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時長亭柳依依,總結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幫孩子讀懂更多古詩

2020-12-21 二胎媽媽的星辰大海

意象是閱讀古詩詞時的一個重要概念,認識並積累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一項任務。學會總結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就仿佛拿到了一把打開詩詞寶庫大門的鑰匙,可以幫助孩子們讀懂更多古詩詞。

什麼是意象呢?詩人在觀察客觀事物時,往往會加上自己的主觀之意,所以古詩詞中出現的景物,就不可避免地籠罩了一層作者的主觀色彩。這種「籠罩了作者主觀色彩的景物」,就被稱作「意象」。

在古詩詞的創作和發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觀感情被逐漸固化下來,用以表現特定的場景和寓意。在此先用一首小詩把古詩詞中經常出現的意象進行總結:

松梅竹菊寓高潔,借月託雁寄鄉思。杜鵑鷓鴣啼悽悽,梧桐葉落透悲意。別時長亭柳依依,落花流水傳愁緒。烏鴉燕子系興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潔:

我國古代文人將「梅蘭竹菊」贊為「花中四君子「,亦稱」歲寒四友「,留下了大量的詩文讚美它們的高潔品格。古詩中提到松樹的次數也很多,它也是高潔的象徵,所以我們把它們放到一起來積累。

松、梅、竹、菊都是品行高潔、不畏邪惡的化身,古人常用這四種形象表現高潔的情操:

劉楨的《贈從弟》這樣寫松柏:」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的《詠竹》這樣寫竹子:「歲寒別有非常操,不比尋常草木同。」元稹的《菊花》這樣寫菊花:「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王安石的《梅花》這樣寫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陸遊的《卜算子·詠梅》這樣讚美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2. 借「月」託「雁」寄鄉思

01.「月」的意象

皓月當空常常引起遊子的思鄉之情,望月懷遠,喚起詩人的鄉愁:

李白《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02.「鴻雁」的意象

雁是一種候鳥,傳說中雲中的鴻雁、水中的大魚,都可以幫人們傳遞訊息;古詩詞還常常借大雁南飛的景象,抒寫遊子的思鄉之情:

李清照《一剪梅》:「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李清照新婚不久,丈夫趙明誠即離開家鄉赴任,「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纏綿的相思之情,只好藉助鴻雁傳書來傳遞彼此的思念。

王灣在《次北固山下》這首詩曾寫道:「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詩人漂泊流浪,到底什麼時候能重返故鄉,連泊舟中的詩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於春光中北歸的大雁為自己傳書了。歸雁這一意象寫出了作者的思歸之情。

3、「杜鵑」「鷓鴣」寓悽涼

杜鵑,又名子規、杜宇等,在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讓位於他的臣子後隱居山林,死後靈魂化為杜鵑,又說杜鵑叫聲如「不如歸去」,於是古詩中的杜鵑就成為了悽涼、哀傷的象徵。

鷓鴣天 晏幾道  十裡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麼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我們應從杜鵑的叫聲入手,詞中也提到了「聲聲只道不如歸」,表達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歸之情。

古詩詞中出現的「鷓鴣」這一意象也經常透出悲涼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覽古》:「宮女如花滿春殿, 只今惟有鷓鴣飛。」昔日的宮女如花與此刻的鷓鴣亂飛,今昔對比,興衰之意、蒼涼之感油然而生。

4、「梧桐」葉落透悲意

古語有「一葉落而知秋」,說的便是梧桐葉落,預示著秋天的到來。以梧桐寫悲秋心理,是古人常用的手法。例如宋代女作家朱淑真的《秋夜》: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在這首《秋夜》詩中,作者藉助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的意境。還有李清照在《聲聲慢》一詞中寫過:

「梧桐更兼夜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晚年孤苦無依的李清照,也是借梧桐夜雨,抒發滿腹愁緒無人傾訴。不再有雲中錦書來,觸目皆是悽涼之景,包圍她的只有有無邊的悽涼與孤寂。

5、別時「長亭」「柳」依依

在古典詩詞裡,楊柳常常與離情相關聯,《詩經》中的《採薇》中寫道: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柔弱的楊柳搖擺不定的形體,最能傳遞親友離別時依依難捨之情。此外,「柳」與「留」也諧音。長亭為古人送別之場所,因此也是送別詩中經常出現的意象。

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鈴》: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的這首《雨霖鈴》同時寫到了這兩種意象,分別是「寒蟬悽切,對長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闋寫長亭送別之際,寒蟬悽切,驟雨初歇,」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將送別的場面渲染得淋漓盡致;下闕虛寫的是離別後的場面,第二天早上,作者酒醒之後,再也看不到伊人的面容,只有楊柳岸的冷風拂面,一彎殘月掛在遙遠的天邊。

6、落「花」流「水」傳愁緒

「花」落讓人愛憐、傷感,「水」流或喧囂或舒緩,綿延不絕,最惹人愁緒,因此,在古詩詞中常用落花流水來表達憂愁。如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物是人非,令人唏噓;「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愁緒猶如綿綿江水,流淌在春天的原野上,化抽象為具體,極富表現力。

7、「烏鴉」「燕子」系興衰

烏鴉這種鳥經常在墳頭等地出現,常被視為不祥之兆,詩人常用「烏鴉」這一意象渲染出衰敗的氛圍。燕子則因其有眷戀舊巢的特點,成為古典詩詞表現時事變遷,抒發歷史興衰之感的載體。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烏衣巷》一詩中寫道: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朱雀橋邊冷落荒涼長滿野草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斜掛。當年王導、謝安簷下的燕子,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中。通過「燕子」這一意象,表達了深沉的興亡之感。

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不計其數,我們今天先梳理到這裡,以後再繼續積累這方面的知識,幫助小朋友們更輕鬆地學習古詩詞。大家想要總結哪些意象,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成長進步。

作為詞牌名的《清平樂》,在歷代文學大家筆下都有哪些經典之作?

偷得浮生半日閒,帶孩子在最美的山水田園詩裡,感受田園之美

花褪殘紅青杏小,陪孩子在古詩詞裡穿行,體驗杏花到青杏的蛻變

相關焦點

  • 超全總結:幫你搞定中學古詩詞鑑賞!
    這裡就不多贅述了,常見的古詩分類及主題情感見下圖。二、意象意境意象包括意和象,是指詩人的立意與所描寫物象的結合,是詩歌中浸染作者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意指作者的思想情感,象指作者思想情感寄託的載體,有實象和虛象兩類。
  • 中國文化的底蘊: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上篇)
    於是錦鯉就成了一種意象。說了這麼多,下面可以終於可以進入正題了。古詩詞中最常見的意象有哪些?它們都有怎樣的含義?有哪些代表性的詩詞講到了這些意象呢?下面小仙給大家一一道來。月亮春花秋月、風花雪月都是古詩詞最常見的題材,這兩個詞都包含一個「月」字,由此可見月亮在古詩詞中的地位。在古詩詞中,月亮往往代表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這裡有一個小故事。
  • 高考語文備考:如何讀懂古詩
    對於命題者來說,如何引導考生先讀懂後鑑賞,命題的導向至關重要。對於考生來說,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領悟作品的內容和技巧,能否讀懂詩歌極其關鍵。因此,必須扭轉輕讀詩、重做題的傾向,我們應沉下心來,反覆咀嚼,一定要重視古詩本身給我們傳達的內容,從而來解讀古詩。 在考場上,究竟怎樣才算讀懂了一首詩歌呢?
  • 古詩詞中常見意象的內涵
    古詩詞中常見意象的內涵
  • 語文教育名家陳正治《詩的秘密》來了|讀古詩要知其所以然
    他通過近四十年的研究和創作,總結出一套適合小學生的欣賞詩歌、閱讀詩歌的方法,在《詩的秘密》一書中,以28堂詩詞課的形式,為孩子揭秘古詩詞。(出版方供圖)本書的作者陳正治長期活躍在各大高校和中小學的講壇上,為推動小學古詩教學改革付出了巨大努力。他認為閱讀古詩,除了理解詩的字面意思,尤其重要的是體悟詩人寫詩的思考過程和對事物的感覺,這樣才能理解字面意思背後的深層含義。
  • 古詩詞裡的唯美意境,醉了!
    古詩詞,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裡魅力是無法阻擋的,短短幾十字,勝過了千言萬語!在古詩詞中有很多的意象,這些意象非常唯美浪漫,承載著古人雅致絕美的情感審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古詩詞裡的唯美意境吧!琴瑟在古詩詞中,一般是用來比喻夫妻之間的感情深厚以及和諧。
  • 為什麼孩子要背古詩詞?梁宏達老師的總結,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孩子古詩詞的學習情況,幾乎在每個家庭都能看到這樣一張唐詩三百首牆貼。雖然每天給孩子安排很多古詩詞背誦,可是自家孩子就是記不住,對於別人家孩子4歲就能背幾十首古詩,羨慕不已。
  • 這位99歲的翻譯泰鬥,為全國孩子創作了一套雙語古詩讀本
    讀了他的翻譯古詩詞,你能感受到語言的魅力不分國界,在直白的英文中也能感受到古漢語的美韻。舉個例子,我們耳熟能詳的《登鸛雀樓》,書中是這樣翻譯的:我們都知道,古詩中的意境美英語很難表達出來,但讀許老的翻譯,你會在英語中感受到與古詩相同的意境。在這首詩中,「白日依山盡」,白日依靠著山,這就是把白日當成人了,白日像一個人沿著山走下來一樣。許老的翻譯特別靈,他用了「along(順著,沿著)」和「bows(鞠躬)」將白日形象化。再來看看我在網上找到的翻譯,不用我多說,相信大家讀一遍就能高下立判。
  • 女兒參加英文詩歌朗誦比賽,我卻幫她選了首中國古詩來PK
    獲得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的許淵衝老先生,一生都致力於古詩詞的翻譯,他是目前全亞洲唯一一位獲得此殊榮的翻譯家。他也是俞敏洪的恩師,錢鍾書的得意門生,楊振寧的同窗摯友,董卿曾在一次電視節目中跪地採訪他。許老說:「把一個國家創造的美,轉化為全世界的美,這是全世界最大的樂趣。」讀他的翻譯古詩詞,你能在英文中感受到古漢語的美韻。
  • 教育部:重視古詩文!為何古詩在試卷中就幾分,卻有孩子「崩潰」
    教育部:重視古詩文!為何古詩在試卷中就幾分,卻有孩子「崩潰」學習古詩詞不僅能使人靈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脫離庸俗和低級趣味,讓人變得高雅有氣質。可以說 學習古詩詞能造就和改變一個人的性格,能陶冶一個人的情操,大家都很喜歡詩詞大會的董卿,正是因為豐厚的詩詞文化成就了在舞臺上發光的她。
  • 從小背古詩的孩子,以下優勢很明顯,將來學習差不了
    那麼,從小背古詩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有沒有必要呢?孩子聽不懂古詩,就不能背嗎?答案當然是:能!古詩是一種十分講究的語言藝術,尤其注重意象、押韻和平仄(聲調)。而從小背古詩的孩子,接觸了更多優美的詞句,積累下的漢語語感會更好。這樣的孩子,將來不僅語文學得更好,只要是帶漢字的書,他都能更快的理解。
  • 古詩詞中的情景交融
    統編語文教材收錄了不少經典古詩詞作品,選擇的時代跨度較大,囊括了從先秦到明清各個時期的經典詩詞,包含的題材眾多。那麼,教師如何用好教材,教好古詩詞呢?日前我聽了江蘇省第21屆青年教師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觀摩課中的幾節古詩詞教學課,其中《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 古詩詞中的鷓鴣意象:揮之不去的愛與哀愁
    故而古人常用鷓鴣這個意象表達自己的愁緒。首先,最常見的是離別之愁。鷓鴣在送別詩中十分常見,比如唐代詩人張籍的《湘江曲》:「湘水無潮秋水闊,湘中月落行人發,送人發,送人歸,白蘋茫茫鷓鴣飛。」這是一首民歌風的樂府詩。在秋天的湘江上,天高雲淡,白蘋茫茫,一片鷓鴣在啼鳴,看著友人的帆船遠去,詩人心中不禁泛起惆悵之情。其次,「鷓鴣」用來表達自己困難的處境。
  • 「爸,請用古詩詞罵我」,背古詩詞餵大的孩子:長大後會更出眾
    「總是讓我來幫你,自己都不反省。你以後罵人,能不能用文化高一點的來罵人呢?」小女孩妙語連珠,並且條理清楚有理有據,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讓人忍俊不禁。總是讓我來幫你,自己都不反省!詩詞可以改變人生,被古詩詞餵大的孩子:長大後會更出眾最近,看到《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在電視上重播。作為鐵桿粉絲,每次看都津津有味。看到節目中,那些出口成詩的選手,總能感受到,知識改變命運,詩詞改變人生。
  • |康震·趣說唐詩|古詩|古詩詞|...
    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六年共包含古詩文124篇,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從長遠的角度看,從小學古詩的孩子,在品格、抱負、修養、思維格局上,肯定都和其他孩子不一樣。孩子多學些古詩詞,是一生都受益的儲備與修養:首先,學古詩,能讓孩子感受到世界更多的美好。
  • 「爸,罵我請用古詩詞」用古詩詞餵大的孩子,頂嘴都這麼有水準
    這個家長一定是平時就著重讓孩子背古詩了,孩子說嫌她背的少,她都能用古詩說服人,也就是這孩子會的真的是不少,並且可以熟練運用。被古詩餵養大的孩子,格局大不同王恆屹,《中國詩詞大會》中的「中華詩庫」,雖然只是5歲的小萌娃,但是識字超3000,背誦古詩超500首。並且小小年紀就已經練出了驚人的毅力。撒貝寧問「在背詩中遇到困難時,你會怎麼辦?」
  • 孩子怎麼背古詩詞收穫最大?專家給出了3條實用方法,輕鬆背詩詞
    1、鼓勵孩子接觸古詩詞不少孩子看到文言文後會感到枯燥、沒興趣,並且不理解為什麼要背誦古詩詞,他們會認為這種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用到的語言並不重要。例如用填空遊戲的方法,讓孩子在玩樂的過程中,對古詩的內容更加深刻。或者通過哼唱、猜謎的方式,讓孩子接觸古詩詞。在玩耍時,孩子的大腦處於全面放鬆的狀態。這種情況下,他們對於古詩詞的記憶效率,也會比平常較高,也不會對其產生排斥情緒。
  • 「讀懂古詩系列」三招教你找到古詩詞被省略的主語
    期中段考結束,不少童鞋跟小編老師反映:古詩詞太難了啊!都沒有看懂!如果每一句詩最開始的那個詞都看作主語的話,主語就一直在變,更不知道詩人在講啥了。課外古詩詞難讀懂,相信地球人都知道。不過要清楚,中國古典詩詞語言是精煉的,表情達意往往是含蓄的。
  • 讓孩子多誦讀古詩詞,命運將會對他多一份垂青和眷顧
    一、兒童背誦古詩詞有哪些好處1.孩子通過誦讀古詩詞可以更好的了解歷史文化中國古典詩詞中濃縮了幾千年的歷史,孩子耳濡目染,被古詩詞浸潤,自然對歷史文化知識了如指掌。2.大量誦讀古詩詞有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語言感知能力。
  • 學齡前兒童古詩啟蒙的最好方式:讓孩子玩著熟記100首古詩
    如何對低齡段的孩子進行古詩啟蒙?如何讓一個活力無限的孩子愛上「垂垂老矣」的古詩?這是大多數家長面對的難題。一米陽光童書館編著的《寫給兒童的古詩遊戲書》,創造了古詩詞的另類打開方式,是讓家長和孩子眼前一亮的古詩啟蒙書籍,可以解決大多數家長的古詩啟蒙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