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思 | 豆瓣評分9.0:活著的意義,就是好好活著

2021-02-11 中國青年報
近日,一部熱映的動畫電影評分居高不下。反向勵志的操作,讓不少人反思起活著的意義。
你有過「哇!活著真好」的瞬間嗎?如一條影評所言,當你愛上生活那一刻,就找到了激活生命的火花。

來源:陳海賢 | ID:haixiansalt

作者:陳海賢

前幾天和家人一起去看了一部暖心電影。影片探討了一個有趣的主題:

如果你為一個熱愛的目標奮鬥了大半生,為它吃很多苦,受很多累,做了很多犧牲。

而就在這個目標實現的前夜,你死了,你會怎麼看待自己的人生?

故事講的就是這樣一個人到中年的爵士樂手,一邊在中學當兼職音樂老師,一邊努力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

有一天,他終於等來了與一個著名爵士樂手同臺演出的機會,卻在演出前夕意外去世了。

他帶著內心的不甘偷渡回了人間,順便還帶了一個覺得人生沒有意義、因此不甘心投胎的小孩靈魂,重新看他因為執著於夢想沒來得及看的世界,尋找新的人生意義。

電影很好看,我身邊那些為夢想掙扎過的朋友紛紛表示被治癒。

反而是那些從來都安安穩穩過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的人表示一般。

比如我愛人看完就說:"這個電影講的不就是要活在當下嘛?可是我每天都是活在當下啊!"

我當然也屬於被治癒的那一類,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6個感想。

我們生活的時代,有很多東西被定義為稀缺品。

比如財富、名聲、社會地位、美貌……

稀缺品本身當然好。

但是有時候,是否擁有這些稀缺品,會變成了衡量一個人人生是否成功的標誌。

似乎只有獲得這些,你的人生才算開始。

否則你就一直處於某種匱乏當中,為獲得那些稀缺品做準備。

而這個電影討論的稀缺品是特別的,它討論的是夢想。

主人公渴望的不是一般的功名利祿,是自己真正熱愛的爵士夢想。

他渴望的,不過是一個能夠發揮自己才華的舞臺。

如果在一些好萊塢電影裡,這簡直就是勵志故事的開始。

但在這個電影裡卻不是。

這個電影說的是,有時候夢想所製造的這種匱乏太顯眼,它遮蔽了我們所擁有的另一種富足——活著。

「活著」這種富足,因為平時太習以為常,不容易意識到。

有時候,你非要經歷了一些事,才會有發現它的眼光。

我們的主人公,是怎麼意識到「活著」是一種富足呢?

他在以為夢想要實現的前夕,「啪唧」一聲掉進了下水道,掉到了死亡的虛空裡。

最開始他想重回人間,心心念念想的還是他的演出,而重新發現世界,靠的是跟他一起偷渡來的那個原本對人間沒興趣的小靈魂。

原來,這些生動的細節都隱藏在日常的小細節裡:

香噴噴的披薩餅,社區的朋友,母親的支持,學生的信任……

只是因為夢想實在太大,才看不見這些小事。

目標沒有完成當然會有匱乏。

可是所有的匱乏都有一個大前提下:活著的這種富足。

就像所有的目標,都應該統一於"好好活著"這個大目標下一樣。

生命,才是最大的稀缺品。

如果你還能聞花香,嘗美味,聽音樂,能和家人朋友交談,能通過感受我們所生活的世界而感受這種存在,那你就生活在富足裡。

那麼,人應不應該有夢想呢?

我想,有沒有夢想,都是一種活法。

如果只是別人告訴你應該有,你就覺得要有,這樣的夢想通常也不是你的。

夢想的好處是,它幫助你組織現在的生活,幫你確定什麼重要,什麼值得,什麼現在要做,什麼可以等等。


而夢想的壞處是,當它這麼組織生活時,有時候夢想會變成貼在現實生活中的標籤,它變成了我們看待當前生活的某種偏見。

你有沒有覺得,那些尚未達成的目標,有時候會嘲笑你:

你有什麼了不起?

跟我(理想的生活)相比,

你現在的生活實在太不值一提了。

如果你同意了這種嘲笑和偏見,那你就會跟著這種嘲笑,厭惡和否定現在的生活,並因此失去跟它的聯繫。

我經常想:

這麼多人有過夢想,又有這麼少的人實現了人生夢想,那些沒有實現人生夢想的人去哪裡了?他們要怎麼才能從失望中擺脫,才能活得好呢?

電影裡那個受人歡迎的理髮師倒是給了一個答案。

他說他年輕時候的夢想是當獸醫,後來就當了理髮師,原因是"當獸醫的培訓費比理髮師貴太多了"。

可是當有人要同情他時,他卻說:"那也不能這麼說,我現在也很好。"

他的手藝很精湛,對顧客很熱情,也喜歡現在的工作,很多人都喜歡他。

這可不是大多數人的現狀嗎?

沒有實現夢想的人,這現實的生活裡,找到了新的意義。

這些意義也許沒有夢想那麼宏大,甚至不用言說,可就是有種生活的熱情在。

能投入,有興趣,這就是生命豐盛的證據啊。

夢想是在生命這條河流中產生的。

生命力是這樣的東西:

它需要夢想製造的張力,可是,就算生活中哪裡阻塞了,原先的夢想中斷了,它還是能兜兜轉轉為自己找到出路的。

只不過它所找到的出路,跟世俗意義的成功,未必是同一條。

就像那個理髮也理得津津有味的理髮師,和那個願意去傾聽和安慰失落的學生一樣,夢想不夢想的,人還是可以活得高興一點。

電影有一段,是在生命的荒漠裡,有很多因為失去跟生命的聯結而迷失的靈魂。

荒漠的上空,還有很多神遊的靈魂,是人們在物我兩忘的境界中獲得的神遊體驗,也就是心流(flow)。

電影裡說:

心流和心魔其實很像,那些迷失的人和神遊的人也很像,只不過迷失的人太執著了。

專注和熱愛某件事,能創造心流;一定要達成某件事呢,就會變成心魔。

心流能讓我們更好地體會自己活著。

而心魔卻會抹掉目的以外的東西,把人變成實現目的的工具。

電影裡有一段,孩子的靈魂跟著主人公去了一趟地球後,找到了自己的活力。

可是主人公卻跟他說:"你找到的活力是我的。"

於是孩子一直在自己不配活著的拷問中,也變成了迷失的靈魂。

有時候,太多的人告訴你該這樣該那樣,這些外在的聲音會變成我們內心的聲音。

我們失去的夢想,也會加入這個合唱,變成這個聲音的一部分。

如果你覺得不配活了,你所有的感覺、快樂、成就,都會失去意義,就像是偷來的東西,好像它們不再是你的了。

也許,真的有很多事需要別人的認可和同意。

但活著,不需要任何人的允許。你在,你就活著。

你的生命不是別人給的,是上天賦予的。

你的每一份感受,就是你活著的證據。

歷經波折,主人公終於迎來了實現夢想的一晚,那晚的演出完美極了。

別說初次登臺的他,就算作為觀眾,我也很感動。

實現夢想的感覺怎麼樣呢?

從舞廳出來,他說:

為這一天我等了一輩子,我以為我會有所不同;可是我發現,它和以往沒什麼不同。

如果讓我來想,這哥們經歷這精彩的一晚以後,還是會感覺不同的。

不然的話,我們太低估了夢想的分量,也低估了投入忘我的演出所帶來的美妙體驗。

他說發現沒什麼不一樣,要麼是他還在想著死的事,要麼是編劇為了湊下面這段臺詞。

只不過,但這段臺詞實在太精彩了,就算為了湊臺詞,我也原諒編劇了。

生命,就是我們所在的大海。

無論我們有沒有目標,這個目標有沒有實現,都不要否定它。

多年以前,我曾讀過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

那也是一個夢想的故事。

毛姆筆下那個主人公,人到中年,忽然拋妻棄子,離開了自己熟悉的生活,要做一個畫家。

他輾轉變成了一個流浪漢,又做了水手,到了某個島國,娶了原始部落的妻子,最後還感染了麻風病。

在他生前最後的日子,他把一生的感悟,在山洞裡畫成了一副壁畫。

看過的人都被震撼,驚為天人。

可是在他去世前,卻一把火把這幅絕世的藝術品親手燒了。

以前我不明白,這麼好的壁畫,他為什麼要燒呢?

後來我想,也許對這個畫的主人來說,他最大的成就不是這幅壁畫,而是他自己的生活。

畫了一副美妙的壁畫,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是他的,不需要別人評價。

你的生活,就是你最大的成就。所以好好過它。

來源:陳海賢:浙江大學心理學博士,知名心理諮詢師,《幸福課》《了不起的我》心理暢銷書作家。得到app課程「自我發展心理學」、「親密關係30講」主理人。

投稿·合作:yesi@cyol.com

(郵件後請附聯繫方式)

睡不著,聊幾句

相關焦點

  • 夜思|豆瓣評分9.0:活著的意義,就是好好活著
    小年說:近日,一部熱映的動畫電影評分居高不下。反向勵志的操作,讓不少人反思起活著的意義。你有過「哇!活著真好」的瞬間嗎?如一條影評所言,當你愛上生活那一刻,就找到了激活生命的火花。推薦給你,靜夜思。豆瓣評分9.0:活著的意義,就是好好活著來源:陳海賢 | ID:haixiansalt作者:陳海賢前幾天和家人一起去看了一部暖心電影。影片探討了一個有趣的主題:如果你為一個熱愛的目標奮鬥了大半生,為它吃很多苦,受很多累,做了很多犧牲。而就在這個目標實現的前夜,你死了,你會怎麼看待自己的人生?
  • 豆瓣9.0,年度神片!活著的意義,就是好好活著
    如果在一些好萊塢電影裡,這簡直就是勵志故事的開始。但在這個電影裡卻不是。這個電影說的是,有時候夢想所製造的這種匱乏太顯眼,它遮蔽了我們所擁有的另一種富足——活著。「活著」這種富足,因為平時太習以為常,不容易意識到。
  • 活著的意義就是好好活著
    故事講的就是這樣一個到中年的爵士樂手,一邊在中學當兼職音樂老師,一邊努力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有一天,他終於等來了與一個著名爵士樂手同臺演出的機會,卻在演出前夕意外去世了。他帶著內心的不甘偷渡回了人間,順便還帶了一個覺得人生沒有意義、因此不甘心投胎的小孩靈魂,重新看它因為執著於夢想沒來得及看的世界,尋找新的人生意義。
  • 豆瓣9.1《鋼琴家》:好好活著,就是最大的勝利
    《鋼琴家》曾在75屆奧斯卡上連奪三大重量獎項,豆瓣電影TOP250榜單裡,位列64位,34萬人打出了9.1分。很多人說,它是一部史詩級的電影著作。我在一刷這部影片時,是疑惑的,不知道席皮爾曼這樣屈辱地活著,是否有意義。二刷,到故事結束之後,才在細想中了解了電影的深意。
  • 豆瓣9.0,年度神片!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值得每個人一看
    可是所有的匱乏都有一個大前提下:活著的這種富足。就像所有的目標,都應該統一於"好好活著"這個大目標下一樣。生命,才是最大的稀缺品。如果你還能聞花香,嘗美味,聽音樂,能和家人朋友交談,能通過感受我們所生活的世界而感受這種存在,那你就生活在富足裡。
  • 高橋健太郎:活著就是好好拍照,拍照就是好好活著
    編者按: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家庭攝影帶給了我們非凡的意義,生老病死與悲歡離合的番番輪迴都能夠從家庭影像中得到重現,讓我們知道活著就是好好拍照,拍照就是好好活著。 高橋健太郎(KENTARO TAKAHASHI)是典型的由自身向內找話題的攝影師,他希望用攝影來表達對所拍之人的愛和對絕對永恆的追尋。在今天介紹的兩組健太郎的溫情作品中,他都回歸到了哲學的終極問題:我是誰?
  • 《福貴》活著本身就是最大的意義
    到現在長大了,拜讀了餘華先生的《活著》這部書之後,再回過頭來重溫了一遍這部電視劇,不禁使人熱淚盈眶,感觸頗深。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活著的意義到底在哪裡?電視劇《福貴》通過講述地主徐福貴跌跌宕宕的一生為我們詮釋了活著的真正意義。
  • 豆瓣9.2分好評,《活著》:關於活著這件事,死亡才是最好的老師
    有一個這樣的問題:"人為什麼要活著?"我在看《活著》這本書之前,也沒有想明白這個問題,如今想明白了,活著是一件必然發生的事情,人之所以要活著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需要活著。正是因為站在現代的角度,所以更顯得當時社會的病態造成這個社會背景的原因很多,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改革放開是一項解放貧農生產力的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件,它的出現使得成千上萬的農民有了自己的地得以活下去。從大層面來說,社會總體是進步的。
  • 張導94年巔峰之作《活著》豆瓣評分高達9.3
    隨著《一秒鐘》在各大影院上線,近幾天大家對其看法也是褒貶不一,但不知道大家是否看過他另一部作品《活著》,這個作品也是他在豆瓣上評分最高的電影,高達9.3分。家也沒有了,妻子也走了,福貴一個人帶著重病的老母親流落街頭,這是他這麼大,第一次感受到絕望,第一次感受到「活著」比死了更痛苦。從這次之後,他再也不賭了,也沒什麼東西讓他賭了。
  • 《活著》,不管富貴還是貧窮,堅強的活著,活著,就是人生的意義
    讀了餘華《活著》,一開始覺得很壓抑,主人公富貴的一生確實很悽慘。看到後來,我還以為作者會讓富貴與小外孫相依為命,可是,作者覺得富貴還不夠悽慘,連小外孫也不讓他活,硬是只留下富貴一人和一條老牛為伴。為什麼安排他活著,他活著有什麼意義?我想,作者下面的一段話可以得到啟發: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著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後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
  • 豆瓣評分9.3|餘華《活著》: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美國短篇小說作家艾米麗·卡特對《活著》的語言、情節,娓娓道來的敘述方法,簡樸優美、未曾雕飾的魅力及小說中關於生、死、命運的內涵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艾米麗寫道:如果現在要讀一些東西,顯然你應該讀一些永恆的東西。《活著》就是這樣一流的作品。
  • 豆瓣評分9.0以上的國產電影,你看過幾部?
    而想要獲得豆瓣評分9.0以上的國產電影更是少之又少。可是在前些年,獲得豆瓣評分高分的電影,還是有幾部的。不知道網友們看過其中幾部?第一部《霸王別姬》,這部電影是由張國榮主演的。一襲蝶衣,一舞傾城。影片講述了兩個京劇藝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劇情非常細膩,又極具張力。
  • 《活著》好看嗎?劉亞仁的這部喪屍片,配不上豆瓣5.6的評分
    韓國最近的兩部喪屍片,著實令人失望,從開播以來,《釜山行2》的豆瓣評分5.4分,而《活著》的豆瓣評分也僅僅5.6分。說起《釜山行2》,個人覺得,它評分低的最大原因,其實是大家對它的期待值過高,如果它沒有和前作《釜山行》掛鈎,勉強還算是一部合格的爆米花電影。相比而言,劉亞仁的《活著》,更是名不副實。
  • 清明節:好好活著,就是最好的告慰
    時到清明,相思成淚,淚滴成血,寄託了人們無限的哀思與悲涼。放眼望去,漫山杜鵑花競相綻放,仿佛時光倒流如初。花開花落是尋常,悲歡離合總關情。有一種牽掛,叫故鄉。雖然遠離故土在外打拼,但故鄉依然是我們魂牽夢縈的方向。
  • 《活著》好看嗎?劉亞仁的這部喪屍片,配不上豆瓣5.6的評分
    韓國最近的兩部喪屍片,著實令人失望,從開播以來,《釜山行2》的豆瓣評分5.4分,而《活著》的豆瓣評分也僅僅5.6分。說起《釜山行2》,個人覺得,它評分低的最大原因,其實是大家對它的期待值過高,如果它沒有和前作《釜山行》掛鈎,勉強還算是一部合格的爆米花電影。相比而言,劉亞仁的《活著》,更是名不副實。
  • 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人活著的意義,論品德,精神,形象,外貌,內心。家庭生活背景,都影響著人的一生。那麼人怎麼樣才能做到,真正的叫人呢,真正的配得上人的這個字,真正的沒白來到人世間一趟。我們該怎樣來正確,理解人這個含義呢?什麼叫人?
  • 《活著》裡的這十句話,揭示了活著本身的意義
    談起《活著》這本書,大家立刻浮現眼前的應該是這本書的作者餘華,讀了這本書的人一定會有一個想法:活著,真好!但是,又有一個疑問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之中,活著的本身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們該怎麼去尋找活著的意義呢?
  • 【夜讀】心靈奇旅:活著就是活著的意義
    或許有人會感到不解,這不就是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嗎?其實,生命的意義便是由這些我們認為毫無意義的時刻決定的,而這些時刻並不是真的毫無意義。生命中的任何一個超然時刻,都可能定義我們生命的意義。來 源丨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作 者丨悟00000空最近有一部電影很火,評分極高,被認為是「2021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頭號熱門」「最能治癒2020年的一部影片」,這就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Pixar)出品的《心靈奇旅》(Soul)。
  • 《活著》:人生無常,「活著」便是活著的意義
    命運有時的逃不過的,比如貧困、比如親人離去、比如災難的來臨,人活著就是要忍受命運安排的一切,不經歷,你永遠不知道一個人能承受的有多少。史鐵生說:「假如世界上沒有了苦難,世界還存在嗎?」史鐵生一生經歷生活的苦難,他大半輩子都在生病中度過,提起生病一事,他自嘲:「我的職業是生病,業餘寫點東西。」有好幾次,史鐵生幾乎走到了鬼門關上。可他命比鐵還硬,連護士都說他,名字取的好。
  • 豆瓣9.3,這部劇版《活著》沒被禁也是個奇蹟!
    大概就是《阿甘正傳》在美國的地位吧。也只有最好的餘華、最好的張藝謀、最好的葛優與鞏俐,才能拼湊出一部《活著》。名留青史的偉大作品。而當下電影《活著》所擁有的榮耀與光環早就證明了它的藝術性;而同樣經典的劇版《活著》仍然被埋沒在歷史塵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