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31日,莊河北部山區突降暴雨,農戶房屋大面積受災。人保財險大連莊河支公司立刻組建起一支40餘人的查勘理賠隊伍,分成20組,分別趕往各個村鎮。莊河市長嶺營銷服務部經理劉德柱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員。
當劉德柱趕到受災最重的橫道河村某農戶家時,眼前的一幕讓他驚訝又心疼:院子裡仿佛成了河道,滿牆的爛泥,家電、家具、糧食或被水衝走,或泡在了水裡……面對此景,劉德柱立刻查勘、盤點、拍照、定損,很快就釐清了受災損失的情況。第二天,1萬多元的理賠款就打到了這家農戶的銀行卡裡。
十幾天馬不停蹄,劉德柱和同事們冒雨、蹚河,就這樣一家一戶地現場查勘、定損和理賠,600多家農戶,50多萬元理賠款,全部理賠完畢。「累,但很值得!」十幾天的辛苦,讓劉德柱又一次深深體會到了作為一名保險人的價值和自豪感。
今年35歲的劉德柱,7年前投身到保險業,先是在一家壽險公司工作了3年,2017年「轉戰」到人保財險。儘管算不上保險職場小白,但投身到財險領域,特別是以服務「三農」為主戰場的保險一線,劉德柱坦言自己當時還是頗有些不適應。經過兩個多月的銷售和培訓崗輪崗後,他成為長嶺營業部的一名外勤,這意味著他幾乎每天都要到鄉村和農戶們打交道。劉德柱記得第一次因為給農戶保生豬疾病險進豬場時,被那氣味燻得睜不開眼,回到家,洗澡之後還是覺得洗不掉那個味道。不過,很快他就挺過了「髒」這第一關。
作為農村的保險外勤,處理得最多的保險理賠除了大田保險外,就是農房險和治安險。劉德柱說:「其實,保險的條款都是原則性的,理賠時需要更多的是實踐經驗,比如農戶的山牆塌了,到底估值多少錢能夠修復,都得靠實踐去摸索。」
劉德柱的師父叫孟憲強,跟著師傅的時候劉德柱如海綿吸水一樣地學習,不會就問,沒用多久他就「出徒」可以獨當一面了。4年之後,劉德柱成長為長嶺營銷服務部的經理。奔波在農業保險的一線,他深深地感受到了保險對農民有多重要,也見證了農民保險意識的提升。
「莊河是山區,天氣多變,幾乎每年都有災害天氣,除了有一年是大豐收之外,幾乎年年都有很多大田保險的理賠。」劉德柱坦言。就拿去年夏天莊河暴雨災害來說,人保財險大連莊河支公司共計給超過5萬戶農戶估損1400多萬元的大田損失,並全部完成了理賠。
劉德柱說,農民們嘗到了保險的甜頭,加上政府農業保險補貼政策,現在農民的保險意識與過去已不可同日而語。
2009年,莊河大田保險僅僅投保了2萬多畝,而到現在,增加到了近100萬畝。「大田保險是覆蓋率最高的農業險,投保率現在已經達到了90%。」特別是近年來,人保財險大連分公司聯合大商所、期貨公司在莊河市探索保險+期貨新模式,從玉米擴展到大豆,從價格險擴展到收入險,農民們得到了全方位的保險保障。
2020年8月,一批養豬農戶投保了「生豬飼料保險+期貨」項目,由於飼料價格大幅上漲,4個月後,農戶們獲得了超300萬元的理賠款。「一頭豬投保4.5元拿到了116.9元的理賠款。」一位農戶表示,在驚喜之餘,農戶們養豬的底氣變得更足了。
因為長嶺鎮位於莊河北部山區,劉德柱幾乎每天都在鄉村道路上奔波。尤其是到了大田保險的理賠高峰,為了趕時間,他的車裡常備著吃的,沒時間吃飯就簡單地墊上一口。給養豬農戶投保時,必須要來豬場,冬天時,山區寒風凜冽,天氣近零下20攝氏度,但劉德柱早已習慣了這樣的情形。
在人保財險大連莊河支公司,有7個遍布在主要鄉鎮的營銷服務部,25名常年工作在鄉村一線的工作人員。
採訪時,劉德柱告訴記者,長嶺服務部的職場剛剛經過翻新改造,已經開始正式投入使用了,農民們來營業部辦理業務的環境更好了。他說,隨著農民保險意識的提升,現在農村的車險業務也越來越多,如今,他們正在積極協調公安部門,爭取將更多的一站式服務納至服務部來。
說起中國人保集團2020年啟動的「溫暖工程」,劉德柱這位活躍在「三農」保險一線的人保小夥兒這樣表達了他對「溫暖」二字的理解:「給農民提供保險服務的時候,我們的態度要再熱情、再親切一些,面對農民們的保險需求,我們理賠的速度要再快一些。做好我們的日常服務,那就是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