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楹聯書法博物館開幕現場, 盤錦市委書記付忠偉(右)與著名收藏家劉益謙(左)共同為遼河楹聯書法博物館揭匾
2020年10月21日10時28分,遼河楹聯書法博物館在遼寧盤錦正式開館。該館位於遼寧省盤錦市興隆臺區,是中國唯一一家以楹聯書法墨跡為收藏、展示主題的博物館群,館舍為11棟,面積21568平方米。
遼河楹聯書法博物館由興隆臺區攜手盤錦老祖文化商廈共同打造,是興隆臺區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又一精品力作,也成為盤錦市的一道靚麗風景和發展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
館藏數千幅楹聯書法墨跡,均是盤錦老祖書屋主人祖繼東先生,20餘年以來,活躍於國際國內各大拍賣會收藏的明末清初至民國名人楹聯書法真跡。
遼河楹聯書法博物館開幕式現場
開幕儀式現場熱鬧非凡,盤錦市各級領導和全國知名收藏家、書畫家、藝術品拍賣機構負責人應邀出席活動。
遼河楹聯書法博物館館長、收藏家祖繼東致辭
著名收藏家劉益謙致辭
著名鑑定家、學者劉新惠致辭
北京泓茂國際拍賣公司總經理易蘇昊致辭
著名收藏家蔣再鳴致辭
中國嘉德副總裁、中國書畫總負責人郭彤致辭
盤錦市委書記付忠偉致辭
嘉賓雲集 現場開館盛況
從藏家到美術館群
中國楹聯第一人的藝術理想與情懷
「宇宙的盡頭是盤錦」,20日的收藏圈分外的熱鬧,不僅齊刷刷的曬出「盤錦」這一關鍵詞,還有一眾收藏大佬集中現身盤錦為遼河楹聯書法博物館開館祝賀,足見祖繼東在收藏圈之好人緣。
在商業領域,祖繼東曾經創造出盤錦圖書市場的奇蹟。從改革開放後他辭去國企固定工作,大力開拓圖書市場以來,老祖書屋走過29年的發展歷程,作為盤錦市首家大型圖書私營企業,累計營業面積達到5000平方米,這裡集書刊、文化用品、辦公用品、美術用品等銷售為一體,擺脫了圖書營銷的單一格局,實現了文化經營的多元化發展;同時還先後成立了盤山分店和大窪分店,成為遼西地區最大的民營獨資書店。
祖繼東
而在藝術收藏領域,他與夫人史影步入楹聯書法藝術品收藏領域亦有近20年,本著以藏養藏的原則,他們以明清名家楹聯為收藏主題,先後收藏康熙、鹹豐、李鴻章、曾國藩、康有為、鄧石如、趙之謙、吳昌碩、張大千等名家楹聯5000餘幅。
楹聯藏品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均超過了國內各大博物館,其高端質量與豐富程度,令人嘆為觀止。因其為私人收藏廣泛與系統性,被譽為「中國楹聯收藏第一人」。
祖繼東中國楹聯書法專項收藏的文化價值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憑藉著藏品實力及本人在業界的影響力,形成強大的品牌價值,先後有上海、深圳等多地向祖繼東伸出橄欖枝,邀請他共建楹聯博物館。不過,在他看來,將自己的收藏成果回報給家鄉,才是他最應該也是最願意做的事情。
談及建設博物館的初衷,祖繼東說:「遼河楹聯書法博物館坐擁天時、地利、人和——他與夫人史影女士成長、生活在盤錦,他們的事業在盤錦;博物館乘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東風,理所當然選址於盤錦;從博物館最初的設計、建設到裝陳、布展,再到開館前期的籌備,得到了遼寧省文化廳和盤錦市委、市政府的全程關懷,也得到各界朋友的無私助力。」
中國唯一一家楹聯博物館群
遼河楹聯書法博物館
遼河楹聯書法博物館按國家級標準裝修設計,內部設施齊備,功能先進,博物館集收藏、展示、交流、拍賣、學術創作等多功能於一體,並有會議室、學術報告廳、保險庫房等綜合性配套設施。採光、照明和安防等設施均按照國內最高標準配備,博物館具備舉辦各種大型美術展覽的能力。
主館的整個展廳以現代簡約的氛圍為基調,並融入傳統印章元素,讓現代風格與中國傳統文化形成完美統一。展廳整體色彩基調為灰色清水泥材質,色彩以灰藍色和灰黃色為主。
主館內部分為兩層,一層主要為門廳展示區、楹聯展覽區、多媒體播放區、中廳展示區,二層為楹聯展覽區和辦公會客區等。
遼河楹聯書法博物館1號館「清代、民國名人楹聯墨跡」展覽現場
已經完成展陳的1號館展出「清代、民國名人楹聯墨跡」,當代館一二樓展廳展出「遼河楹聯書法博物館開館賀聯展」,4號館展出「當代名家聯墨」,5號、6號館展出「關東名人楹聯墨跡」,11號館(老祖書屋)展出「楹聯家聯墨」。
當代館一二樓展廳展出「遼河楹聯書法博物館開館賀聯展」,4號館展出「當代名家聯墨」
遼河楹聯書法博物館5號、6號館「關東名人楹聯墨跡」展覽現場
分館的五號、六號館的門廳採用中國傳統元素「竹簡」。竹簡也被稱為「簡牘」,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書籍形式。用竹簡這種中國古代最早的書籍形式來體現楹聯,使楹聯更具有歷史傳承感。
遼河楹聯書法博物館內景
主館與分館是興隆臺區發展楹聯文化的一期工程,主要進行室內展示。二期工程將在螃蟹溝兩岸,打造「室外楹聯碑刻博物館」,使室外碑林與室內展館相互呼應、相映成趣。
館藏珍品
書法家、畫家曾熙隸書八言聯句
吳昌碩石鼓文七言聯句
于右任草書八言聯句
曾國藩(武英殿大學士)行書七言聯句
民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愛國將領吳佩孚草書八言聯句
民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美食家譚延闓顏楷七言聯句
張大千行書11言聯句,上款人是蔣鼎文,字銘三,蔣介石五虎上將之一,與張大千相交甚好。
黃賓虹篆書七言聯句
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蔡元培行書七言聯句
梅蘭芳行書七言聯句
李叔同魏碑五言聯句(集魏張猛龍碑)
戊戌變法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思想家、文學家、新法家代表梁啓超楷書七言聯句
「高文大冊書鴻烈,冰壺玉衡懸清秋」館藏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張之洞的行書七言聯句
晚清政治家、軍事家,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左宗棠行書七言聯句
晚清名臣,文華殿大學士,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李鴻章,上款聽鴻是餘聽鴻,晚清著名中醫,有餘仙人之稱。
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書法家翁同龢行書七言聯句,上款聽鴻是餘聽鴻,晚清著名中醫,有餘仙人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