當地的垃圾桶擺設,基本上每個垃圾桶都會有指示教你丟放垃圾的~

 

第二個,喝過的奶茶該怎麼扔?地球都知道小公舉是奶茶不離手,發福也絕對不會怪珍珠奶茶!不管粉絲怎麼吐槽,珍珠奶茶必須喝!

發布會順手撈走的奶茶

臺灣是珍珠奶茶的發源地,是奶茶界的爸爸!全臺灣男女老少都愛喝一口奶茶,就連早餐至於最最最最標配的也是蛋餅加一杯奶茶。

點擊下圖,進入臺籤證大攻略

大體來講,主要看杯子商業有沒有可回收標誌。如果杯身上如果有可回收標誌,那就是可回收,丟入可回收垃圾桶,

而杯上的塑料膜和吸管屬於不可回收,就要放在不可回收垃圾桶,杯身和膜和吸管要分開分別丟。如果是塑料類的奶茶杯子,可回收標誌看杯底!

說到這兒,可能有人會問了,這麼複雜的垃圾分類,能落實嗎?

 

「垃圾分類」過程中,發現居民都對垃圾分類非常認同、尊重,而且非常有環境危機意識,擔心地球總會有一天資源耗盡,人口越來越多垃圾也逐步增加導致環境汙染等等,臺灣人對垃圾分類的意識真的很讓人敬畏。

 

同時,臺灣將學校和社區納入到環保教育當中,進行大力宣傳。

臺灣的學生從小學起就要開始學習垃圾怎麼分類、如何循環利用、如何變廢為寶等等。

社區也會經常舉辦垃圾分類回收的知識普及競賽等,環保的理念已經紮根在臺灣民眾心中。

點擊下圖,進入臺籤證大攻略

中小學垃圾分類教育

上海的學校也已經推行垃圾分類政策,各位同學不要害怕,也不要嫌麻煩,大概只需要一個星期,你基本就已經習慣垃圾分類了~

其實垃圾分類只是很簡單的一件小事,但卻能大大減少社會資源負擔。環境危機意識樹立起來,做正能量的小可愛~

《臺灣是怎樣進行垃圾分類的?》看看吧!

你關注了嗎?

《臺商總匯》是一個大家都信任的平臺.

趕快按上面二維碼去加入我們吧!

因為我們己經等你很久了!

特供大陸親們的平臺

你在大陸地區

就可以享用臺灣美食

體驗臺商優品

點擊這裡進入臺籤證全攻略

進入特供大陸地區的臺商總匯商城

去參觀一下吧 

戳下面「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臺灣人如何看待上海的垃圾分類 | 三明治
    2018年臺灣服裝設計畢業後,從實習至出社會在深圳待近一年半的我,決定轉行來上海闖一闖。六月中,隻身買了張來回機票、選定房子、拖著我的行李正式入住。來回過程不到幾天,我在上海安了一個家。搬來上海將近一個月,在這一個月裡,恰巧見證了上海垃圾乾濕分離的浪潮。
  • 就在上海居民被垃圾分類逼瘋時,有人已找到了商機...
    吐槽歸吐槽,逃離上海肯定是沒有用的,因為上海只是作為試點,很快全國各地都有可能推出自己的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但就在我們被垃圾分類快「逼瘋」時,我們被靈魂拷問「你是什麼垃圾?」時,我們苦苦分辨什麼是幹垃圾、溼垃圾時,有人卻洞察出商機。
  • 你是什麼垃圾是什麼梗?你是什麼垃圾表情包
    你是什麼垃圾是什麼梗?這是什麼意思呢?最近網絡上非常流行見面就問你是什麼垃圾,而且有了一系列表情包,但是聽起來特別像罵人的話。那麼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你是什麼垃圾?
    自上海首先實施了垃圾分類政策不少人都被這句「你是什麼垃圾」問到瑟瑟發抖然而隨著46個重點城市效仿上海將於2020年底建成垃圾分類處理體系被一句「你是什麼垃圾」逼瘋了的不僅僅是上海人!都屬於廚餘垃圾 但是酒店的餐具並非一次性用品經過清洗消毒後可再次使用要說這次的垃圾分類標準有多迷實際操作一下就能體會
  • 臺灣的垃圾分類是怎樣的?
    以上視頻是超簡易版的垃圾分類,只有一分鐘,流量黨謹慎觀看,WiFi黨歡迎食用~初來臺灣的時候,你很可能被臺灣琳琅滿目的小吃勾著走,吃完了一大堆好吃的之後,發現根本找不到垃圾桶!但是有點可怕的是,天天丟的垃圾或許只有廚餘,可回收垃圾一般一天是積不滿一個袋子的,所以袋子裡的垃圾都會屯著
  • 垃圾回收,我們該向臺灣學什麼?
    臺灣民眾將垃圾投入垃圾車內。柴逸扉攝來自上海的張先生曾向記者講述這樣一段往事:幾年前自己去臺灣旅行,和當地一位朋友約吃飯。結果這位朋友遲到近1個小時,理由是「先回家扔垃圾。」當時他覺得很不可思議。然而,如今上海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後,張先生已然明白那位臺灣朋友的心情。「現在每天分類幹垃圾、溼垃圾就已忙得團團轉,大家見面討論最多的就是垃圾話題。」
  • 臺灣人在上海搞垃圾分類回收 為什麼沒人認為他們在作秀?
    「臺灣人跑到上海搞垃圾分類,是不是在作秀?」1993年他來到上海工作,夫人也是本地人,早把這裡當作第二個家。他注意到一些小區沒有垃圾分類,既不利於資源回收利用,也會汙染周邊環境。這讓林鹹尹想到了30年前的臺北。那時臺北環保問題很嚴重,之後民間組織與政府發起了「垃圾不落地」與「垃圾減量化」運動,如今垃圾分類回收在島內已蔚然成風。「都是中國人,在臺北可以推廣,為什麼不在上海試試?」於是,這批臺灣環保志願者動了起來。
  • 垃圾分類時代即將到來,你知道貓砂貓屎到底是什麼垃圾嗎?
    今天是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此前的報導說,如果不按照要求進行垃圾分類,可能會面臨高額罰款。甚至小編還聽說一個笑話「上海小夥伴,為了逃避垃圾分類,竟然辭職離開上海去別的城市打工……」不管這是不是真的,但是這個垃圾分類真的是讓很多小夥伴撓頭啊!
  • 崇明小娘遠嫁臺灣,她眼裡的婆家人垃圾是怎麼分類的?
    1、作為一個崇明女兒、臺灣媳婦、上海主婦,你在三地都有過深入的生活,相信你對三地的風情有著非常多的體會,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垃圾分類,想請你談談你對臺灣垃圾分類的第一感受是什麼?臺灣的垃圾分類做得很好,關鍵我覺得大家都很自覺。
  • 崇明小娘遠嫁臺灣,她眼裡的婆家人是怎麼分類垃圾的?
    1、作為一個崇明女兒、臺灣媳婦、上海主婦,你在三地都有過深入的生活,相信你對三地的風情有著非常多的體會,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垃圾分類,想請你談談你對臺灣垃圾分類的第一感受是什麼?臺灣的垃圾分類做得很好,關鍵我覺得大家都很自覺。
  • 生活在上海的臺灣小哥在Youtube上說了段實話,傷透了臺灣網友的玻璃心
    嘉賓說:大陸新興一代到臺灣去「詫異的一塌糊塗」,臺灣怎麼會這麼落後?大陸早就不是臺灣主流媒體裡落後的形象了。臺灣媒體卻還天天在刷一些「吃不起茶葉蛋」「月薪300元」「一年吃一次肉」之類的新聞……好丟臉。
  • 借鑑|臺灣:你扔垃圾?必須買我的垃圾袋!
    北極星固廢網訊: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按方案部署,2020年底前北京、上海、天津等重點城市的城區範圍內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其實在這方面,我國臺灣省臺北市有不少成功的經驗。臺北首創垃圾隨袋收費臺北市1992年即開始推動資源垃圾回收。
  • 臺灣與上海的年夜飯菜式,有什麼差別?
    臺灣的年菜和上海相似,訴求色香味外,更重「討喜」的意義。通常會做些好意頭,代表吉祥的菜式。比方說:吃雞起家(閩南語),雞也謂《吉》,全魚且還不能全吃完,稱年年有餘。點擊下面圖片,進入臺商總匯商城臺灣人春節都吃什麼?雞頭臺灣人過年從農曆臘月十六的「尾牙」開始。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祭拜土地公,特別是生意人,為祈求新年發財,輒以牲體、金紙祭祀,並以祭品與同仁分享犒賞員工,此叫「食尾牙」。
  • 從《天天想你》說開:臺灣與大陸的音樂劇
    第二次到上海演出的臺灣原創音樂劇《天天想你》,同樣用張雨生的歌曲串起劇中兩個愛情主要線索:一條是講述分開多年的攝影師戀人在臺灣咖啡館再次偶遇,化解當初分手的矛盾重新開始交往。另一條是知名女模特身邊有一位深深愛著她的娘炮化妝師,由於外形娘炮,他的愛被忽視多年,終於有一天因為兩人短暫分離,讓女模特醒悟自己是多麼需要他的陪伴。
  • 理工男探索智能垃圾分類一步解決「你是誰」「你扔的是什麼垃圾...
    2020年9月,南昌大學主校區開始逐層撤除樓道內原有的垃圾桶,在學生公寓樓下鋪設四分類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並將環境信用體系接入學校管理系統,要求學生垃圾下樓、實名分類投放。這些四分類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由南昌大學「葉子再生」創業團隊研發設計運營,能夠一步到位解決「你是誰」「你扔的是什麼垃圾」和「獎懲兌現」等多個難題,團隊創始人正是尚一,成員都是來自南昌大學各個學院的學生。
  • 李楠稱性價比高都是垃圾,你做的魅藍和小米呢?
    李楠離開魅族之後就開始創業賣貨了,之前老是用一些激進的言論來吸引熱度,最近好像熱度開始降下去了,但是又開始秀下限了,為了自己的充電器你看看說的這句是人話嗎?:性價比高的都是垃圾???說實話你一個充電器聊設計不是有點徒增功耗嗎?
  • 上海家庭「垃圾分類」 觀察筆記
    這個措施得到響應,很多和她一樣的居民被激勵了,當時,小區門口常常有一條井然有序的扔垃圾隊伍。  奶奶也做過垃圾分類志願者,就是開始強制施行垃圾分類時,年輕人最害怕直面的那批「上海大媽」。志願者大媽們會圍站在垃圾房邊上,對提著垃圾袋的人「盤問」:「你扔的是什麼垃圾?」再要求打開袋子進行檢查。
  • 你為什麼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要是你碰撞到門框上,能不還報,不再打門框,那麼一切人對你不禮貌,你都能這樣子看,自然就心平氣和,不會發脾氣了、不會生煩惱了,所以一切唯心造,你要想你是撞到門框上了,這不也就過去了嘛!何必生那麼大的執著呢?  大約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有彌衡,這彌衡是當時一個名士,要去見曹操。曹操的這些謀士就計劃了,計劃什麼呢?
  • 跟上海垃圾比「自救」,香港垃圾表示:絕不認輸!
    最近活躍在各大社交圈的話題之一就是垃圾分類了,從上海「儂zi撒喇希」到話題圈垃圾分類即將拓展到全國45個城市,熱點從未離開。
  • 經濟學人:你是什麼垃圾?|外刊精讀
    我們今天來學習《經濟學人》中國專欄一篇關於垃圾分類的報導。"垃圾分類"也是7月引起全網討論的一大熱門話題。想起來月初的時候,我還在上海,跟朋友談起我要去北京的事,他們都調侃說:「你不會是為了躲避垃圾分類吧!」 日劇《輪到你了》也因為劇中有一個角色天天督促鄰居垃圾分類,而被網友戲稱為「垃圾分類宣傳片」。《經濟學人》又是如何報導這一政策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