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際網路時代,給自己取名字是一個令人非常糾結的事,往往當你費盡心思想出一個名字時,卻發現這個名字早已被其他人給搶先一步了。
這種事情在搞樂隊那邊也時常發生,比如美國流行朋克老炮樂隊 Blink 182。早先在 1993 年組樂隊的時候,樂隊名其實就叫 Blink,哪知和愛爾蘭一個樂隊同名了,對方表示如果你們不改名字就等著吃名譽權官司。
嚯喲,律師函這玩意兒可怕!所以樂隊不得不為了和那個愛爾蘭樂隊區分,就在「Blink」後面隨便加了個數字「182」,於是也就有了後來的「Blink 182」。
鮑家街43號的樂隊名裡面也有一個數字,但這個「43」卻不是隊員們胡編的數字,而是中央音樂學院的門牌號。
給樂隊取名字也是件十分絞腦汁的事,多少人組樂隊都卡在過取樂隊名上。
也許並不是因為你腦汁不夠,而只是因為——對於給樂隊命名的多樣化方向了解不多,這需要你多了解一些樂隊的命名典故。
今天我要帶來的分享,也是衝著這個目的來的——看完這些「老熟人」的取名方法,也就知道自己的樂隊怎麼取名了,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使用非母語語言
這個就不得不提地獄牛仔 Pantera。Pantera 樂隊在美國德州成立,也是樂隊的主戰場。
「Pantera」這個單詞不屬於英語,而是來自西班牙語,意思是「豹」,這個詞在英語中的表現是「Panther」。
用西班牙語 Pantera 給樂隊命名,只是因為西班牙語是德州除了英語的第二大使用語言。
比較搞笑的是,當年翻譯這個樂隊中文名的人估計不認識西班牙語,於是就按照英語讀法給翻了個「潘多拉」,誤傳幾十年。
同樣被無知給耽誤了的還有 Mazzy Star,這個 Mazzy 是希伯來語中「珍珠」、「珍寶」的意思,結果國內給翻譯成了「迷星」,還這麼叫了十幾二十年,也是真的很迷了。
旋律死亡金屬樂隊「Insomnium」這個名字也是用的這樣的方式,這個詞是樂隊成員 Nilo 和 Ville 在一本拉丁語詞典上翻出來的,如果你翻的是《新華字典》的話,興許也能像張炬那樣翻出一個「面孔」來。
德國新民謠樂隊 Empyrium(燃燒的天國),你以為這個詞是德語,它不是;你以為它是個英文單詞,它也不是。其實它來自希臘語 ἔμπυρος,也就是拉丁語中的 Empyreus,被基督教認為是神的居住地。
所以按照這樣的方式,你也可以使用非母語語言給自己樂隊命名。
地獄牛仔參考的是動物,那麼你可以參考一下其他東西。 畢竟動物什麼的,你看什麼老鷹黑豹甲殼蟲,都是上個世紀的起名法,實在是老套。
像「Grifo」這個詞你就可以用,中文名可以叫格裡佛,但實際上是西班牙語「水龍頭」的意思,這很金屬;如果你是搞世界音樂的,也可以取名「薩瓦迪卡」,濃濃異域風。無論如何,檔次的感覺都提升了不少。
「杭蓋」就是這樣,這個原本來自蒙古語的古老單詞,意思是:一個有著藍天、白雲、草原、河流、山與樹林的世界。
拿人名充數
作為 Pink Floyd 僅存的精神符號之一,年近80的水爺去年剛剛入圍了全球十大最賺錢的音樂人排行榜,成為全球第二最掙錢的貝斯手。水爺因為樂隊出的名,但在當年開始搞樂隊的時候,樂隊名字並不叫這個。
水爺和幾個同學在 1960 年代搞樂隊時,人員更迭帶來的也是名字不穩定。
「Sigma 6」、「The Meggadeaths」、「The Abdabs」、「The Screaming Abdabs」都是他們曾經用過的名字,直到 1965 年吉他手 Syd Barrett 的到來。
Syd Barrett
Syd 加入樂隊的時候,水爺他們樂隊的名字又改成了「The Tea Set」,搞的還是美國 R&B 那套音樂。
後來一次公開演出,被告知已經有樂隊叫這個名字了,於是 Syd 提議,將 Pink Anderson 和 Floyd Council 兩位布魯斯大師的名字組合一下,給樂隊取名「The Pink Floyd Sound」,並且帶領樂隊形成了自己的音樂風格(British Psychedelic)。
接下來,樂隊就將自己的名字直接簡化成了「Pink Floyd」,不過後來 Syd 也遺憾離開了隊伍。
《Wish you were here》就是在Syd失憶後樂隊寫給他的
使用人名的著名例子還有原名叫 Brian Warner 的搖滾神棍 Marilyn Manson。 大學畢業,Brian Warner 成為滾石雜誌職業樂評人,並且開始在上班之餘搞樂隊。
平凡的名字、平凡的職業,但布萊恩卻不甘心有一個平凡的人生,於是他給自己取了一個藝名:Marilyn Manson——來自上世紀 60 年代兩個人名的組合。
一是代表美麗的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一個是代表了恐怖的連環殺人魔查爾斯曼森(Charles Manson)。
同樣的取名思路還有歌手 Elvis Hitler,使用貓王與希特勒的名字組合,但這個你一看就知道明顯火不鳥。
(從年少-2019 曼森進化一覽))
鋼絲與肉絲樂隊也是這樣。Guns & Roses 被一度解讀成反戰意義,結果原本人家也是拿人名來組合的,只不過名字都來自一個樂隊的成員:主唱 Axl Rose 和吉他手 Tracii Guns。
這個樂隊的官方翻譯為「槍和玫瑰」,所以什麼「槍炮與玫瑰」,什麼「槍花」的叫法,都是有問題的。
1984年 Axl Rose 和 Tracii Guns
還有當年唱片銷量一舉超越 Nirvana 神磚《Nevermind》的樂隊 Pearl Jam,這個名字取得就更直接了,雖然國內給取名叫「珍珠醬」,但「Pearl Jam」這個名字,直接來自主唱 Eddie Vedder 奶奶的名字。
除此之外,冰島國寶樂隊 Sigur Rós 的名字也是直接用的主唱姐姐的原名。這種感覺有點像當年周杰倫用自己母親的名字作專輯名一樣。
大家都已經很對得起列祖列宗了!
你也可以拿樂隊成員名字的首字母來組合,比如「ABBA」就是這樣,同時「ABBA」還能對應希伯來語中的「父親」一詞。
但由於語言使用方式不同,中文這邊就要避免取名「周吳鄭王」,或者「勇龍玲芳」。你可以參考一下竇唯(暮良)、文斌(文)和鼓手王曉芳(王)的樂隊名:暮良文王。
這種組合法還可以用到其他地方,比如芬蘭的旋律力量金屬樂隊 Stratovarius。
這個樂隊最先叫 Black Water,但大家搞了一段時間樂隊後發覺:這個名字是不是太沒逼格了!?
於是鼓手 Tuomo 將「一把著名的吉他」(Stratocaster——Fender 吉他的 ST )和「一把著名的小提琴」(Stradivarius——義大利制琴大師)這兩個單詞組合了一下,變成了 Stratovarius。
這個由鼓手發明出來的詞兒「Stratovarius」於是就成了樂隊的固定名字。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在中國的翻譯名是「靈雲樂隊」。
當然也有失敗案例,比如那個樂隊名比作品還紅的「Chumbawamba」。
這個樂隊的成員當時在一個公共廁所看到這兒是用「Chumba」和「Wamba」來區分「Men」和「Women」,於是就靈機一動給自己樂隊命名 Chumbawamba。
是的,你沒有讀錯,這個單詞的發音就是:
「吹吧,王八!」
在你活動的地方找靈感
將這條秘訣發揮到淋漓盡致的莫過於英國人 Noel Gallagher。
當年還是巡演助理的 Noel 發現自己弟弟 Liam 有一個現成的樂隊,於是想當主唱的 Noel 強行加入了這支叫做「Rain」的樂隊。
「Rain」這個名字顯然不符合 Noel 的混蛋逼格,於是在一次療養結束後,Noel 將樂隊名字改為了療養中心的名字——Oasis,不久後樂隊一舉成名,名字再也沒換過。
畢竟在改成 Oasis 之前,這個樂隊還分別用過曼徹斯特一家印度餐廳、一家計程車公司、一家婦女內衣連鎖店的名字做過自己樂隊名。
可以,這很Oasis!
加拿大人 Chad Rkoeger 組樂隊時,也為給樂隊取名一事所困擾過。當時糾結的他決定去星巴克點一杯咖啡思考,他發現大家經常點的咖啡都是賣的1.95元一杯,所以當大家拿2元整錢買咖啡時,店員會給客人找零硬幣5分錢。
「Nickel」這個單詞在美國和加拿大都是指的「5分錢硬幣」,所以 Chad 給自己樂隊取了個名字叫做:「Nickelback」。
這個樂隊名從出道沒多久就遭到了一陣吐槽,但中國這邊倒是很客氣,直接翻譯成了五分錢樂隊。
不過為了防止被和諧,我不建議你直接取名叫硬幣背面,因為我們硬幣的背面是一朵大菊花。
年輕時像凱奇,中年後像施瓦辛格的主唱Chad Rkoeger
美國人貝斯手 Flea 和主唱 Anthony 在 1983 年成立樂隊的時候,樂隊名叫做「Tony Flow and The Majestic Masters of Mayhem」。
這句話我敲出來都覺得麻煩,還更別說讀的感受。後來樂隊有一次在倫敦一個餐廳吃飯,發現這個餐廳叫做「Chilly Willie and The Red Hot Peppers」,於是也覺得樂隊名很麻煩的幾位大爺,在這個吃飯館子裡,正式將樂隊名更改為:「Red Hot Chili Peppers」。
愛爾蘭人 Paul Hewson 有一次在都柏林街上,看到一家叫做「Bonovox」的助聽器商店,而「Bono」在拉丁語中本義就是「好聲音」的意思,於是保羅獲此靈感,將自己名字改成了菠蘿。後來菠蘿搞了一個樂隊叫U2。
Bono:你二
澳大利亞知名吉他兄弟 Young 二人正在為取樂隊名發愁的時候,發現姐姐家裡的吸塵器上面有「AC/DC」標示,他倆不知道這是交直流電的意思,以為這是代表了「強勁有力」的單詞縮寫,於是就用了這個酷炫的名稱。
所以 AC/DC 樂隊名的本來意思就是交/直流電,所以樂隊的 Logo 中間的「/」 也是用的閃電圖案。
吸塵器已經被用過了,但專用術語還有很多沒有。幾十年後,廣東三位年輕人接過交直流的衣缽,給自己的樂隊取名「與非門」。
淄博漢子謝天笑北漂搞樂隊時,給自己樂隊名字取名叫「出家的獵人」。後來老謝外出溜達,無意間看到一個人在殺蛇,目睹了這一過程後,老謝覺得還是蛇這種冷血動物更酷一點,回去後當即就把樂隊名字給改成了「冷血動物」。
佤族樂隊就更直接了,因為樂隊主要成員都是佤族人。
不一定樂隊也是,因為這個樂隊除了竇唯之外,其他成員並非固定的,音樂風格也在前衛爵士和自由爵士間穿插,人員不一定,音樂風格不一定,所以這個樂隊叫「不一定」。
留心你身邊的事物,留心你當下所處的場景,每一個地方的每一個細節,都有可能是你取名的靈感來源。
在已知作品典故中尋找靈感
提到這個,就不得不說一下那個著名樂隊——感恩而死(Grateful Dead),「Grateful Dead」,就是直接取材了英國的一個傳說故事。
在這個故事中,有一個旅行者來到一個村子,發現村民們因為一個死者生前未還清債務,而拒絕將他入土掩埋。這位旅行者見此後,主動為這位死者還清了帳目讓他可以體面的入土為安。
更加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因為這一次善行,旅行者在此後的一次危機中獲得了神秘力量的救助,從而得以倖存下來。
「Grateful Dead」就是這麼來的,只不過不是剛組樂隊時就取了一個這麼有逼格的名字。那會兒樂隊還叫「魔術師」,為什麼要改名呢?你懂的,因為又和別的樂隊重名了……
從典故裡找靈感的還有芬蘭旋死樂隊 Children Of Bodom(博多之子),這個名字來源於芬蘭 1960 年的「博多湖慘案」。雖然到現在都還沒找到真兇,但A哥今年帶著樂隊又有新活動了。
黑色安息日也是,Ozzy 早年還在玩布魯斯搖滾,拉著幾位大爺搞樂隊的時候還給樂隊取名叫做「Earth」。後來 Ozzy 覺得玩布魯斯搖滾沒前途,他想搞硬搖滾,為了想顯得不那么娘炮,於是用了 1963 年的一部叫做《Black Sabbath》的恐怖片片名,作為自己的樂隊名。
從電影裡找靈感取樂隊名的最多,自賞音樂的開山鼻祖 My Bloody Valentine 這個名字來自 1981 年的同名恐怖片;後搖黑帝 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 的名字來自日本 70 年代的黑白紀錄片《黑暗帝王風馳電掣 ゴッド・スピード・ユー!》。
從電影裡找是一種方式,還有的方式是從文學作品或者歌曲裡邊兒找。比如曾經在國內火過一陣子的「麥田守望者」樂隊,就是直接取材的美國作家塞林格的同名小說。
搖滾天團 Aerosmith 的樂隊名取自美國作家 Sinclair Lewis 在 1925 年出版的小說《阿羅史密斯》(Arrowsmith),也就是打造弓箭箭頭的鐵匠。
前衛大牌 Opeth 的名字取材於 Wilbur Smith 的小說《Sunbird》,小說裡有一座名叫「Opeth」的古老帝國城市,也叫做月亮之城(City of the Moon)
Alice In Chains 樂隊名取材《愛麗絲夢遊仙境》;
Berserkr 樂隊名來自北歐傳說故事;
The Clash 直接來自於當時報紙上一則報導民眾與警察發生衝突的文章標題《The Clash》(衝撞!);
Joy Division 取自 Karol Cetinsky 的小說《玩偶之屋》(The House Of Dolls);
The Velvet Underground 來源於 Michael Leigh 的同名小說;
The Doors(大門)的名字取自英國作家赫胥黎的詩——《The Doors of Perception》;
挪威的交響哥特黑金屬樂隊 Trail Of Tears 的名字更猛,直接取材了 1830 年美國制訂《印第安遷徙法案》後那段悲劇歷史。
文學是一方面,歌名也是一種參考。
「Radiohead」來自美國朋克樂隊 Talking Heads 專輯《True Stories》中的一首歌名;
「Deep Purple」(深紫)來自當時的吉他手 Ritchie Blackmore 奶奶最喜歡的歌,由 Bing Crosby 演唱,這首歌就叫做《Deep Purple》;
The Rolling Stones(滾石)名字來源於 Muddy Waters 的單曲《Rollin』Stone》。
所以,你完全可以給自己樂隊取名叫「大碗寬面」。
我只能幫你到這裡了。
上述四大點,其實裡面包含了十餘種可以選擇的方案。不過,還是請先讓自己變得更強吧,有了強大的個體,才會有強大的集體。
但名字,對於別人來說只是個類似於浮雲的代號,最終能讓別人記在心裡的,永遠都是好的音樂作品,而不是一串酷炫的名字。
-End-
哎呀音樂五周年活動獎品
由以下品牌贊助 !
關鍵詞閱讀
|順子被教唱回家?|速彈極限|權利的遊戲|嘻哈之王 |米津玄師|鑑別樂手方法|黃家駒|波西米亞狂想曲|奇葩樂器|藝考生|「薛式情歌」|中國歌手假唱簡史|酒吧歌手|樂手比慘大賽|趙英俊|香港吉他手|大張偉|曾軼可|音樂學院鄙視鏈|臺灣吉他手|你好!鍵盤手|音樂圈的「行業黑話」|張楚老了|縣城女搖滾青年交友往事|吳亦凡的幹音|李袁傑的離人愁|趙雷是怎麼「廢」掉的|如何正確的引導孩子學習音樂|
哎呀音樂長期徵稿
關注公眾號回復投稿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