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育名家陳正治《詩的秘密》來了|讀古詩要知其所以然

2021-01-20 廣州日報

近日,

語文教育名家陳正治

為小學生打造的

古詩詞啟蒙讀本

《詩的秘密》出版。

在本書中,兼具語文教師、詩人、學者三重身份的陳正治帶著孩子一起細細品讀中國古典詩詞佳作,為小學生欣賞、閱讀古詩詞指引了全新道路。

(新書實拍)

要寫作一部真正適合小學生的詩詞讀本,理想的著者必須符合兩個條件——既了解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又具有深厚的古詩詞學養。《詩的秘密》的著者陳正治恰好符合這兩個條件,他曾在小學教書,為小學生編寫詩詞選本,了解小學階段詩詞教學的難點,而後又進入研究所深造,精研詩學、修辭學、文學理論著作,曾出版修辭學專著,並且自己創作了大量兒童詩。他通過近四十年的研究和創作,總結出一套適合小學生的欣賞詩歌、閱讀詩歌的方法,在《詩的秘密》一書中,以28堂詩詞課的形式,為孩子揭秘古詩詞。

(出版方供圖)

本書的作者陳正治長期活躍在各大高校和中小學的講壇上,為推動小學古詩教學改革付出了巨大努力。他認為閱讀古詩,除了理解詩的字面意思,尤其重要的是體悟詩人寫詩的思考過程和對事物的感覺,這樣才能理解字面意思背後的深層含義。陳正治創新性地在小學古詩教學中引入 「思考作者的思考,感覺作者的感覺」這一賞詩原則,收穫巨大成效,幫助眾多學生擺脫了古詩讀不懂、記不住的煩惱。

《詩的秘密》受到兒童閱讀推廣人林文寶教授的高度讚譽,認為本書非常適合作為小學生的古詩詞課外讀物。書中精選陶淵明、杜甫、白居易、蘇軾等古代著名詩人的經典詩詞,內容與部編版語文教材高度接軌。陳正治通過講解這些詩歌,教會孩子閱讀古詩的方法,讓孩子能夠舉一反三,學會分析詩歌的主題、結構、材料和表達技巧,學會欣賞古詩詞的顏色美、音韻美、意象美、藝術美、含蓄美。陳正治的講解採用文本細讀的方法,讓孩子真正讀懂一首,勝過囫圇吞棗的背誦百首。

在目次的安排上,分為抒情詩、景物詩、敘事詩三類,內容編排由淺入深。每一節課都設有「詩的小秘密」欄目,總結重要知識點,為孩子傳授讀詩秘訣。書中的插圖由金鼎獎獲獎插畫師洪義男先生繪製。

精彩書摘:

編輯導讀:陳正治在《詩的秘密:給孩子的28堂詩詞課》一書中為小學生奉獻了28堂精彩的詩詞課,他根據「思考作者的思考,感覺作者的感覺」的賞詩原則帶著孩子以文本細讀的方式,細細品讀28首古詩詞,啟發孩子從詩人寫詩的角度理解古詩詞。作者在分析詩歌時,常常讓孩子想如果自己來寫同樣的主題,會怎樣來寫,這把古詩詞欣賞,從單純的分析鑑賞,變成了具有參與感的主動探索。只有理解詩人的腦迴路,才能真正讀懂古詩,獲得讀詩的快樂,這也是陳正治教孩子親近古詩詞的獨門秘籍。下面就來一起感受一下陳正治的古詩詞課堂吧。

《為什麼問「梅花開了沒」就是懷念故鄉?》

王維是唐朝人,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稱讚他是一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大詩人。他寫了好幾首懷念故鄉人、事、物的詩,例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及《雜詩》。好多小朋友都背誦過這些詩。

王維的《雜詩》共有三首,小朋友最熟悉的大概是第二首:

雜 詩

[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

寒梅著花未?

詩中的詞義:綺(qǐ)窗,雕刻精美的窗戶;著(zhu )花,開花。這首詩的大意是說:你從故鄉來,應該知道故鄉的事情。你來的時候,種在那精美窗子前的梅花,到底開了沒?許多小朋友都知道這是一首懷念故鄉的詩。但是如果有人問:「為什麼問故鄉的梅花開了沒,就是懷念故鄉?」卻沒有幾個人能回答得令人滿意。

久別家鄉、懷念家鄉的時候,最想知道的是家鄉裡的人。因此遇到家鄉來的人,可能會這樣

問:

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我父母,

身體健康否?

或是:

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我女友,

是否已嫁走?

父母、兄弟、朋友都問過了,可能也想知道家鄉發生的事情。因此,也許會這樣問:

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縣太爺,

今年可是誰?

或是:

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家鄉人,

是否有事做?

人和事都問過了,才會問到物,也就是問「梅花開了沒」或「稻子成熟沒」等。

王維寫作這首詩,省略了問家鄉的人和事,直接寫下詢問家鄉「梅花開了沒」,這就表示家鄉的人和事都已問過,現在連物也不放過,可見懷念故鄉的深切。

我們欣賞這首詩,如果也能體會王維寫作這首詩的精心設計,那收穫就更多了。

詩的小秘密

王維離開家鄉很久,看到家鄉來的人,便急著問起家鄉的情形,可見他多麼想念家鄉。問家鄉的近況,最先一定會問家鄉的親友,屬於人的問題,然後問家鄉發生的事,最後才會問家鄉的一草一木。王維寫作這首詩,只問起了「梅花開了沒」,省略了人、事的記載,全詩不但更具含蓄美,而且也因為特別加強物的特寫,讓人更了解王維連家鄉的物都關心,可見多麼懷念故鄉。

《詩的秘密》

陳正治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吳波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吳波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吳波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戴雨靜

相關焦點

  • 健身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健身和所有體育運動一樣,都是通過活動肢體來達成鍛鍊身體,增強體質,獲得健康的目的。如果健身過程中,動作不得要領,那麼健身效果就不明顯,不但影響運動表現,進步緩慢,甚至傷害身體。所以,健身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學習健身知識的目的就在於活學活用,而不是生搬硬套。
  • 讀古詩文,本就是一件偷著樂的事
    教材《中華古詩文閱讀》的主編之一,復旦附中語文教研組長黃榮華老師正在澎湃問吧回復網友提問。古詩文默寫在高考只佔6分,為何武亦姝能如數家珍?系統學習傳統文化對提高成績有幫助嗎?語文可以真正成為伴隨學生一生的工具與愛好嗎?為什麼他要堅持更高標準的古詩文教學?語文學習的核心意義所在?能成為相伴學生一生的工具與愛好?
  • 大語文時代,還在硬背唐詩?思維導圖學古詩:理解更重要
    開完家長會,陳巖媽媽就來找我聊天,她說:「你女兒真得有天賦,隨便背幾首詩就能活學活用,我家陳巖連背都背不下來,別說用了!你到底怎麼給她講的啊?」說來慚愧,其實在哥哥學習語文的時候,我也和陳巖媽媽一樣一籌莫展。
  • 今人要從古詩中學什麼?這個問題沒弄清,詩就白讀了
    一位朋友說:古人寫詩基本上都是單純的情感表達,思想內容與現代詩沒有可比性。另一位朋友說:詩詞是藝術,不只是表達技巧。這兩種觀點我都是認可的。但是,我們為什麼要讀古詩呢?有人馬上就會反駁:這全憑個人愛好,讀古詩還需要什麼理由,喜歡就是喜歡,娛樂不行嗎?
  • 清風典歷 | 藹然天成是《古詩》
    清風典歷 | 藹然天成是《古詩》 2020-10-13 2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龍的傳人4》背1200首古詩的7歲男孩火了!酈波:嘆為觀止
    03在接下來的搶答題中,7歲的來丁丁不僅能正確答題,還能「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據來丁丁的媽媽透露:他4歲就開始背詩,每天背一首新的古詩,並且複習30首以前背過的詩歌。《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就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古詩書籍。這本書帶領孩子跟隨40位名家的腳步,重遊88個地方,吟詠180首名篇,傾聽200段歷史趣事。
  • 懂得愛情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拿自己來說,恐懼是源於不屬於自己的道聽途說而引發的非必要的多愁善感,而消除恐懼的辦法就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還記得在大學畢業的那一年因為工作原因接觸到了許多關於「婚姻」的案件,換個說法便是,工作的每天都會面臨因各種問題離婚的案子,讓人憂心焦慮,讓人畏懼不止!
  • 詳細講解象棋走法口訣,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看一遍就能記住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象棋走法口訣,有完整版,也有精簡版的,當然,詳細講解為何如此走法,讓你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想必你看一遍就能記住吧。讓你學習象棋不再難。象棋走法口訣:將軍不離九宮內,士止相隨不出宮。馬走日 馬走的路線是一個「日」字,走對角; 象走田 象走的路線是一個「田」字,也是對角; 車走直路 車可以走直線,前後左右都可以; 炮翻山 炮要隔一個子才能吃到對方的棋子。
  • 2017年小學語文古詩分類:帶花字的詩
    馬上開學了,對於畢業班的孩子來說,時間很緊迫,也需要最後的衝刺,下面是2017年小學語文資料彙編:小學古詩分類大全,供大家參考閱讀! 2017年小學語文古詩分類:帶花字的詩   1、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一千年前的唐詩,我們應該怎麼讀?|康震·趣說唐詩|古詩|古詩詞|...
    讀詩的人,會活得更加高級,行走世界時也多了一份從容、篤定的氣度。3從這次的《中國詩詞大會》,我們也能看出一個大趨勢:家長們對於孩子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了。從實際的角度看,學好古詩,能拿高分。最新版的部編版教材,最重要的變化就是傳統文化篇目增加。
  • 大師天團助陣少兒教育,瓜瓜龍語文讓興趣啟蒙成了新風向
    身臨其境、古詩新唱,瓜瓜龍語文唱詩班將中華文化傳承與啟蒙教育相互融合,通過寓教於樂的創新形式成功激發了孩子們對中華詩詞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真切體驗到文學經典的獨特魅力。 「對小朋友來講,學習語言和古詩,首先要努力讓自己喜歡他、愛上他。如果帶著喜愛的心情去學習,就不會有任何枯燥的感覺。」在與瓜瓜龍語文團隊的對談中,錢文忠教授表示,培養興趣是激發孩子求知慾的最佳途徑,而這與瓜瓜龍語文推出「唱詩班」2.0——「把國學唱成兒歌」的初衷不謀而合。
  • 空中讀寫教室:在古詩文「學唱畫作」中傳承經典
    課題組實驗班級「翰墨軒」在杭州錢塘新區新灣小學許敏老師的引領下,通過對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的18篇古詩文進行了整組梳理、歸編和拓展學習,進行了古詩文「學唱畫作」教學模式的探究。在空中讀寫教室這一充滿創意的網絡平臺中,師生一起感受古詩文凝練含蓄的語言魅力、深邃悠遠的雋永意境,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 ...唐朝|小學|漢字|古文|語文|萬裡路|教材|張泉靈|中國詩詞大會|...
    知名教師,大語文教育的引領人趙旭這樣詮釋大語文:大語文,給孩子的絕不僅僅是知識,它還要給孩子詩和遠方,給孩子嚮往美的眼睛、嚮往美的心靈和創造美的雙手。大語文才是學習語文的正確打開方式!比如學習古詩,先要搞清詩人所在朝代的歷史背景,做到未聞其詩,先聞其人,未聞其人,先聞其朝代。唐朝是著名詩人最多的朝代,把唐朝詩人讀懂,古詩也就會了八分。要學習唐朝詩人,先要回顧中國文學史上,唐詩的四個階段:初唐、中唐、盛唐和晚唐,每個時期分別有哪些代表詩人?
  • 教育專家坦言:被古詩餵大的孩子,早就贏在了起跑線和格局上
    在我國,從古到今無論是古代科舉制度,還是現代高考,語文似乎一直是學生的必修課。從小學到大學,沒有一個學習階段可以拋棄漢語。我們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語文課堂從我們年輕的時候起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但是時代在進步,特別是近幾年,我國進行了很多教育改革,其中語文也迎來了自己的新變化。
  • 楊炯的一首樂府詩,全詩以實境襯虛境,既寫實又寫意,意境壯美
    有人認為楊炯這首詩是「裁樂府作律」,作為一首五言律詩,起承轉合,措辭用典,聲律排比,已臻十分成熟。尤其是對偶整飭,音節鏗鏘,而且有句中對(頷聯),流水對(尾聯),龍躍鷹揚,呈搏虎擊兔之勢,意境壯美,時空跨度很大。該詩人選聞一多《唐詩大系》,下注「賦體」二字,因其鋪陳敘事,以寫實見長,不用比興。
  • 以詩化人,以文化人,教育自己,教化他人,吟誦詩韻
    □ 王玉現代人將創作詩歌稱為寫詩,其動詞是「寫」,即提筆創作之意。在當今的語文課堂,學生最頭疼的莫過於寫作文和鑑賞古詩文,同時,學生又常存疑問,為何古人能出口成詩,且平仄押韻朗朗上口?那是因為古代詩歌不是「寫」出來的,而是「讀」出來的。
  • 高考語文備考:如何讀懂古詩
    ——明詩意,知題材 [專題微語] 古詩鑑賞,其前提是要讀懂詩歌。因此,必須扭轉輕讀詩、重做題的傾向,我們應沉下心來,反覆咀嚼,一定要重視古詩本身給我們傳達的內容,從而來解讀古詩。 在考場上,究竟怎樣才算讀懂了一首詩歌呢?一是明白表層意思:能翻譯出大意,把握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景物等基本內容;二是領會深層意思,即能看出寫了什麼意境(形象、氛圍),表達了什麼情感(情緒、心境),反映了什麼思想(態度、觀點)等。
  • 古詩文注音的原則
    問題則源於全國統編的小學《語文》教材對幾首古詩的注音:  「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注音為「shuāi」。   「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注音為「xié」。   「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注音為「qí」。   這與網友所掌握的在以上詩中「衰」讀「cuī」,「斜」讀「xià」,「騎」讀「jì」不同。
  • 這樣令人心動的女子,因為有你,語文才這般沉醉而美好
    品讀王君老師的詩歌整合課,起初感受到的是「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的靈光誘惑,漸讀漸進,眼前呈現「豁然開朗」的深廣境界。讀罷整個課堂實錄,不覺掩卷感嘆:王君老師的整合教學,大眼光,大智慧,大氣魄,創設出語文教學的大美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