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龍昇(原標題為《日本漫畫八百年》)
文字由騰訊大家(微信:ipress)授權轉載,圖片來自wikipedia
日本京都市右京區山中,有座建於奈良時代後期、興盛於鎌倉時代的高山寺。寺內保存的繪畫中有分為甲乙丙丁總計四卷的《鳥獸人物戲畫》,現分別寄託保管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甲、丙卷)和京都國立博物館(乙、丁卷),它是日本國寶,被稱作「日本最古老的漫畫」。
高山寺。
《鳥獸人物戲畫》甲卷是重頭戲,以擬人化的兔、蛙、猴為主,兼有牛馬狐鹿穿插其中。滑稽地表現了射箭、相撲、遊泳、吵架、舞蹈、出巡、祭祀等人類的活動。那些兔蛙猴的畫像動作似人非人但更具人性,滑稽、詼諧、譏諷,盡在其中。乙卷畫的是馬、牛、山羊、狗、雞、鷹、虎、豹、獅、象和傳說的貘、龍、麒麟等動物生態畫,有如動物圖鑑。丙卷前半是僧人和俗人嬉戲情景,後半是猴兔等動物的擬人表現行為。丁卷中的僧人和俗人以及世俗活動和宮廷行事場面,畫的粗俗恣意,卻諷刺意義更明顯。
《鳥獸人物戲畫》局部,被稱為「日本最古老的漫畫」。
《鳥獸人物戲畫》被推斷出成畫於平安時代末期(十二世紀)到鎌倉時代(十三世紀)間,各捲風格顯然不同,可斷畫者不止一人,但因均未署名,後世疑為天台宗高僧覺猷而作,因為覺猷本善畫。《鳥獸人物戲畫》甲卷畫面寬30.4公分,長11.48米,其他各捲尺寸大致相仿,它們是畫在「和紙」上拼接起來再捲起的長卷,故稱「繪卷」或「繪卷物」。日本四大繪卷物《源氏物語繪卷》《信貴山緣起》《伴大納言繪卷》《鳥獸人物戲畫》,均產生於平安時代。
以上分別是《源氏物語繪卷》、《信貴山緣起》、《伴大納言繪卷》局部,和《鳥獸人物戲畫》同屬日本四大繪卷。
各種「繪卷物」反映內容不盡相同,《源氏物語繪卷》體現了貴族生活,其後鎌倉時代的《蒙古襲來繪詞》表現的是抵禦外敵的戰爭,再後的室町時代的《百鬼夜行繪卷》描繪的是妖魔鬼怪。《鳥獸人物戲畫》則開日本漫畫先河。
《蒙古襲來繪詞》局部。
《百鬼夜行繪卷》局部。
也被疑為覺猷或他同時代的佛畫師定智畫的繪卷《勝繪》,前半部分是「比陽物」,後半是「放屁合戰」。「比陽物」是在官帳內脫光禮服戴著烏帽子的男性們在測量攀比陽具。「放屁合戰」參戰者眾,其屁可燻倒人崩倒人,臭氣燻天、威力無窮。
室町時代(十五世紀),有幅「福富草子繪卷」,它用連環畫的形式講述了一個故事:一個貧者秀武,在其妻勸導下求神祈願後,學會了放屁絕技,他的屁技表演深為平民百姓歡迎,因此發了財。他的鄰居福富亦貧,其妻勸其向秀武學得屁技,不料他偏去給官人豪紳表演,演前又吃了妻子準備的過量的飯,結果表演時放出的不是屁、而是噴出的糞,大大地現眼失敗。畫得滑稽、卑俗、戲謔。江戶時代的1846年,一幅發展出男女老少齊上陣的彩色《屁合戰繪卷》出現,畫中之屁令人仰馬翻、樹飛屋塌,大有颱風之勢,真是異想天開。
《屁合戰繪卷》局部,實在太奇葩,不多放。
《鳥獸人物戲畫》是筆法洗鍊的墨線白描,它及《勝繪》等畫被稱作戲畫、鳥羽繪、戲謔畫、嗚呼繪(未曾考證,僅想像是它的誇張令人嗚呼喊「啊!」)等,已包含了現代漫畫要素,到江戶時代則在浮世繪中出現了「漫畫」一詞。
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出現並盛行浮世繪,它先是手繪後為木板印刷,有單片的有多幅連續的,初為黑白兩色,逐漸發展成多彩的「錦繪」。在數百名浮世繪大家中最值得一舉的是浮世繪後期的葛飾北齋(1760-1849年),其代表作是《富嶽三十六景》和《北齋漫畫》。《北齋漫畫》初篇為北齋54歲時(1814年)所繪,1878年後人將總計十五篇結集出版,共有描繪人物、動植物、市井風俗、神佛妖怪等畫4000幅。人們最早可看到漫畫一詞,出自《北齋漫畫》。北齋自稱是隨意而漫然地畫出的畫,而人們將其評為日本漫畫之祖。在《北齋漫畫》可以看到二出、三出直到四出形式的畫,它為後來的四格漫畫定下了模式。
《北齋漫畫》定下四格漫畫的模式。
與《北齋漫畫》初篇同年出版的,還有浮世繪畫家合川珉和的《漫畫百女》。浮世繪末期大家歌川國芳(1798-1861年),役者繪、武者繪、名所繪、諷刺繪、美人圖、戲畫、枕畫均有涉及,他年輕時出道之畫是《通俗水滸傳豪傑百八人》,有名的是貓畫和貓擬人畫,而它的二格合一的《浮世又平名畫奇特》,被疑是對幕府要人對平民沒收、罰金的諷刺,曾被禁刊。《漫畫百女》和《浮世又平名畫奇特》等畫作,也常被列入日本漫畫史中。
歌川國芳的貓畫和《浮世又平名畫奇特》。
歌川國芳生活的時代,已進入幕府末期,他的有些畫中已取有西洋繪畫技法。江戶時代的漫畫通過木版量產形式進入大眾視野,而之後的明治時代更因能刊載於報紙雜誌之上,使得日本漫畫急速成長為近代漫畫。明治10年(1877年),有著英國留學經驗的官僚、記者、自由民權活動家野村文夫,創辦了載有戲畫、諷刺畫的周刊《團團珍聞》。
《團團珍聞》封面漫畫。
1901年在大阪創刊的《滑稽新聞》裡也載有豐富的漫畫諷刺畫。這些雜誌上和報社裡,匯集和培養了大批近代漫畫家。1906年誕生的《大阪パック》,是使用了外來語命名的漫畫雜誌,二戰中因禁用英語曾改名《漫畫日本》,它歷經明治、大正、昭和三個時代,於1950年休刊,長達43年多,是日本壽命最長的漫畫雜誌。
《大阪パック》後改名《漫畫日本》。
大正時代僅有14年,它的最初幾年,受到明治末年的社會主義者欲謀殺明治天皇的「大逆事件」影響,日本漫畫曾顯寂靜冷落一時,但不久便出現了數種新滑稽漫畫雜誌,出現了最初的漫畫家團體,還有少年漫畫和女性上位的漫畫。那時代有名的漫畫家岡本一平,也是詞作家,他的帶解說文的「漫畫漫文」有獨成一家的特色,他的《俺が女房》(我是太太)就有女性上位味道。他的私塾「一平塾」,培養出了活躍在昭和時代的漫畫大家近藤日出造、杉浦幸雄、清水崑等,據說少年時代的手塚治虫讀過他的《一平全集》,受到很大影響。
岡本一平的漫畫作品。
昭和時代前期、二次大戰中,流行的是兒童漫畫和戰爭漫畫。而二戰後的昭和期是日本漫畫飛躍發展時代,出現了《漫畫少年》等漫畫雜誌、多家報紙的星期日漫畫版、漫畫長期連載及四格漫畫盛行,幾十年間名家百出,其中久負盛名的就是手塚治虫。
手塚治虫1928年生,小學三年級始作漫畫,五年級作出長篇漫畫,入大學醫學部的次年即在《少國民新聞》上連載四格漫畫《小馬的日記》。1950年起在漫畫雜誌上刊登《鐵臂阿童木》《森林大帝》《藍寶石王子》等長篇。其中《藍寶石王子》是日本首部少女漫畫,《鐵臂阿童木》是風靡世界的科幻漫畫。
手塚治虫一生所繪漫畫無數,他的《火鳥》是一部以生與死為題材的漫畫,連續創作21年,1989年2月,在畫第12章「現代篇」時,於病床上絕命亦絕筆。他被評為「國民漫畫家」,被推崇為「漫畫之神」。受過手塚治虫漫畫影響的藤子・F・不二雄,因從1969年開始執筆長篇漫畫《ドラえもん》(哆啦A夢、藍胖子)而人氣爆發,今日哆啦A夢動畫形象還成了日本文化大使。
來日有年,看過一些日本漫畫,得些許直觀領會:八百餘年間日本漫畫保持了滑稽、詼諧、譏諷和異想天開,今日更發展成通俗化、科幻化,產業化;面貌、人體、服飾和頭身比,有從東洋風走向西洋風的過程;過去有身體某部位的巨大誇張,當代則是強調眼睛大且目光閃爍,比如哆啦A夢的頭身竟是2:1,眼小卻嘴大、笑口常開。古代漫畫中有部分在當下屬少兒不宜,今已不見,政治漫畫今猶在,但面向少年少女的漫畫多,它們也為老中青年人皆愛。它從過去的嗚呼(啊!),變成了今日的可笑、可愛。
日本是漫畫天國。四格漫畫、連續長篇漫畫加上攝影、電影、電視的出現,漫畫走進影像,成了動漫,日本也成了動漫天國,這是日本漫畫延續和發揚的話題,它更加活靈活現。
本文選自騰訊《大家》專欄( http://dajia.qq.com ),微信號:ipress,原文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如果你喜歡漫畫,請分享到朋友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