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摸摸頭》:12個真實卻又傳奇的故事,讓我流著淚看完

2021-01-10 精讀君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

有人說,因為讀萬卷書,所以要行萬裡路;有人說,是從一個你待膩的地方到別人呆膩的地方去;還有人說,是為了躲開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思緒......

《乖,摸摸頭》這本書想要講給你聽的是發生在拉薩、麗江、大理的12個傳奇故事,讓你捨不得一口氣讀完。

01

我有一碗酒,可以慰風塵

這是一個關于越戰老兵的故事,這也是一個比烈酒還烈的故事。

老兵有家叫「老兵燒烤」的店,一度被《孤獨星球》雜誌列為環球旅行之中國雲南麗江站最值得體驗的地點之一。

老兵曾是偵查營營長,歷經槍林彈雨,是從死人堆裡爬起來的,20世紀80年代初的國境線上,他是戰鬥英雄。

老兵將多年來的盈餘變成了數家客棧院子,將客棧院子變成了幾百萬元的現金。

又用幾百萬的現金招募了一堆退伍的消防兵,買了宿舍營房、專業滅火器材以及四輛消防車。

越南戰場死裡逃生後的第29年,老兵傾家蕩產,以一己之力組建了一支消防救援隊——全國唯一一支個人組建的消防救援隊。

他用他的方式守護著這個世界。

在那個早已遠去的年代裡,人們價值觀雖單一,卻樸素而單純地崇尚奉獻。

02

唱歌的人,不許掉淚

很多年前,有幾個音樂朋友曾背著吉他、手鼓、冬不拉,一路唱遊,深入西北腹地採風。

有個老人問了一句話:你們這些唱歌的人,都是靠什麼活著的?

三五個漢子沉默不語,涕淚橫流。

一百個人有一百種回答,最後一次問這個問題時,得到的回答最特殊。

這是個未完待續的故事,裡面有金三角的連綿雨水,孟定的香蕉園,新千年的建築工地.....

故事裡有窮苦窘迫、顛沛流離、渺茫的希望、忽晴忽雨的前路,還有一把紅棉吉他和一個很想唱歌的孩子。

這個孩子最大的願望,不過是想一輩子唱歌,同時靠唱歌養活自己。

17歲那年,阿明聽從父親的安排,為了每天25-30元的工錢,來到金三角給佤邦政府修建一座軍校。

常常飢餓難忍,常常被毒辣的太陽曬傷。

下雨無法施工時,阿明便會步行十多公裡去小鎮上遊走。

阿明在佤邦待滿一年的時候,老天送了他一份禮物——草叢裡撿到的一部隨身聽。

他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錢,在一個湖南人的地攤前選了一堆磁帶。

這算是阿明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了。

阿明常常在想:「我要怎樣去做,才能像他們一樣,一輩子靠唱歌去生活?」

工程結束後,阿明領到了一部分工錢,在湖南人那裡買了人生中第一件樂器——國產廣東紅棉吉他。

後來阿明回到中國賣過衣服、去過孟定管理香蕉園、遇過一個說「彈琴唱歌沒用,不能養活人」的小孩、給傣族村寨唱過歌。

再後來,阿明一路向北流浪,邊走邊唱,一唱就是許多年。

在某年某月某夜,雲南麗江大研古城一街文治巷,大冰的小屋。

阿明流浪到了這裡,並留在了38號酒吧,一待就是數年。

阿明的歌聲流淌過耳朵,夾雜在其他酒吧勁爆的曲聲中,安靜又獨特。

大冰第一百次問出那個問題:「你們這些唱歌的人,都是靠什麼活著的?」

阿明沉默了一會兒,講了自己的故事,也留了一個問題:「像我這種唱歌的窮孩子,到底應該靠什麼活著呢?」

你我都明白,這從來就不是個公平的世界。

人們起點不同,路徑不同,乃至遭遇不同,命運不同。

有人認命,有人順命,有人抗命,有人玩命,希望和失望交錯而生,倏爾一生。

是啊,不是所有的忍耐都會苦盡甘來,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會換來成功。

他人隨隨便便就能獲得的東西,於你而言或許只是個夢。

可是,誰說你無權做夢?

03

聽歌的人不許掉眼淚

那是一場特殊的離別。

那個女人叫兜兜,眉目如畫,那時候兜兜歪坐在炭火旁,頭倚在叫大樹的男人肩頭上。

他們在麗江的最後一夜,兜兜拿出一支錄音筆,擎在手上錄了那首《烏蘭巴託的夜》。

大冰自此再也沒有見過兜兜。

有一年有個從西安來的客人說,西安有家酒吧和大冰的小屋一模一樣。

後來一個男人推開了小屋的門,那是大樹,兜兜呢?

他靜靜地說:「兜兜不在了。」

兜兜和大樹的那次麗江之旅,是她此生最後一次遠遊。

大樹和兜兜最初是異地戀。

大樹工作在廣州,兜兜那時在做獨立撰稿人,居住在西安。

兩個人的緣分始於一家徵婚網站。

他們並沒有在最好的年紀遇見彼此。

兜兜遇見大樹時已近30歲,大樹已過不惑之年。

他們在虛擬空間裡一見鍾情。

這份感情好比煲湯,他們細火慢燉,一燉就是三年。

只是命運前一秒還歲月靜好,下一秒就海嘯山崩。

2008年兜兜被確診為癌症晚期。已是不治之症,從那一天起,她的生命進入倒計時。

她坦然接受了這一現實,她撥通了大樹的電話,堅決地選擇了分手,並斷絕了一切聯繫方式。

六小時後,大樹飛抵西安。他用力地砸門,大聲地喊,半跪在地上緊貼著門板不停地央求。

他沒能敲開兜兜的門。兜兜沒想到的是,大樹也只給自己剩下一種方式。

一個月後,大樹辭掉了廣州的工作,將全部家當打包搬到西安。他百般打聽,來到她的病床。

2009年,兩人在西安結婚。

事情變得簡單起來了:死神給你指明了道路的終點,但愛人在身旁說:來,我陪你走完。

這條路好像忽然也沒那麼艱難了。

有一天,兜兜說:「大樹,趁我還走得動,我們旅行去吧。」

兜兜此生的最後一次旅行去的麗江。

兩人離開麗江後,大樹在西安造了一個麗江。

仿造大冰的小屋,一樣的格局,一樣的氣場,一樣的音樂,一樣的牆壁和燭臺。

兜兜最後的時光就是在這裡度過的。

大樹留在了西安,守著那家店,直到今天或者永遠。

兜兜天上有知,一定始終在含笑看著他。

你曾經歷過多少次別離?

上一次別離是在何年何月?誰先轉的身?

離去的人是否曾回眸,是否曾最後一下深深地看看你?

每個人的每一世總要經歷幾回錐心斷腸的別離。

04

結尾

真實的故事自有萬鈞之力,《乖,摸摸頭》講述了12個真實的故事,除了老兵、阿明、大樹與兜兜,還有南方姑娘「雜草敏」的漂泊故事。

還有命運悲苦的小松獅與那個善良女孩的過去。

以及「屌絲男士」大鵬曾經獨自經歷過漫長的黑夜、拉薩傻姑娘妮可、木頭與馬尾那對令人匪夷所思的一男一女。

還有椰子姑娘漂流記、風馬少年、成子與豆兒的因果情緣、哈奇士師弟昌寶。

這是12個關於愛與溫暖、關於奮鬥與孤獨的故事,更是與你我朝九晚五的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是的,我看到了,看到了那些你永遠無法去體會的生活,看到了那些可能你永遠都無法結交的人。

作者:肖燕青,信息技術行業。因興趣愛好廣泛,所以業餘常常忙活於讀書、寫作、跑步、吉他,並放言要成為一個才貌雙全,德藝兼備的女子。

相關焦點

  • 乖,摸摸頭——大冰
    ,這是《乖,摸摸頭》這本書扉頁上的一句話。我喜歡寫真實故事的作者。是的,我要給你介紹的這本書正是有多重身份標籤的大冰童鞋給你講述自己親身經歷的12個真實的故事。大冰,主持人,背包客,作家,歌手,酒吧老闆,遊牧民謠創始人之一,油畫畫師,手鼓藝人,禪宗弟子。
  • 《乖,摸摸頭》—我有一碗酒,可以慰風塵
    《乖,摸摸頭》是由主持人大冰所著,記錄了大冰十餘年的江湖遊歷,以及他和他朋友們的愛與溫暖的傳奇故事的書籍。他是山東人,有故事的人,野生作家、主持人、老背包客、不敬業的酒吧掌柜、科班油畫畫師、民謠推手、手鼓藝人、業餘皮匠、業餘銀匠、業餘詩人、資深西藏拉漂、資深麗江混混、黃金左臉、禪宗臨濟弟子……通過閱讀這12個真實的傳奇故事,或許會讓你看到那些你永遠無法去體會的生活,見識那些可能你永遠都無法結交的人。
  • 《乖,摸摸頭》|不羈而善良的靈魂
    他們的故事,永遠不應翻刻成你的故事。知道嗎?有時候你需要親自去撞南牆,別人的經驗與你的人生無關。同理,看我筆下的故事,與你腳下的人生也無關。——大冰《乖,摸摸頭》是由主持人大冰所著,這是一本記錄了大冰十餘年的江湖遊歷,以及他和他朋友們的愛與溫暖的傳奇故事的書籍。
  • 大冰:乖,摸摸頭
    再後來,她漂到澳大利亞的布裡斯班,在當地的華語電臺當過主持人。熱戀又失戀,訂婚又解除婚約,開始自己創業,做文化交流也做話劇,天南地北、兜兜轉轉、辛苦打拼。  不論身處何方,每年一條的簡訊,她從未間斷。  很多個大年初一,我收到那條四字簡訊後,都想回復一條長長的簡訊……可最 終都只回復四個字了事:  乖,摸摸頭。
  • 想要「乖,摸摸頭」嗎?可以嚮往這樣的生活,但別隨意嘗試
    每年大年初一大冰都會收到一條簡訊「哥你好好的」他總回,「乖,摸摸頭」。雜草敏,一個個子小小的南方姑娘,她是大冰主持的一檔節目裡的嘉賓。雜草敏的故事是《乖,摸摸頭》的開篇。開篇很吸引人,也確實吸引了我。很佩服雜草敏的勇氣,只因一句話便放棄一切,奮不顧身。「有些話,年輕的時候羞於啟齒,等到張得開嘴時,已是人近中年,且遠隔萬重山水」這句話不僅僅是大冰寫給自己,也是寫給每一位讀者的。對於作者大冰,其實我是陌生的。
  • 妞妞 乖 摸摸頭
    妞妞 乖 摸摸頭 2020-07-01 0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乖,摸摸頭》:大冰老師的書,給你講故事的書
    《乖,摸摸頭》:大冰老師的書,給你講故事的書其實我很喜歡聽別人給我講故事,可是童話對於我們來說還是太幼稚,而很暗黑的故事又不適合大家去讀,因為這樣會讓本來就喪的我們雪上加霜。因此其實一直都沒有遇見一本讓我覺得是一本講故事的好書。但是碰巧的是,室友買了大冰老師寫的書,全套。
  • 甜寵文:老婆我愛你,要比昨天多很多,老公你真乖摸摸頭
    甜寵文:老婆我愛你,要比昨天多很多,老公你真乖摸摸頭。大家好很高興和大家見面了非常感謝小可愛們在百忙之中點開小編的這篇文章,小編真的是榮幸之至。小編準時為小可愛們更新優質小說哦,避免小可愛們書荒,今天推薦給大家的甜寵文:老婆我愛你,要比昨天多很多,老公你真乖摸摸頭!
  • 《乖,摸摸頭2.0》且看大冰筆下的江湖
    最近看完了大冰的小說《乖,摸摸頭2.0》,第一次買大冰的書,是在他的抖音直播間買的,兩本書打折,就買了兩本拿來看看。書名中帶有2.0,就好像喝酒喝了2.0般,其實是初版的增補版。我對大冰的印象還停留在當年省臺主辦的《陽光快車道》裡面的主持人印象,後來好像還唱過歌,跑過江湖,出過書。一開始對他的書並沒有抱有多大的看頭,因為在我的標籤裡他就是個主持人,以前也在書店裡看見過他的小說,也沒想著翻開看一看,雖說他的書很暢銷。
  • 『書海無涯』大冰《乖,摸摸頭》,有夢為馬,隨處可棲
    這個世界當中無時不在上演著或偉大、或渺小、或驚心動魄、或感人肺腑的故事。也許,有些故事很是普通,就發生在你我身邊;也許,有些故事尚沒結束或結局差強人意,沒有虛構小說來得完美、浪漫。但,恰恰是這些真實的、有血有肉的人和事最接地氣、深得人心,讀後除了感動,還是感動。自2013年大冰出版第一本書,之後他每年一本,到今年2019年,七年的時間,他已經出了七本書。
  • 王亞博—《乖,摸摸頭》 You can make it.
    摸摸頭》水一旦流深,就會發不出聲音。只願以真實性情與人交往。前段時間看了一個電影《小王子》,這本書早在高中時候就已經讀完了,但依舊被電影打動。小王子少年時交了很多朋友,期間有個狐狸一直伴隨到電影結尾。朋友,有時候很像別人勸誡小王子的那句話。大抵是這個意思:「你和我做朋友,就相當於你將我馴服。可你日後有了新的朋友就會把我忘了。我承受不了剛剛習慣有你的時光就要面臨沒你的歲月。所以我們還是不要做朋友好了。
  • 一年一本,大冰摸摸頭2.0來襲,那些年等著他故事的人還在嗎
    就算是故事就此停止,那些虛擬故事中的人物、或者有些真實故事中的人物,他們都還有可以繼續生活下去的機會,他們還會有怎樣的經歷呢?大冰用「2.0」來回答了我心中這樣的疑問。乖,摸摸頭,然後再摸摸頭《乖,摸摸頭2.0》這大概算是一個看起來有點兒半生不熟的名字,對於很多年前翻看過《乖,摸摸頭》的我來說,這裡是一些故事的延續,它回答了我那個對所有故事都存在著的「然後呢」的疑問;對於新的讀者來說,它也完全可以當成一部完整的作品。
  • 支教志願者·向那些辛勤奉獻的人致敬《乖摸摸頭》·一
    如果有用或者喜歡的話,點個讚吧,如想了解更多,右上角可以關注「閱讀修身」。叔叔說:你覺得支教志願者和支教旅行者的區別是什麼?我一愣,支教旅行者。叔叔說:你應該對「支教志願者」這幾個字有個清醒的認知。捫心自問一下,你真的是去幫助那些孩子的嗎,還是去給自己的人生攢故事?或者是去尋找一份自我感動?支教是種責任和義務,是去付出,而不僅僅是去尋找,十一分服務於他人的工作,而不僅僅是一次服務於自我的旅行。真正負責任的支教志願者,不應該是一個只有熱情的支教旅行者。他接著說:我不反對你們的支教行為 但是如果可以的話 沉下心來在那些學校最起碼教滿一個學期如何?
  • 沒有哪一種生活是天生帶有原罪的·《乖摸摸頭》·四
    如果有用或者喜歡的話,點個讚吧,如想了解更多,右上角可以關注「閱讀修身」。城市有城市的便利,農村有農村的風景「由於『支教旅行者』和『支教志願者』事件(在上一篇有所述及),我的支教計劃就此擱淺,在青旅裡又住了兩天。
  • 讀點|乖,摸摸頭,一切都還好…過年讓我回到小時候
    可每到要過年,老家的名字「蒼山」便融入我這個中年遊子的心跳,且愈跳愈烈,催動著回家的腳步。一時,像個孩子。還未啟程,母親的電話就來了:「天冷,記得多穿點兒,騎車慢點兒,別急。」與囑咐當年趕著上學的那個毛愣小子一樣。等在院口的父母,遠遠望見我,第一句話就是:「咋又瘦了?」其實,我長了不少肉呢,可在他們眼裡總是瘦。瘦,就多吃。
  • 電子書下載|《乖,摸摸頭2.0》《看不見的愛》《整個巴黎屬於我》
    《乖,摸摸頭2.0》作者:大冰出版:2019-10評分:6.5薦語 | 他們是大冰身邊的江湖,是他江湖裡真實存在著的發出微微光亮的逐夢人。他們讓我們相信,我們沒有那麼孤單,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在過著我們想要的生活。
  • 《乖,摸摸頭》:跳脫生活的束縛,你敢不敢?
    那個時候山東臺幾個頻道,不管什麼時間隨便換一換,總能看到他。何謂紅的一塌糊塗,我想大概就是如此。後來住校念書,也就很少看電視,直到多年後看到一本書,藍色的封皮,陪著可愛的照片,名字有些怪,作者叫大冰。看到封皮的配圖上那張作者的照片,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搜索記憶,沒想到真的是他,那個曾經紅極一時的大冰。
  • 暢銷書40年:從《紅高粱》到《乖,摸摸頭》
    1972年9月,《鹿鼎記》在《明報》上刊完最後一節,金庸宣布封筆。十年後,金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在大陸地區發行,小說也隨之暢銷。但從名聲上看,汪國真是國內最後一個輝煌的詩人。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海子和顧城先後自殺,詩歌的時代一去不返。之後,幾乎再沒有詩集成為暢銷書,各類小說幾乎完全佔領了書店。80年代中期,王朔開始在雜誌上連載自己的小說。王朔說:「那時我看人是有個尺子的,誰讀瓊瑤金庸誰就叫沒品位,一概看不起。」
  • 只要少女心不滅,就有看不完的摸頭殺
    最近不少影視劇大熱,我的朋友圈炸出了一個個平素無比低調淡定的朋友,隨著幾個名字幾個畫面就暴露了自己內心火熱而瘋狂的另一面。
  • 微信「拍一拍」,很像情侶之間浪漫的「摸摸頭」
    我平時沒有刷微博的習慣,那天趕巧了看到這個推薦,盯著那篇文章看了半天,不太解其中意,退出去登上微信,看群聊裡已經有顯示」某某『拍了拍』某某「。好奇心驅使,再一次回到微博上,盯著那篇文章研究,發現其中一句話是這麼寫的:」不論是否打開微信,都不會接,收到『拍一拍』產生的震動反饋。「這就有點神奇了,那麼,這個功能的作用到底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