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人生果實》,又名《積存時間的生活》,豆瓣評分9.6,是一部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生活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由日本導演扶原健之執導,由日本影后樹木希林擔任旁白,影片真實記錄了90歲的設計師津端修一和他87歲的妻子英子幸福而安靜的田園生活。
他們居住在遠離繁華區的木屋,周圍種了上百種果樹、蔬菜和鮮花;他們年齡相加177歲,依然每天親自勞動;他們婚姻65年,一生相相守相愛,用心呵護彼此;他們認真地安排一餐一飯,也悉心照顧園子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鳥;任歲月變遷,四季景色變換,始終不變的是他們緩慢而堅定的生活態度。
這部紀錄片向我們展現了一種田園隱居生活的美好,也向我們展現了這對長壽又幸福的夫妻對人生的哲學。
人生果實中90歲的津端修一和他87歲的妻子英子
幸福是什麼?
亞里斯多德說,「幸福是生命本身的意圖和意義,是人類存在的目標和終點。」
我們應該如何過好當下的生活,進而收穫幸福的人生?
影片中多次反覆這句話:「風吹落枯葉,枯葉滋養土壤。肥沃的土壤幫助果實緩慢而穩定地生長。」
人生就像果實,努力地生長,沐浴陽光雨露,結滿豐碩的果實,只有這樣,人生的價值才能夠得到體現。
這也是觀看《人生果實》的意義所在,更是我們幸福的源泉。
房子的大門口掛著二人的簡筆畫
「幸福」的人生不同於「物質」的人生,而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你對生活有怎樣的用心,生活就會給你怎樣的驚喜;你對生活怎樣的熱愛,生活就會回報你怎樣的溫暖。
90歲的修一爺爺退休前是個經驗很豐富的設計師,他喜歡大自然,堅守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關注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這在經濟導向型的建築群中,很難實現,於是他就自己買了一塊地,在上面建造自己的花園。
這是一間單層的木結構的房屋,大約50平。修一爺爺複製了他最喜愛的設計師安託尼·雷蒙德的房子。
房子有著很大的天窗,可以看到藍天;窗戶的製作是用木頭和紙,這樣就能滿足自己對光亮的喜愛;從設計到製作,從選材到陳設,從屋外到屋內,每一處都不曾馬虎過。
爺爺堅信建築師勒柯布西耶的那句話:房屋一定是生活的珠寶盒。
客廳的餐桌總是隨著屋外的花草生長而調整;屋前屋後種了70種菜,50種果子,還有各種美麗的花、可愛的鳥兒……
雖然年事已高,爺爺奶奶堅持每天親自打理園子。為蔬菜瓜果澆水施肥;給每一種果蔬都親手做上標識牌,標明它們的名字和用途,有的還配有插畫;給小鳥準備休憩飲水盆;……
他們本可以請人打理,但是爺爺常對英子奶奶說:我們必須找到自己能做的事情,然後努力的工作。
對他們來說,所有的事物都用心打理,雖然這花費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他們在打磨這些事物的過程中,發現了生活的智慧和樂趣。
春天的時候,爺爺小心的挖出一個很大的竹筍,拿在手裡,跑去和奶奶分享喜悅;秋天的時候,奶奶會挖出一顆顆土豆,給爺爺做最愛吃的土豆飯。
當花開了的時時候,爺爺會給奶奶和花一起照相;當櫻桃成熟了的時候,奶奶會小心地採摘下來,一顆一顆地挖出果核,裝點蛋糕給爺爺吃。或者製成美味的果醬、果脯,或放進冰箱儲存,或者郵寄給親人、朋友們品嘗。
在勞動的間隙,爺爺每天會寫十張明信片,記錄生活中的各種美好,和朋友聯繫也主要靠明信片;他們會鼓勵努放的凌霄花,「享受這紅色的走廊吧」,他們也會感恩賣給他們食物的超市店員,「吃了你的壽司, 我有了動力,很美味,謝謝。」
爺爺寫給超市店員的明信片
他們對待一餐一飯、一草一木、一花一鳥,都充滿了用心。
「儘自己所能,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極致。」這是爺爺常對奶奶說的話,也是他們認真做事的態度,更是他們用心生活的態度。
當一天的勞動結束,他們一起坐在餐桌旁,一起享受食物的美味,欣賞窗邊的風景,體會到的是生活滿的幸福。
幸福是什麼?
《幸福的意義》一書中說,「幸福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真正快樂的人,能夠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生活方式裡享受它的點點滴滴。」
就像紀錄片中的爺爺奶奶,如此高齡在打理這麼大的園子的時候,難免會很辛苦,同時,他們又時刻享受著這種生活方式帶來的點點滴滴的幸福。
在分工越來越細,節奏越來越快的當下,這樣用心、緩慢的生活成為一種奢侈。吃飯可以去飯店或叫外賣,收拾家可以請小時工,但很多事,只有自己親身體驗了、經歷了,才能體會到它的樂趣,享受到它的幸福。
自己做的飯菜裡,除了飯菜的清香,還包含有滿滿的愛的滋味,自己收拾的家務,除了環境的改觀,還包含有幸福的喜悅……
幸福是一種態度,當你熱愛生活,生活就會變得很美好;當你用心去做事,事情本身就已成為一種享受。
我們177歲
在爺爺90歲時,伊萬裡市精神病所請他幫忙設計新場地,為那裡飽受壓力,疲憊不堪的抑鬱症患者創造一個更輕鬆愉悅的療養環境。
爺爺接到邀請,立刻就投入了工作,對於他熱愛的工作,他似乎時刻都做好了準備。不久他就交出了一份讓對方滿意的設計方案。
他稱這個項目是自己晚年時的偉大項目,在整個過程他拒絕任何酬金或設計費,並告訴工作人員,「請隨意詢問細節。」
他總是說,「錢比人重要。」
「只要我活著,我就會盡力而為。」這是爺爺對工作的態度。
87歲的奶奶是個家庭主婦。對她來說,照顧好家,照顧好爺爺的飲食起居,就是她的工作。而且她也把這件事當做工作一樣用心去做,婚姻65年來,始終兢兢業業,不曾有絲毫馬虎。
每個月一拿到退休金,英子奶奶就會步行五分鐘、公交十分鐘、火車半小時去到目的地買菜。挑選新鮮的食材,歸類、儲存、烹飪……整個過程不曾有絲毫怠慢。
在吃飯之前,她會鋪上漂亮的桌布,把食物盛在精緻的盤子裡,為每個人做自己喜愛的食物,因此她做的飯菜總是營養又美味,一餐一飯,都體現了她的用心。
可以說,奶奶把這項工作做到了極致。
櫻桃 英子
老子有一句話:「治大國若烹小鮮。」
萬世萬物,道通為一,治理一個大的國家,和烹飪小魚小蝦的道理是相通的。烹飪一桌飯菜,也要拿出治理大國的敬畏和用心。
以工作的心態,用心把當下需要做的小事做好,你就會收穫成就感,就會收穫幸福。
而在大多數人的人生哲學中,都希望自己能做大事,獲得足夠多的名利。懷著這樣心態的人,往往又會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屑於去做,於是人生就「飄」了。
中國還有句話,「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深諳中國哲學的稻盛和夫先生的一句名言,「工作是最好的修行。」
生同時,日常生活,也是最好的工作。
稻盛先生一生創造了兩個世界五百強,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但他說,妻子是他不可替代的戰友。雖然他的妻子是個家庭主婦,但在他的眼裡,這份工作的重要性不亞於自己去開創世五百強,甚至是不可缺少的保障。
現代社會,女人有了更多的選擇,但是不論是叱吒風雲的職業女白領,還是洗手做羹湯的家庭主婦,我們都需要有一種嚴謹的心態去完成自己需要做的事情。
依然緩慢而堅定地做自己能做的事,這一點很重要。一旦我們這樣做了,就開始看到很多事情。
當我們看不到生活的意義和幸福的時候,不妨從當下自己能做的事做起,用心工作,用心生活,當我們這樣做了,就會找到人生的意義和幸福。
爺爺奶奶一生都熱愛自然,效法自然。
爺爺一生做建築規劃的過程中,都主張自然與人的和諧統一。退休後的他們,在自己的莊園裡日出而做,日落而息,追隨著四季的腳步,傾聽鳥兒的悅耳聲音,在這裡,一朵花都可以是主角,一隻鳥可以成為家庭成員。真正的做到了與自然共生。
在他們家背後的高森山,40年前是光禿禿的。他們發動高森山橡樹計劃,和很多人一起種下了一萬棵橡樹苗。如今的高森山已重返生機,成為城市的標誌。
風吹落枯葉,枯葉滋潤土壤,肥沃的土壤幫助果實,緩慢而堅定地生長。
他們把落葉、枯樹枝腐化成有機肥,他說,「我們不能為後代留下錢財,但如果我們製作肥沃的土壤,它們就能滋養作物。我們必須把這些能出產作物的土地,保留下去。」
後來,爺爺在一個午後鋤草休息的時候,與世長辭了。如同自然有四季,他走完自己人生的四季,像一片葉子,落下來,滋潤土壤。
爺爺雖然走了,但他種的樹,結滿了豐碩的果實,奶奶依舊把它們分給親友們品嘗。他生前規劃的那個精神病院,也正在建設中。那裡的病人們,將會享受到爺爺的設計方案帶來的益處。
這就是人生的果實。
於是,奶奶決定要一個人好好活著,用心完成自己的人生,當有一天自己的時候到了,也會收穫自己人生的果實。
生命是一場自然的輪迴。在每一個生命歷程裡,緩慢地、用心地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播下一顆種子,努力地生根、發芽,長成一棵大樹;吸收陽光雨露,開花結果,結滿好看又好吃的果實;即使變成一片枯葉,被風吹下來,也要化作春泥,去滋潤土壤。
他和她
幸福的人生,源於優秀的人生哲學的指引。
稻盛先生說,「現代社會是一個科學非常發達的社會,但是比起優秀的科學,我們更需要優秀的人生哲學。」
人為什麼活著?人生的幸福又是什麼?這部紀錄片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活著,就要努力地生長,結出豐碩的果實,給人們帶來益處,即便是風吹葉落,也化作肥效滋養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