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2個月前,電影《青蛇》中的一個鏡頭突然大火,一夜之間傳遍網絡。
視頻裡飾演法海的趙文卓身著一襲白衣,手持拂塵、金缽,面色自如,器宇軒昂。
《青蛇》
他怒目圓睜,揮舞拂塵擾動乾坤,口中大喊:「妖孽,我一眼就看出你不是人,大威天龍!」
如此極具陽剛之氣的話,從筋肉光頭猛男嘴裡吼出來,瞬間震撼了被小鮮肉刷屏的一眾年輕觀眾們。
而這熒幕上的主角——趙文卓,怎麼也不會想到。
1993年這部「失敗」的《青蛇》中的角色竟會在27年之後再次掀起波瀾。
1991年,一個19歲幸運的東北小夥被導演元奎相中,順勢搭上了香港電影黃金時期的末班車。
初出茅廬的他參演的第一部電影就是《方世玉》,並與當時鼎鼎有名的「功夫皇帝」李連杰演對手戲。
《方世玉》
在片中飾演九門提督的趙文卓雖然年輕氣盛,有著未經世事之感。
可他卻展現出驚為天人的氣魄和狠辣,完美的與角色融為一體,驚豔到了在場的所有人。
電影成功後的他,憑藉一身好功夫,和不錯的樣貌,順利的在香港影壇混的風生水起,並深得梅豔芳與張國榮的賞識。
一夜成名的感覺真的好,仿佛全世界都在和你打招呼,20歲的趙文卓對此深有感觸。
他在《方世玉》中表現出色,讓徐克看到了一顆冉冉升起的功夫新星,並換下了原本飾演黃飛鴻的李連杰,將趙文卓安排上去。
青春昂揚的趙文卓遇到了風頭正盛的徐老怪,兩人聯手,打造出了一場不同於李連杰的功夫盛宴
隨後的熒幕生涯,趙文卓像開了掛一樣,他憑藉《黃飛鴻》《滿漢全席》等影片,迅速躋身一線明星的行列,與張曼玉,王祖賢等大牌明星同臺飆戲。
《滿漢全席》
從英雄人物演到將軍大俠,那個時候的他,成了香港內地演員的代表人物,更是一代俊傑翹楚。
可沒想到的是,事業剛剛邁入巔峰時期,武俠電影的寒冬就悄然而至。
成龍,李連杰等一眾老牌打星紛紛出國,到好萊塢尋求發展。
不甘心就此沒落的趙,轉戰內地電視劇市場,成為了《風雲》中有情有義的聶風。
《風雲》
可電視劇的成功並沒有給他帶來實質性的變化,自此之後,一種名叫「爛片」的黑色夢魘就纏上了趙文卓。
從08年的《太極》開始,趙文卓的電影生涯似乎一直在走下坡路。
《蘇乞兒》
不管是大牌雲集的《蘇乞兒》,還是萬眾矚目的《趙氏孤兒》,以及隨後的《白髮魔女》,《蕩寇風雲》等。
只要他參與的電影,下場都不是很好。
慢慢的,趙文卓的職業生涯陷入了桎梏,原因其實很簡單:他太直了。
若是縱觀香港功夫演員的陣列,我們可以看到:
大哥成龍戲班出身,招生靈活多變,帶有雜技演員般的搞怪。
功夫皇帝李連杰的宗師之氣十足,招式強橫。
甄子丹則帶有美式自由搏擊的武打風格。
而趙文卓呢?
有心之人不難看出,除了《方世玉》中的九門提督,趙文卓幾乎所有的角色都環繞著一股大義凜然的正氣。
黃飛鴻,鄭成功,霍元甲,他出演的這些英雄人物都帶有同質化的窠臼。
而趙文卓就在這樣在無意中為自己貼上了「英雄專業戶」的標籤。
並非不好,只是他太過於執著於這個標籤背後的意義。
當吳京變成了《殺破狼》中的殺手,甄子丹變成了《追龍》中的大毒梟,就連張晉也成為了《殺破狼2》中的西裝暴徒。
趙文卓身邊的所有前輩後輩都在轉型突破,塑造新的自己,嘗試更多風格。
而只有他一人還沉浸在黃飛鴻式的古典英雄主義幻想當中。
一次次的新瓶裝舊酒,不斷消費著觀眾的耐心和無數電影人的胃口。
當那些原本值得回味80年代經典英雄人物,變成了網絡大電影吹捧的特殊環節,俠之大者就早已不在。
轉而呈上檯面的,是不堪入目的「尷尬」。
出道即巔峰,趙文卓不僅沒有大紅,還「義無反顧」朝著的下坡路疾馳而去。
這與他的性格有關,也與這個時代有關。
在傳統影視劇的概念化印象裡,法海這一德高望重的和尚形象,似乎已經定型。
大多數是這樣的
或者這樣的
要不就是這樣的
他們大多數都是儼然不語的老僧,或是有些拘謹的中年男人。
可你何時見過這樣的法海
不僅滿背紋身,肌肉健碩,而且還與青蛇做出如此之事。
這也讓所有熒幕前的觀眾心旌一顫,大呼過癮。
而由趙文卓飾演的這一位法海,與其說是和尚,更像是一位還俗的黑社會大哥。
還有網友評論說,如果他變成唐僧去取經,估計都不需要孫悟空的保護。
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趙文卓的「最強法海」沉寂了27年,卻在2020年的今天火了一把。
那這就得從「根」說起了。
現在提起《青蛇》這部電影,有很多人都會感到陌生,不僅沒有看過,也沒有聽過。
原因是在與它同年上映的《東成西就》和《唐伯虎點秋香》人氣實在太好。
再加上徐克執意要突破傳統武俠電影,以招式打鬥為主的風格,並融入奇幻,仙俠,妖魔等獨有的元素。
導致當時的觀眾不大能夠接受這一新鮮血液的出現,票房口碑雙雙縮水。
那麼如此,可以理解。
但回到21世紀的今天,文化開明,科技發達,可現在的仙俠,武俠電影卻失去了原本的樣子。
過於鮮豔的畫面,簡陋無腦的對白,再加上五毛特效一烘託,虛假且做作。
反觀國外《指環王》一類的魔幻片,在服化道上,都很仿古,還原。
角色的衣服都十分破爛,而且發舊,發灰,即便不了解故事,大家看著也都很有代入感。
就和8,90年代的港片一樣,像《新龍門客棧》,《笑傲江湖》這一類的武俠片,裡面人物的設計都十分用心。
不僅演員專業,電影的每一個鏡頭,每一個細節,每一拳,每一腳,都十分逼真到肉,清清楚楚。
其實沒有人知道真實的江湖是什麼樣的,但那些老片裡晦澀,陰鬱,破爛的感覺,就讓人覺得:
那就是江湖,那就是武俠,和我身邊那本泛黃的小說一樣,它很真實。
再舉個例子,就像林正英的殭屍道士,沒有人知道真正的道士或是殭屍是什麼樣的。
但電影裡那些施法動作,符紙符號,都是精心設計的,就讓觀眾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到:茅山道士,就應該是這個樣。
這些道具,物件,鏡頭,臺詞,都在告訴我,他是專業的,我可以信任他。
就像《倩女幽魂》裡的左千戶,《青蛇》裡的法海也是如此。
大威天龍的爆紅,不過是這個快餐化且缺乏敬業精神的時代,對數十年前已經缺失的專業態度的緬懷罷了。
在片荒或者說爛片橫行的時代,好的作品一點點被挖掘出來,逐漸浮現到觀眾的視野面前。
你或許已經忘了這些電影,但你只要聽到那麼一兩句如雷貫耳的臺詞,便能立刻說出它的名字。
現在的仙俠片,似乎都在看臉,除了顏值之外,一無所有。
沒有劇情,沒有內涵,沒有美學設計,稍微有難度的動作都要特效完成。
我真的不知道,那些狂熱的粉絲究竟在喜歡什麼,綠幕麼?
很難想像,如果再過20年,我們的武俠電影會變成什麼樣。
那些漫天黃沙,刀光劍影的血義江湖,也許只能用來祭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