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勇擔「糧安重任」 穩端「中國飯碗」

2021-01-19 黑龍江日報

綠色生態是黑龍江農業最靚的底色。如何發揮綠色優勢,讓「中國飯碗」多添優質的龍江糧?龍江人高起點攻堅——「變大路貨種植為精優品種植,變單一種植為多元種植,變分散種植為集約規模種植,增加高端優質綠色產品供給」。2019年,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明確了以綠興農、以質興農的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目標直指優質農產品供給數量鞏固、質量提升、高效多元。

春播過後,全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呈現「一增二減」,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大豆增,玉米、水稻減;非優勢產區的玉米面積大幅調減,大豆種植區域向單產更高的一、二積溫帶南擴,在積溫偏低的井灌稻區和渴水及低洼易澇稻區開展水稻休耕試點,在西部半乾旱地區發展耐旱的雜糧雜豆,在大中城市周邊和沿邊縣市擴大蔬菜種植,在西北部冷涼區和山區半山區力推市場俏銷的寒地堅果和北藥,在農牧交錯區發展更有利畜禽健康的飼料飼草作物。

布局科學,政策更得力。全省各級農業部門第一時間釋放各項強農惠農政策信號:還未出正月,省農業農村廳就向社會公布了耕地輪作休耕試點政策;剛進陽曆3月,又將大豆玉米生產者補貼政策向農民詳解;積極協調省財政廳安排農業良種化工程資金2000萬元。研究制定了《黑龍江省2019年農作物優質高效品種種植區劃布局》,將各積溫帶詳細的用種指南陸續發放各地。投資7012萬元,新增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1000萬畝以上;落實農業「三減」高標準示範基地面積4000萬畝,增施有機肥1800萬噸;利用省級財政1000萬元資金,新建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網點1500處;在80個縣(市、區)建設2000個病蟲鄉村監測點,落實全程一體化綠色防控示範項目,預計可減少農藥浪費2000噸以上,減少農藥包裝廢棄物200噸以上。

然而,春耕以來,乾旱、階段性低溫等不利天氣接踵而來,糧食生產遭遇嚴峻挑戰——西部地區發生較大面積春旱,進入6月,全省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比常年偏低1℃~2℃,同時降水偏多,日照時數偏少。

面對乾旱和低溫寡照的雙重挑戰,全省農業系統因勢利導,採取封墒保墒整地作業全力抗旱保苗:指導一、二積溫帶不起壟直接開展平播,水分適宜的地塊實行一條龍整地作業,哈爾濱西部、綏化西部、齊齊哈爾地區重點推廣免耕播種和坐水種,水田實行節水整地;組織各地加強旱田鏟趟、放寒增溫,加強水田水層管理、淺水灌溉、提高地溫;加強病蟲草害監測,落實設施棚室保溫措施。

由於應對及時、措施得力,不利的條件並未阻滯春耕一役的全面勝利,新糧生產奪取了歷史少有的好苗情——苗齊苗全苗壯,豐收的基石已然築牢。

悠悠新綠給人以無限希望,天然好糧讓國人對中華糧倉充滿敬意。而為了建好沃野千裡的綠色糧倉,為了給「中國飯碗」裝進更多龍江優質好糧,我省綠色發展早已先行。

從一村一屯的小流域治理到一江一河的大流域保護,從「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的實施到建立黑土地保護長效機制,從推進秸稈還田到開展農業病蟲害全程一體化綠色防控,工程、農藝、生物等多種措施綜合運用,近年來我省全方位貫徹綠色發展理念,踐行綠色發展——

十年來,省財政累計投入17.03億元用於深松整地補助,全省旱田耕層平均提高6釐米,每畝增加蓄水能力4.4噸;自2015年起組織實施國家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510.2萬畝;2016年開始耕地輪作試點;2018年增加了休耕試點,建立省級保護性耕作示範縣25個。近兩年,僅省縣兩級財政就投入110億元用於秸稈綜合利用,推廣秸稈還田。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從2017年的64%提高到2018年的70%以上,今年有望達到80%。全省綠色食品產業蓬勃發展,綠色食品認證面積已達7396萬畝,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650萬畝,其中歐盟標準有機食品認證面積165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綠色食品原料基地。

相關焦點

  • 林潔調研深糧控股:勇擔重任守好深圳「米袋子」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要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要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結合「深圳打造先行示範區高質量發展高地」重點調研工作,昨日,市政協黨組書記林潔率隊前往深圳市深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糧控股」)開展調研。
  • 國家首席獸醫師李金祥授課:建好管好高標準農田 牢牢端穩中國人飯碗
    11月8日,國家首席獸醫師李金祥為正在我校舉辦的2019年第八期市縣農業農村部門負責人輪訓班——高標準農田建設培訓班,以《建好管好高標準農田 牢牢端穩中國人飯碗 》為主題進行了授課。課前,校長吳普特、副校長陳玉林與李金祥進行了會談。
  • 端穩中國飯碗 築牢大國糧倉
    在疫情與災害疊加的雙重考驗下,中國糧再次交上了一份彌足珍貴、成績亮眼的答卷。   「『十四五』時期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確保糧食安全是建設現代化國家的頭等大事,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首要任務。必須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風險意識,著力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端牢中華民族的鐵飯碗。確保口糧絕對安全、穀物基本自給。」
  • 「端牢中國飯碗共築全球糧安」,這些發明助你我踐行糧食節約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不僅解決了中國人民的溫飽問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糧食產量已經不再是什麼大問題,現在全球急需要解決的是糧食浪費問題。 據糧農組織估算,世界上每年約1/3的糧食被損失或浪費掉,這相當於13億噸糧食。
  • 今天是世界糧食日:愛糧節糧 從我做起
    本次宣傳周主題為「端牢中國飯碗 共築全球糧安」,展示糧食行業風貌,進一步提高市民對糧食安全、愛糧節糧重要性的認識。 活動現場,本市發布了天津第二批糧食安全宣傳教育基地名單並進行授牌。
  • 「五中全會精神在基層」振奮精神勇擔重任推動全會精神入腦入心...
    參加活動人員表示,聆聽了宣講,大家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深入學習領會,紮實貫徹落實,振奮精神勇擔重任,推動全會精神入腦入心。
  • 建龍集團勇擔社會責任 獲評「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民營企業」
    與此同時,建龍集團下屬子公司山西建龍實業有限公司、承德建龍特殊鋼有限公司、烏海市包鋼萬騰鋼鐵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建龍鋼鐵有限公司也分別獲此殊榮。  新冠疫情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面對考驗,建龍集團堅決貫徹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雙線應對」原則和「控疫情、強保障、保安全、穩經營」的工作方針,推動高質量發展不動搖,在抗疫保產和勇擔社會責任方面實現了「兩不誤」。
  • 讓「就業飯碗」接得住端得穩
    「就在我們一籌莫展之時,人社部門主動上門了解公司情況,及時發放了困難企業穩崗返還補貼59萬元,幫助企業順利渡過難關。」公司副總經理郭銀山感慨地說,公司還免繳員工社保企業應繳部分65萬餘元,申請到普惠性穩崗返還補貼近4萬元。通過各項減免措施,公司扭虧為盈,訂單數量較去年至少增加3倍。 就業既連著百姓的飯碗,也連著經濟社會發展。
  • 山東定向選調生劉萱:願不負期望,勇擔使命,根植基層,破土而生
    生活在基層,與人民群眾零距離打交道,感人民之所悟,行人民之所欲,學習「最後一口糧做軍糧,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的沂蒙精神,甘於奉獻,用腳步丈量民心深度。學思踐悟,知行合一,做一個有內涵的人。
  • 牡丹江市康安醫院黨委書記、院長賈富祥被評為「戰疫有我·感動...
    疫情期間,我市康安醫院黨委書記、院長賈富祥勇擔重任,身先士卒,帶領全院職工為全市抗擊疫情做出了突出貢獻,被評選為 「戰疫有我·感動龍江」人物。據了解,「戰疫有我·感動龍江」人物(群體)學習宣傳活動由省委宣傳部、省直機關工委、省委教育工委、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黑龍江廣播電視臺8個部門和單位聯合開展,共評選出感動龍江人物(群體)20組,牡丹江市康安醫院黨委書記、院長賈富祥當選。
  • 從長城炮守護可可西裡 細數長城皮卡勇擔社會責任大事記
    不止於此,2020年以來,戰疫情、抗洪水、攀珠峰,長城皮卡一直在行動,勇擔企業社會責任,為行業樹立標杆。出徵可可西裡共築綠色長城在可可西裡守護任務中,藍天救援隊和長城炮一起深入三江源國家公園、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執行了一系列救援和生態保護任務。
  • 廣西各地幹部群眾觀看電影《秀美人生》—— 汲取榜樣力量 勇擔時代重任
    文藝工作者們特別是青年文藝工作者,要汲取榜樣力量,勇擔時代重任,深扎脫貧攻堅第一主戰場,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創作更多反映偉大時代變遷,反映一線基層感人事跡的文藝精品,以文藝的力量助力脫貧攻堅奔小康的偉大實踐,在接續奮鬥中展現新時代壯鄉兒女的擔當作為。以先進為標杆,以典型為榜樣。
  • 護好「飯碗田」 穩住「糧袋子」
    到2022年全國將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穩定保障1萬億斤以上的糧食產能  護好「飯碗田」 穩住「糧袋子」(秋糧探行·追蹤高質量)  本報記者 常 欽 李家鼎 王 沛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31日 第 18 版)  高標準農田抗風險
  • 編外警察」黃黎明:先人後己 勇擔道義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叫黃黎明,先人後己、勇擔道義的他,是全國唯一一名因見義勇為先後6次受到表彰的記者,2015年,被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授予「全國見義勇為英雄司機」稱號,2016年入選見義勇為中國好人。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傾聽他的故事。黃黎明是婁底市廣播電視臺記者,從事新聞工作28年,2010年因見義勇為致四級傷殘。
  • 糧上做文章農上謀新篇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在「糧」字上做文章、在「農」字上謀新篇,穩定糧食生產能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不斷扎穩大糧倉、打造糧產業、擦亮糧品牌,穩固三農基本盤,在新時代探索穩糧產、謀發展、贏新生的鄉村振興之路,譜寫三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扛起糧食安全重任59萬畝,這是河南省1年時間「長」出的耕地。
  • 勇擔時代使命 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多作貢獻
    原標題:勇擔時代使命 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多作貢獻 本報訊 習近平總書記7月7日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的回信,在我省引起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認真學習領悟總書記回信精神,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多作貢獻。
  • 第三屆中國·黑龍江國際大米節金獎第一名聖上壹品「新糧啟航」
    人民網哈爾濱11月10日電(焦洋)在2020年第三屆中國·黑龍江國際大米節上,獲得中國有機、歐盟有機雙認證的「聖上壹品」品牌榮獲金獎第一名,成為了稻米行業的標杆。11月9日,為弘揚中國傳統的冬藏文化,讓更多消費者真正了解五常大米,將五常大米推廣全國乃至國際,金獎稻米企業舉辦的「第二屆金禾冬藏大典暨聖上壹品·一畝皇家田啟運儀式」在五常市金禾水田主題公園廣場開啟。
  • 人民論壇網評 | 心懷國之大者,勇擔時代重任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既是寫入黨章的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又是載入憲法的國家指導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滄海橫流顯砥柱,萬山磅礴看主峰。
  • 志存高遠,勇擔使命(劉胤雅)
    志存高遠 勇擔使命(劉胤雅)作者:劉胤雅上海學習平臺鮮豔的五星紅旗飄揚在明媚的陽光裡,傲立在祖國的南疆北土,中國這一片富饒的土地,遼闊無邊,壯麗無比。作為「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上海人,我們明白社會正在不停地發展進步;作為中國少年,我們明白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中國少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新時代的我們更需要加油、努力,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