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人便利店已跌落風口 日本羅森怎麼才剛探索?

2020-12-27 聯商網linkshop

便利店文化最為盛行的日本,總算颳起了無人零售的風潮。

2月18日,日本連鎖便利店羅森(Lawson)在日本川崎市開設首家無人售貨便利店。這家便利店將於2月26日開始試營業,顧客下載app、選購商品後就可以直接離店,商品會自動通過app裡綁定的信用卡結算。

圖片來源:

要知道早在四年前,亞馬遜無人超市Amazon Go的藍圖就公布於眾了,而在三年前,Amazon Go的中國學徒也掀起過一陣無人風潮。作為日本便利店三大巨頭之一的羅森,直到2020才開出真正的無人零售門店,為什麼如此姍姍來遲?此前它又做過怎樣的探索?

零售發達,成本可能就越高

一個不難想到的解釋是,由於日本的便利店體系過於發達,數位化水平較低,整體創新和替代成本就更高昂。「在一些便利店,保質期只有1天的鮮食到晚上打折,需要手動貼標籤,去收銀臺人工手動按下『20%-』的按鈕。」一位在日本生活的中國留學生告訴36氪。

事實上,2018年,羅森就曾在東京的三家店鋪推出自助掃碼結算服務,進行收銀無人化試驗。2019年,羅森聯合松下電器,採用RFID技術進行自助收銀。商品貼上了電子標籤後,智能購物籃可識別價錢,顧客可自助結帳。2020年,羅森又試水了Amazon Go的無人零售方案。

頻繁的無人售貨嘗試背後,是人口紅利衰減、勞動力短缺的壓力。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今年1至7月出生人數同比減少5.9%,為30年來最大降幅。而日本的勞動力短缺更是由來已久——2018年10月,日本PERSOL綜合研究所和中央大學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2030年日本勞動力缺口或將達到644萬。

人力短缺導致人工費用水漲船高,日本便利店行業開始縮短營業時長、調整24小時營業制度。2019年3月,7-Eleven首先開始在十家直營店中進行縮短營業時間的首次嘗試,並逐步將其制度化。而到了10月,全家和羅森也開始加入:據共同社報導,截止2019年10月,全家有632個店鋪、羅森有98家店鋪實施短時營業。

據日本NHK電視臺報導,羅森2019年計劃關掉約700家門店。羅森社長竹增貞信也曾對媒體表示,為保證24小時營業,羅森將加大在數位化改造和自助支付上的投入。

具體而言,線下無人售貨方案可分為四類:自助掃碼結算(Scan and GO),自助收銀機,RFID和買了就走(Just Walk out)。

圖片:36氪整理

前兩者沒有太多技術含量,也很好理解。但這兩種模式的推廣,非常依賴於消費者的自覺。否則,節省的人力成本很容易被盜損拉平,甚至後損失更大。由於盜損率過高、結帳效率低等原因,沃爾瑪的「Scan & Go」於2018年4月宣告失敗。

7-Eleven也曾嘗試過推出自己的二維碼支付App 7Pay,可惜僅僅3個月就宣告失敗。其中一個原因是二維碼推廣難度大。這是因為在日本,無現金支付方案有信用卡、交通IC卡(Suica、ICOCA等等)、NFC支付和二維碼支付這四種,而前三種已經相當普及。不僅是7-Eleven的7 Pay不成功,全家和羅森的Fami Pay和Lawson Pay的使用體驗也不佳。

RFID就有些技術含量了。RFID是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縮寫,通俗來講,就是給商品貼上電子標籤,智能購物車可以自動識別價格。2019年,羅森也曾與松下電器一起嘗試這一方案,但成本較高,難以大規模推行。據36氪了解,一個電子標籤的成本在0.5元左右,如果超市大部分商品單價在10元左右,光是標籤成本就高達5%,更不用說智能購物籃等設備。

而羅森此次嘗試的亞馬遜無人超市(Amazon Go)的「買了就走」方案,則是通過攝像頭、紅外或重力感應器來判斷顧客的購買行為。但它的成本依然不菲,且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比如商品的包裝必須完整,感應器才能判斷購買行為,而散裝商品,如蔬果、穀物、麵包烘焙等等,還難以適用。

零售巨頭亞馬遜的全力以赴,讓這種方案看起來最有複製潛力。到2019年年中時,美國共有10家Amazon go,分布在西雅圖、舊金山等大城市。亞馬遜也宣布,計劃在 2021 年在全球開設超過 3000 家Amazon go。這可能也是羅森選擇這一方案的原因。

不過,羅森首家無人售貨商店的進店說明中也強調,「將不需要的商品放回原處,不要和其他客人傳遞商品」。這說明在現有技術下,它的良好運轉離不開顧客的配合,甚至顧客也要參與到維護的過程中,大範圍推行可能還為時尚早。

中國新零售彎道超車?

相比之下,零售基礎設施薄弱,便利店市場遠遠未飽和的中國,似乎給了「新零售」彎道超車的機會。

但此前國內諸多「無人零售」實驗,都算不上成功。早在2017年,無人零售就曾站上風口。無人貨架、無人便利櫃、無人超市三種形態遍地開花,彼時猩便利、繽果盒子等創業公司風光無兩,每日優鮮、京東、蘇寧、順豐等大手筆玩家也紛紛入場。 

據界面新聞報導,僅2017年,全國無人零售貨架累計落地2.5萬個,無人超市累計落地200家,該賽道累計融資超40億人民幣。

然而僅僅不到兩年,情況就開始急轉直下。2018年初,GOGO小超停止運營;5月,猩便利裁掉60%BD人員;7月,鄰家便利關閉北京的160餘家無人超市。

很顯然,簡單粗暴地追求「無人零售」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製造了問題——關注特定的公眾號、註冊帳戶,再加上網絡卡頓,大家操作不熟練,結帳仍免不了要排隊。對於顧客而言,有沒有收銀員並不重要,保質期是不是新鮮、商品質量好不好、價格是不是便宜,結帳要不要排隊,才是大家最關注的。

更進一步說,便利店是一個經營範圍廣、客單價低、管理成本很高的商業體,創新要解決的不僅僅是「支付方式」的問題。

便利蜂的思考和實踐經驗或許值得參考。創始人莊辰超曾表示,提高毛利率是便利店競爭的關鍵所在,而這就涉及到員工職能、訂購陳列、動態定價等各個方面的自動化。 便利蜂就十分強調大數據和算法的作用,把員工技能列出了訂購、生產、排班、定價幾個維度,用機器部分代替人。

比如,便利店商品的訂購和陳列,需要綜合考慮保質期長短、天氣地域差異等因素,人工做出決策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而便利蜂的訂購決策都是則由系統進行,並提供相應的商品陳列圖。對於24小時、48小時過期的短保商品,便利蜂則用了航空公司採用的動態定價方法。莊辰超稱,如此系統性地培養店長只需要6個月的時間,而7-Eleven則需要兩年。 

圖片來源:混沌大學 莊辰超演講

不過,便利蜂能放手做這些實驗,也必須依賴大資本的支持和長期不盈利的預期。無論是Amazon Go、羅森,還是便利蜂,創新從來都不容易。

(來源:36氪 史聖園)

相關焦點

  • 中國的無人便利店都已經跌落風口,日本羅森怎麼才剛開始
    相比之下,零售基礎設施薄弱,便利店市場遠遠未飽和的中國。便利店是一個經營範圍廣、客單價低、管理成本很高的商業體,創新要解決的不僅僅是「支付方式」的問題。 便利店文化最為盛行的日本,總算颳起了無人零售的風潮。
  • 焦點分析|中國的無人便利店都已經跌落風口,日本羅森怎麼才剛開始...
    2月18日,日本連鎖便利店羅森(Lawson)在日本川崎市開設首家無人售貨便利店。這家便利店將於2月26日開始試營業,顧客下載app、選購商品後就可以直接離店,商品會自動通過app裡綁定的信用卡結算。
  • 對標日本第三大龍頭羅森便利店,中國便利店行業得到哪些啟示
    羅森中國的擴張計劃早有眉目。今年4月,羅森北京與金典商業連鎖管理河北有限公司籤訂協議,以特許經營加盟方式進軍河北。7月末,日本羅森又與海南青子實業有限公司籤訂區域授權許可合同,進入海南市場。其實,作為三大日資便利店之一的羅森,1996年入華後策略偏向保守,直到2017年才提速。
  • 711羅森便利店「履新」忙,但不宜跟風
    答案是,這是過去一年之內,羅森、7-ELEVEn兩大日系品牌在中國新進入的城市名稱。如果把時間軸拉得更長,這裡面理應還有南京和合肥,不過,考慮到南京和合肥便利店市場的競爭形勢,用行業內人士的話說,競爭激烈使得原本不大的市場已成「焦土之勢」。僅僅一兩年時間,一個幾百萬人口的城市就可以從便利店的藍海市場走向「焦土市場」,這其中,兩大外資品牌的頻繁出擊「功不可沒」。
  • 711羅森便利店「履新」忙,但不宜跟風-虎嗅網
    答案是,這是過去一年之內,羅森、7-ELEVEn兩大日系品牌在中國新進入的城市名稱。如果把時間軸拉得更長,這裡面理應還有南京和合肥,不過,考慮到南京和合肥便利店市場的競爭形勢,用行業內人士的話說,激烈的競爭使得原本不大的市場已成「焦土之勢」。 僅僅一兩年時間,一個幾百萬人口的城市就可以從便利店的藍海市場走向「焦土市場」,這其中,兩大外資品牌的頻繁出擊「功不可沒」。
  • 日本羅森便利店宣布新年期間部分門店停業_中國網
    日本羅森便利店宣布新年期間部分門店停業 2020-12-22 13:09:29 來源:中國經濟網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日本羅森便利店宣布新年期間停業】方便民眾生活的便利店已經是許多城市的標配,24小時營業更是便利店有別於超市等其他零售業的一大特色。
  • 日本全家便利店被收購 便利店大國搖搖欲墜
    據CCFA發布的《2019中國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顯示,上海、廣州、深圳等地便利店市場已趨於飽和,不僅面臨著開店成本與日俱增的挑戰,門店資源的稀缺性也在持續擠壓行業發展空間,開店難度不斷增加。  另一方面,較低的市場集中度意味著競爭激烈,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利潤率的提升。
  • 羅森在中國門店總數突破3000家 成為在華最大規模的日系便利店
    人民網東京11月4日電 據日本《食品新聞》報導,日本連鎖便利店羅森日前宣布,10月13日,在中國的最新一家門店在武漢開業,至此在華店鋪數突破了3000家。自2014年以來,羅森在中國各地大力推行與當地零售企業開展加盟合作,加速擴張開店區域並增加門店數,如今其效果逐漸顯現出來。
  • 羅森便利店有望來福州!
    羅森便利店有望來福州!2020年中國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福州排名全國第六比去年上升了5名!其中,便利店增長率從去年的第7位上升至第4位24小時便利店比例「夜指數」位居第2位近年來福州連鎖便利店行業更是快速發展7-ELEVEn自去年在榕開出福建首家便利店後目前在榕門店已達7家
  • 這家日本老牌便利店羅森宣布:新年期間部分店鋪停業 咋回事?
    方便民眾生活的便利店已經是許多城市的標配,24小時營業更是便利店有別於超市等其他零售業的一大特色。  近日,日本羅森便利店宣布部分店鋪在新年期間停業,這是這家老牌便利店首次在新年期間有店鋪正式停業。
  • 進駐保定吹響深耕京津冀號角 羅森便利店發展駛入快車道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蔣永霞 文/圖)12月22日,五家羅森便利店在河北省保定市同時開業。保定是羅森進入河北的第二個城市,距離羅森首次進入河北(唐山市)只間隔了不到四個月時間。羅森在河北的布局短期內再添一城,其京津冀一體化布局又邁出新的一步,並且正在提速。羅森北京方面表示,明年將進一步加快在河北的布局。
  • 日媒:羅森便利店在中國越玩越大目標開萬店 準備將中國配送服務...
    中國小康網10月28日訊 老馬 日本便利店連鎖企業羅森正加快在中國開店,利用數位技術提供比在日本領先一步的服務。羅森計劃除5年後在中國達到1萬家店,實現與日本同等規模外,還依託店鋪開展24小時配送服務,並利用智慧型手機的定位信息進行商圈調查。羅森正推進把在中國提供的服務反向帶回日本。
  • 羅森便利店與萬嘉超市合作,將正式落戶福州
    海西房產網(微信公眾號:fjhxfcw)消息:8月26日,福州市商務局官網發布「世界第二大連鎖便利店企業羅森集團項目落戶我市」一文。這也意味著羅森便利店正式入駐福州。文章稱:為解決福州市缺乏知名高端便利店進駐布局的問題,近3年來市商務局主動尋找招商線索,積極對接世界知名連鎖便利店企業羅森集團,始終保持與羅森集團管理層的密切聯繫,推動羅森集團尋找本地合作企業,布局福建市場。經多方共同推動,日前羅森集團和我市企業萬嘉超市達成合作協議,首次布局福建市場。
  • 羅森便利店首進河北 加速京津冀布局
    4月15日,羅森(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羅森北京」)與金典商業連鎖管理河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典商業」)在北京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這也意味著羅森將正式以特許經營加盟的形式進駐河北,也是繼天津之後,羅森北京開闢的第二個外埠市場。受到政策的持續加碼,便利店迎來重要的發展契機,但同樣也面臨激烈的競爭。
  • 風口已過,武漢7-ELEVEn便利店要涼了嗎?
    中百羅森:2016年8月,全球著名便利店品牌LAWSON與中百集團達成戰略協議,由中百集團下屬公司武漢中百便利店有限公司經營的24小時便利店開展在漢業務,項目命名為中百羅森。富二代、官二代的中百加上基因優秀的羅森,在武漢風風火火地開出了500餘家門店,並被大眾貼上華中區域便利店「領導品牌」的標籤。
  • CCOBATOxLAWSON(可百託X羅森便利店合作款)登陸日本
    0尼古丁0甲醛0菸草的可百託CCOBATO加熱不燃燒低溫本草,已全面登陸日本市場,截止今年10月7日,第一批已入駐大阪、千葉等地的833家羅森便利店。預計於2021年3月前完成日本全境18000家羅森店面的入駐投放。
  • 今年4-9月日本三大便利店營收同比減少24%,羅森首次新年停業
    24小時營業更是便利店有別於超市等其他零售業的一大特色。近日,日本羅森便利店宣布部分店鋪在新年期間停業,這是這家老牌便利店首次在新年期間有店鋪正式停業。財經頻道特約記者 關麗莉:近日,日本三大便利店公布了新年期間的營業計劃。其中羅森便利店宣布,從12月30日到1月3日,日本全國約90家店鋪將停業或縮短營業時間。
  • 羅森計劃5年內在華便利店數量增至1萬家
    近日,日本便利店巨頭羅森公司社長竹增貞信在接受共同社採訪時透露稱,計劃到2025年把在中國的店鋪數量增至1萬家。截至今年11月底,羅森在華店鋪約有3150家。首先,公司計劃到2022年底前,把店鋪增至6000家,促成實現2025年增至1萬家的目標。竹增貞信也指出:「中國人口是日本的10倍,開店機會很大。」
  • 7-ELEVEN、羅森等便利店蜂擁下沉市場 能否長期經營成考驗
    不久前,羅森首進唐山的6家店開業首日總銷售額超過56萬元,也創下中國羅森新店開業綜合銷售額指標的紀錄。儘管與一線城市相比,二三線城市房租、用工成本較低,但其消費力也長期難與一線城市相比。在首店率先破紀錄的背後,便利店經營者自身的高要求,以及首日「嘗鮮」式消費之後能否靠周邊消費撐起長期經營,也都是下沉市場擴張進程中的考驗。
  • 探索日本便利店文化
    便利店(コンビニ),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個存在。在中國有一個詞叫「逛超市」,生活用品什麼的都會去超市集中採購。但是,在日本就很少有這種說法,因為他們日常生活的大部分需求,一個便利店就可以搞定了!可別看是小便利店,產品非常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