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許多上海居民都想為環保盡一份力,關鍵是要有人帶他們做。我們團隊雖然人數有限,但只要居民們願意,我們一定陪他們走下去」,林鹹尹說。
家住外灘街道寧波路社區的魏奶奶已經靜靜觀察了兩年多了。她已經記不清從2014年的哪個月開始,一群臺灣志工到小區搞垃圾分類回收,她只記得時間是在每月第四個周六的上午。今年6月24日周六上午,魏奶奶下定決心,從家中搬出一摞舊報紙交到了臺灣志工馬慶仁手中。
「我們通過了魏奶奶的考試」,60多歲的馬慶仁瘦瘦高高的,是慈濟環保團隊寧波路社區環保站的站長。從2010年開始,這一來自臺灣地區的環保團隊就與上海有關部門合作,在本市社區推廣垃圾分類回收,如今七年過去了,他們陸續設立了40多個回收點,基本覆蓋本市各個區。
「臺灣人跑到上海搞垃圾分類,是不是在作秀?」
林鹹尹是慈濟環保團隊的幹事。1993年他來到上海工作,夫人也是本地人,早把這裡當作第二個家。他注意到一些小區沒有垃圾分類,既不利於資源回收利用,也會汙染周邊環境。
這讓林鹹尹想到了30年前的臺北。那時臺北環保問題很嚴重,之後民間組織與政府發起了「垃圾不落地」與「垃圾減量化」運動,如今垃圾分類回收在島內已蔚然成風。
「都是中國人,在臺北可以推廣,為什麼不在上海試試?」於是,這批臺灣環保志願者動了起來。
第一步是要與社區建立聯繫。「一開始我們很擔心被轟出去」,讓林鹹尹欣慰的是,在說明來意後,居委會支持這一行動。選個時間,志工上門向居民作環保宣導,講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及相關方法。
之後,就是與居民約定一個資源回收的時間。馬慶仁與寧波路社區定在每月第四個周六,而另一位志工單文娟則是每月20日等在昌平路與陝西北路口。在那天,志工會把場地分為塑膠類與紙類兩個回收區。居民眼中的「塑料」,被志工細分為PET飲料瓶、PE清潔用品、PE保鮮膜、PP速食盒等。即便是一個小小的飲料瓶,瓶身、瓶環、瓶蓋以及塑料包裝,都要分開處理。用單文娟的話說,分得越細,再利用的價值就越高。
剛開始,小區居民不理解。「一群臺灣人跑到上海搞垃圾分類,是不是在作秀?」更多人疑問,「資源回收不應該是政府的事嗎,你們為什麼這麼積極?」「我們會跟居民解釋,地球是每個人的家,環保是每個人的事」,但林鹹尹認為,取信居民還是要靠自己做出來,無論酷暑嚴寒,還是颳風下雨,資源回收雷打不動。
馬慶仁還記得上一個回收日7月22日,那天上海溫度超過40度。「我們8點多到了現場,已有居民在等我們了「,不巧的是,那天清運車到下午1點才到。這段時間裡,志工和居委幹部輪流去小區門口等車,到後來都快熱得中暑了。
「讓我們堅持下去的重要原因,是因為他們也在堅持」,寧波路社區居委會幹部很感概。馬慶仁也做過統計,回收資源金額從一開始的100多元,到如今能超過300元。如果居民願意的話,這筆錢會由居委幹部籤字確認,再通過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捐給貧困學生,而捐款票據會在下一次活動時交給居委留存。
「做慈善對我來說是在充電」,馬慶仁2003年來到上海,如今在松江有自己的工廠。「剛開始我在想,這樣做慈善是勞師動眾,還不如直接捐錢方便,但現在明白當志工的快樂是花錢買不來的。」馬慶仁改變了閒時打麻將、喝酒的嗜好,不僅生活充實了,身體也變好了。
「居民們的堅持,是做下去的最大動力」
在採訪中,臺灣志工常掛在嘴邊的話是,居民們的堅持是他們做下去的最大動力。
剛開始,小區居民會不停地問他們:「這個可以回收嗎?」「這個該歸到哪類?」幾次之後,生手成了熟手,居民可以去教別的人。頭幾次,會有居民帶來沾滿油漬的塑膠袋或瓶罐,當志工告訴大家要爭取做到「清淨在源頭」後,居民們就會在家把瓶瓶罐罐洗淨、瀝乾,乾乾淨淨地交到志工手中。
在此過程中,一些小矛盾難以避免。在寧波路社區,志工誤將一位阿姨的紙質鞋盒當作廢品收走。這位40多歲的女士很不高興,說了些很難聽的話。沒等志工道歉,參與活動的居民就主動上前打圓場作解釋。結果「不打不相識」,這位女士藉此了解資源回收的意義,如今也成了環保積極分子。
一對92歲的老夫妻讓單文娟很感動。二老一手拄拐杖、一手拿袋塑料瓶,顫顫巍巍地交到志工手中。「老奶奶有個親戚在臺灣,常常打聽臺灣的事情,對我們很友善。」這樣的約定堅守了兩年。直到有一天,老先生一個人來了,單文娟的心一下子提了起來,「還好,只是老奶奶的腿不好,出門不方便」,單文娟告訴老人,下次不用自己來,志工可以上門去取。
讓這些臺灣志工高興的是,如今越來越多的上海市民加入了垃圾分類的隊伍中來。馬志仁所在的寧波路社區環保站,如今只有他一個臺灣人了,其餘成員都是之後加入的上海市民。而林鹹尹也做過統計,如今他們環保團隊中共有400多人,臺灣人只佔其中的十分之一,「越來越多上海人參與,也與這幾年上海積極宣傳垃圾分類回收有關。」
接下來除了繼續做好資源回收工作外,慈濟環保團隊還希望在環保教育方面有所突破。這幾天,馬志仁和寧波路社區居委會一起,組織小區孩子排練話劇《環保孫悟空》,希望通過孩子們的表演來影響他們的長輩。而林鹹尹的「小目標」則是成立一個環保教育站,與學校、社區等機構合作,讓更多人響應環保。
「其實,許多上海居民都想為環保盡一份力,關鍵是要有人帶他們做。我們團隊雖然人數有限,但只要居民們願意,我們一定陪他們走下去」,林鹹尹說。
來源:上觀 北極星環保網
作者:洪俊傑
農藥瓶屬於什麼垃圾?
農藥瓶屬於有害垃圾,請投入有害垃圾桶,相應標識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