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70歲就是縣令,活到100就是刺史,唐朝養老制度也太好了吧?

2020-12-20 歷史也不過如此

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都是有著很良好的品質,那就是尊老愛幼,尤其是在古代,那個醫療科技水平非常不發達的時候,老年人的壽命往往能夠活到60歲就已經是高壽了,而當時的統治者們也非常關心老齡人口的問題。在唐代,所有的60歲以上老人生活待遇相較於現在來說,都是非常讓人吃驚的。

根據文獻記載,在唐玄宗開元年間,對於老人們的晚年生活有著很多的扶持措施,當時唐玄宗下令全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全部都可以享受到現成的待遇,也就是朝廷正8品。並且每年還會給他們發放相應官職的工資,那麼這個正8品縣丞的工資在當時唐朝年間是什麼樣的待遇呢?

根據相關的資料記載,在唐朝貞觀年間,8品的縣丞每年可以在國家領到64擔糧食。同時,還想有這250畝的耕地,以及年薪19兩白銀。這些待遇以及收入全部換算成今天的人民幣的話,那麼在唐朝的一位8品縣丞,他的收入大概就是一年17萬人民幣的樣子。在那個年代來說,160歲以上的老人每年可以領到17萬的養老金,這樣的一筆收入絕對夠他們晚年過上非常富足的生活了。

而且,僅僅過了60歲這才只是一個開始,如果說你活的歲數越大的話,朝廷對你的待遇就會越好,比如說你能夠活到70歲,那麼朝廷會給你升官,也就是讓你變成7品縣令的待遇,如果你能活到80歲的話,那麼這位老人的夫人也會被一起封為鄉君。而如果這個老人能夠活到100歲,那麼在唐朝直接就會把封為一州的刺史,可以看得出歲數越大官位和待遇就越好。

當然肯定,很多人都會覺得,如果說,統一按照這樣的風尚標準來優待老人的話,那麼這麼多的待遇以及官職,豈不是會讓整個國家財力都給發完了嗎?但是根本不用擔心,畢竟在古代有句話叫做人活七十古來稀。在那樣一個平均壽命只有40多歲的年代,而且醫療水平不發達,很多老百姓能夠活到50多歲,就已經很知足了,所以說這些對於長壽老人的優厚待遇,也並不會使整個國家的負擔有多重,並且反而還會讓國家在人民的口中有一個很好的讚譽。

相關焦點

  • 人人都能活到100歲,你將如何規劃人生?
    你有沒有想過,這輩子你能活多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項研究現實,00後出生的孩子有50%的概率活到100歲。如果這個00後的孩子出生在日本,那麼他就很有可能活到107歲。在建國初期,中國人均壽命不到40歲,但截止2019年,中國人均壽命已經突破了77歲。因為人均壽命受經濟水平、醫療發展、社會保障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如果你生活在相對富裕的地區,你的壽命就很有可能突破平均值、突破100歲。一個真相:你這輩子很有可能活到100歲。
  • 「人活到70歲,最需要的不是子女,而是這2樣東西!」
    就在我想要勸慰老大爺的時候,他卻和我說:「人活到70歲,最需要的不是子女,而是這2樣東西!」老人接著說:「雖然我孩子隔得遠也不怎麼回家,不過我覺得我的老年生活也並不悽涼,之前看了報導說什么子女不在身邊,老人就過得悽慘,實際上我的生活也過得挺有滋有味的。
  • 7位剛好活到70歲的皇帝,都在這兒了,值得一看
    所謂「人生七十古來稀」,它的意思是說,(古時候)能夠活過70歲的人,是非常稀少的,而在我們的印象中,古代的皇帝們,往往又都是很短命的;於是,我們就對「人生七十古來稀」與「皇帝壽命」的「交集」,換句話說,也就是能夠活過70歲的皇帝,產生了興趣。
  • 你願意80歲在睡夢無疾而終,還是願意病懨懨的活到100歲?
    網上曾經有人發起投票,就是如標題所示:你願意活到80歲無疾而終,還是病懨懨地活到100歲?讓人沒想到的是,投票的結果竟然一邊倒,幾乎八成人以上都選擇活到80歲無疾而終,這其中甚至不乏很多70多歲的老人,在他們看來,80歲的人生,而且能夠毫無痛苦地死去,似乎已經很圓滿了。
  • 女人活到70歲才覺悟:命裡無有,無須強求
    就比如我,活到70歲才知道,有些東西,命裡不該是你的,就不是你的,強求也沒用。01、我嫁給老公時,我是農民,老公是工人,我耕田,他上班,當年稱之為「一頭沉」。工農結合,根正苗紅。婚後,生了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兒子8歲時,老公因工傷意外去世。
  • 「七書記,我要活到100歲」
    「七書記,我要活到100歲」 發布日期:2020-10-04 13:10 瀏覽次數: 字體:[ 大 中 小 ]
  • 70歲了還能活多久?
    今天有網友提問,題目是:70歲了還能活多久?我認為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現在就來說說。一、身體健康一個人活到70歲,到了古來稀,其實沒有什麼,只要身體健康一樣活得好好的,一個人生命的長短自己不能決定,但身體健康最重要,好的身體,就能保證壽命,10年、20年、30年都不是問題,甚是更長。
  • 一武將原本只是一縣令,辜負秦始皇的期望,自稱皇帝活了103歲
    下面筆者來和大家聊聊這個人,此人就是秦朝名將趙佗。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掃平六國後,隨即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朝代,這便是秦朝,但此時帝國的南方,也就是百越之地還不太平,當地土族不服秦朝管制。一怒之下,秦始皇派出大將屠睢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率領50萬秦軍南下,打算一舉徵服嶺南之地,然而可嘆的是,號稱虎狼之師的秦軍,卻被當地土族軍隊打得是節節敗退。
  • 「監察史話」王宇星 卜憲群:西漢刺史制度是一大創舉
    西漢是我國古代監察制度發展完善的重要時期。西漢統治者在繼承秦制的基礎上根據現實情況的變化,不斷對地方監察制度進行調整,最終創立並發展了刺史制度。刺史制度大大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有力維護了中央集權,對後世影響深遠。漢書對刺史制度的記載刺史制度產生的歷史背景刺史制度的源頭可以追溯到秦代。
  • 迎接新生命和活到100歲
    「希望孩子健康成長,過好每一天,平凡一點比較好。」成為「網紅」之後 因為一張照片,兩位主角結結實實地體驗了一把當網紅的感覺。 王欣向前來拜訪的南都記者展示了他在武漢愛樂樂團工作的一些照片。生於1932年的他,曾就讀於原中原大學音樂專業,後成為武漢愛樂樂團的小提琴手。
  • 60年代農民交過公糧,不能領退休金原來養老制度早已更改
    政府將土地按人口分配,農民就有了土地的支配權,而每當麥收之後,農民最關心的事情就是公糧。一、退休制度的發展歷程。我國的退休制度,從1951年《勞動保險條例》開始,就建立起來了,那時候不交社保,單位來養老,養老金和機關事業單位一樣,都是與職稱、工齡等有關,大約是退休前工資的60%左右。
  • 人為什麼從一開始的900多歲,活到了現在的100多歲?
    《創世記》5章21節:「以諾活到六十五歲,生了瑪土撒拉。以諾生瑪土撒拉之後,與神同行三百年,並且生兒養女。以諾共活了三百六十五歲。以諾與神同行,神將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希伯來書》7章1-3節:「這麥基洗德就是撒冷王,又是至高神的祭司,本是長遠為祭司的。他當亞伯拉罕殺敗諸王回來的時候,就迎接他,給他祝福。亞伯拉罕也將自己所得來的,取十分之一給他。他頭一個名翻出來就是仁義王,他又名撒冷王,就是平安王的意思。他無父、無母、無族譜、無生之始、無命之終,乃是與神的兒子相似。」
  • 人活到多少歲最合適呢?壽命太長的人會怎麼樣?
    網絡圖片人活到多少歲最合適呢?對一個人來說,生命是寶貴的,越長壽越好,如果有一天,他對活得太長產生困惑,那麼可能是受到外力的影響,有人不希望他活得太長,所以他才想知道活多少歲最合適。我的一個堂伯母,她家房子在我家的後面,在我十歲的時候癱瘓了。從她癱瘓到去世應該有幾年的時間,具體幾年真是忘記了,我再也沒有見過她。
  • 唐朝宰相狄仁傑乃是武則天最得力幹將,那麼他最終結局如何?
    並於676年狄仁傑被提升為大理丞,上任後,就處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1.7萬人,無一冤假錯案,從此一鳴驚人,名聲大振,成為朝野上下推崇的斷案如神、摘奸除惡的大法官。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由於他心繫百姓,剛正廉明,執法不阿,深受百姓的愛戴,名聲與威望也很高。所以官位連升,狄仁傑已被提升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了。
  • 人到六十歲以後,要有多少存款才夠養老?
    人到六十歲,基本就到了退休年齡,有的人身體硬朗,還能再幹幾年,但多數人就要考慮退休養老問題了。在中國,老年人有多少存款夠養老一直是大家討論的話題。有人認為退休後擁有100萬才夠養老,但是多數人這輩子也沒真正賺到過100萬。
  • 退休制度由雙軌到並軌,體現的是養老制度的歷史性變革
    嚴格地講,他們領取的不是養老金而是屬於退休金;而對於企業職工來講,他們在領取每月的工資時,需要按照社保法規定的繳費比例,用人單位和個人共同來繳納社會保險,只有養老保險繳費最低達到15年以上,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才能辦理退休,領取基本養老金,後來人們把這種制度稱為退休制度的「雙軌制」。第二,什麼是退休制度的並軌?
  • 曹丕活到40歲,曹叡活到35歲,父子兩人為何都如此短命?
    一直聽說古人的壽命比較短,究竟短到何種程度,卻一直不甚清楚,查了資料才發現:三國時期男人的平均壽命只有三十九歲,女人的平均壽命只有四十六歲。魏國的開國皇帝曹丕只活了40歲,而曹丕的繼承者曹叡居然活得比他還短,只活了35年,身為上位者不應該連平均年齡都活不到。
  • ...上曾經有三個「毛州刺史」,毛州與館陶有什麼關係,刺史又是什麼官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廢除了周朝以來的分封制,採取了以郡統縣的兩級地方管理行政制度——郡縣制,它的主要好處就是可以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員由皇帝直接任免,使地方牌中央管轄之下。因此在漢武帝的元封五年(前106年)開始使用「部刺史制」,將全國分為13個監察區,監察區以州為名,去州赴任的官就是「刺史」。
  • 養老金並軌就是實現人人相等的養老金嗎?看看養老制度的演變
    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企退和事退差異較大,主要還是養老制度歷史演變的原因,導致了養老保險待遇雙軌制。不過,經過幾十年養老制度的分分合合,我們的養老制度終於又併到了一起。
  • 《活了100萬次的貓》
    其實他死過100萬次,又活了100萬次。他是一隻漂亮的虎斑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