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首古詩詞|蘇軾: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2020-12-24 詩享書局

這是您在詩享書局打卡的第98首古詩詞。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西江月.平山堂》

平山堂位於揚州西北大明寺側,是歐陽修於慶曆八年(1048)知揚州時修建。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軾從徐州調到湖州,生平第三次經過平山堂。

此時距離蘇軾和恩師歐陽修最後一次見面已達九年,而歐陽修也已經逝世八年了。蘇軾重遊故地,緬懷恩師,不由生出了撫今追昔的無限感慨。

我第三次經過平山堂,前半生在彈指聲中匆匆過去了。整整十年沒見老仙翁了,只有牆上他的墨跡,仍是那樣的氣勢雄渾,猶如龍飛鳳舞。

我在平山堂前歐公柳的下面,寫下了這首詞悼念文壇英傑——已故的揚州太守歐陽修。不要說人死後萬事皆空呀,即使活在世上,也不過是一場大夢!

詞人由過平山堂,而念及舊人,想及恩師歐陽修的種種事跡,越發感念他的恩德;又由自己的坎坷經歷,想到了恩師的某些不如意的遭遇,自然生出了萬般感慨:

歐公仙逝了,固然一切皆空,而活在世上的人,又何嘗不是身在夢中。蘇軾受佛家思想影響頗深,常常習慣於用佛家的色空觀念來看待事物。

這種對整體人生的空幻、悔恨、淡漠感,攜帶著某種禪意玄思,其中埋藏著的未嘗不有詞人希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思想。

往期精彩

每天一首古詩詞|蔣捷: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古典詩詞裡的絕美意象|芭蕉: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平凡的世界》裡的9個人生真相:人活著,就得隨時準備經受磨難

相關焦點

  • 蘇軾的一首哲理詩,短短六個字,道盡人生真諦!
    蘇軾一生的經歷可以說得上是波瀾壯闊,生於四川眉山,卒於江蘇常州,起起落落六十餘載,最終埋骨河南郟縣。蘇氏一門三子蘇洵、蘇軾、蘇轍都位列「唐宋八大家」,在文學創作上的成就極高。二十一歲的蘇軾入京應試,得到當時的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名聲大噪。
  • 蘇軾很有佛性的一首詞:人生不過一場大夢,萬事皆空
    人生本是一場空,每個人都是赤條條地來,赤條條地去。就像蘇軾所言:「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這兩句出自他的《西江月·平山堂》,全詞如下: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 蘇軾: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緣來緣去,燕子樓空,身節志在,自有後來人,負手叩東籬。蘇子瞻,別來無恙?
  • 蘇軾來到舊地,想起恩師歐陽修,不禁賦詩一首,感悟人生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在我國歷史上較為出名的師徒,那便是歐陽修和蘇軾。師傅兩人均是文壇上數一數二的巨星,文壇中歐陽修作領袖之時,蘇軾還較為年輕,對蘇軾較為欣賞因此對於中榜之後的蘇軾多有照顧。在歐陽修的心中也曾經一度認為,在他之後蘇軾便會成為新的主導。
  • 蘇軾很感傷的一首詩,悼念逝世8年的歐陽修,最後13字驚豔世人
    歐陽修和蘇軾。歐陽修作為文壇領袖的時候,蘇軾還年輕,是歐陽修一首提拔的蘇軾,也很早就表示了此子不凡,自己之後的文壇一定是由蘇軾主導的。蘇軾年輕時候雖然狂,但也是特別的尊重恩師,他懂恩師對他的栽培,也沒有辜負他。大家都知道歐陽修有一個很著名的外號,叫做「文章太守」,這是他自己給起的,「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
  • 蘇軾為悼念恩師,特為其作詞一首,末尾一句竟驚豔世人
    北宋時期,蘇軾是非常傑出的豪放派詩人代表之一。他滿腹才華,所遺留下的作品,可以說流芳百世。不過世人可能不太清楚,這樣一位才子也與普通人一般,有著一位恩師,對他多加栽培。這就是,蘇軾與他老師歐陽修的故事。歐陽修,是當時文壇的領軍人物,蘇軾那時還年輕,不過才剛剛在仕途嶄露頭角。據說,歐陽修曾經給予蘇軾極高的評價。他評價蘇軾文採出眾,他日文章必可以獨步天下。
  • 恩師歐陽修逝世八年後,蘇軾寫下一首感傷之作,讀來催人淚下!
    歐陽修與蘇軾亦師亦友的關係在北宋文壇,也是成為了一段千古佳話,當年蘇軾參加科舉考試時,歐陽修任主考官,正是這一層關係,使得兩人後來成為了忘年之交,由於蘇軾有才華,歐陽修又是一位極重視人才,處處提攜蘇軾,最終成為了北宋文壇的驕傲。
  • 蘇軾緬懷歐陽修的詞,富有文採,結尾人生感悟,讀完令人透徹心扉
    公元前1079年,也就是宋神宗元豐二年,是一個不平凡的年頭,詩人蘇軾為了紀念自己的恩師歐陽修,第三次來到揚州平山堂,在這一年裡,詩人面對著自己也不禁發出了對人生的感慨。今日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這首詩名為《西江月·平山堂》,到此為止,詩人蘇軾共去過揚州三次,所以傳說中的「三過平山堂」,其實也是濃縮了詩人近十年南北朝風雲變幻的人生歷程,隨之而來的便是創作這首詩。
  • 蘇軾作《西江月》悼念恩師,最後兩句,教會世人處世之道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的一生就是「空」字貫穿了一輩子,每個人都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就好比蘇軾所認為的萬事萬物皆成空,未待你反應過來就轉瞬即逝一般。而這個觀點正是出自於蘇軾的著名詞作《西江月·平山堂》:《西江月·平山堂》宋 蘇軾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 恩師歐陽修逝世八年後,蘇軾作詞悼念,寫下傷感之作,催人淚下
    在歷史上,不乏很多著名的師徒關係,戰國的孔子和他的眾弟子,後來,儒家學派被他們發揚光大,鬼谷子和他的弟子們,後來,縱橫家馳騁政場,左右天下,還有著名的一對師徒,就是歐陽修和蘇軾。當蘇軾和歐陽修相識的時候,歐陽修已經是文壇的領軍人物,天花板的存在,而蘇軾初出茅廬,但是歐陽修非常賞識他,一手提拔上來,蘇軾雖然性子直,但是尊師重道這一方面絕對滿分,而且很懂得感恩。
  • 每天一首古詩詞|劉長卿: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這是您在詩享書局打卡的第151首古詩詞。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每天一首古詩詞|仲殊: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每天一首古詩詞|曹松: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 50句蘇軾詩詞,偏冷門,不廣知為人,你知道多少?
    蘇軾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他的詩詞,相信每個人都能來兩句。今天,詩詞君總結了蘇軾的五十句偏冷門的詩句,你知道多少呢?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鵲橋仙·七夕》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西江月·平山堂》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繞遍迴廊還獨坐。月籠雲暗重門鎖。——《蝶戀花·雨霰疏疏經潑火》對酒捲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
  • 蘇軾:千古名篇《前赤壁賦》選讀
    ——2019年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聯組會的講話《前赤壁賦》選讀宋 · 蘇軾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赤壁賦》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賦,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此賦記敘了作者與朋友們月夜泛舟遊赤壁的所見所感,以作者的主觀感受為線索,通過主客問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
  •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蘇軾
    這裡的「人世」與「夢」恰如《西江月·平山堂》中說的「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是夢」一樣。詞人借夢抒懷,以此感嘆人生的虛幻與短促。接著第二句寫道:「人生幾度新涼。」其中,一個「新」與「幾度」搭配,更好地表現了人生坎坷,人生的短暫,似如過客一樣來去匆匆。可以說,詞人在此感時傷懷。  於是,詞人接著寫道:「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 蘇軾一生最智慧的20首詩詞,不讀不足以談人生
    蘇軾的一生起起伏伏,顛沛流離。可他卻說: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身處凡俗心自清,把人間看得透徹清明。生活,是一首跌宕起伏的歌。無論是悠揚,還是感傷,我們都要不畏路上的雪雨風霜,終會一路高歌,一路陽光。誰都會懷舊,誰都會思鄉,誰都會苦悶,可如果只是煩惱,並不能改善自己的心情半分。
  • 好物 |《365·每天一首古詩詞·2020》日曆
    《365·每天一首古詩詞·2020》日曆。
  • 蘇軾一生最智慧的20首詩詞,不讀懂不足以談人生
    蘇軾的一生起起伏伏,顛沛流離。可他卻說: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身處凡俗心自清,把人間看得透徹清明。生活,是一首跌宕起伏的歌。無論是悠揚,還是感傷,我們都要不畏路上的雪雨風霜,終會一路高歌,一路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