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包括九龍城區議員兼律師黃國桐在內的11人被香港警方國安處拘捕,他們涉嫌協助早前意圖偷渡越境的12名港人。
在「修例風波」期間,黃國桐曾以義務律師的身份多次支持被拘捕人士。他還出資在臺北開設餐廳「保護傘」,標榜「協助在臺尋求庇護的香港人維持生計」。
所以「修例風波」背後,誰是「靠山」,一目了然。
別再幻想蔡英文會緩和兩岸局勢
蔡英文第二任期,碰上新冠和美國大選,有苦說不出。
因為在經濟、軍事上的相對弱勢,蔡英文在「反中」問題上沒有選擇,只能訴諸思想價值的對決。而蔡的第一任已經在做「價值脫中」,但做得還不徹底;第二任期在美國的協助下,蔡則以思想戰爭的形式,作為自己的歷史定位。
亦即,接下來在兩岸三地,是臺港與美國連線對中國大陸全面展開思想戰爭的階段,關鍵字就是「思想武裝」。
蔡英文想在兩岸發起「思想戰爭」(圖/歐新社)
思想武裝的好處是,所有唯物的,都得臣服唯心的,即便經濟持續空洞化、在國際社會邊緣化,空氣汙染加劇,電費倍增,腦袋「被武裝」的人民能在一定程度上,免疫於物質條件上的日漸貧乏。此前的例子是「肚子扁扁也要挺阿扁」,當時僅是島內鬥爭的層次,主要的思想敵人是國民黨;現下是升級版,因美國需求而擴大到國際層次,國民黨出局,民進黨鎖定的對手是共產黨,並意欲將「中國」與「共產黨」切割處理。
鎖定了主要思想敵人後,民主價值的是非真假就不重要了,民主會被策略性重新鍛造成實質反民主的思想武器,先是防衛性民主,然後就是侵略性民主。817萬臺灣選民犧牲了許多物理上,甚至目測得到的自我毀滅因子,也要以自己的一票對大陸傳達拒絕的訊息,蔡英文展開進一步思想武裝的條件已經成熟。
言論自由、能源危機、空氣汙染、貧富差距擴大、經濟長期趨壞,甚至世代撕裂,兩代反目,都變成次要問題。事實上,許多年輕選民是連個人對蔡英文的不滿都覆蓋掉而投蔡,這個時候不搞思想戰爭,什麼時候搞呢?
孤懸的島嶼,本來並沒有這麼大的能量反大陸,喊破喉嚨「反中」也不會被國際社會關注,但備受國際注視的香港一出事,臺灣就能「受惠」於邊際效應,沐浴在民主光環裡突然成了一個咖。
蔡英文不只是被動消費香港事件而已,而是積極並有步驟地將整個港人的莫名恐懼引進臺灣。例如臺灣「中央研究院」每年固定對外開放的講座活動,在2019年時特別找來香港學者鼓吹「反中」思想。
「中研院」的活動向來針對幼齡與青年學子,而去年關於「反送中資訊戰」的講座,只要12歲以上即可參加聽講,將一個「成人級」的題目搞成「普遍級」,甚至不是需要家長陪同的「輔導級」,全島思想武裝的用心極為明顯。
在活動過後,「中研院」正式在臉書(Facebook)發表聲明,力挺臺灣各大學主動接納港生,鞏固「自由民主」普世價值,並針對港生放寬「國際研究生學程實習機制」的方式,接納港生在院實習,臺大、臺灣「清華大學」等學校則接連響應。
臺灣「中研院」在Facebook上發表聲明,力挺臺灣各大學主動接納港生
「中研院」在政治立場上該不該謹守學術中立呢?答案重要嗎?不重要,這可是思想戰爭,作為思想巨塔的學術殿堂,根本就是主力部隊之一。包含「中研」院士在內1828名學者,在選前連署力挺蔡英文,力挺完全違反民主程序的「反滲透法」,其思想武器正是所謂「民主價值」。
臺港「反中」勢力的合流,在檯面上已是直言不諱,臺面下的酒酣耳熱自是不在話下。
別再幻想蔡英文會在第二任緩和兩岸局勢。少了連任壓力,她沒有理由不回應被她撩好撩滿的817萬選民,更不可能不回應「互撩共好」的美國。
「牙牙學語」是未來國民黨的表徵
在臺灣思想鬥爭的戰場裡,蔡英文所謂「中華民國臺灣」其實就是「臺獨華獨一家親」的概念,國民黨於此一敗塗地是可以預期的,韓國瑜選前「捍衛中華民國」的路線也全軍覆沒,藍營終於開始抄自己的家底,拉開全面否定自我的序幕。
大陸當局要認清一個事實,國民黨已經實質滅亡,它們之後的走向就是徹底變成民進黨的尾巴黨,「反共不反中」可能還算最爭氣的底線,年輕世代為了自己的前途,正在鬥爭黨內所謂「紅統」人士與路線。
說來荒謬,國民黨內哪裡來的「紅統」?實質皆為「華獨」的親美派與本土派輪流執掌黨權,遭此兩個主流連續鬥爭兩次的洪秀柱,或是現在成為眾之矢的的深藍軍系吳斯懷,其實是「遵憲派」,這次又遭激進的「青年藍」劃歸為「紅統」,這條「紅線」劃得多麼歪七扭八?那麼,黨名「中國國民黨」的黨再度掀起去掉「中國」二字的討論,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究其實,親美派旨在全面更改「路線」並排擠本土派,被鬥爭的本土派只好訴諸「形式」,揚言「去中國」以抗衡之。其結果不言而喻,從路線到形式,國民黨的拿香跟拜會更徹底,非得鬧到一個「尾巴黨」作結為止。所以才說「反共不反中」已算是藍營「最爭氣」的底線。
因此,藍營在兩岸論述上對兩岸最好的做法,其實是「閉嘴但不唱和」,讓完全執政的民進黨完全負責,要「修憲」,要「制憲」,要「建國」,國民黨都一切隨緣——畢竟,這已不是國民黨能插嘴的戰場。韓國瑜在選前走朱立倫路線力挺港人追求民主,拿香跟拜一樣慘敗,而朱立倫的親美派看來又要重拾黨權,可見國民黨在未來4年的慫樣。
2019年11月27日,韓國瑜在礁溪德陽宮參香(圖/臺灣「中時電子報」)
不過,合理推估,國民黨可能連「閉嘴」都不會,也不敢,跟著綠營唱「反共」討好年輕選民相對容易些。而既然美國挺綠,港臺連線又吹起了思想戰爭的號角,「牙牙學語」就是未來國民黨的表徵,不會有別的可能。
美國在太平洋那端要以「價值長城」對付中國,成本並不高,或者說,這是成本最低的戰術,簡言之就是讓中國人對付中國人,怎麼抵抗都會傷到自己,卻又不能放任傷口惡化。
臺灣需要外部衝擊所帶來的真相及提醒
有一種觀點不斷強調,臺灣會自行沉淪,愈發窮困,然後對兩岸關係會轉向務實。這種觀點雖沒有錯,但內含三種失察:第一,這是長期預測,且兩岸經濟往來的現狀,正是臺灣不會在中短期內潦倒的保證;第二,這是完全的唯物觀,低估了精神層面對人的影響力,人們對「進步」的理解與想像並不是純然唯物的;第三,轉向務實的人群,僅限於生活條件每下愈況的階層,這個隊伍目前規模不夠,而且其中,低收入那群人投票興致並不高。
民進黨只要在思想武裝上做到位,就能壓抑人民在務實層面上的不滿,另一方面,那些還在靠父母「孝順」的年輕選民,感性大於理性也很正常。
2018年「九合一」選舉後,我認為臺灣人民轉向務實,看起來好像被這次選舉結果打臉,但事實是,選後媒體不斷報導「兩代反目」的事例,投藍的父母氣到不願意再供養投綠的子女,投綠的子女也多有表達不喜歡蔡英文卻含淚投蔡的例子。這現象顯示人民確然趨於務實,只是去年從外部到內部的「反中」氛圍太高,民進黨的思想武裝工作事半功倍,再加上韓國瑜庶民路線做半套,國民黨花式自毀,才有這種看似全島務虛的結果。
在選前我曾撰文強調,臺灣真正需要的是外部衝擊所帶來的真相,也連帶提醒,臺港人在物質條件持續被大陸超車的發展下,轉而追尋「價值超前」的趨勢。這種觀點我還會重複闡述——愈是失落於物質層面的落後,在精神上蒙蔽自己的動力就愈強烈,只有經受同樣強度並切身的真相衝擊,才有可能覺醒。
作為最大反對黨,國民黨雖因自身的路線矛盾,而在思想層面處於絕對弱勢,但努力預警民眾危險真相的工作還是有做,只是這些預警始終沒有得到來自外部衝擊的證實,自然容易被操作成「跪中的恐嚇」,然後嚇到失語。
如果兩岸只是流於口頭對嗆,民進黨怎麼玩火都沒事,臺灣人當然傾向以為「不會有事」就是真相,「思想武裝」剛好而已。香港的民心,亦是如此。
一旦被思想武裝,臺港人就算長期在大陸工作,也難消除心裡隔閡,吃你飯砸你鍋,還會說是為你好。
當國民黨內也吹起「反共不反中」的妖風時,過往兩岸你來我往互扔曲球的時代就結束了,現下中間人業已消失,只有訴諸直球對決。
蔡英文雖仍只會打擦邊球,但這擦邊球也已是直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