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詩詞意象:吳鉤

2021-02-23 簡書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在古詩詞中「吳鉤」是出現得很多的一個詞,我們可以想像,「吳鉤」應該是一種雄心壯志的象徵,又帶著一種悲愴的體悟,仿佛一個懷才負氣的熱血男兒,即將遠行,想要去開創一番事業。今天,我們來閒話詩詞意象——吳鉤。


文/子曰少懷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李賀

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
一萬年來誰著史?八千裡外覓封侯。
——李鴻章

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辛棄疾

從上面這三首詩詞片段中,我們可以想像,「吳鉤」應該是一種雄心壯志的象徵,又帶著一種悲愴的體悟,仿佛一個懷才負氣的熱血男兒,即將遠行,想要去開創一番事業,此去再也不會回頭,不能衣錦還鄉,寧願客死異鄉,就算壯志難酬,仍然壯懷激烈。這種情感的寄託,是華夏民族內在血性的延續,是幾千年來炎黃子孫慷慨赴難萬死不辭的壯烈精神的迴響。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當年荊軻刺秦王,臨行前吟誦的這兩句詞成為千古絕唱。但他的精神不死,多少人在他的感召和激勵之下,「知其不可而為之」,就算最終失敗,也要拼力一搏,而那些或成功或失敗的故事,總是「長使英雄淚滿襟」。

吳鉤,是春秋戰國時期流行的一種彎刀,形似劍而曲,青銅鑄成,是那個時代冷兵器的典範之作。吳越人鑄造刀劍的技術超越了時代,越王勾踐劍、專諸魚腸劍、幹將莫邪劍、湛瀘劍……無論是存在於神話傳說,還是現代的博物館中,這些名世之劍幾乎無一不是青銅劍。劍乃兵中王者,刀乃兵中霸者。如果說劍總是與君子、美德、仁心相關,那麼刀,則總是讓人聯想到將軍、邊塞、徵戰、殺伐和復仇。刀是英雄豪俠的化身,是矢志要建功立業的偉大抱負,是馳騁沙場萬死不悔的原始渴望。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之志哉!」後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後漢書·班超傳》)

班超投筆從戎的故事讓很多人動容,七百年多後,詩人李賀也受到感召,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篇:「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南園十三首》之一)。

從此,吳鉤就成為了馳騁沙場、立志報國的精神象徵,成為了詩人詞客筆下的一種文化符號。漸漸的,吳鉤也就在詩詞作品中延伸出許多不同的意象來。

喚人呈楚舞,借客試吳鉤。見說秦兵至,甘心赴國讎。
(唐·鄭錫《邯鄲少年行》)


吳鉤明似月,楚劍利如霜。電斷衝胡塞,風飛出洛陽。
(唐·張柬之《出塞》)


鷙鳥立寒木,丈夫佩吳鉤。何當報君恩,卻系單于頭。
(唐·王昌齡《九江口作》)


將軍溢價買吳鉤,要與中原靜寇讎。
(唐·曹唐《和周侍御買劍》)

吳鉤最主要的意象就是「慷慨雄壯 」。臨陣磨刀,慨當以慷,此去縱然千難萬苦,我終不懼不悔。大丈夫人生在世,當去萬裡覓封侯,建萬世之功名,何敢安於無為哉!國家有難,男兒當慨然奮起,殺敵於沙場之上,斬寇於戰陣之中,為百姓謀福祉,為萬世開太平!這是一種「治國平天下」的價值追求,一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一種「捨我其誰當仁不讓」的豪傑氣概。

高山成谷蒼海填,英豪埋沒誰所捐。吳鉤斷馬不知處,幾度煙塵今獨全。
(唐·韋應物《寇季膺古刀歌》)


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
(宋·張孝祥《水調歌頭·和龐佑父》)


塞草連天暮,邊風動地愁。無因隨遠道,結束佩吳鉤。
(唐·張繼《奉送王相公赴幽州》)

吳鉤的另一種意象就是「蕭瑟悲涼」,他是與「慷慨雄壯」的意象相關聯的。一將功成萬骨枯,沙場徵伐,殘酷異常。一番刀光血影之後,面對著滿目瘡痍,遍地哀煙,就是心腸再冷的人也會生出一股噬心的悲涼吧!

結客佩吳鉤,橫行度隴頭。雁在弓前落,雲從陣後浮。
(唐·孔紹安《結客少年場行》)


楚蘭不佩佩吳鉤,帶酒城頭別舊遊。年事已多筋力在,試將弓箭到并州。
(唐·盧殷《長安親故》

吳鉤,也是「藝高體健」的載體。習武之人,腰配吳鉤,橫行天下,就算年事已多,仍然老當益壯。

麒麒錦帶佩吳鉤,颯沓青驪躍紫騮。
(唐·王維《燕支行(時年二十一)》)


金勒少年,吳鉤壯士,寧論衛霍前功。
(宋·晁端禮《望海潮》)


少年錦帶掛吳鉤,鐵馬西風塞草秋。
(元·鄭光祖《雜劇·虎牢關三戰呂布》


繡衣直指新除授,宮花淹御酒,玉花驄錦帶吳鉤。
(元·張可久《水仙子·西湖秋夜今》


門下士錦帶吳鉤,坐上客繡帽宮花。
(元·喬吉《雜劇·玉簫女兩世姻緣》)


千金寶劍賽吳鉤,一片精光射鬥牛。
(元·李壽卿《雜劇·說鱄諸伍員吹簫》)

吳鉤還是「富貴少年」的象徵。寶刀英雄,向來不分,而那些富裕尊貴人家,自是不能腰配凡鐵。吳鉤身上所散發出的英雄氣息和悠遠的歷史想像,被這些五陵少年們所喜愛所青睞,自然是不足為怪的了。

關於吳鉤的詩詞欣賞(五首)

俠客行

[唐]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後出塞五首·其一

[唐]杜甫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戰伐有功業,焉能守舊丘?
召募赴薊門,軍動不可留。千金買馬鞍,百金裝刀頭。
閭裡送我行,親戚擁道周。斑白居上列,酒酣進庶羞。
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宋]辛棄疾
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十律之一

[清]李鴻章
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
一萬年來誰著史?八千裡外覓封侯。
定將捷足隨途驥,那有閒情逐水鷗!
笑指瀘溝橋畔月,幾人從此到瀛洲?■

作者介紹:

聞過則喜

更多文章,來簡書,關注「子曰少懷」~

別讓好故事宅在心裡!你的故事,就是你的專利,作家再好也無法企及。寫下來,從新的角度,加新的感悟,打破無聊發現有趣。

——加入簡書(http://jianshu.com),讓文字改變生活。

在這個基於內容分享的社區,一起交流故事溝通想法。

相關焦點

  • 男兒何不帶吳鉤?可「吳鉤」到底是個什麼玩意?
    古詩文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話: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 古典詩詞裡的英雄情懷: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南園》李賀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譯文:男子漢大丈夫為什麼不腰帶吳鉤,去收取那被藩鎮割據的關塞河山五十州?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註:本文圖源網絡,侵刪!
  • 古典詩詞裡的絕美意象|冰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最早在《詩經》、《楚辭》中,便有了以冰雪為意象的詩句。《詩經 北風》:「北風其涼,雨雪其雱(pang)。惠而好我,攜手同行。」冰雪之晶瑩剔透,在文人墨客的筆下,漸漸成為了忠貞高潔、美好堅強的象徵。張孝祥《念奴嬌 過洞庭》:「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 古代詩詞意象意境集粹(110種)
    古代詩詞意象意境集粹(蒼松整理)眾所周知,文人是多情的。這情,不僅僅是男女的情愛,而是對事物敏感敏捷的思維。這種思維的結果,我們不要用現實的政治觀點來判定它的是非曲直,而要實事求是的反映作者所表達的情感。詩詞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
  • 古典詩詞裡的絕美意象|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紅樹、蟬聲、夕陽、白頭等諸多意象的組合,不禁讓人生出人生聚散無常的蒼涼之感。「一聲清溽暑,幾處促流身。志士心偏苦,初聞獨泫然(《早蟬》)」,其實蟬又如何知道人們的心事呢?蟬鳴所謂悽涼,也多是人自我情緒的映照。惆悵的,並非蟬兒,而是人自己啊!
  • 古代詩詞裡豆蔻的意象之美
    在古代的詩詞裡,有一種常見的表達方式叫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我們在詩詞裡經常看到的「風花雪月」,就經常被運用到意象之中去,詩人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就是客觀的象;而借景抒情,詠物言志,是產生的「意」。
  • 吳鉤是神兵利器?考古發現吳王闔閭遺物,揭開了吳鉤真面目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南園十三首·其五》李賀! 古今文人墨客作品中,「吳鉤」這兩個字不絕於眼,多情刀客無情鉤,吳鉤寒光耀九州。 那麼,吳鉤到底是什麼東東呢?宋人沈括《夢溪筆談》:「唐人詩多有言吳鉤者。
  • 古詩詞中常見意象的內涵
    (鄭思肖《懷歸》)2.湘竹 詩詞中常用湘妃竹(斑竹、湘竹、淚竹)意象來表達悲傷的情思。楚客腸欲斷,湘妃淚斑斑。(岑參《秋夕羅山人彈三峽流泉》)杜鵑聲公公似哭,湘竹斑如血。(白居易《江上送客》)湘江竹上痕無限,峴首碑前灑幾多。(李商隱《淚》)湘竹几時休染淚,楚旌終日自搖風。(劉筠《送客不及》)3.碧血源自萇弘的傳說。
  • 「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淺談蟬在詩詞作品中的意象流變
    是問蟬本身,還是蟬在古詩詞中的意象?是問虞世南的《蟬》,還是其他作品中的「鳴蟬」、「玄蟬」、「寒蟬」、「秋蟬」、「早蟬」?這個「詩人」又是指誰?即便是採取大數據分析,那我們也要搞清楚,是問古代詩人,還是今天的「詩人」?蟬,就是一種昆蟲。
  • 落紅不是無情物:龔自珍詩詞中的落花意象
    落紅不是無情物:龔自珍詩詞中的落花意象 王鎮遠 2020-05-31 10:17 來源:《亦狂亦俠亦溫文:龔自珍的詩文與時代
  • 「白雀」意象考釋
    名物研究也讓我們可以探尋中國文化的脈絡,那些流傳千年的鳥獸草木意象背後,都包含著古人的真實見聞和情感寄託。本期刊發的三篇論文通過動物和植物意象探索名物的淵源、內涵和象徵,指出其傳承不絕的文化意義,或者通過豐富翔實的文獻考據驅散歷史的疑雲,提出新穎的認知。(程傑)  作者:周 翔(南京師範大學詞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白雀」最早見於《毛詩正義》。
  • 吳鉤:沒錯,我是宋粉——宋慧喬的粉
    今天這篇文章的主角,也是一個「粉圈」的大佬——吳鉤老師。吳鉤老師迄今為止出版過《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現代的拂曉時辰》、《風雅宋》、《原來你是這樣的宋朝》、《隱權力》等著作,對宋朝的權力結構、福利制度和民風民俗等可謂了解甚深。吳鉤老師還致力於讓大家更加了解宋朝曾經創造出的文明成果。於是,難免就引得有人來問:哎,吳老師,你是不是宋粉啊?
  • 引導孩子見識詩詞的美,給孩子種下一個詩詞夢!
    那麼在中華古典詩詞備受重視的今天,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子學習古詩詞呢?一、吟誦開啟詩詞韻律之美中華古典詩詞的特點是具有韻律感,唐詩的前後句對仗工整;宋詞的上下闋往往也是相互對仗的。我們在引導孩子學習詩詞時,切忌急於背誦,要先學會細細品讀,這樣,孩子才會讀出詩詞的韻律感,初步感受到詩詞的語言美﹑音樂美和韻律美。
  • 中國文化的底蘊: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上篇)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化;天人合一是中國文化;青銅器、瓷器是中國文化;琴棋書畫是中國文化;萬裡長城是中國文化;京劇崑曲也是中國文化……今天小仙就只選取詩詞中常見的意象,來大致領略一下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於是錦鯉就成了一種意象。說了這麼多,下面可以終於可以進入正題了。古詩詞中最常見的意象有哪些?它們都有怎樣的含義?有哪些代表性的詩詞講到了這些意象呢?下面小仙給大家一一道來。
  • 古詩詞意象分享:桃之夭夭,十裡揚州最妖嬈
    在古典詩詞文化中,提及桃花,我最先想起一個故事。相傳漢明帝時期,有兩位樵夫,一名劉晨,一名阮肇,進天台山採穀皮,迷了路,他倆在山裡轉啊轉,忽然見到一片桃林,樹上結的果子粉嫩新鮮,餓壞了的時候,看到這等美食,豈可放過,一頓飽餐。
  • 董元奔:意象美·境界美·哲思美——江月為什麼引人入勝
    江月的美,首先表現在它的意象的美,其意象的美有兩個層次,一是現實生活中客觀實在的物質意象,一是古典詩詞中精神層面的藝術意象。在靜謐的長江之畔的夜晚,你站在金山寺的寶塔上,或者多景樓的最高層,看一輪皎月懸在長江上的半空之中,它的是那樣的飽滿,它的顏色像煉乳一樣白的發膩,它散發的光輝是那樣柔和。
  • 【詩詞賞析】鄧國琴:「江海詩詞」微信公眾號上線運行詩友唱和詩詞欣賞
    「寒來冬至適其時,飛雪迎春姿」句中「飛雪」點明時間,意象「春」,一語雙關:指大自然的春天,又寓意著江海詩詞的春天。歇拍「遙望江濤滾湧,海上月來遲」。用意象含蓄回答原玉:今日《江海詩詞》微刊才運行,是否遲了?此處多造虛擬之景。下闕「千裡信,匯天池。共雲棲。」轉折句虛實結合,鼓勵詩友們作品匯聚在自己的詩詞平臺。意象「天池」暗指微信平臺,「共雲棲」虛景造得飄渺空靈!
  • 34期詩詞擂臺賽《秋葉》優秀作品欣賞
    詩詞吾愛網第34期擂臺賽剛剛落下帷幕,一個沒有任何物質獎勵的賽事,在短短的20天徵稿期裡,吸引了558人參加,並且佳作迭出
  • 4首豪氣逼人的詩詞,讀來熱血沸騰,千百年後魅力依舊
    詩詞是傳統文化的瑰寶,深受文人雅士和老百姓的喜愛。而在眾多詩詞中,那些充滿豪氣的詩詞總能夠讓人精神振奮,產生無窮的激勵力量。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詩詞愛好者。關注我,一起來看看4首豪氣逼人的詩詞,讀來熱血沸騰,千百年後魅力依舊啊。
  • 詩詞書畫展:蕭關詩詞《含笑三郎專題》
    《蕭關詩詞微刊》是蕭關詩社對外發布詩詞原創作品的微刊,蕭關詩社籌備組成立於2018年8月22日,8月25日組建成立「蕭關詩社」,名譽社長:山裡老頭。現任社長:含笑三郎。蕭關詩社是搭起一座與廣大的詩詞愛好者相互交流的橋梁,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傳承、交流、學習我國古老的詩詞文化的精髓,促進地方經濟和文化的繁榮,促進蕭關詩詞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歡迎廣大詩詞愛好者關注並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