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我們是澎湃新聞「有戲」欄目的微信公眾號,欄目官方微博為「澎湃有戲」,唯一的APP叫「澎湃新聞」。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有戲」欄目,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發朋友圈請隨意。
撰文:滾筒洗衣機
有人說,韓劇和韓影的畫風常常是兩個體系,水準一高一低。如果用食物來比喻,一個是五顏六色的飯後冰淇淋,一個是麻辣口味的正餐火鍋,仿佛韓劇只顧得上笑看單身狗,韓國電影才能正兒八經揭露假惡醜。講真,如果有堅強的卡司陣容,高潮迭起的劇情編排,一部優質的韓國罪案類型劇,不會比韓國電影拍得差。
SBS月火劇《被告人》就是這種「讓人聞到大戲在燃燒」的作品。
家有賢妻萌娃的樸正宇(池城 飾),原本是一個不在乎律所高薪只為伸張正義拼命的檢察官,誰知一覺醒來不但自己失憶還天降大鍋成了謀殺妻女的嫌疑犯,足足當了四個月的階下囚,繼而展開一段尋找記憶、伸冤破案的漫漫長路。想來也是,天若遂人願世上就沒那麼多冤假錯案,韓國的編劇大大也早就下崗回家帶孩子了。
類似《Remember-兒子的戰爭》的劇本,在韓國有價有市,編劇深諳此道。拋開顏值,演技才是抓住觀眾的制勝法寶。
池城的演技無需贅言,刷過《Kill Me Heal Me》的人自然懂。放下家中美嬌娘李寶英出山接戲,多半也是為了賺奶粉錢,挑戰類型劇。這一出手,倒是順勢挽回了去年《戲子》撲街的收視和口碑,如今《被告人》的收視穩定在18%上下,分分鐘要破20%。池城的哭戲出了名的強調層次感,而這回《被告人》則讓觀眾見識到了他眼神中的利落。檢察官樸正宇和死刑犯3866,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一個簡單的眼神切換,一度讓人落入套路,以為他就是真兇。幸而通稿告訴我,這是一段「洗清嫌疑」的故事。
不過,不要以為拿過電視臺大賞,池城就是本劇的演技No.1了。嚴基俊 is watching u。《被破壞的男人》《幽靈》《黃金交叉》,外加去年的網絡劇《噩夢老師》,論衣冠禽獸,我只服他。此番與池城同臺飆戲,嚴基俊一點不落下風,秒慫、不羈、惶恐,奸詐,樣樣不差。即使戴上金絲眼鏡,財團的乖寶寶繼承人和玩世不恭二世祖這對雙胞胎,微表情也能讓人立刻辨出,雙重身份玩到飛起。嚴老師演斯文敗類,穩。
一個失憶要擊鼓鳴冤,一個弒兄要藏好尾巴,雙男主的人設和故事,完全可以各開一部新劇,如今攪在一起,像一次品嘗兩種口味的鍋底,刺激。從出街的幾集來看,筆者期待的法庭戲不多,庭外抽絲剝繭拼了命也要neng死對手的橋段倒是頻頻出現。
撇開十個主演有八個會患上的PTSD,《被告人》為男二號量身打造了一種奇葩的新病——尖端恐懼症(fear of needle)。正當筆者估摸著池城如何玩轉《法證先鋒》辨別雙胞胎殺人案時,狡黠的嚴基俊就把自個兒的十根手指燙傷,連唯一的指紋線索也不給留。兩人飆戲的段落看得人直起雞皮疙瘩,忘了本劇還注水了一枚演技違和的愛豆當女律師,法庭戲的稀缺或源於此。
儘管如此,筆者仍佩服道具組的用心,從判刑與否的獄友服裝變化,到律師翻看卷宗常用的「翻得容易」,《被告人》試圖還原一個真實的監獄風雲。
在已知大BOSS是誰的情況下展開一部罪案劇,還集集藏懸念,線線埋伏筆,絕非易事。除開男二這條線,檢察官男主與死黨/同事、獄友、小叔亦各有糾纏,多線齊頭並進,甚是過癮。證據鏈的破壞、公檢法和富商的錢權勾結本就是韓國編劇玩了多年的梗,談不上稀奇。明明講的是檢察官的故事,男主幾位同行的演技卻弱得不經敲打,一查到重大線索就車禍的套路,算是敗筆。真想高唱一曲,請你給我好一點的情敵。
活潑或深沉的獄友們,掃地僧的時間手帳,轉手買煙尋線索,告別宴吃豆腐,看似在cosplay《肖申克的救贖》,殊不知身邊埋藏了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密,第六集末的反轉我給90分。
這四個月究竟發生了什麼,妻子被誰殺,女兒還活著嗎,現場被哪幾批人破壞,主人公記憶的拼圖如何歸位,成為最大的懸念。自古套路留不住,唯有演技得人心。只求編劇大大,千萬別把這副好牌給打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