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對於喜歡唱歌的朋友來說,高音可能是一個問題,
特別是男生
。因為現在流行樂壇的男歌手音域越來越廣,男生如果不會高音很難完整地演繹完一首歌,特別是王力宏、周杰倫、林俊傑的歌越來越趨向高音化,更別談國外的歌手。許多人將高音單純地歸結為嗓子好,謬也。會不會高音是能力問題,高音控制得好不好才是天賦的問題。其實高音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遙不可及。高音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其中的關鍵在於開發你的頭聲和混聲。
原理人的發聲方式決定了人有真聲和假聲。假聲是聲帶的邊緣振動,比真聲要高几個key,但比較虛,因此不能作為唱高音的主要方式。而一般人的真聲僅限於胸聲,就是我們平時說話的音色,這個時候聲帶是全部振動的,玩過弦樂器的人都知道,發聲部分越長、越粗,振動就越慢,音就越低,因而胸聲的高度受限。所以解決高音的辦法只能是將聲帶縮短變薄,開發頭聲和混聲。
就像汽車換擋一樣,一個檔位只能支持有限範圍的速度,越快就要換越高的檔位。
操作體會一下正常說話的感覺,這時氣息從嘴巴裡均勻地出來,這跟發假聲的情形是相似的,都是漏氣的。要找到頭聲首先要做到說話儘量不漏氣或者說,漏很少很少的氣,儘量讓主要的氣從鼻子裡出來,這樣就成功了第一步。
要想讓氣儘量通過鼻腔走,而不是直接從嘴裡走,就必須要有某種動力,形成聲柱,這時小腹就要用力頂也就是常常說的氣沉丹田。這種感覺練武術的人很容易找到,就是你發勁之前的一剎那。不練武術的只需體會咳嗽前一瞬間很憋的感覺即可。這時你就成功了第二步。
做好了前兩點並不能保證出的來頭聲,第三點最重要,就是喊。在嗓子能夠承受的範圍內,在保證前兩點的基礎上拼命地喊(當然是在私密場合),
不漏氣地喊,喊破音也沒有關係,抓住破音後的感覺繼續喊隨著喊得越來越高,你的喉結就會抬得越來越高,這時就得注意將下巴放鬆,最好的放鬆方式就是保持笑容或者乾脆就像周星馳那樣高聲賤笑,也可以找到頭聲。最初的頭聲超級難聽,被稱作殺雞叫,但很實很高,又不像假聲那樣虛。
1、胸聲
胸腔的聲音一般為,真聲區換聲點以下的聲音,男為E以下,女為C以下。
一般的訓練方式,訓練的時候按照練聲曲走音階。
聲音圓潤、通透、乾淨,氣息順暢,胸腔的震動明顯,無卡喉或擠會厭的感覺,克舌骨肌放鬆。
2、頭聲
頭腔共鳴是指氣流經過咽鼓管咽口,進入鼻咽腔,走進鼻腔的上中下鼻道,而後帶動蝶竇、額竇、篩竇所產生的頭部腔體共鳴效果。
一般練習方式,閉合哼鳴訓練是最快的捷徑。(類似小姑娘生氣的聲音,「哼」的聲音)
訓練好的頭聲,在過渡過自己的換聲點以後,腦袋在震動,鼻子還在出氣。
3、咽音
咽音的混入,會增加你聲音「質感」,把髒嗓子哼亮、哼通透、哼到無人能及。
在混聲唱法裡,咽音最大的功效,是增加高聲區的存在感,讓虛弱的假聲變的帶有質感。
4、音區的橋接
每個聲區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怎麼把他們合理的橋接在一起,為己所用,是你需要知道的事情。
首先你要了解你的換聲點在什麼位置,什麼音區,在所在音區,上下兩度,做真聲假聲的處理後,把力量卸掉,收縮小腹,穩定你的喉位,我推薦低喉位的處理,發出一個「母」的聲音,去混合你要處理的橋接部位。
處理好的聲音,換聲點模糊,或者直接聽不到,而後聲音順暢。
5、邊緣化
聲帶閉合處理的邊緣化。
邊緣化,簡單說來講,就是氣泡音帶動你發出第一句歌詞的第一個字,而後緩緩的推出你要唱的歌詞,而後尾音壓一個行腔鍍膜。(嗯,嗚,額)等等很多處理。
邊緣化處理最好的歌手—陳奕迅。
邊緣化處理的好處,聲音鬆散中帶著穩定,尾音不散的為大成!!
6、平衡化混聲處理
聲音的平衡化混聲處理
平衡化混聲處理的主要要求是,聲音在低音、中音、高音、哨音的音區間,保持有一個穩定的聲音特質。
國內做的最好的歌手-林志炫。(他自己叫這個方式叫雞尾酒唱法)
平衡化處理的好處,聲音統一性更強,張力更大,能駕馭的歌曲更嚇人。
7、混聲的類型
其實這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主要是風格決定,美聲、民族、通俗(pop,rock,r&b,hip hap,jazz,soul等等)這些風格都可以使用混聲。而且這個混合後的聲音,更具有魅力和靈活性。
8、元音處理(哨音區的極端閉合訓練)
元音處理既哨音區的深度關閉處理,這個起初其實不是為了唱歌,只是一個保護嗓子,和治療聲帶問題的一個「聲學醫學」的一個治療範疇的東西,後續一些『有文化』的老師,把它作為一個噱頭來深入解析後,發明出了海豚音。
其實,這個練習,會讓你的聲帶閉合更嚴謹,所出來的聲音也是進階後的最高的一個等級。
擴展資料:
混聲唱法的科學訓練
1、「哼鳴」唱法練習
「哼鳴」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動作。歌唱中的哼鳴練習同生活中的哼鳴動作原則上沒有區別,只是要求「哼鳴」時喉頭放鬆,把「哼」的感覺置於嘆氣的呼吸狀態上,發聲時嘴不張開把「M」音加以延長。哼唱的好處是使喉腔自由與放鬆並防止喉音。如果整個聲音通道不是處於全然放鬆的狀態,就不能把「哼鳴」唱好。
2、母音練習
聲樂練聲時多採用「咪」、「媽」等進行練習。戲曲練聲(通常叫喊嗓)多採用「衣」、「呀」等進行練聲,這就叫做母音練習。
3、假聲
在學習歌唱的過程中,經常會聽到聲音要有高位置的要求。最能體現高位置的聲音是「假聲」。唱假聲的時候,喉嚨一般都是開的、鬆弛的,氣息也不僵,上下容易連成一條垂直的氣柱感覺,所以聲音比較柔和圓潤、通暢、統一,演唱時也相對省力。但聲音不夠結實。
如果根據假聲的特點,發揮假聲的優點,即可在保持假聲演唱時的基礎上把聲音放出來,以增加聲帶的張力,摻入真聲成分,就會形成明亮圓潤的混合聲效果。同時音域也得到擴展。
混聲發聲法是指喉頭的位置和咽腔打開的長短、寬窄和收縮的比例調節到恰當好處的意思,就是無論唱哪個聲部、無論節奏的變化快慢、音色始終統一沒有痕跡感,並且頭腔共鳴和胸腔共鳴結合的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