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日,王欣在家中演奏《牧歌》。
↑2020年9月4日,王欣和劉凱在武漢重逢。劉凱給王欣帶了醫療團隊的籤名照。
除了堆放在沙發角落的一排氧氣罐,武漢的這個家庭似乎已經距離新冠肺炎留下的陰影很遠了。
2020年3月,醫生推著當時還是危重症患者的王欣,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出病房做CT的途中停下,讓病床上的老人感受了一次久違的落日。這一場景被志願者、武大人民醫院陪檢員甘俊超用手機拍下,後來引發廣泛關注。新年來臨之際,南都記者來到王欣家中,和他一同回顧了那張不同尋常的照片,也聊了聊體力恢復後,他希望早日出門旅遊以及活過百歲的新年願望。
合照的另一主角,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赴湖北醫療隊醫生劉凱,仍然忙碌在重症監護室裡,下班後繼續埋頭寫論文。這個長期拼搏在挽救生命第一線的年輕醫生,將在今年1月底和妻子迎接新生命。「希望孩子健康成長,過好每一天,平凡一點比較好。」
成為「網紅」之後
因為一張照片,兩位主角結結實實地體驗了一把當網紅的感覺。
王欣向前來拜訪的南都記者展示了他在武漢愛樂樂團工作的一些照片。生於1932年的他,曾就讀於原中原大學音樂專業,後成為武漢愛樂樂團的小提琴手。不同於一般人60歲退休的慣例,他堅持到74歲才離開樂團,而且堅持每天練習拉琴。
談及突然走紅,他曾有些「不好意思」:「拉了一輩子小提琴都沒什麼名氣,只是個普通的演奏員,卻因為這張照片成了名人,受到大家的關注。」
出院後的王欣仍堅持每日正常演奏訓練,不過因為已近90歲高齡,體力和精力很難恢復到年輕時候的狀態了。
「揉捻琴弦是個體力活,我父親的手上已經沒有多少肉了,所以音色上肯定會有不完美的地方。」王欣的女兒於女士說。
家人介紹,王欣如今的活動半徑是在小區周圍一公裡範圍。
他每天早上6點起床,8點出門「過早」,吃一碗熱乾麵或者來點豆漿油條,11點前拉30分鐘小提琴。吃完女兒準備的午餐後,下午繼續拉30分鐘小提琴,然後和社區裡70多歲的「老夥伴」一起下象棋。晚上8點和孫子一起看新聞,9點前刷完微信對話,10點就準備睡覺。如今的他,除了走遠路後會微微喘氣,難以再負擔掃地、疊被子等家務。4月下旬出院至今,他最大的變化是胖了5斤。
在「落日合照」登頂熱搜的2020年3月5日晚,劉凱曾向南都記者談及「走紅出圈」的感受,他笑言「是所有同事的功勞,讓我一個人湊了熱鬧」。
此後,各種邀約、表彰、採訪紛至沓來,他曾非常抗拒「網紅醫生」這個頭銜。不過半年過去,他已漸漸理解這張照片背後的象徵意義。「我個人其實是最不重要的,只是在當時的困頓中,大家都需要一點鼓舞。」
「對於疾病我們了解得仍然太少,需要探索更多的未知。」劉凱已經不記得,自己配合各方做了多少次抗疫相關講座,也在一次次講述中明白了醫護在重大疫情中的作用。「有時靜下來回顧,總是遺憾許多沒有搶救回來的生命,如果我們更早幹預,條件更好一些,我再努力一點,也許結果會更好。」
看多了生與死,更職業的他要求自己「足夠的專業和理性,盡力而為。」
「落日合照」之前
「落日合照」廣為傳播之前的艱難往事,是這個家庭較少觸及的話題。2020年2月,身體一向健康、只患有一些常規老年病的王欣,曾一度發展至新冠肺炎危重症。
2020年1月下旬,從療養院回家的他不像往常一樣有精神。於女士告訴南都記者,因為耳背,父親說話總是中氣十足,那段時間卻不愛說話,也吃不下東西。當時,武漢城中正流傳說存在一種可怕病毒,但她沒有想到事情會降落到自己家中。
2020年1月20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視連線時明確表示:「目前可以肯定,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存在人傳人的現象。」
聽到消息的於女士更加慌張。三天後,武漢機場、火車站等離漢通道關閉。於女士和兒子李先生在短暫的慌亂後,根據朋友們的線上指導,從網上多次購買免疫球蛋白,希望給父親增強免疫力。
2月初,在持續的低燒之後,王欣終於發起高燒,已經無法獨立進食,甚至出現意識模糊,只能先用上家中閒置很久、沒有用完的氧氣瓶,以保持呼吸順暢。李先生向南都記者回憶,為了避開白天擁擠的發熱門診,他和母親錯峰出行,每晚駕車送爺爺去轄區的醫院門診注射免疫球蛋白,第二天凌晨兩三點的時候再回到家中。
有一天他正推出輪椅,計劃和母親一起把爺爺架出去,卻發現老爺子已大小便失禁。於女士立刻打來溫水,換下父親的褲子,把排洩物細緻地擦洗乾淨,又重新換上乾淨的衣物。
因為父親意識模糊,無法配合,這樣的清潔花費了兩個小時。從醫院打完球蛋白回到家,已經是第二天的6點。
「那個時候不是恐慌,我只是努力去保住父親的生命。」於女士回憶,在連軸轉的護理過程中,她感覺到,「害怕沒有用了,我得堅強起來。當時想著好好照顧父親,回想起來不留遺憾就好」。
從2020年2月9日起,武漢落實「四類人員」分類集中管理措施,發起「應收盡收」總攻。兩天後,被確診患新冠肺炎的王欣被送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救治。而在此時,因為長期高強度照顧父親,20多天都沒有好好休息的於女士也被確診,李先生則被社區要求去隔離點觀察。至此,一家人被分隔在了三處。
「我真的都沒記憶了。」2021年1月3日,精神矍鑠的王欣坐在客廳的沙發上,說已完全不記得那段日子,只記得女兒、孫子一直在耳邊說話。
劉凱也感慨,他們醫治了不少危重症的高齡新冠肺炎患者,而王欣能夠死裡逃生並保持比較高的生存質量,「與家屬前期的細心照料是分不開的」。
0歲和100歲
今年新年,在ICU病房已工作五年、挽回無數生命的劉凱,將在1月底迎來屬於自己的新生命。他和妻子希望,這是一個「平凡的孩子」,「健康成長,過好每一天」。
「新年要花更多時間陪伴妻子和孩子。」劉凱將家庭關係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他曾說,多年來觀察院區裡來來往往不同層級和身份的病人,家庭關係和諧的病人才是最讓人豔羨的。這是因為,只有這樣的病人才能有更多能量對抗疾病。
平常的日子裡,他也不時關注遠在武漢的王欣。於女士線上同步的一些近況,劉凱能隨時掌握。在他看來,89歲高齡能夠恢復成如今這樣,已是非常難得。「有些微的肺氣泡,一些慢性的老年病需要定期治療,但都是可預見的一些後遺症。」
事實上,兩人的第一次重逢比預期來得更早。2020年9月4日,劉凱因為要參與有關部門推介湖北的一個宣傳視頻,配合湖北衛視的拍攝,他由復旦大學中山醫院特批回到武漢。兩位主角在武大人民醫院再次重逢,王欣緊緊抱住劉凱,「這是我的救命恩人!」
2020年4月9日,王欣出院並前往康復驛站。
新冠肺炎痊癒出院後,老人仍留有一些心理創傷。「我老是夢見我們家裡幾個人搖搖晃晃地爬竿,非常危險,但也沒有徹底倒地。」他總是在睡夢中驚醒,然後反覆和女兒述說夢境。新年來臨,王欣已經很少再做類似的噩夢,恢復了患病前良好的睡眠。
「我計劃活到100歲。」拉完一首小提琴曲《牧歌》後,他對著鏡頭微笑,充滿豪氣地說出願望。「我的計劃還有很多,國內好些地方,還有日本歐洲我都沒去過,要去看看民族的變化、世界的變化。」
「我們年輕人都應該愛音樂,唱唱歌,跳跳舞,這樣(的生活)肯定是蒸蒸日上。」王欣說。
出品:南都即時
採寫:南都記者 諸未靜 發自湖北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