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是臨陣受命替長津湖挑大梁的,從拍攝到製作周期一共兩個月。但是集結了國內近幾年來票房最高的大咖導演和演員們。
電影讓人數度落淚,中國戰士英勇無畏、不怕犧牲、堅韌不拔、家國情懷,這些都是完美的體現。 為了過河,為了按時到達戰場,為了勝利而努力,尤其是看著戰友不幸時那種無助、那種憤恨、那種熱血,每每看到都讓人潸然淚下。
影片本身的故事並不複雜。我軍大部隊要渡河參加金城戰役。金剛川水深湍急,架橋通過是唯一的選擇。美軍則出動各式偵察機轟炸機炸橋。於是在1953年7月的這個下午,傍晚,午夜,凌晨,美軍一次次炸毀那座木製的小橋,然而每當他們的飛機拉高離開時,卻發現橋又修好了……
三幕視角講述完畢,故事來到了最後一幕:終極大bossB29轟炸機來到了金剛川上空,然而我們唯一可以對其進行打擊的兩門高射炮和炮手均已犧牲。巨大的轟炸機扔下漫天的炸彈後,飛行員得意洋洋的對塔臺說,那座橋終於completely destroyed。
然而,奇蹟真的再一次發生了。鏡頭借著飛行員的眼睛由遠及近推到我們面前,原來志願軍們跳入水中以身為樁,以肩為路,搭起了一座人橋。於是,在敵人鋪天蓋地的炮火中,在「一條大河波浪寬」的鋼琴背景樂中,在戰士們奮勇向前的身影中,每個觀眾必定眼含熱淚,心中都必然響起那句我們所有人從小就會唱的歌,「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這段歷史應該被更多人清楚的銘記,至少留出一部電影的時間去回顧歷史、去理解戰爭。
電影沒有我想像的類似血戰鋼鋸嶺那種慘不忍睹的戰爭場面,但依然很震撼人心,因為那是真實發生在一群為了戰爭勝利而前僕後繼的最可愛的人身上可以想像,在建國初期,經歷了八年抗日,四年內戰的中國,物質極度匱乏,軍事能力極度落後的情況下,能夠決定去抗美援朝是多大的勇氣。
為了一座橋,擰成一股繩,你炸我修,沒有材料,就搭起人橋。電影中最感動我的場景是張排為了吸引敵方的轟炸機,他大喊「點火!」,身邊的小夥子們愣了幾秒鐘,而後面帶微笑,眼神堅定地去點燃火堆。
最喜歡的各種航拍角度以及運鏡,但是也可以看出確實是時間緊任務重,作為一部抗美援朝紀念日的獻禮片。
很多網友都期待在這部電影裡看到點不一樣的東西,現在的戰爭片演到最後總會出現「倡導和平」的價值觀,但又不引導觀眾思考這場戰爭的意義在哪裡,這是老美一貫的態度。從電影《拯救大兵瑞恩》到美劇《兄弟連》,從老片《第一滴血》到新片《血戰鋼鋸嶺》,處處充滿反戰的思考。但在現實生活中,80%以上的戰爭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當真是既當婊子,又立牌坊。
你把軍艦開到其他國家門口,甚至直接在人家土地上駐兵,你當然倡導和平了。但是對於受到壓迫和被分裂的國家和民族,需要一場戰爭,哪怕肝腦塗地,也要豎起脊梁。這一點這部電影做了很好的詮釋。
致敬在抗美援朝中我們所有的英雄,用生命拼搏,為了老百姓能過上好生活。如今的太平盛世,更應該銘記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