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發現一通明朝廷議奏章碑

2021-02-13 蔡家坡微幫信息港

l廣告 宣傳 牌  策劃 - 資訊- 推廣

·爆料、投稿、合作>添加微信:cjpvb007或cjpvb005或cjpvb003

二三裡資訊寶雞 2020-06-23 11:28:45

周公廟發現一通明朝廷議奏章碑楊慧敏劉劍峰文章字數:1115 文章瀏覽數:0  岐山縣在建設周公廟勤廉教育基地過程中,在對周公廟破損較為嚴重的館藏碑刻文物進行清理保護期間,發現了一通明成化十九年(1483)朝廷擬將周公、諸葛亮、範仲淹、呂大忠、呂大鈞、呂大臨等先賢列入祀典,並決定給他們修祠、廟、墓等事件進行「廷議」後,由當時的右副都御史、景泰五年(1454)進士、陝西巡撫阮勤上奏給明憲宗的奏章石碑。同時,這通石碑的發現,確認了官方開始對周公「春、秋兩祭」的準確時間。

該碑殘高105釐米、寬71釐米、厚25.5釐米,碑座已佚,碑面滿行40-43字,歐楷書法嚴謹硬朗,單字結體飄灑俊逸,鐫刻刀工流暢有勁,字口齊整深沉。石碑雖然每行文字上部3至6字的碑面已經殘毀,但其殘留碑文大多清晰可辨,基本可通讀。碑文書寫者為浙江省台州府天台縣人、明成化十一年(1475)進士、當時的鳳翔府通判範吉。

奏章前部註明,在阮勤的巡撫區域內,「西安府鹹陽縣有周太師旦墓(該墓在清代以後被否定),及鳳翔府岐山縣有廟;漢中府沔縣有漢武侯諸葛亮廟、墓;延安、慶陽二府有宋資政殿學士範文正仲淹祠;西安府藍田縣有寶文閣直學士呂大忠、宣義郎呂大鈞、秘書省正字呂大臨祠」。隨後指出這些前賢「祀典(記載祭祀儀禮的典籍)俱未蒙收載」,並逐一陳述了他們的歷史功績,同時建議朝廷讓諸前賢祠、廟、墓的「所在府縣祀典以時致祭」,使他們的「祠墓不至侵損」,使後世「有志於道學勳業者,益知矜奮矣」。

明憲宗準其所奏,讓「廷臣」們「廷議」其事,「一時在庭諸大臣鹹僉曰然」,全票通過,並提出「若周公,則翰林制文,有司歲春秋致祭,品物惟豐,廟則加修之,墓則夫守之」。由此可知,周公廟歷史上每年對周公列入祀典的春、秋兩次祭祀活動,即開始於明成化十九年(1483)冬十月的這次「廷議」。

明朝的廷議即「廷臣」會議,是明代朝廷的議事制度。廷議所議之事均為「事關大利害」的政事,須下廷臣集議。廷議的具體方式多為按部門商討問題的形式進行。明制,廷議結果須上奏皇帝,廷議意見不一致時,應摘要奏聞皇帝作裁決或者遵從多數人的意見。明代廷議所涉及的內容主要是位號、祭祀、官制、人事、財政、軍事等方面。參加廷議的人數因所議內容而異,少則三十餘人,多則百餘人。

該碑對佐證和研究明代廷議制度,廷議過後臣下給皇帝所上奏章的語言文辭風格,明代對先賢進行祭祀以及對先賢祠廟進行修葺的重視程度,周公、諸葛亮、範仲淹等先賢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明代書法文賦的研究,岐山周公廟的修葺歷史等方面,具有彌足珍貴的價值,是不可多得的金石文物。(寶雞日報)


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本公眾平臺致力於推廣蔡家坡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美麗鄉村建設,歡迎推薦咱蔡家坡人身邊的正能量照片、小視頻、自編順口溜、小故事、美文等等,我們會第一時間傳播出去.

商務合作|品牌推廣|微信營銷|活動策劃

微信:cjpvb009或cjpvb007或cjpvb005

相關焦點

  • 河南發現一塊明朝石碑,碑上刻著一行字,寫著:扯淡,再不來了
    然而,幾百年前明朝傳下來的一塊石碑上刻著非常明顯的字:「胡說,它不會再來了」,這是非常實際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河南省祁縣翟興臺公園是著名的風景區。在公園中,沒有什麼比「狗屁紀念碑」更有名的了。墓碑高178釐米,寬86釐米,內側18釐米。
  • 陝西岐山女真遺民完顏氏世系碑文考釋
    【摘要】陝西省岐山縣蒲村鎮洗馬莊村保存有自元代以來女真完顏氏的多種文化遺存,除各類傳說、風俗、祠堂、墓葬之外,還有保存完好的完顏氏世系碑一通。 洗馬莊村現存有自元代以來女真遺民完顏氏的多種文化遺存,除各種傳說及獨特的女真風俗之外,尚有祠堂、墓葬和碑刻一通。祠堂為清代之物,雖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但因長期無人過問而頗有搖搖欲墜之勢,希望能夠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儘快予以維修保護。祠堂後壁正中內嵌完顏氏世系碑一通,根據碑陰文字記載,此碑系清代同治年間重刻,詳細記載了完顏家族的田地和冢地畝數。
  • 考古發現一明朝石碑,碑上刻著:扯淡,再不來了
    曲折經歷說起來,這「扯淡碑」在進入河南淇縣摘星臺公園之前,其實並非是一個怎麼神秘的東西,當地人其實一直知道這塊碑的存在,就在縣外八角樓邊,但當地人卻並未怎麼重視。後來直奉戰爭開始,人們就更加無暇去管這塊碑了。
  • 大鹽商募捐重修鳳凰橋 自貢發現一通高2.6米清代碑記
    封面新聞記者 鄧丹近日,在自貢雙河口-鳳凰壩綜合治理示範項目的施工現場,自貢市發現了一通清道光27年(1847年)修建的碑記,碑名為「重修鳳凰橋碑記」。據了解,新發現的碑記高2.6米,底座寬2.4米,碑聯為「山圍瑪瑙形如鎖 橋翊鳳凰勢欲飛」,碑文中記載了鳳凰橋的由來,以及此次重修由大鹽商顏昌英發起募捐,李振亨等鹽商和大富參與捐款,在清道光27年7月重修完畢。雙河口,為旭水河、威遠河從獅子、瑪瑙二山足下匯流之地,是釜溪河的源頭。
  • 淺談明朝司禮監權利為什麼這麼大?又有什麼實權?
    封建王朝每一個朝代都會有特務機構,這其中明朝的特務機構最為「興盛」與臭名遠揚。在很多人眼裡,只要提及明朝的特務機構首先想到的是錦衣衛,或許因為此類的影視劇太多,世人以為明朝的特務機構只有「小小的」錦衣衛。
  • 韓國發生特大洪水,衝出一塊7字漢文碑,韓國人見後臉都青了
    公元1619年,明朝與後金爆發了薩爾滸之戰,結果明軍落敗,努爾哈赤獲得全勝。從那個時候起,明朝的軍事實力一步步被削弱,而努爾哈赤所在的後金卻漸漸強大,皇太極接位以後,計劃要把整個明朝納入自己手中。但是,當時的李氏朝鮮卻支持明朝,對皇太極形成威脅。皇太極派人向李朝施壓,李朝無奈之下和皇太極結盟,私底下卻仍然收留明朝的將領,沒有中斷和明朝的聯繫,並且多次向崇禎皇帝表示:我們是被迫的,您一定要原諒我們。
  • 武梁祠的發現與乾嘉時期「訪碑第一人」黃易
    漢碑一通,文字不可辨。縣誌記載這塊碑刻時,特別提到中有一孔,敏感的黃易馬上意識到,碑既有穿,必是古物,於是立即遣人前往椎拓。由於此碑數十年前為土人從坑中拽出,橫於道旁,因此沒費太大的周折,這個月的二十三日黃易就如願得到了拓片。碑乃圭形,額曰「敦煌長史武君之碑」(即《武斑碑》),碑額與碑文都是隸書,不過漫漶殊甚。
  • 明朝內閣制有什麼特點?受到司禮監的制約,內部爭鬥不斷
    明朝內閣制有什麼特點?票擬是指明朝官員將奏章經御覽後至文淵閣,由內閣大學士擬定皇帝的處理意見,再用小票墨書貼於奏章之上呈於皇帝。依照通說,票擬權最早產生於正統時期。明朝重文抑武之風盛行,科舉考試成為明朝時期學子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唯一選擇。內閣名義上與翰林院屬於同一機構,翰林院近水樓臺先得月情有可原。明朝中後期,明朝官場形成一條慣例——非庶吉士不可入內閣。翰林院庶吉士成為進入內閣的敲門磚,因此內閣閣臣多為翰林文學之士實屬正常。
  • 隸書《曹全碑集字聯》欣賞
    《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完碑》,系晉王敞等紀念曹全功績而立。王敏、王畢等立石。東漢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豎方形,高273釐米,寬95釐米,共20行,每行45字。明萬曆初年在陝西省郃縣舊城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館。
  • 為什麼說永寧寺碑是黑龍江流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歷史見證?
    從1409至1433年明朝的成祖、宣宗曾經派遣宦官亦失哈率領軍隊,十次巡視奴兒幹地區。每次巡視時,亦失哈都帶去大批的布帛、糧食和中原的土特產分賜給當地居民,同時帶回各族首領給明朝皇帝的貢品。特別是1413年第三次巡視時,亦失哈親自到達了庫頁島(當時稱苦夷),接見慰問了當地的居民。
  • 日本製作紀錄片《朱元璋:治隆唐宋的君主》來華威博物苑拍聖旨碑
    攝製組在拍攝聖旨碑     21日上午,他們經過多方聯繫,持著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際合作司的函,來到周口華威民俗文化博物苑,專門拍攝《太祖高皇帝聖旨碑》。據現場製片兼翻譯王巖女士介紹,他們是從網上了解《太祖高皇帝聖旨碑》在周口華威民俗文化博物苑,非常高興,這是他們拍攝朱元璋紀錄片的重要題材之一,所以多方聯繫,來到周口。
  • 明朝皇帝的四大「不靠譜」,三條造就輝煌,一條害死明朝
    不過放在當時明朝人看來,這幾樁「不靠譜」,還屬於小兒科。而真正在明朝時就更出名的,卻當屬下面這四位明朝皇帝的「不靠譜」事跡。不但在他們執政時,就鬧得舉國皆知,對於大明朝國運走勢的影響,更堪稱各個重大。不管好影響還是壞影響,做領導的管理學問,卻都是盡在其中。
  • 「碑痴」黃易,乾嘉「訪碑第一人」!
    漢碑一通,文字不可辨。縣誌記載這塊碑刻時,特別提到中有一孔,敏感的黃易馬上意識到,碑既有穿,必是古物,於是立即遣人前往椎拓。由於此碑數十年前為土人從坑中拽出,橫於道旁,因此沒費太大的周折,這個月的二十三日黃易就如願得到了拓片。碑乃圭形,額曰「敦煌長史武君之碑」(即《武斑碑》),碑額與碑文都是隸書,不過漫漶殊甚。
  • 《明朝那些事兒 第十部》--朱翊鈞 01-06
    明朝那些事兒 第一部》--朱元璋 10-16《明朝那些事兒 第一部》--朱元璋 17-22《明朝那些事兒 第一部》--朱元璋 23-28《明朝那些事兒 第一部》--朱元璋 29-34《明朝那些事兒 第一部》--朱元璋 35-40(全)《明朝那些事兒 第二部》--朱允炆、朱棣 01-07《明朝那些事兒
  • 明朝的大學士是什麼官職,他們在朝廷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明朝的大學士,又稱內閣大學士、殿閣大學士。朱元璋自丞相胡惟庸被殺之後,便罷中書省,廢除了延續兩千多年的丞相制度,由皇帝直接統轄六部,然而由於皇帝工作量實在太大,他不得不設立大學士擔任顧問,協助自己處理朝政,並最終形成了內閣制度。明朝大學士最初只是皇帝的高級幕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明朝大學士的權力卻一度超越了曾經的丞相。
  • 跨越千年尋找老秦風骨—岐山
    根據《竹書紀年》的記載,紂王暴虐無道,星命已移,而鳳鳴岐山,周室肇興。神鳥在岐山的鳴叫,掀開了歷史的頁腳,揭開了《封神》的帷幕,也給今人留下了無限的遐想。如今再提起岐山,這座關中的千年古縣,竟不知是該從厚重古樸的歷史、還是鮮辣美味的臊子說起。//炎帝生息,周室肇基//(屍胡山)又南水行八百裡,曰岐山,其木多桃李。
  • 柳公權《神策軍碑》宋拓本
    書法密碼微店 柳公權《神策軍碑》全稱《皇帝巡幸左神策軍紀聖德碑》,唐武宗會昌三年(公元843年)立於皇宮禁地,崔鉉撰文,柳公權書。柳公權書寫此碑文時已66歲了,因而此書也是柳公權的晚年代表作之一。這些宋代拓片也是在宋朝裝訂的,是目前倖存的唯一副本。
  • 明朝二十四衙門職能簡介
    明朝的十二監四司八局統稱二十四衙門,他它們各司其職。各監司局負責的工作內容如下:十二監:司禮監:批答奏章、傳宣諭旨;總管所有宦官事物;兼顧其它重要官職;御馬監:管理御用兵符;掌管染造御用及宮內應用段匹絹帛之事;酒醋面局:掌管宮內食用酒、醋、糖、漿、面等食物;司苑局:掌管宮中各處蔬菜瓜果及種藝之事;明朝太監影視形象
  • 【陝菜味道】岐山臊子麵
    「岐山臊子麵」簡稱「岐山面」,享有西府美食「第一碗」盛譽。味以「酸、辣、香」,湯以「煎、稀、汪」,面以「薄、筋、光」的九字特色,享譽四面八方,是陝西最著名的臊子麵。岐山臊子麵有「神來之食」的「名頭」。
  • 尋秘雕塑人物眾多造像精美的北齊劉碑寺造像碑
    闢如那通高大的劉碑寺造像碑,就是不容錯過的。劉碑寺造像碑位於河南省登封市東南15公裡西劉碑村北。據史料記載系北齊天保元年(557年)劉氏家族所立造像碑,曾建築碑樓寺,稱劉碑寺(初為道觀,後佛道合一,佔地3800平方米,四合院形式,有山門、客堂、關帝廟、六祖殿、火神殿、老君殿、正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