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換成微信公眾號後不到一年,閱讀量已增長到幾萬,粉絲量超過10萬。隨後,粉絲增長保持平穩上升趨勢。
· 存粹的消息搬運,給讀者信息獲得的愉悅;提煉海量信息的精華,引發讀者思考;靠近商業,用品牌、穿搭等誘發讀者購買慾望;建立類似品牌的口碑效應,讓讀者產生信任。
· 不難發現,石榴婆報告的基於內容的準確定位,圍繞品牌、穿搭等強商品關聯性,離商業變現的距離只隔了一層紗。
文/天下網商記者徐露
有三幅畫面構築了現在的「石榴婆報告」。
2008年,美國紐約。歐巴馬贏得票選首次上任,時任國際記者的石榴婆要趕在報紙定版前發回現場報導。在這之後,她與歐巴馬握手,還與希拉蕊通信。
2015年,法國坎城。石榴婆坐在地中海沿線的酒店露臺參加迪奧早春秀,以極具影響力的時尚博主身份應邀出席。她手捧香檳,與時尚名媛和好萊塢明星們談笑風生。
2016年,中國上海。石榴婆一早來到工作室確定當天的選題,助理搜索完圖片後,她再撰寫成稿。每天出稿2篇的內容中,有一篇為推廣內容,她的客戶名單中不乏愛馬仕、香奈兒、迪奧等,平均一篇推廣為她帶來不低於15萬元的收入。
遊走於三個場景下的石榴婆原名程豔,2013年,她的同名公眾號「石榴婆報告」上線,分享歐美時尚和明星八卦,並成為國內時尚圈中具有影響力的博主。如今已累積130萬粉絲,幾乎每篇推送都超過10萬,成為2015年新榜時尚類公眾號榜首。
在被稱為「媒體人的美好時代」裡,程豔親歷紙媒輝煌的末梢,又裹挾著石榴婆報告,在內容加商業的組合拳中衝上自媒體的頂峰,這個離「錢」很近的公眾號,會如何定奪自己未來的命運?
(圖為:程豔)
「哈哈」。2013年3月22日,程豔在老公張瑋的鼓勵下,發布了第一條微信推送,用兩個字開啟了石榴婆報告的序章。
「當時我去騰訊參加新媒體活動,第一次聽說微信公眾號,回來就馬上開了6個號。」同樣從事媒體行業的張瑋有著敏銳的嗅覺,他判斷,公眾號將會成為移動端的下一個流量入口,並建議程豔將原本更新在新浪博客和個人網站的內容均轉移到公眾號中。
不僅如此,他還為新的公眾號取好了名字,「八婆加上八婆」,諧音石榴婆,寓意娛樂八卦,也是該公眾號的內容定位。
「當時公眾號的推送會直接出現在用戶的對話列表中,競爭並不激烈。」張瑋回憶,微信公眾號於2012年8月面世,石榴婆報告屬於第一批入駐並活躍於此的自媒體,抓住了第一波流量紅利。
開啟公眾號需要一定的基礎。在新浪博客默默耕耘了三年,程豔的博客已成為時尚名博,為她帶來了第一批粉絲。而讓她感到意外的是,轉換成微信公眾號後不到一年,閱讀量已增長到幾萬,粉絲量超過10萬。隨後,粉絲增長保持平穩上升趨勢。
張瑋將公眾號比作「移動端的博客」。對比之下,公眾號將內容生產者與粉絲的距離拉得更近。粉絲們會直接在後臺留言互動,這是博客時期無法滿足的用戶體驗。
2015年,內容電商成為熱及一時的話題,「邏輯思維」就以每日更新語音解讀商業故事的方式囊括了一票粉絲,成為自媒體的典型。這一年,「黎貝卡的異想世界」、「gogoboi」、「Chrison克裡森」等與石榴婆報告同類型的自媒體陸續發力,加上網紅的崛起,資本的推波助瀾,大量擁有優質內容產出能力的電商人和媒體人碰撞出火花。
對比紙媒的落寞,這個行業的從業者似乎在另一方土地找到了一絲熱鬧和歸屬感。那麼,如何脫穎而出呢?
(圖為:程豔和張瑋)
在石榴婆報告的名字還沒成型前,內容就已基本定型。
多年從事國際新聞記者,程豔習慣了以外語語境下的信息搜索方式,能夠讓她在海量的國外網站中找到最感興趣的部分。而好萊塢明星的動態是程豔最感興趣的內容之一,這就決定了石榴婆報告在初期,素材對象非常聚焦,以好萊塢明星為主體,關注他們的日常八卦。
慢慢地,圍繞明星們的穿搭進行總結性評論,延續成主題先行的穿搭分享,每一個主題通常由幾個版塊構成,每個版塊均由明星穿搭作為示範,直觀易懂。
最後,穿搭建議通過具實用性的產品推薦變得更具價值,粉絲可直接通過推薦搜索購買,且並非是商業推廣。
這是石榴婆報告中最為典型的內容之一,被稱為街拍時尚類的乾貨。除此之外,內容的形式也逐漸豐富,固定的欄目分為八卦類、讀者徵稿、婆婆二選一、好奇心日報等。
通常,石榴婆報告的一次推送有兩檔內容,固定欄目的內容放在頭條。在頭條推送中分為三個部分:固定欄目的乾貨分享、好萊塢明星的橫炮八卦、石榴婆與粉絲互動的問答摘要。
內容的迭代可以看出石榴婆報告的內容製作正往系統化的方向走。而張瑋認為,優質的內容需要擁有四層意義的滲透:即純粹的消息搬運,給讀者信息獲得的愉悅;提煉海量信息的精華,引發讀者思考;靠近商業,用品牌、穿搭等誘發讀者購買慾望;建立類似品牌的口碑效應,讓讀者產生信任。四層意義隨著與粉絲的互動,由淺至深。
據悉,石榴婆報告的閱讀率是微信平均打開率的4倍。張瑋認為,優質的質量是吸粉的核心,但自媒體的另一個取勝法寶則是堅持。而商業價值,正是支持自媒體持續產出優質內容的動力之一。
上線半年,石榴婆報告就已通過廣告收入獲得商業變現,淘寶推廣成為第一次商業嘗試。彼時,公眾號變現能力尚未獲得認可,張瑋卻決定嘗試一下商業變現的方式。
湊巧,程豔剛從一家淘寶店買了一雙拖鞋,他們在當日的推送中提到了這雙拖鞋,說了個人體驗後,並在文章末尾附上店鋪連結。當天晚上,共銷售278雙拖鞋。之後,這家店鋪也成立長期合作的推廣商家之一。
之後,石榴婆報告逐漸拓寬了推廣的品類,但始終堅持兩個合作前提:所有的推廣內容均放於第二條推送中,標題前用「推廣」二字明確該內容為商業合作;產品均需要程豔本人挑選和使用後才可推薦,例如一雙鞋,需要試穿7天後不磨腳才能通過。
隨著轉化率提升,推廣逐漸變得不可控。推廣後期,淘寶連結被微信屏蔽後無法直接跳轉,導致購買路徑中斷。而一次長靴定製的合作中,一天內達到2400雙銷量,商家爆倉,出現了假髮貨、質量不統一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石榴婆報告在粉絲中建立的信任。
「我們雖把控了推廣形式,但產品並非我們能完全把控,這是問題的根源。」張瑋坦言。同時,更多國際大牌開始鎖定石榴婆報告在時尚圈建立的口碑,蒂凡尼、愛馬仕、迪奧、香奈兒等國際品牌都出現在推廣中,相對電商,奢侈品和大牌的信用背書更高。
不難發現,石榴婆報告的基於內容的準確定位,圍繞品牌、穿搭等強商品關聯性,離商業變現的距離只隔了一層紗。為了保持與讀者直接的高信任度,確定公眾號的品牌調性,程豔放棄所有的電商推廣,專注於品牌商的廣告推廣。
為此,他們確定了新的合作規則。除了延續「推廣」放於標題中,品牌商也需要篩選。不熟悉的品牌、具有風險屬性的品牌,例如海淘、網際網路金融、保健品等,均不接受合作。
作為時尚博主,程豔顯得低調,卻擁有不同於一般時尚博主的人格魅力。她不習慣出現在大眾面前,極少放自己的照片,也不會跟風玩自拍或直播,話題的中心也時常將個人與公眾號保持一定距離。但這並不影響石榴婆本身的形象塑造,程豔賦予石榴婆本我的人格屬性,似乎躲在這個名字後面,她更安心地用風趣幽默的文字袒露最真實的一面。
在一個關注了該公眾號3年的粉絲印象中,石榴婆會為了粉絲的留言流淚,挽留試圖取消關注的粉絲,觀點被國外時尚媒體引用就沾沾自喜,也會犯錯,並馬上在次日文章中提出並改正。
她還頻繁更新個人微博,基本以文字為主,講述日常生活,更多的話題圍繞女兒。這樣鮮活的形象可能只是程豔的一部分,卻足以成為粉絲口中信任的「婆婆」。
在石榴婆的強人格屬性下,吸引來的粉絲也各具特色。張瑋為此分享了石榴婆報告粉絲的一些數據:讀者中有90%的是女性,用iphone的用戶達到76%,這與他們的設想基本一致。
有趣的是,當iphone6剛上市的時候,作為科技迷的張瑋找美國的朋友代購的手機還未收到,後臺的用戶已有3000人在使用iphone6。而在「曬包包」的讀者徵稿中,動輒幾萬至幾十萬的新款包,都會得到第一時間的投稿。粉絲的消費能力由此可見。
除了廣告商,投資人也紛至沓來,並亮出千萬甚至過億元的合作籌碼,均被拒絕。也有投資人持保留意見,天奇阿米巴合伙人魏武揮公開表示:「『石榴婆報告』對個體是好生意,但不是一個值得投資的生意。但基於石榴婆報告的其它生意,比如造貨賣貨,可能就值得風險投資關注了。」
對此張瑋表示,「內容寫作不需要投資,如果是電商等商業變現,石榴婆報告暫時不考慮往那個方向走。」因此拒絕了一切投資機會。
一位網紅孵化器負責人透露:「如果不考慮商業合作,運作自媒體的技巧方面,石榴婆報告的經驗仍然使業內趨之如騖。」
2014年,時尚媒體人唐霜曾公開質疑自媒體商業變現的方式,引發各界討論。程豔雖然並未公開表態,但她堅持將內容的主動權抓在手中的方式,以及對於合作品牌方的多種要求已經表明立場。用更透明化的方式,讓品牌與自媒體的合作呈良性化發展,也為國內自媒體生存環境帶來好的影響。
隨著消費升級,一批簇擁生活方式的消費者誕生,他們擁有購買力、判斷力和忠實度,他們與輸出生活方式為價值觀導向的自媒體一起,引領消費方式迭代,也改變品牌的眼光。
張瑋回憶,與大牌的合作中,明顯感覺到來自品牌的態度轉變。作為自媒體,從不被看好,到無償的嘗試性合作,再到被接受付費,逐漸適應石榴婆報告的合作要求,最後接受漲價。
態度的改變,是奢侈品對於新媒體渠道的態度轉變,也是優質內容影響力的滲透。
(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