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在越戰中援助南越秘史

2020-12-28 騰訊網

臺灣對南越的軍事援助,以幫助培訓政戰幹部為主

所謂「政戰」,也稱「心戰」,即政治作戰。在無法直接參加越戰的情況下,幫助訓練政戰幹部,成為臺灣對南越最重要的援助。

因美國不欲刺激大陸,故臺灣介入越戰的基本方式,是秘密派遣軍官團

越南戰爭爆發後,蔣介石多次試圖讓美國支持其「反攻大陸」,如在海南島登陸,斷絕大陸對北越的援助。但美國並不想刺激大陸進攻臺灣,進而導致美軍不得不與大陸直接開戰,故一再回絕蔣的要求。不過,蔣最終還是想法設法地介入到了越戰之中,其基本方式,就是向南越秘密派遣軍官團。

1954年,越南一分為二,北部為越南共產黨佔領,南部則建立越南共和國,由吳庭豔出任總統。1960年,吳廷豔訪問臺灣,「目睹官兵戰術精良,士氣高昂,且獲悉國軍官兵待遇不及越軍一半,感到十分高興與驚異」。吳廷豔請臺灣派遣一名將軍到南越,協助整軍。臺灣當局命政工幹部學校校長王升為團長,率「奎山軍官團」赴越。為防止美國幹預,臺灣軍官在南越一律著便裝。

王升制定了「奎山軍官團工作預定計劃」,創辦政治作戰研究班,進行幹部培訓。吳廷豔親自主持開班儀式,越南文武官員、各國使節都來祝賀。研究班除王升講授人位主義外,還開設有政治作戰研究、反共戰略研究、政戰參謀業務、保衛工作、政訓工作、監察工作、心理學、心戰工作、民運工作、福利工作、演講技術等課程,總計440課時。

軍官團在南越之待遇,基本上是在倒貼。據當事人陳耀祖回憶,「我們在越期間,每月辦公費僅美金20元,僅是支應春節犒賞本團聘僱之當地工作人員,就超過了全年的費用,所以日常一切費用,全由團員捐獻。團員每月生活補助費為美金180元,除去每月捐助辦公費50元,分攤夥食費30元,剩餘1百元全部充作交通、郵電等零用金。」…[詳細]

王升認為,南越投降人數極少,而戰死者多,乃臺灣援越工作之成功

1963年阮慶發動政變,推翻吳廷艷后,依舊請求臺灣派遣軍事顧問團。臺灣成立「中華民國駐越軍事顧問團」,以鄧定遠為首任團長,全團15人。顧問團主要任務包括「協助越南共和軍建立政戰制度、訓練政戰幹部、推動全般政戰業務、編訂各項政戰法規與書籍」。顧問團還為南越部隊提供戰略諮詢、協助改造政治犯、搜集越戰資料作為「反攻大陸」的參考等。

南越的政戰制度基本建成後,顧問團往南越政戰總局、各戰術區司令部、海空軍司令部派駐顧問,人數增加到31人。1966年,臺灣與南越籤訂《中越軍事協定書》,顧問團改名「『中華民國』駐越軍援團」,歸「自由世界軍事援助政策委員會」節制。

1993年,王升接受西方媒體採訪時,以越戰結束前幾年,南越投降人數極少,而很多軍人戰死為例,說明臺灣在南越建立的政戰制度「可謂十分成功」。…[詳細]

1960年,蔣介石在臺北會見吳廷豔。

臺灣遊擊隊、特種兵,也曾秘密參與對北越的偵查、作戰

臺灣雖被美國嚴格限制,使其無法直接派軍參與越戰,但私下還是有一些臺灣軍人以遊擊隊或僱傭兵的身份出現在越南戰場上。

在南越華僑聚集的海燕特區掛有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國民黨軍秘密參與了中情局以「支持南越反北越地下活動」為目標的「34A計劃」。美軍通過這個計劃,將南越情報人員送往北越,搜集情報。1964年,北越抓獲了17名「美國—蔣介石間諜突擊隊員」。突擊隊員供稱,他們屬於「美—蔣情報部門」,奉命偽裝成漁民,前往南越從事破壞活動。

在南越境內的「海燕特區」,還有一部分國民黨軍。海燕特區是南越政府為華僑劃出一塊土地,地處南越最南端金甌角的狹長半島上,周圍是越共佔領區。1963年曾到海燕特區採訪的蘇玉珍回憶,特區內有國民黨遊擊隊,區內升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而不升南越國旗。特區內用很多中文書寫的「反共」標語,使用國語。…[詳細]

臺灣特種兵以美軍僱傭兵身份在叢林中從事偵查任務

臺灣的國民黨軍還作為美軍的僱傭兵出現在越南戰場上,負責偵查「胡志明小道」。所謂「胡志明小道」是越共開闢出來,支援南方「民族解放戰線」遊擊隊的一條走廊,途徑寮國、柬埔寨的叢林地帶。因北越軍隊素質不高,而臺灣特種兵擁有相當作戰能力,且與越南人同屬黃種人,便於隱蔽,所以美軍重金招聘臺灣軍人。

為免於給外界以臺灣參戰的印象,美國只通過臺灣情報部門,招募特種兵。赴越人員在領取原有軍餉外,還能獲得美軍給予的每月500美元薪水。凡赴越作戰人員,只要在九個月後沒有戰死,就可以回歸家鄉。在這九個月中,每個人還能獲得為期一周的假期,免費搭乘美國班機,週遊世界。

與優厚待遇相對應的是任務的危險性。赴越人員首先要接受美軍教官為期一個月的秘密培訓,隨後以小組為單位,搭乘C—123運輸機先在西貢著陸,簡單休整後飛往任務目的地——北緯17度附近的叢林地區。

這些臺灣特種兵的裝備包括M16步槍、90手槍、數百發子彈、數顆手榴彈、刺刀、圓敲和水壺等等,每組人員還要共同攜帶夜視鏡、照明燈,以及手搖發電機等物品。特種兵小組需憑藉一張作戰地圖,在渺無人煙的叢林中,與隨時出沒的北越遊擊隊,及各種毒蛇、猛獸搏鬥。

他們的任務是偵查北越炮兵陣地、彈藥庫等,不得進入村莊,與他人接觸。每天只能在約定時間,與友軍進行聯絡。特種兵沿胡志明小道摸索前進,一旦發現北越軍蹤跡,要先行跟蹤,等敵人停下時,立刻呼叫空中攻擊。

為美軍服務,後勤補給是比較有保障的。需要什麼物資,只要發一通電報,在夜間即能收到空投。所以有臺灣赴越特種兵回憶,「有時候自己也覺得,為美軍做事比為國民黨軍做事待遇高得多,能夠得到應有的福利和享受。」臺灣特種兵參與越戰是在極為秘密的情況下進行的,其更多細節,至今不為人所知。…[詳細]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臺灣特種兵。

臺灣在武器、飛機、艦船、醫療等方面對南越提供了大量援助

臺灣對南越援助內容廣泛,幾乎包括了作戰所需的方方面面,但是直接的武器援助則微乎其微,只有2萬枚手榴彈。

臺灣選派飛行員與運輸機,在南越執行空投間諜任務

1963年,美國中情局在臺北的代表納爾遜向蔣經國表示,甘迺迪總統希望將援助臺灣的3架C—123運輸機,「於必要時能將該項飛機用於越南方面執行特種任務」。在此期間,「該項飛機仍由貴方機員駕駛,並在臺維護。」臺灣派出的援越空運分隊,由空軍34中隊(即「黑蝙蝠中隊」)成員組成,初期共有飛行軍官7人、機械師3人,名義上屬於「中華航空」,實際上歸臺灣駐南越軍事顧問團直接領導。

在協助南越空運物資的同時,援越飛行隊還要配合美軍向北越後方空投人員、物資進行滲透,執行電子偵測等特種任務,每3-6個月由臺灣當局的空軍總部派一架飛機到南越換防,使援越人員能輪替返臺,飛機也能進廠維修。臺灣「國防部」統計,在「北越炮火的攔擊下,協助美國完成當時所需任務,共犧牲40位空軍精英的寶貴生命和近十架的飛機」。

臺灣還與南越籤署「空運協議」,雙方飛機往返臺北和西貢之間。由於經貿、貨物和人員的來往頻繁,當越共發動新春攻勢時,臺灣方面極為關注,臺北駐越「大使」胡璉親自前往西貢的華埠堤岸市了解戰況。宋美齡發起援助南越難民活動,募集白米、衣物、肥皂、毛巾和罐頭食品等上萬噸運往西貢。…[詳細]

1964年,蔣介石接見臺灣駐越軍事顧問團。

臺灣對南越的援助內容很廣泛,但直接的武器援助很少

臺灣給予南越艦船支援,幫助疏散難民。1965年,南越「鑑於越共加緊破壞交通,沿海難民供應及救濟工作極感困難」,向臺灣請求艦艇援助。美國駐臺「大使」得知後,通報臺灣當局,讓他們不要援助「海軍登陸艇」,而改以商船。臺灣沒有聽從美國意見,向南越派出4艘無武裝的機械登陸小艇(LCM)。

為緩解南越港口的擁擠狀況,1966年美國主動要求臺灣派出戰車登陸艦(LSL)兩艘支援南越。登陸艦以借貸方式租給美軍使用,船上懸掛美國國旗,臺灣船員著便裝,歸美國海軍統一指揮。一年後,美國按約將兩艘登陸艦歸還臺灣。

武器方面,臺灣曾援助給一批手榴彈。臺灣給予南越的直接武器援助很少,有資料可循的只有40式手榴彈2萬枚。為防止被美國指責參與越戰,臺灣在將這批手榴彈轉交南越軍方前,把印有裝備參數的「諸元卡」抽出,換上越文版。

臺灣對南越農業、醫療也有援助。在南越政府的邀請下,臺灣當局還派遣過一支由10名醫生護士組建的醫療隊,工作範圍主要在南越中部的平順、平綏和寧順等省份。該醫療隊同樣歸由軍事顧問團領導。截止至1965 年5月,臺灣總共向南越派出的還有86人組成的農業援助小組、9人的電站維修隊。

臺灣是越戰美軍的主要休假地,同時提供武器維修服務。20世紀60年代以後,臺灣當局接納了大量從西貢撤離的美國軍事人員及外交官的家屬,讓其在臺享受各種優遇。同時因為臺灣具有相當高的科技水平,開展了「協修運動」,幫助美軍維修了大量在越南受創的武器裝備。至越南戰爭結束為止,臺灣總計為美軍維修了各種輪型車輛14654輛、M113裝甲車910輛、叉動車1194輛,以及其他各種裝備187892件。…[詳細]

臺灣派出參與越戰的C-130型運輸機。

參考資料:《越戰憶往》、黃宗鼎《越戰期間中華民國對越之軍援關係》、宮常《臺灣駐越「建設顧問團」》、高智陽《寂靜的雨林:國民黨特種部隊在越戰戰爭中的秘密行動》、高智陽《臺灣介入越戰秘辛》、陳長偉《臺灣與越戰》、秦風《歲月臺灣》等。

結語

1973年,南北越籤署「巴黎和平協議」,在南越的外國軍事人員全部撤出。臺灣援越人員則改以「駐越建設顧問團」名義留下。1975年,西貢陷落,「建設團」始全部撤離。稍後,南越政權滅亡。

相關焦點

  • 越戰結束40周年︱西貢的「陷落」與「解放」
    在此期間,曾被羅斯福寄望為「第四個國際警察」的蔣介石政府敗走臺灣,東南亞各地民族獨立運動和共產主義運動交織。美國的全球利益受到共產主義威脅,美國對法國及其操縱下的傀儡國家——「越南國」(State of Vietnam)的援助也順理成章。       然而,法國終是扶不起的阿鬥,1954年5月8日,法軍在奠邊府戰役中一敗塗地,法國首相請求全面停火,進行和談。
  • 越南內戰,臺灣想興風作浪,美國沒有允許。最終臺灣給了什麼支援
    越南戰爭爆發後,蔣介石多次試圖讓美國支持其「反攻大陸」,如在海南島登陸,斷絕大陸對北越的援助。但美國並不想刺激大陸進攻臺灣,進而導致美軍不得不與大陸直接開戰,故一再回絕蔣的要求。不過,蔣最終還是想方設法地介入到了越戰之中。
  • 橡樹 | 越戰:常風行動——最後的撤退
    老虎鉗行動中撤退的南越兒童。4月18日,在福特總統、基辛格博士和馬丁大使聯合提議下,美國國會召開緊急會議,同意撥款2億美元,用於撤離在南越的美國人以及「符合條件」且「處於危險中」的越南難民。是夜,被北越頭腦們恨得牙癢,誓言要活捉歸案的南越前總統阮文紹神情悽惶。他和家人在中情局官員的陪同下,登上了一架飛往臺灣的飛機。這時,第76特遣艦隊抵達西貢外海,並開始向西貢及西貢以南的各個主要港口前進。26日,美國司法部籤署文件,特別批准了13000名越南人的避難申請。
  • 香港電影中的越戰難民
    >香港電影中的越戰難民文/脫脫不花就像關公像前標配關平、周倉一樣,《賭神》系列的電影海報和90年代風靡大江南北的雜誌招貼畫中,賭神高進的身旁除了徒弟賭俠小刀、賭聖阿星,一定還站著一位單手持槍的面癱殺手,這就是越南人龍五。
  • 美軍越戰把越南打的僅剩女人,為什麼越南戰後還這麼囂張,原因很簡單
    到1975年越戰結束時,戰爭給越南留下了一片滿目蒼夷的土地和88萬孤兒,100萬寡婦,20萬殘疾人,20萬妓女。人口比例嚴重失調,越南1955年人口2500萬,1960年3100萬。越戰20年減員約400萬人,近半數男性死於那次戰爭。可以說只剩下女人了。 越南實現南北統一,帶著越戰趕走美帝的光環,越南自稱是除了美、蘇以外「沒打過敗仗」的「世界第三軍事強國」。
  • 越南親密盟友,越戰拼死幫助越南大戰美軍:結果遭越南反手一刀
    在十年越戰當中,打窮了三個國家,也打富了三個國家。在美軍與越南的十年戰爭當中,第一個打窮的國家就是越南,越南戰爭造成越南160萬人死亡和整個中南半島1000多萬難民流離失所。如果再包括,法越戰爭在內,在持續30年的戰爭還造成了500萬平民的死亡。
  • 越南統一戰爭:北越是如何滅亡南越的?
    美國:我太難了》這篇文章中,說過南越滅亡的內部原因,比如腐敗、鬆散、內耗等,今天說說外部原因,看北越是如何打垮南越的?篇幅有限,本文只梳理政治脈絡,不談戰役細節。尼克森與基辛格美國鐵了心要從越南撤離,尼克森、基辛格多次向南越總統阮文紹施加壓力:你不同意,那就是阻礙和平,美國將立即中止對南越的經濟援助和軍事援助。
  • 1975.4.23越南戰爭正式結束,數百萬南越民眾投奔怒海
    但是沒想到戰爭如此順利,當戰役進行到4月的時候,雖然有些南越軍隊頑強抵抗,但是大多數驚慌失措奪路而逃。北越已經進逼著南越首都西貢,而北越希望能在5月前拿下西貢滅亡南越,所以將最後攻打西貢的行動代號是「胡志明戰役」。美國總統福特4月7日呼籲國會重新考慮援助南越,對南越進行緊急支援,但是國會並不同意。這一次,南越人只能靠他們自己了。
  • 南越首都,大逃亡
    當時所有人都明白了,軍隊潰逃、總統辭職,南越政權已經日薄西山。北軍一路勢如破竹般抵近了南越的權力中心——西貢,這座傀儡首都中已是人心惶惶。在一波又一波的謠言擴散之中,恐懼吞噬了西貢市內的各個階層,尤其是南越軍官、天主教徒、知識分子及資本家等據稱要被「徹底清算」的群體。一個字,跑(圖片:Wikipedia)▼
  • 港片中的越戰難民:殺手龍五的前世今生
    阮民兆即阮文紹,南越政權末代總統,1975年4月21日發表辭職聲明後,逃亡臺灣,後往美國,丟下他所有的平民和軍隊。一周之後,北越政權統一越南,越戰結束。龍五就是被阮總統拋棄的南越軍民中的一個。難民營中,既有南越人,也有北越人,兩股勢力水火不容。在《賭神1》中,龍五第一次出手,是面對「南哥」派來暗算高進的打手。在得知對方來自北越後,龍五將其扔出了正在行駛的列車,血肉模糊。高進上前詢問:——都是越南人,幹嘛出手那麼重?——他是北越的。南北越難民的械鬥事件絕非向壁虛造。
  • 越戰美軍繳獲的戰利品,大米袋上印著美國廠商標誌,到底誰更尷尬?
    1966年,越南戰場,美軍利用直升機快速突襲,成功佔領了一座北越遊擊隊設立在叢林中的營地。 越戰期間,美國向南越援助了大量食物,很可能就是某些腐敗官員中飽私囊,暗中扣留一部分大米,賣到附近國家的黑市裡,而北越有從黑市收購這些大米,於是美國的救濟糧進了遊擊隊的肚子,養足力氣與美軍戰鬥
  • 橡樹 | 越戰的兩張照片和照片外的白左的故事
    這是60年代的西貢街頭上的南越時髦女郎。人們多在文革宣傳資料,好萊塢越戰大片中,泛泛認知這一早已消失的國家。於是,也就習慣了南越渾身貼滿的政治腐敗、軍事無能、民怨鼎沸、傀儡政權等等標籤。不過,南越在越戰中確實站位非常尷尬。
  • 看一看中國當年為什麼要援助越南?
    在越南抗美戰爭中,我國更是開啟了長達11年的援越,先後向越南提供總值超過200億美元的軍事裝備和經濟援助,幫助越軍培訓了大批軍事技術人員。我們還向越南派出防空、工程、鐵道、掃雷、後勤保障部隊共32萬餘人,為此付出了4200多人身負重傷,1100人陣亡的代價。
  • 越戰經典照片背後的故事
    越戰影像資料中,在美國人乃至全世界留下強烈印象,甚至對社會觀念有極大衝擊的,莫過於如下兩張照片:美聯社記者亞當斯抓拍的照片中,一位便衣警察二話不說掏出手槍擊斃一名被捕的男子;美聯社記者黃幼公抓拍的照片中,一名越南小女孩在轟炸中赤裸著身子驚恐奔逃,幾位疑似「美國大兵」的軍人在身後追逐。
  • 臺灣名嘴:美軍傳奇狙擊手「白羽毛」在越戰中大顯神威!
    臺灣名嘴:美軍傳奇狙擊手「白羽毛」在越戰中大顯神威! 原標題:臺灣名嘴:美軍傳奇狙擊手「白羽毛」在越戰中大顯神威!
  • 「越南-胡志明市」那把十字路口的火,燒垮了南越政府
    57年前越戰期間的西貢市區幹道上,這一幕震懾了圍觀的人群,也震懾了全世界,撼動了南越政府領導人的地位,然後接著開啟了南越時局動蕩、美軍介入越戰,越南的未來顛覆之勢一去不復返。紀錄這一幕的攝影作品被稱為《The Burning Monk 燃燒的僧侶》,同樣是越戰期間很有名的照片之一,美聯社記者Malcolm Browne以這張照片獲得隔年的普立茲獎。
  • 援越南越中友誼宮項目對外補充合同正式籤署
    7月14日上午,經中國商務部批准,雲南省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援越南越中友誼宮項目負責人陳志與越南友好組織聯合會副主席敦俊峰正式籤署《援越南越中友誼宮項目對外補充合同》。我駐越南大使館胡鎖錦經商參贊,越友聯辦公廳副主任阮青松等出席上述籤字儀式。
  • 越戰(中):56萬美軍攻打越南還轟炸我國,32萬解放軍抗美援越
    前面我們講到,越南戰爭主要分為五個階段,其中第一個階段和第二個階段,主要是北越和南越的鬥爭,而在實際較量的過程中,南越就落入了下風,這迫使美國加大了對南越的支持力度,主動製造「北部灣事件」,對北越進行海上襲擊,這將越南戰爭推向了頂點,便將越南戰爭推向了第三個階段。越南戰爭的第三個階段,就是美國直接參戰,與北越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進行戰鬥。
  • 奧斯卡名導史派克李的越戰啟示錄,在黑人平權運動中瞻望美國理想
    這是縹緲的登月計劃,人類對外太空虛無的想像;而越南戰場中流血、送命的軍人,則是血淋淋的真實─ ─ 兩相對比之下,當時美國的登月輝煌、軍備競賽中的勝利,與越戰的失敗並置,更顯諷刺,這是史派克李熟稔剪輯的力量,送給觀眾一記當頭棒喝。
  • 40多年前越戰照片中的女孩,現在怎麼樣了?
    (攝影:黃幼公/  地點:越南西寧省/  時間:1972/  獲普立茲新聞攝影獎)越戰女孩潘金福43年後傷疤得痊癒-紀錄短片照片中的女孩叫潘氏金福,當時才9歲。 9歲女孩親歷戰爭的恐怖 1972年6月8日,在距西貢25英裡的壯龐地區,北越和南越軍隊已經對峙了3天。對峙的僵局必須打破,南越的空軍應召前往支援。快到中午的時候,南越空軍的兩架老式轟炸機開始在壯龐上空盤旋,當時村子裡的大部分村民都已經逃到寺廟的避難所,其中包括9歲的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