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在古詩詞中「吳鉤」是出現得很多的一個詞,我們可以想像,「吳鉤」應該是一種雄心壯志的象徵,又帶著一種悲愴的體悟,仿佛一個懷才負氣的熱血男兒,即將遠行,想要去開創一番事業。今天,我們來閒話詩詞意象——吳鉤。
文/子曰少懷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李賀
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
一萬年來誰著史?八千裡外覓封侯。
——李鴻章
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辛棄疾
從上面這三首詩詞片段中,我們可以想像,「吳鉤」應該是一種雄心壯志的象徵,又帶著一種悲愴的體悟,仿佛一個懷才負氣的熱血男兒,即將遠行,想要去開創一番事業,此去再也不會回頭,不能衣錦還鄉,寧願客死異鄉,就算壯志難酬,仍然壯懷激烈。這種情感的寄託,是華夏民族內在血性的延續,是幾千年來炎黃子孫慷慨赴難萬死不辭的壯烈精神的迴響。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當年荊軻刺秦王,臨行前吟誦的這兩句詞成為千古絕唱。但他的精神不死,多少人在他的感召和激勵之下,「知其不可而為之」,就算最終失敗,也要拼力一搏,而那些或成功或失敗的故事,總是「長使英雄淚滿襟」。
吳鉤,是春秋戰國時期流行的一種彎刀,形似劍而曲,青銅鑄成,是那個時代冷兵器的典範之作。吳越人鑄造刀劍的技術超越了時代,越王勾踐劍、專諸魚腸劍、幹將莫邪劍、湛瀘劍……無論是存在於神話傳說,還是現代的博物館中,這些名世之劍幾乎無一不是青銅劍。劍乃兵中王者,刀乃兵中霸者。如果說劍總是與君子、美德、仁心相關,那麼刀,則總是讓人聯想到將軍、邊塞、徵戰、殺伐和復仇。刀是英雄豪俠的化身,是矢志要建功立業的偉大抱負,是馳騁沙場萬死不悔的原始渴望。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之志哉!」後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後漢書·班超傳》)
班超投筆從戎的故事讓很多人動容,七百年多後,詩人李賀也受到感召,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篇:「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南園十三首》之一)。
從此,吳鉤就成為了馳騁沙場、立志報國的精神象徵,成為了詩人詞客筆下的一種文化符號。漸漸的,吳鉤也就在詩詞作品中延伸出許多不同的意象來。
喚人呈楚舞,借客試吳鉤。見說秦兵至,甘心赴國讎。
(唐·鄭錫《邯鄲少年行》)
吳鉤明似月,楚劍利如霜。電斷衝胡塞,風飛出洛陽。
(唐·張柬之《出塞》)
鷙鳥立寒木,丈夫佩吳鉤。何當報君恩,卻系單于頭。
(唐·王昌齡《九江口作》)
將軍溢價買吳鉤,要與中原靜寇讎。
(唐·曹唐《和周侍御買劍》)
吳鉤最主要的意象就是「慷慨雄壯 」。臨陣磨刀,慨當以慷,此去縱然千難萬苦,我終不懼不悔。大丈夫人生在世,當去萬裡覓封侯,建萬世之功名,何敢安於無為哉!國家有難,男兒當慨然奮起,殺敵於沙場之上,斬寇於戰陣之中,為百姓謀福祉,為萬世開太平!這是一種「治國平天下」的價值追求,一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一種「捨我其誰當仁不讓」的豪傑氣概。
高山成谷蒼海填,英豪埋沒誰所捐。吳鉤斷馬不知處,幾度煙塵今獨全。
(唐·韋應物《寇季膺古刀歌》)
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
(宋·張孝祥《水調歌頭·和龐佑父》)
塞草連天暮,邊風動地愁。無因隨遠道,結束佩吳鉤。
(唐·張繼《奉送王相公赴幽州》)
吳鉤的另一種意象就是「蕭瑟悲涼」,他是與「慷慨雄壯」的意象相關聯的。一將功成萬骨枯,沙場徵伐,殘酷異常。一番刀光血影之後,面對著滿目瘡痍,遍地哀煙,就是心腸再冷的人也會生出一股噬心的悲涼吧!
結客佩吳鉤,橫行度隴頭。雁在弓前落,雲從陣後浮。
(唐·孔紹安《結客少年場行》)
楚蘭不佩佩吳鉤,帶酒城頭別舊遊。年事已多筋力在,試將弓箭到并州。
(唐·盧殷《長安親故》
吳鉤,也是「藝高體健」的載體。習武之人,腰配吳鉤,橫行天下,就算年事已多,仍然老當益壯。
麒麒錦帶佩吳鉤,颯沓青驪躍紫騮。
(唐·王維《燕支行(時年二十一)》)
金勒少年,吳鉤壯士,寧論衛霍前功。
(宋·晁端禮《望海潮》)
少年錦帶掛吳鉤,鐵馬西風塞草秋。
(元·鄭光祖《雜劇·虎牢關三戰呂布》
繡衣直指新除授,宮花淹御酒,玉花驄錦帶吳鉤。
(元·張可久《水仙子·西湖秋夜今》
門下士錦帶吳鉤,坐上客繡帽宮花。
(元·喬吉《雜劇·玉簫女兩世姻緣》)
千金寶劍賽吳鉤,一片精光射鬥牛。
(元·李壽卿《雜劇·說鱄諸伍員吹簫》)
吳鉤還是「富貴少年」的象徵。寶刀英雄,向來不分,而那些富裕尊貴人家,自是不能腰配凡鐵。吳鉤身上所散發出的英雄氣息和悠遠的歷史想像,被這些五陵少年們所喜愛所青睞,自然是不足為怪的了。
關於吳鉤的詩詞欣賞(五首)
俠客行
[唐]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後出塞五首·其一
[唐]杜甫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戰伐有功業,焉能守舊丘?
召募赴薊門,軍動不可留。千金買馬鞍,百金裝刀頭。
閭裡送我行,親戚擁道周。斑白居上列,酒酣進庶羞。
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宋]辛棄疾
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十律之一
[清]李鴻章
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
一萬年來誰著史?八千裡外覓封侯。
定將捷足隨途驥,那有閒情逐水鷗!
笑指瀘溝橋畔月,幾人從此到瀛洲?■
作者介紹:
聞過則喜
更多文章,來簡書,關注「子曰少懷」~
別讓好故事宅在心裡!你的故事,就是你的專利,作家再好也無法企及。寫下來,從新的角度,加新的感悟,打破無聊發現有趣。
——加入簡書(http://jianshu.com),讓文字改變生活。
在這個基於內容分享的社區,一起交流故事溝通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