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小鮮肉橫行,粉圈的水也很深。遠方的白月光,心中的石家莊。混過粉圈的人幾乎都取得了「舌戰群儒」的成就勳章。今天這篇文章的主角,也是一個「粉圈」的大佬——吳鉤老師。
吳鉤老師迄今為止出版過《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現代的拂曉時辰》、《風雅宋》、《原來你是這樣的宋朝》、《隱權力》等著作,對宋朝的權力結構、福利制度和民風民俗等可謂了解甚深。吳鉤老師還致力於讓大家更加了解宋朝曾經創造出的文明成果。於是,難免就引得有人來問:哎,吳老師,你是不是宋粉啊?
「沒錯,我是宋粉,」吳鉤老師回答說,「宋慧喬的粉。」
前一秒以為自己猜對了的網友只能悻悻地揣起了準備貼到吳鉤老師身上的標籤。
四兩撥千斤地開了一個玩笑後,吳鉤老師隨後解釋說:「與其說我是個宋粉,不如說我是一個『文明粉』,我不是粉宋朝這個王朝,而是粉宋王朝表現出來的文明成就。如果漢朝、唐朝或者明朝、清朝也有同樣的文明成就,我也可以成為一名漢粉、唐粉,或者明粉、清粉。」
吳鉤老師開始關注宋朝,是在寫《隱權力》期間。因為要寫書,吳鉤老師曾經研究了歷朝歷代權力中樞的運作方式,突然發現——哎?這個趙宋,在一眾君主集權王朝的映襯下,簡直是一朵奇葩啊。
宋朝,「積貧積弱」的帽子戴了很久了,加上教科書的蓋章,似乎確鑿無疑。的確,如果論起武功,宋朝的確比不上強漢盛唐,甚至不及明清。我們不禁要問:連帝國都稱不上,被少數民族旁友們打來打去,只能納幣求和的宋朝,到底哪裡好了啊?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這是史學大家陳寅恪說過的話。
吳鉤老師自稱是宋朝的「文明粉」。對於文明,吳鉤老師有一桿自己的秤——「我覺得『文明成就』不是指疆土特別遼闊,不是沙場殺敵如麻,不是耀兵異域揚我國威,不是萬邦來朝。我心目中的『文明成就』,是指政治開明一些;社會寬鬆一些;經濟繁榮一些;生活富庶一些。在這些方面,歷代無出宋朝之右。」
吳鉤老師曾經在自己的博文《宋朝的可能》一文中列出了一些令人浮想聯翩的宋朝生活的片段:
一、形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分權結構,君主更像是主權象徵,而不具體執政;
二、有了法治之雛形,君權受到誓約、國是、條例的約束;
三、隨著士紳階層的崛起,民間結社相當發達,社會發育程度高;
四、南宋出現了繁華的自由經濟。
《三朝名臣言行錄》
這麼說似乎不夠生動。那我們不妨舉個實例。記載在《三朝名臣言行錄》中的一段宋仁宗的獨白,大概很能說明問題:
屢有人言朕少斷。非不欲處分,蓋緣國家動有祖宗故事,苟或出令,未合憲度,便成過失。以此須經大臣論議而行,臺諫官見有未便,但言來,不憚追改也。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宋仁宗在瘋狂吐槽:「老有人說我不夠獨裁專斷,難道是我不想獨裁,不想專斷嘛?是因為國家有憲章在那裡啊!一切要按照憲章來辦事嘛,如果我發出的命令不合憲章,就成了過錯。而且詔令必經大臣議論而行,臺諫官若不同意,還要把詔書追回來再改。做個皇帝一點面子也沒有,還夢想什麼獨裁專斷呢!」
可惜的是,即便說出了無能為力的苦衷,趙禎也並沒能完全「洗白」,因為有一句話流傳至今,看起來似乎是控訴——「仁宗皇帝百事不會,只會當官家。」
這段話並沒有誇張的地方,在政治上,「宋朝庶幾實現了對皇權的制度性、結構性、慣例性的限制」。很難想像,我們也許離明確的君主立憲只差臨門一腳了。
相對於政治上的清明,是民間的充分自由。吳鉤老師還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歷史上,自秦至清,宋代肯定是政治寬容度最高的一個時代,有一個判斷的標準,就是看宋代演滑稽戲的伶人,他們在演出中諷刺什麼人?是諷刺當朝官員。宰相更是伶人重點嘲謔的對象。」看來對自由的追求不是西方的舶來品,一千多年前建立的宋朝,就已經有這樣的傳統了。除了政治上難得的寬容度,宋朝還有許多其他朝代難以企及的文明成就,比如「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制度」、「把貿易做到非洲去」、「八卦小報風靡汴梁」、「民間自由結社」等等,其中有許多精彩的故事,講都講不完……
宋朝有這麼多的文明寶藏等待我們一起去挖掘,吳鉤老師也把音頻節目的首次嘗試給了《中國歷史大變局》。
現在由吳鉤老師主講的「宋朝大變局」正在喜馬拉雅熱播。為了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視聽感受,我們特意準備了磁性有特色的男聲和溫柔婉轉的女聲兩個頻道,大家可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收聽。
千年前,你也曾身處汴河之畔,他們的生活,也曾是你的生活,汴梁繁夢,等你一晤。最後引用陳寅恪先生的話作為結尾:
尚氣節而羞勢利,天水一朝之文化,竟為我民族永遠之瑰寶。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後漸衰微,終必復振。
雖漸衰微,終必復振。與諸君共勉。
撰文 | 觀乎文化
編輯 | 馬春陽
戳下方「在看」支持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