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討用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作反欺凌教材的可能性,並且就如何利用這部電影引導學生提出建議。各位老師若有興趣,可參考本文的分析和建議,設計反欺凌教案,引導學生識別校園欺凌,感受校園欺凌的危害,尋求對付欺凌合理而有效的方法,誠懇地向欺負傷害過的同學道歉。期待有老師將自己的教育方案乃至執教實錄傳給我分享(郵編:xyhuang@deud.ecnu.edu.cn)。
文中插畫引自網絡,謹向製作者致謝!很抱歉本文有大量劇透,如果打算觀看《悲傷逆流成河》,建議暫不閱讀本文,至多讀一讀最後一段。
經同事肖老師推薦,國慶節期間特意去電影院觀看了落落執導的《悲傷逆流成河》。這是根據郭敬明同名小說改編的一部電影,但它的立意和情節都與小說原作有很大的入——不再糾結於各種各樣的青春疼痛,而聚焦於校園欺凌這個近年來引起社會高度焦慮的問題。格調稍微明快一些,不像小說那樣讓人感到不祥和窒息。
國外同類題材電影頗多,口碑較佳者如英國的《湯姆求學記》,日本的《告白》《聲之形》,韓國的《六月日記》《韓公主》,美國的《魔女嘉莉》《賤女孩》《大象》,丹麥的《更好的世界》。其中《大象》《更好的世界》《聲之形》)拍得相當有深度,為思考同伴欺凌提供了遠比學術論文敏銳得多的觸角。幾年前,我曾經建議一位製片人組織拍校園欺凌專題電影,沒想到落落動作更快,讓我們觀看到了中國人拍攝的第一部校園欺凌題材的影片。
從近日網上影評看,有些人貌似專業人士,對這部電影並不買帳,挑剔電影的內容和結構,挑剔演員的表演。但在我看來,這倒是一部相當不錯的反校園欺凌的教育片。跟國外同類電影相比,《悲傷逆流成河》雖然缺乏深度和力度,卻因為沒在視覺上過於赤祼祼地表現欺凌的殘忍和血腥,似乎更適合作為中小學反欺凌教材。選擇現成的視頻作教材,畢竟要顧忌過強的視覺衝擊對孩子們潛在的影響和傷害。
一
電影《悲傷逆流成河》幾乎涉及各類典型的校園欺凌,藉此可以引導學生們認識到,恃強凌弱、攻擊和傷害同學的身體、損壞對方的衣物、搶奪和訛詐對方的錢財是欺凌,以眾欺寡、結夥孤立和排斥異己也是欺凌,違背同學意願傳播不可告人的隱私、無中生有造謠中傷和辱罵同學乃至給同學取叫不雅綽號還是欺凌。
電影主人公易遙生活在一個貧困的單親家庭裡。母親在家接客,靠按摩謀生。因為母親的疏忽,客人使用了易遙的毛巾,導致易遙不幸染上婦科病。易遙怕受責罰,不敢向母親開口,自己人偷偷去看病。醫院治療費用昂貴,她只能偷偷去小診所,卻又不幸被一個叫唐小米的同學發現。
唐小米一向嫉妒易遙與班長齊銘青梅竹馬般的親密關係。她跟蹤易遙到小診所,進而在同學當中大肆宣揚易遙長了溼疣。她跟同學們說溼疣是一種會傳染的性病,和一群人在私底下叫易遙「病原體」。他們跟易遙說話陰陽怪氣,夾槍帶棍,話裡話外取笑易遙生活不檢點……深受疣病折磨的易遙有口難辯。這便是典型的言語欺凌了。
唐小米帶著大夥疏遠易遙,不但平時孤立她,不跟她交往,而且在集體活動中合夥排擠她,捉弄她,陰損她。有一次,全班即將乘大巴去科技館參觀,易遙在座位上說放好書包,急忙下車去上廁所。司機開車前特意詢問還有誰沒有來,唐小米明明看到車座上有易遙的書包,卻說全都到了。整車的同學心照不宣,任由大巴落下易遙開走了。唐小米趁易遙不在,翻她的書包,發現包裡有不少錢。返程中,她擅自用易遙的錢買了許多蛋糕,還當著易遙的面,向全班同學宣布:「易遙請大家吃蛋糕!」大家紛紛上前要蛋糕。易遙看到自己為治病想方設法籌來的錢就這樣被人花掉了,她怒不可遏,上前瘋狂地撕打唐小米,在她臉上噴塗藥膏,結果在大會上遭到校長的嚴厲批評。易遙成了全校同學的公敵,連發小齊銘都誤解他,嫌棄她……易遙感到孤立無助。這便是典型的關係欺凌了。
以唐小米為首的一夥學生不光肆無忌憚地花掉易遙看病的錢,從捉弄易遙中取樂,還多次將易遙的書包扔進水裡,在易遙的背上又是潑墨水,又是貼髒紙。
他們似乎覺得這還不足以打擊一個令他們不齒的「病原體」,乾脆動手攻擊易遙。有的人將吃剩的飯菜倒進她的盤子裡,
有的人往她嘴裡塞粉筆灰,有的人往她頭髮上粘口香糖,有的人用打火機燒她的頭髮。
大冬天,有的人從教學樓上朝她潑冷水。看到她從頭溼到腳的狼狽樣,眾多圍觀者忍不住哈哈大笑。
打擊的尺寸越來越大,有幾位女生甚至合夥把她按倒在地,扒掉她的衣服,將她的絲襪套在她的頭上……易遙感覺就像活在地獄裡。這便是典型的身體欺凌了。
總之,強勢的一方惡意地對並未招惹他們的弱勢一方進行壓倒性的或令對方無法招架的肢體或言語攻擊或群體性排擠,就是欺凌,典型的校園欺凌!一部電影就能夠展現各類典型的校園欺凌,包含各位欺凌的典型特徵,實在難得!善加利用的話,完全可以成為一部引導青少年全面認知並準確識別校園欺凌的視頻教材。
二
電影《悲傷逆流成河》還比較充分地展現了校園欺凌的嚴重後果,可用以引導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同伴欺凌的殘忍和傷害,喚起他們對同伴欺凌的牴觸情緒。
飽受欺侮的易遙身心受到嚴重傷害。她的錢財無端被侵佔,她的書包和衣物被惡意損壞……她的身體受到攻擊,被人肆意虐待……她遭到惡毒的辱罵,被人無中生有造謠中傷……她被同學們排斥,孤獨無助,處境悽涼……最糟糕的是,她在眾目睽睽之下受到欺負,卻無法有效反抗,感到無奈、無能,進而感到屈辱、窩囊、自卑……她最後因為一名同學的意外身亡,被同學們冤枉成殺人兇手,卻沒有辦法讓大家相信不是她的錯,不得不當眾投江自殺,以證清白。
有人可能會說,只有受欺凌者才清楚自己受到了多大的傷害,只有受害人才知道欺凌造成的傷害是無法彌補的,只有長期受虐待的人才明白悲傷何以逆流成河。但是,最好嫑這麼悲觀。請相信再惡劣的孩子內心都潛藏著人性,請相信教育中已經有辦法引導出這種人性!不妨試一試,讓孩子們扮演易遙的角色,穿著她的鞋子,站在她的立場,去觀看、分析、討論、重演這部電影的一些關鍵橋段。你或許會欣喜地發現,學生能夠用心體諒到並用言語總結出易遙受到的各種傷害。他們會感受到欺凌的可惡而不可接受,他們甚至會反省,意識到平時為取樂針對弱小惡作劇不僅無聊,而且惡劣。只要不只顧學業成績,耐心加以教導,我終究會培養出富有人性的人。
電影裡那個意外身亡的學生叫顧森湘,她也是校園欺凌的犧牲品。她是電影裡少數幾個沒有參與欺負易遙的學生之一,但她也沒有制止過同伴的欺凌行為,她的是一個典型的校園欺凌旁觀者。弔詭的是,顧森湘卻因為別人想暗害易遙而誤入圈套,竟然意外墜樓身亡。這個令人噓籲的殘忍橋段頗似一個隱喻,可以用來引導青少年學生思考:校園欺凌中有沒有無辜的旁觀者?電影對此並未深及,但用它作教材時,可以引導學生們進行拓展性討論:校園欺凌對旁觀者產生了什麼樣的衝擊和傷害?對整個班級的人際關係和群體氛圍又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學生們對此一定有許多感觸,一定有許多話可說。
欺凌者也因其欺凌行為而深受其害。唐小米欺負同學所表現出來的刻薄和惡毒,讓人簡直不敢相信她還只是個尚未成年的中學生。其實,唐小米是欺凌者,也是受欺凌者;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她就是因為遭到欺凌,才轉到易遙的學校。照理來說,受過欺凌的人更容易感同身受,不會去欺負別人。可唐小米的故事顛覆了這條常識。在有欺凌氛圍的校園中,盛行「不想被人欺負就先欺負人」荒謬法則。來到新的學校新的班級,唐小米擔心再受欺凌,於是先下手欺負同學。不幸的是,她在回家路上再次遭到以前同學的欺負,又被路過的易遙看到。唐小米生怕她張揚出去,惡向膽邊生,找來小混混去嚇唬易遙。更不幸的是,顧森湘誤入圈套,意外墜樓,無辜身亡。唐小米為此受到刑罰,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這個結果或許大快人心,可我覺得這只是唐小米無意傷害顧森湘的後果,而不是她故意傷害易遙的報應。電影並沒有恰如其分地表現這方面的報應,這也不必是我們的孩子關注的重點。就教育的立場說,重點在於要讓學生們從眼前和長遠的觀點去分析和思考:欺凌行為對唐小米及其跟班們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或傷害?中小學生也許難以圓滿回答這個問題,但是這個問題一旦植入他們心田,總有一天會生根發芽,破土而出,開花結果。
三
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也可以用來討論和分享反抗欺凌的方法。不過,電影所展示的應對同伴欺負的方式相當老套,而且充滿風險,並不可取。它倒是可以作為反面教材,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經驗,去評估電影所示的方式,從中吸取教訓。
易遙飽受欺凌的原因很複雜,其中一個直接原因就是她罹患溼疣,既難以啟齒,又怕母親責怪,不得不獨立去承擔自己承擔不起的責任。這給自己帶來了無窮的麻煩,也給人以造謠中傷的機會。其實,姑娘的顧慮是多餘的。母親知道她的病情之後,並沒有責怪她,反而心痛地牽著她的手,帶她去醫院治病。影片有一段描繪易遙病癒後騎車上學的情形,她臉上那種得到母親支持、關愛的幸福而自信表情令人心動。
我特別希望看過這個片段的青少年能夠領悟到:普天之下最可信賴的人莫過於自己的父母。無論發生什麼事情,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問題,都應該讓他們知情,向他們求助,討主意。即使不能得到他們的直接幫助,也可以從他們那麼獲得心理上的支持!
易遙不但在得病時應該告訴母親,向母親求助求教,在受人欺負時也應該告訴母親,告訴老師,向他們求助求教。要知道,被人欺負不是錯,欺負人才可恥。身為未成年人,受到欺負就報告父母和老師,向他們求助,請求他們提供保護,乃是天經地義。別怕某些不懂事的同學嘲笑,更不要上那些居心不良者的當,求助並不是無能的表現,相反,求助是一種智慧和美德!他們嘲笑你告狀,他們威脅你告狀會更慘,恰恰說明他們害怕了——他害怕他們的惡行會被你和他們的父母和老師知道。
我們的父母和老師剛剛聽到我們報告和求助時,也許會不冷靜,甚至會冤枉和責怪我們惹事生非。可是,不要退卻,一定把受欺負的經過和細節說出來,並且把自己的痛苦、擔心、恐懼明明白白地告訴他們。只要他們確信我們真地受到傷害了,就一定會採取措施保護我們,因為這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可惜,易遙沒有想到這些,在最初受人欺負時忍氣吞聲。她或許像許多受欺負的學生那樣,覺得向父母和老師報告無濟於事,非但不會得到有效保護,反而會遭到嘲笑,甚至遭到更嚴重的報復。她或許以為忍一忍就會過去,那些欺凌者覺得無趣了就會罷手。可是,她想錯了!她的忍氣吞聲反而助長了欺凌者的囂張氣焰,讓欺凌變得越來越嚴重。
易遙遇到顧森西,處境才有所改善。顧森西是顧森湘的雙胞胎弟弟,卻跟姐姐截然不同。他叛逆,他淘氣,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樣,卻心地善良,他是學校裡唯一敢對同伴欺凌說不的學生。易遙為自己得的怪病自慚形穢,顧森西寬慰她:「小朋友也有得愛滋病的,小朋友並沒犯錯啊!」同學們圍攻易遙,連發小齊銘都誤會她,冤枉她。顧森西挺身而出,打抱不平,跟齊銘幹架。校長批評易遙動手打人,顧森西闖入會場,裝傻充愣,搞搗亂,砸場子,活生生把集會批評易遙毆打唐小米地轉變成了揭發齊銘毆打顧森西……
顧森西在易遙陰冷而黑暗的世界裡就像一束溫暖的陽光,他簡直就是一名保護弱小的英雄!若是有同學發出這樣的感慨,倒是可以進一步反思校園欺凌發生的原因以及預防欺凌的對策——這所學校要是多幾個像顧森西那樣的學生,哪會有人膽敢公然結夥欺負同學呀!可是,顧森西這麼伸張正義,方式方法可取嗎?這可是需要進一步討論的喲!
顧森西不但自己出手,他還鼓動易遙以牙還牙,勇敢地反擊欺凌。易遙變得強硬起來,當唐小米威脅她不要說出唐小米遭人欺負的糗事時,她就不吃唐小米那一套。當有人往她頭髮上粘口香糖時,她就用剪刀把頭髮剪下來,將上邊的口香糖粘回對方的頭髮上。
當唐小米偷她的錢請客時,她就把唐小米按在地上,抓她的臉,往她眼裡抹治溼疣的藥膏……
易遙的反擊夠狠的了!如此刺激的以暴制暴,電影或許可以這樣演,老師這麼教便成教唆犯了。不過,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發揮自己想像力,去評估這類反擊的後果和風險,集思廣益,設計出更加安全合理的反擊欺凌的方式。
例如,易遙不答應唐小米替她保守受人欺負的秘密,這種帶著報復快感的抉擇明智麼?觀影的學生們從唐小米的陷害以及顧森湘的死亡中,應該會找到問題的答案。那麼,易遙還有更加明智的選擇麼?假使當時易遙趁機跟唐小米做個交易,比如「你以後不惹我,我就不把你的事說出去」,或者「你也被人欺負呀,不如我倆一起來對他們吧」,結果很可能就不一樣了。學生們未必想得出如此老奸巨猾的法子,但是老師先說出來,然後發動學生去改編和表演電影的情節,進而啟發學生圍繞各種校園欺凌情境去設想應對的妙計,不是很有意思麼?
電影裡,易遙的反擊並沒有為她贏得安寧的處境。同學們不明真相,將顧森湘的死怪罪到易遙頭上,易遙背上了「殺人兇手」的罵名。齊銘的不信任,顧森西的逃避,讓易遙陷入絕望。她最後以投江自殺,來證明自己的清白。這種以死抗爭的極端方式,看起來可歌可泣,卻是萬萬使不得的。如果不謹慎加以引導,這部電影說不定會真地引發遭受校園欺凌的學生以死抗爭的悲劇。
其實,電影這一橋段很假。都出人命了,警方肯定會偵查死因。校方再不濟,也會採取一些安撫和安全措施,怎麼可能容許學生們隨便地說誰是殺人兇手呢?如果警方認為易遙確有嫌疑,對她肯定會有一定的監控和保護措施,怎麼可能讓她輕易就自殺呢?但是,分析電影這個橋段太假並不是重點。教育的重點在於讓學生明白:以死抗爭是一種極其輕率不負責任的選擇,活下來才能看到真兇被查辦,才能看到欺凌者的最後下場!其中的關鍵又在於讓學生們知道:一旦閃現以死抗爭的念頭,可以自誰傾訴,向誰求助?
四
不過,上述那個細究起來演得很假的電影橋段也有可取之處。
我在網上注意已經有不少人看完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之後大發感慨,從中得知一些學生國慶長假期間就在自己的班裡發起了道歉運動——通過電話或網絡向那些有意無意中傷害過的同學說聲「對不起」。我猜測,這些孩子良心發現,勇敢懺悔,誠懇致歉,很可能是被電影中易遙自殺前的控訴深深觸動了。
易遙在江邊是這麼質問那些欺負過她的同學的——
你們沒有殺人吧?你們今天就會知道殺人是什麼滋味。你們永遠都不會承認自己做過的事有多惡毒,將來你們只會說「我怎麼不記得我把紅墨水丟到她身上了,那就是鬧著玩的呀」。還有你,你會說「我沒有餵她吃過垃圾,沒有潑過她冷水,沒有扒過她衣服」。你們之後的日子舒舒坦坦,沒有一點心理負擔。你們回首自己的人生,覺得自己挺好的了,覺得自己沒有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太噁心了,實在是太噁心了!
如果我永遠忘不掉,如果我忘不掉怎麼被你們欺負,怎麼被你們侮辱,粉筆灰塞嘴裡是什麼滋味,打火機燒頭髮是什麼滋味,被你們一口一個、一口一個喊「殺人兇手」是什麼滋味,如果我永遠忘不掉,你們也別想忘掉!你們罵過我最難聽的詞,編過最下流的綽號。你們動手的沒動手的都一樣——你們比石頭還冷漠,你們又惡毒又愚蠢,你們膽小怕事,別人做什麼你們就跟著做什麼,你們巴不得世界上多死一個人,因為你們的日子真的無聊,因為你們覺得自己不會承擔任何後果。殺死顧森湘的兇手,我不知道是誰。但殺死我的兇手,你們知道是誰!
同樣意思的話改由老師來說,是很難打動學生的。「你們要是欺負同學,做出傷天害理的事,總有一天會後悔的,會被內疚折磨一輩子的!」「不要以為你只是個旁觀者,並沒有動手,就可以心安理得。欺負行為發生時,旁觀不作為就是一種傷害!你們冷眼旁觀,隨意傳播,放大了欺凌者的快樂,加劇了受欺凌同學的痛苦。也總有一天,你會為目睹同學受欺負卻不吭聲而羞愧!」就算老師充滿感情慷慨陳詞,學生們也可能無動於衷。飽受欺凌絕望至極的易遙最後的控訴卻極具衝擊力,不但震撼那些曾經欺負過同學的青少年學生,也震撼那些目擊欺負卻默不做聲的旁觀者。
我估計,國慶長假結束之後,一些學校和班級可能會組織學生觀看這部電影,然後引導那些欺凌者和欺凌旁觀者向傷害過的同學悔過道歉。以此響應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今年春天的決定,作為「開展中小學生欺凌防治落實年」的一項行動,實在是一件討巧的事!但是,「看《悲傷逆流成河》,向受欺負同伴懺悔致歉」並不是一件簡單輕鬆的事。
首先,欺凌者只有主動而真誠地悔過道歉,才有可能取得欺凌對象的諒解和寬恕。因此,學校和老師不宜急於求成,強迫學生為欺負行為悔過和道歉。一次觀影活動下來,有一個學生良心發現而悔過道歉,也是足可欣慰的。
第二,欺凌同伴的學生在悔過道歉時會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學校和老師不宜苛求現場教育效果,指望學生個個當場當眾悔過道歉。即使沒有學生當場當眾表示,也要熱情鼓勵並悉心指導他們選擇適當的時機,以自己能夠接受的方式,私底下向欺負過的同伴表達歉意。其實,私下道歉有的時候比當眾道歉更顯誠意。
第三,耐心勸導那些受同學欺負的學生原諒和寬恕那些真誠悔過並道歉的欺凌者。受欺凌者的原諒和寬恕固然以欺凌者的真誠悔過和道歉為前提,但也要注意,欺負過同伴的學生只有在能夠得到原諒和寬恕的情況下,才會爽快而真誠地悔過道歉。
《悲傷逆流成河》片尾有多位真實人物痛訴當年遭受同伴欺凌的經歷,他們都表示不能釋懷,不原諒當年傷害過自己的同學。最好別讓學生看這樣的片尾。萬一學生看過了,一定要跟學生一起討論如何面對那些真誠為自己的欺負行為道歉的同學。一方面,要讓學生意識到,片尾那些受過欺凌的成年人之所以不能釋懷,不能原諒當年欺負過自己的同學,是因為欺凌者從來沒有真誠悔過和道歉;另一方面,要讓學生意識到,在欺負過自己的同學確實真誠悔過道歉的情況下,耿耿於懷,繼續仇恨,不予原諒和寬恕,就難以告別過去,擺脫受傷害的陰影。片尾那幾個人其實就有這方面的教訓,因為他們至今還生活在青少年時代留下的陰影中。
校園欺凌早已有之,並非新生事物。欺凌也不限於校園,職場上和社區裡的恃強凌弱、仗勢欺人更加惡毒。因此,需要為此真誠懺悔道歉的,不僅僅是尚在上學的青少年,還有那些已經離開學校的成年人。如果想讓孩子們學會勇敢地為自己做過的虧心事悔過道歉,我們成年人就帶個頭,做個樣吧!何況,已經有孩子走在我們前面,成了我們的榜樣。就算是為了老同學聚會少一點尷尬,多一點溫情,為了見面時心安理得,相處時更有安全感,也是早點為自己曾經犯下的罪錯誠懇道歉為好。人生不容易,莫讓淚流成河,莫讓悲傷逆流成河!
相關閱讀
欺負與反抗: 個人的經歷(原版)
孩子心目中的欺負
校園欺凌的真相 ——基於學齡兒童健康行為國際調查報告的分析
校園反欺凌教育芻議
卡洛斯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