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時候,英雄都是保衛祖國人民的力量,推動時代進步的力量,展現民族風採的力量。英雄不問出處,他們說著各個地方的方言,英雄不論男女,他們工作在戰場的各個環節。他們也許是老鄉,但戰場上他們沒有打招呼的機會,他們能聽到鄉音就已經很滿足了。
一首《英雄讚歌》,將兩部電影自然地聯繫在一起。這是電影《英雄兒女》的插曲,發行於1964年。這首歌以內蒙古民歌《巴特爾陶陶呼》為藍本加以發展完成,發行五十多年來,每次聽到這首歌人們就會想起英雄王成,從今以後人們唱起這首歌,人們還會想起老關,想起張飛。每次聽到都會熱淚盈眶。
2020年,這首歌作為電影《金剛川》的主題曲再次發布,由歌手譚維維演唱。歌曲原汁原味,譚維維用滿腔的熱情唱出大氣磅礴的壯美,讓人聽得心潮澎湃。伴隨著她的歌聲,電影院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2020年,管虎導演徹底開掛,《八佰》的硝煙尚未散盡,《金剛川》又火爆上映。兩大百億票房影星張譯、吳京主演。 張譯在《八佰》中扮演膽小懦弱的反面角色老算盤,《金剛川》徹底暴露他的猛男屬性。
誰是最可愛的人,就是我們的志願軍戰士。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這一支志願軍隊伍將以血肉之軀修補戰火中的木橋。管虎等三位導演的作品告訴我們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金剛川上的這座橋是這隊志願軍走向勝利的唯一通道。敵人自然也盯上了這座橋,不斷地出動偵察機、戰鬥機炸毀這座橋。你炸我修,我修你炸,雙方在此處展開激烈的戰鬥。
張譯和吳京扮演高射炮隊伍的班長和排長,他們本是師徒倆,兩人平時會拌嘴,但情同父子。每個人都想把對方安排在安全的地方,把自己暴露給敵人。但他倆究竟誰聽誰的呢?是徒弟聽師父的?還是下級聽上級的?他們分別操縱兩架高射炮,一架在明處,一架在暗處,雙方合力消滅敵人的偵察機和轟炸機。相對於敵軍機的先進性,我們的高射炮性能比較差,命中率很低。
兩位百億票房演員,把兩位英雄人物徹底演活了。張譯在兩個高射炮陣地來回穿梭,他的表情每一次都不一樣,他的速度他的節奏,與面臨的困難程度都非常吻合。他的最後一次穿梭,讓人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戰爭的慘烈與殘酷。
另有一位百億影星鄧超友情出演,扮演步兵連長高福來。他臨危受命,和弟兄們一起作為工兵連的候補隊伍,隨時根據需要加入到搶修木橋的戰鬥中。這些鐵漢子「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這就是我們的戰鬥英雄,只要他們要過橋,就沒有人能夠阻擋。敵人可以一次次炸毀大橋,但無法炸毀他們修橋的決心。
適逢抗美援朝出戰70周年,讓我們一起走進影院,回顧那場驚心動魄的大戰,一起合唱《英雄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