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電影延長了觀眾的生命——不同類型的人類悲歡,在壓縮的幾小時內上演,既真實又虛妄。
前兩年有句很流行的網絡語:自古情深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有一部經典老電影便是深情與套路的激烈碰撞,它是目前豆瓣評分9.6的《控方證人》。
《控方證人》是由比利·懷爾德執導,泰隆·鮑華、瑪琳·黛德麗、查爾斯·勞頓領銜主演的一部懸疑犯罪片,於1958年2月6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曾獲得第3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提名、第15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影片根據著名偵探小說家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原著改編,講述了英國刑辯律師為謀殺罪嫌疑人辯護的故事。
倫敦著名刑案辯護律師威爾弗裡德爵士(查爾斯·勞頓飾)接受了心臟病治療後回家休養的第一天,律師梅休和當事人沃爾(泰隆·鮑華飾)便登門請他打官司。
沃爾同一位富婆交往,富婆在遺囑中給他留了8萬英鎊後一個星期便遇害。沃爾成為警方的頭號嫌疑犯。唯一能證明案發時間他已經回到了家的證人,是他口中深愛自己的妻子克裡斯汀(瑪琳·黛德麗飾)。一方面,深愛丈夫的妻子所做的證明,不能打動陪審團和法官;另一方面,這個妻子起來完全不是她丈夫刻畫出來的那麼一個形象。在撲朔迷離的案件背後,隱藏著一個個環環相扣、不可告人的秘密。
這個故事保留了原著小說中大部分的關鍵情節,也算是阿加莎書迷所認同的優秀改編作品之一。
愛情重要還是套路更重要?當克裡斯汀意識到深情妻子的證言不能起太大作用的時候,靈光一閃,利用自己演員的天賦,同時扮演了一個背叛愛情的妻子和神秘的告密者,讓身犯重罪的丈夫逃脫了法律的制裁。
為了自己的愛情,妻子使出了令法官、陪審團以及律師等深陷其中的套路,拯救了丈夫的生命。我不知道是要感慨愛情給了她的智慧、勇氣及天分更大的發揮空間,還是要感慨如此聰慧優秀的女子因愛情陷入了如此狹隘之處。
她的才能是無可厚非的,同時她願意為愛犧牲自己,因為偽證罪在監獄中度過幾年也顯得無怨無悔。她是使盡了渾身解數去愛她的丈夫。
關於夫妻二人的結局,在小說原著中只寫到妻子救出了丈夫,但在電影中卻又有細小卻微妙的變化。
在電影中,面對即將替自己承受牢獄之災的妻子,丈夫顯得不以為然,當著她的面和另外一位年輕漂亮的姑娘擁抱,並計劃好了兩人隨後的歡愉時光。
律師有意無意地玩弄著自己手中的鏡片,光芒在桌上的水果刀上跳躍。對光線敏感的妻子一把拿起水果刀,實施了丈夫沃爾對自己背叛行為的懲罰。
這樣精妙的改編也是令人唏噓。沃爾沒有什麼經濟能力,但是他在短時間內同時與三個女人糾纏不清,領著三個人深陷於自己無法自拔,並讓她們都相信自己只愛她們一個。這樣的套路,簡直令人震驚。
偏偏女人們對他付出了真情。富婆為了討他的歡心,在明知他有妻子的情況下,依然為他修改了自己的遺囑並因此喪命。與他相伴多年的妻子,為他瞞下殺人重罪,為他使盡一切手段。為他作偽證,受公眾唾罵,同時承擔牢獄之災,最後得到的卻是他的背叛。兩個女人的人生都被他毀了,而他依然可以毫無負擔地投入下一個漂亮姑娘的年輕懷抱當中。
這樣的人,能讓他逃出法律的制裁嗎?遺憾的是他妻子的一切做得太天衣無縫,法律已經無法再審判他,但正義依然是存在的——他妻子親手審判了他的罪孽,而自己也將為這一切付出代價。
這個故事如此吸引人,不僅在於妻子的詭計精妙得令人嘆服;同時那複雜的人性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刺眼。
對於有的人來說,愛情只是他滿足一切私慾的套路手段,是他遊戲人間的證明;但對於另外的人來說,愛情是忠貞,是釋放自己一切生命的熱誠,是甘願犧牲自己奉獻自己的一股強大力量。
故事結構本身的精妙,諸位演員的精彩演繹,以及傑出導演等多方的合作共同創造出了這部豆瓣9.6的高分神作,並在今後的60多年裡,無法被逾越。
故事裡有反轉,在故事之外,美麗迷人妻子的扮演者瑪琳奧黛麗,出演角色的時候已經56歲,這也算是一個戲外的彩蛋吧。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一搜瑪琳的生平,絕對比電影更波瀾壯闊。
由阿加莎系列作品改編的電影及影視劇很多,《控方證人》絕對是其中不容錯過的一處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