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方證人》是63年前發行的一部老電影。早期的年齡和黑白的畫質使得這部電影在中國相當小。
不過,豆瓣9.6的高分還是讓人印象深刻。幾年前,小編記得TOP250名單上只有兩個電影,9.6分,另一個是《肖申克的救贖》。小編看到的黑白電影很少,唯一能與之相比的就是《十二怒漢》。
這部電影的編劇是阿加莎,名為「推理界皇后」克裡斯蒂(柯南李富步平的偶像)。小編查了阿加莎的小說,沒有這個發現。因此《控方證人》不是改編,而是由阿加莎創建的腳本。
在開拍這部電影之前,由於年齡的差異,剪輯師已經做好了觀看的準備。意外的意思是整部電影的敘事非常流暢,故事的起止和懸念的設置都很符合當代的口味。因為背景是20世紀50年代,比如DNA技術還不成熟,這就導致了只能識別血型的設置,但它非常新穎。
《控方證人》的破案者是一名律師,其典型特徵「偵探波羅」與阿加莎相似,頭上沒有離手的大肚子和雪茄的紳士帽,很容易與邱吉爾聯繫在一起。
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特點是,影片的女主角當時56歲,氣質和容顏都沒有退色。在影片的大部分階段,她都是一個有魅力的「卡門」型角色型,有著堅強的內心。對比帶來的人物形象非常豐富和鮮明。出乎意料的是,結尾反轉又將任務的複雜性推高了一層。
故事的結構很好。早期丈夫參與了謀殺案件。各種證據都反對,包括妻子的證言。繪圖是逐層向前推進的。律師發現了這些缺陷,澄清了丈夫的不滿。妻子才是真正的殺手。
原本是傳統的偵探故事,在影片的結尾迎來了180度的大反轉。實際情況是妻子誣陷了丈夫並實際承擔了責任。使用壞女人將所有人組合在一起。她有句經典臺詞:「公眾寧願相信壞女人說謊,而不願信賢惠的妻子為丈夫作證!」
影片的巧妙運用了觀眾的一種心理:似乎弱者往往是無辜,即使強者可以證據充分,也一定是在運用一些策略。
正是這種思維模式,使得電影反套路給觀眾。好像被冤枉了,不一定真的錯了!在這種模式下,後來也被一些推理片引用,其中印度電影《天作謎案》是成功的代表。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