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詩詞文化中,提及桃花,我最先想起一個故事。
相傳漢明帝時期,有兩位樵夫,一名劉晨,一名阮肇,進天台山採穀皮,迷了路,他倆在山裡轉啊轉,忽然見到一片桃林,樹上結的果子粉嫩新鮮,餓壞了的時候,看到這等美食,豈可放過,一頓飽餐。
正吃著,忽見從山腹中,流出來一條清溪,溪水中還有蕪菁葉子和一些杯子,杯中盛著飯粒,劉晨二人環顧四野,荒無人煙,心下生疑,但是確實餓,便拿起來吃了,邊吃邊想,既然有這等吃食,那附近必有人家。
於是溯溪而上,果見兩位如仙般女子,迎上來嗔怪他倆來晚了。此後他們相守相愛,結為夫妻,半年後等到劉郎阮郎再回家時,已過數百年,家鄉早已變了天地,便只好再回桃源仙境,卻再無仙女蹤跡。
這便是「劉阮入天台」的故事,載於《幽明錄》,編者是劉宋時期的劉義慶。
讀這個故事,可以看到,桃花在古詩詞中的幾乎所有意象內涵:豔情、愛戀、佳人、容顏易逝。
桃花開於仲春時節,粉白粉白,花期很短,極易凋零。
宋朝時期的詩詞作品中,桃花已經基本成為「情慾」的代名詞,但是最初,桃花,只是自然界的一種存在而已,這期間發生了什麼?桃花的意象內涵經歷了怎麼樣的演繹呢?
01一朵粉白,幾絲情慾
情慾化身,目前已經是桃花比較固定的意象內涵了。
桃花扇、桃花運、桃花徑,一聽起來就很甜,就讓人有「豔遇」的遐想,對不對?
在詩詞裡,特別是宋朝及之後的詩詞作品裡,桃花,基本上是和「青樓歌姬」聯繫在一起的。
那時候,宿妓,好像成為了文人墨客之間的附庸風雅。桃花的意蘊,久而久之,便多了幾分嫵媚,幾分妖俗。
鷓鴣天(宋代:蘇軾)笑拈紅梅嚲翠翹。揚州十裡最妖饒。夜來綺席親曾見,撮得精神滴滴嬌。嬌後眼,舞時腰。劉郎幾度欲魂消。明朝酒醒知何處,腸斷雲間紫玉簫。
嚲(duǒ),本義是下垂。蘇軾這首詞,真真的是寫盡了一個歌姬的嬌嫩欲滴。
她,笑拈紅梅,頭上翠翹低垂,這姿態,揚州十裡,怕是再找不出比之更妖嬈的。這一夜間,飲酒聽曲,見她嬌杏眼,舞時腰,酒不醉人人自醉,一曲《紫玉簫》,幾多粉嫩妖,待到明朝醒來,腸已斷,雲間繞。
這裡的「劉郎」,是自帶典故中的「情慾」色彩的。劉郎一現,桃花自嬌。
02一處相思,兩處閒愁
在桃花成為「豔遇」、「豔情」的代表之前,她是有比較純潔內涵的,象徵著唯美的愛情。
一朵自然界的花,不可能平白無故,就被人頻頻與青樓女子相連接。在此之前,桃花很長一段時間,只是單純的代表著愛戀。
兩者之間的聯繫,在於青樓女子與文人書生們的愛情故事。
這樣一群女子,婀娜多才,溫柔可人,且善歌善舞,很多文人喜歡和她們打交道,自然的就會產生情感。情意濃,桃花的內涵,便漸漸縮小了。
回到「桃花還是愛情化身」的這一時期來,詩詞中相關的作品極多。
釵頭鳳(宋代:陸遊)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這首千古絕唱,把桃花的「愛情」內涵,寫得憂傷而悽美。
春依舊,你卻瘦的不成人形,淚痕從未乾過。滿地桃花落,池閣空蕩,你我山盟海誓仍在,只是我這滾燙燙的錦書,該寄往何處?
一句「桃花落」,仿佛讓我們看到,陸遊心頭的這一場愛戀,也是凋零滿地。
03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上一段回溯到桃花的「愛情」內涵,我們繼續向時光深處追溯。
桃花為什麼會成為「愛情」的象徵?因為她最初是「美麗女子」的代名詞。
這裡就不得不提,中華詩詞文化的起源之書《詩經》了。
《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新婚之夜,看著嬌嫩美妻,心生歡喜,正不知該如何去形容這眼前尤物,靈感一現,就直接將桃花與嬌妻聯繫上了。
這一首《桃夭》,惹來眾多詩詞,爭相借桃花代指佳人,這裡的佳人,泛指一切美麗女子,無論她身在何處,無論她芳齡幾何。
庭前桃(唐代:韋莊)曾向桃源爛漫遊,也同漁父泛仙舟。皆言洞裡千株好,未勝庭前一樹幽。帶露似垂湘女淚,無言如伴息媯愁。五陵公子饒春恨,莫引香風上酒樓。
這首詩很有歷史韻味。
湘妃淚,息媯愁,都是借歷史典故在詠桃,借人詠物,而且是借歷史名人,倒是別有風味。
這幾位女子美貌自不必說,關鍵是,很硬核。
比如說息夫人,現在是河南息縣的文化形象大使,人稱「桃花夫人」,她嫁給楚文王時,文王寵愛,還特意在紫金山給她修了個「桃花洞」,她離世後,後人還為她修建「桃花廟」。
為什麼能有這般待遇?光有美貌可沒戲,還因為息夫人不懼生死,不以色侍人,心系所愛之人,有膽有識。
04流光一轉,紅顏已老
既是佳人,必會老去。就像花開,總會有花謝的一天。加之桃花的花期短暫,於是,她的文化內涵中,又多加了一層「流光一轉,紅顏已老」的意思。
在這一點上,詩詞中常常有「夭桃」之說,顧名思義,指凋殘的桃花,暗指紅顏衰退。
長門怨(唐代:岑參)君王嫌妾妒,閉妾在長門。舞袖垂新寵,愁眉結舊恩。綠錢侵履跡,紅粉溼啼痕。羞被夭桃笑,看春獨不言。
一句「羞被夭桃笑,看春獨不言」,多有氣勢的道出了滿腔的怨恨。
於無言中,對這一場鬧劇,發出了無聲的控訴!
05一朵鮮豔,一朵春來
最後我們回溯到桃花本花上來。桃花的所有意象內涵,都離不開它本身的自然特徵。拋開這些後來文人賦予的品格,它其實只是自然界,非常尋常的一種存在。
粉白花朵,香豔欲滴。是仲春的舞者,也是百花中的尋常一份子。
沒有佳人,沒有歌姬,只有一朵桃花,在春風中,搖曳生姿。
這個內涵的桃花詩歌,數不勝數,而且大家大多耳熟能詳。
贈汪倫(唐代: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大林寺桃花(唐代: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題菊花(東漢:黃巢)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本文為「古詩詞意象分享」系列第五集,傳大美國韻,過詩意人生,讓我們一起走進詩詞王國,感受古典文化的美韻。
參考文獻:
1、《論唐宋詩詞中桃花的美人意象》,劉淑玲著。
2、《花之語,詩之韻--古詩詞花卉意象解讀》,肖靈淮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