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都是有著很良好的品質,那就是尊老愛幼,尤其是在古代,那個醫療科技水平非常不發達的時候,老年人的壽命往往能夠活到60歲就已經是高壽了,而當時的統治者們也非常關心老齡人口的問題。在唐代,所有的60歲以上老人生活待遇相較於現在來說,都是非常讓人吃驚的。
根據文獻記載,在唐玄宗開元年間,對於老人們的晚年生活有著很多的扶持措施,當時唐玄宗下令全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全部都可以享受到現成的待遇,也就是朝廷正8品。並且每年還會給他們發放相應官職的工資,那麼這個正8品縣丞的工資在當時唐朝年間是什麼樣的待遇呢?
根據相關的資料記載,在唐朝貞觀年間,8品的縣丞每年可以在國家領到64擔糧食。同時,還想有這250畝的耕地,以及年薪19兩白銀。這些待遇以及收入全部換算成今天的人民幣的話,那麼在唐朝的一位8品縣丞,他的收入大概就是一年17萬人民幣的樣子。在那個年代來說,160歲以上的老人每年可以領到17萬的養老金,這樣的一筆收入絕對夠他們晚年過上非常富足的生活了。
而且,僅僅過了60歲這才只是一個開始,如果說你活的歲數越大的話,朝廷對你的待遇就會越好,比如說你能夠活到70歲,那麼朝廷會給你升官,也就是讓你變成7品縣令的待遇,如果你能活到80歲的話,那麼這位老人的夫人也會被一起封為鄉君。而如果這個老人能夠活到100歲,那麼在唐朝直接就會把封為一州的刺史,可以看得出歲數越大官位和待遇就越好。
當然肯定,很多人都會覺得,如果說,統一按照這樣的風尚標準來優待老人的話,那麼這麼多的待遇以及官職,豈不是會讓整個國家財力都給發完了嗎?但是根本不用擔心,畢竟在古代有句話叫做人活七十古來稀。在那樣一個平均壽命只有40多歲的年代,而且醫療水平不發達,很多老百姓能夠活到50多歲,就已經很知足了,所以說這些對於長壽老人的優厚待遇,也並不會使整個國家的負擔有多重,並且反而還會讓國家在人民的口中有一個很好的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