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農村有電視機家庭的不多,那時你們村看的是什麼節目

2021-01-18 農人牛牛

雖然在1958年,我國就有第一臺國產「北京」牌電視機,但電視機真正進入農村千家萬戶,還是在事隔差不多30年後,也就是1990年代,那時農村才逐漸每個家庭,都擁有一臺電視機,也開啟了港臺影視的黃金時代。

對於我們村第一臺電視機,我的印象還是比較深刻的,那是在1985年左右,我家前面的鄰居,他從新加坡回來,帶了臺18英寸「日立」彩色電視機,據說他花了3000多元買的。

這臺電視臺也是我們村裡,最值錢的一樣東西,雖然在這之前,我也在鎮上一家富裕的人家,看到他們家也有臺黑白電視機,不過才14英寸,聽大人說是花了500多元購買的。而我鄰居家的電視機能買人家幾臺,唉,有海外的親戚就是豪啊。

當時每天夜幕降臨後,大人們幹完農活,鄰居家就會把電視機搬到自家院子裡,然後把天線固定在樹上,村裡的其他人就陸續帶著自家的椅子,坐在院子裡大家一起看電視、聊天。

在當時那個年代,全村人都會看的是什麼節目呢?下面我來給你們分享一下:

因為我是80後,雖然我家鄰居在90年代前就有彩色電視,但那時我還小,現在也想不起來那時候電視放的都是啥。不過我記得有幾部電視劇,給我的印象是特別的深刻,雖然我現在早就忘了那電視劇演的是什麼。

不過那些電視劇的主題曲、片尾曲,我的印象卻是非常深刻,其中一部電視劇叫【渴望】:

主題曲是【好人一生平安】有過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片尾曲是毛阿敏(毛阿敏是很多70後的女神)唱的【渴望】悠悠歲月, 欲說當年好睏惑···········

這兩首曲子都有些悲傷的味道,事實上根據年幼的我所觀察,當初放這部電視劇時,確實是有好多大人們,是邊看邊悄悄地抹眼淚。

當時除了【渴望】還有兩部電視劇叫【轆轤女人和井】、【籬笆、女人和狗】也是非常的火。劇情具體講的是啥我都忘了,我只記得很多村裡的婦女們,都非常的愛看這幾部片,特別是一部叫【媽媽再愛我一次】,這部劇一放,看過的人沒有一個不掉眼淚的。

那時看電視也有個小插曲

當時農村是經常停電的,而這些電視劇都是在固定的晚上時間播放,第二天會有重播。如果遇到停電,電劇視放完,大人們就會非常的惱火,第二天白天又要幹活,不可能守著電視機。只能派我們村一個口才比較好,讓他不用下地幹活,他家的活別人替他做,他只要負責把重播的劇情告訴其他村民就行了。

在這裡我想說一下,其實以前90年代,國產的電視劇並不比港臺的差,可能是當時的題材都是以農村人為主,很多70~80後都不喜歡看,他們更喜歡看港臺武打劇。所以一直覺得小時候的經典,應該就是後來放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小李飛刀、戲說乾隆、新白娘子等。

其實當時在那年代,國產武俠也有很多不錯的電視劇,如白眉大俠、甘十九妹這類的,並且新加坡的片也是非常不錯的,像是【蓮花爭霸】,都是實景拍攝,可比港臺棚子出品的要大氣不少。

結論: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現在電視機都成了擺設了,不過在以前的農村,那時候電視機是唯一的娛樂消遣,一部電視劇都是幾代人在一起觀看。

那時候不管電視放的是什麼題材的,我們也只能被動接受看著,像是以前瓊瑤的梅花三弄、水雲間、新月格格等,明顯是面向女性朋友的電視劇,但當時的大老爺們,也還是看的津津有味。

在你們村第一臺電視機出現時,你又是看的是哪些影視作品,又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歡迎留言分享,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80年代的黑白電視機,人們購買電視機,看電視的興奮表情
    歷史老照片 80年代的黑白電視機,人們購買電視機,看電視的興奮表情1980年代,電視機依舊是絕對的奢侈品,雖是黑白的電視機,但卻吸引了無數人。當年,農村的電視機非常少,有的村幾乎沒有,偏遠農村更不用說了,就連電也沒有通,即使有錢買電視機也無法播放。當然,富裕的農村也會有一兩戶有電視機的鄰居,一到晚上吃過飯,村民都會到有電視機的家串門看電視,因為房間太小,只有把電視機搬到室外播放,所以說當年有電視機的村民一般不會自己一家人觀看節目,都是鄰裡關係,只能分享看電視的快樂。
  • 在農村,年收入多少才叫「萬元戶」,你們村這樣的家庭多不多?
    「萬元戶」,顧名思義是指存款或者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家庭民戶。萬元戶這個詞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產生的。家庭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稱之為萬元戶。那個年代萬元戶是個相當了得的人家,是村裡很多村民眼紅的對象。不過現在時代好了,家家戶戶都是「萬元戶」,這個詞已經成了歷史概念。
  • 家有古董電視機,可惜現在看電視的人不多了
    1982年春節,老娘看我們兄妹幾個飯碗放下就跑鄰居家看電視,就說,你們幾個發狠點,今年多養幾頭豬,到過年賣了豬,我們也買一臺電視機,省得你們一個個不著家的。這一年,兄弟幾個真的特勤快,多種了玉米和番薯,妹妹擼豬草的勁頭像變了個人似的。
  • 80年代地方電視機牌子介紹(二):黃河、泰山、環宇
    ,前面講過,整個80年代,全國大大小小的電視機牌子,加起來有90多個,所以就挑一些稍微有點名氣的講。二十世紀80年代初,山東電視機廠生產的「泰山牌」12寸黑白電視機可是緊俏品,不但要憑票購買,還要提前預約登記才有可能買到。那時買一臺「泰山牌」12寸黑白電視機要400元。
  • 〖咱們村〗許志宇:黑白電視機——改革開放的見證
    記得我小的時候家裡有一臺上海產美多牌收音機,父母叫它「戲匣子」,它成了我的最愛,每天早晨叫醒我的是收音機六點三十分的新聞連播;每天中午回家吃飯邊吃邊聽收音機裡《嶽飛傳》《楊家將》等評書連播;而最愛的節目則是收音機裡每天按時播出的「小喇叭開始廣播了」和孫敬修老爺爺的少兒節目…… 小時候,電視機是什麼樣不但沒看過,就是聽都沒有聽說過,更甭想普通百姓家裡也能擁有。
  • 80年代的老物件,都已成為歷史的過客!
    80年代能用得起大哥大的人不多,一個要幾萬元,要土豪才買得起。    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黑白電視機開始進入老百姓家庭,那時候電視機是大家可望不可求的東西,在農村裡一個村沒有幾臺電視機,一到晚上村裡的人都跑到有電視的人家裡,大家聚在一起看電視。
  • 農村80年代老照片:人與人貧富差距幾乎為零,大家錢不多卻很滿足
    年代的農村,每到夏收和秋收,圖上的這種場景比比皆是。    節假日,是80年代農村孩子最快樂的時光。孩子們不管做什麼、玩什麼都喜歡聚集在一起,一出去就是一大群。    圖上是是80年代農村小學裡正在上課的場景。那時的教室都很簡陋,各種陳設都有很強的年代感。但老師講得認真,學生們也很踴躍,一到提問環節都爭先恐後。
  • 毛阿敏、靳東合唱7首80年代老歌,聽哭了現場觀眾!(附80年代老照片)
    東方衛視的跨年晚會上,演員靳東與毛阿敏合唱《甜蜜蜜》、《鄉戀》、《光陰的故事》、《遲到》、《思念》、《路燈下的小姑娘》、《跟著感覺走》這些80年耳熟能詳的歌曲,滿滿的回憶~  隨著這些好聽的歌曲,我們慢慢回到了80年代!
  • 為什麼80年代的電視機要用布套蓋著?
    這種現象在七八十年代少有的幾家有電視機的家庭,要麼買一個非常精美的電視機套,那做工比衣服還要精美,都要繡上花。有些家庭會做一個非常精美的電視櫥,不看的時候要將前面的櫥門關死。家裡的自行車都要用塑料皮將大梁纏上保護起來。隔三差五就要將自行車擦的乾乾淨淨,防止上鏽。電風扇也要買一個電風扇套。
  • 解讀80年代農村家庭劇《喜盈門》的劇情節奏,發現電影深度看點
    這部劇作者通過自己對農村的生活了解,導演根據劇本內容的寫實,場景、聲音、圖像進行了精心的設計,採用故事的敘述手法向我們展示了80年代一個農村大家庭的真實生活狀況。從以下幾個方面解讀農村人生活的瑣碎與簡單淳樸。
  • 通過鏡頭、聲音、圖像,深度解讀《喜盈門》這部80年代農村家庭劇
    該片講述了20世紀80年代初一個中國北方農村家庭中的樸實生活,大兒媳強英總是計較小家庭的得失,百般算計,後來在家人的幫助下,她終於改正錯誤,一家人重歸於好。片中的鏡頭和部分畫面運用了抒情蒙太奇的手法,女主角強英在自我反思中明白自身的問題,並在自責中悔過改變。
  • 80年代的中國珍貴老照片:圖四女子引人注目,圖九是天下第一村
    80年代的昆明街頭。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國的經濟發展也日趨迅猛,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最先富起來的那批人甚至用上了小汽車。照片中的這輛小汽車從外形上看應該是上海牌汽車,如今這個品牌已經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80年代末身穿泡泡泳裝的女子。改革開放後,人們的思想也得到了很大的解放,一些新鮮事物也漸漸進入中國。
  • 那時用黑白電視機看的電視劇:天蠶變、西遊記、封神榜
    小時候出生在80年代的農村,家裡高檔次的娛樂方式就是打開那臺黑白電視機,看上幾集電視劇。童年時候,最喜歡就是看武俠劇和神話劇,要麼是俠客如雲、要麼是神仙鬼怪,總會深深地吸引著我們。雖然電視機只有黑白的色彩,大概有十幾寸大吧,轉臺的時候還沒有遙控需要手動,但誰會去轉臺呢,只要有一部好劇,提前來到電視機旁邊等又何妨。
  • 70、80、90年代:回不去的時光,帶不走的舊夢
    陪伴著童年的是一群可以上天入地飛簷走壁的小夥伴;是夏天池塘邊的榕樹上聲聲叫著的知了;是操場邊鞦韆上的隔壁班女孩;是樂園裡高低起伏的過山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標籤,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有一種回不去的青春,叫做記憶。
  • 細數80年代的國產電視機品牌,你家裡用過嗎?
    上次寫了新中國第一臺電視機誕生後,勾起了很多人的回憶,到了80年代,電視機已經在大城市中開始普及。而在農村,一直到80年代末才看到電視。這段時間,國產電視機牌子像雨後春筍般出現,來看看這些牌子你家裡用過嗎?金星:1978年,國家批准上海電視機廠引進全國第一條彩電生產線,1982年10月份正式竣工投產金星牌彩電。
  • 農村八九十年代的6張老照片,滿滿的年味,如今再也回不去了!
    今天,筆者分享6張80年代農村的老照片,帶大家重溫那些逝去的年華!第一張,結束了一學期的課業,終於迎來了寒假時光,孩子們的笑容是那麼的美好!在筆者的家鄉,兒時上學在村子裡的學堂裡,那時,寒假前最後一陣鈴聲的響起,是那麼的讓人期盼!如今,物是人非,筆者村子裡的學堂早已破敗,只留下了空蕩蕩的回聲!
  • 中國家庭|安全飲用水對農村兒童認知能力發展有多重要?
    大多數農村供水設施較為落後和簡陋,自來水普及率低。1990年,農村地區的自來水覆蓋率僅為11%。在沒有接通自來水的地區,農村居民生產生活基本依賴未經集中處理的地下水和地表水。上個世紀80年代起,中國政府在農村地區穩步推進飲水安全工程,為廣大農村居民提供經過處理的安全飲用水。
  • 觀一部20年前的老電影《半碗村傳奇》有感——農村走出來的80後們都熟悉的求學路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聰明不學會失敗,拙笨苦練也成功。向雷鋒同志學習……不知道現在的我的小學母校、初中母校的師弟師妹們,是否還在說這些格言,我們那時候是聽的多,但是不經常說的。從現在看,那時候的我們是過的比較混沌,比較隨性,比較封閉,比較自娛自樂。
  • 盤點一下上世紀80年代火遍全國的電視劇
    上世紀80年代,正是改革開放之初。我們國家猶如一所封閉的房屋突然打開窗子,種種新鮮事物接踵而至,讓我們應接不暇。80年代前期在農村,電視尚沒有普及,村裡基本只有一兩臺電視。我們那時追電視劇往往挖空心思,絞盡腦汁。在窗外偷看,趟水過河去鄰村,這些都做過。
  • 實拍80年代中國:滿大街根本看不到胖子,圖4是真正的萬元戶家庭
    【穿著六五式軍裝的士兵們】這是一組反映上世紀80年代中國社會民生百態的老照片。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的初期,此時人們的思想狀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80年代也是中國新舊變革的重要階段,社會經濟也有了較為快速發展,一批「萬元戶」開始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