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無
【引觴漫談】
不知道大家一生中有沒有遇到過對自己影響很大的老師,最近是否還和老師有聯繫呢,過年過節又是否還會記掛著老師?
對我人生影響最大的,應該就是我的高中語文老師了,是個很幽默的人,可以說就是他把我帶上了現在的道路吧。讓我發現了文言文、詩歌的世界多麼的豐富多彩,趣味十足,不由自主的沉浸在裡面,高中的語文課也是我現在為止最喜歡的課。
韓愈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其實現在的老師,職責早已經不止於此了,老師們除了學業上的責任,更多的還擔任著一個人生導師的作用,早上學的運氣好,沒有現在這麼多的師德問題。
之前有一個孩子上小學的家長找我交流,提到了孩子的老師,種種言行舉止幾乎就是明著要紅包了,這樣的老師能教給孩子什麼人格呢?
【臨其詩境】
今天我們來看歷史上幾乎是最著名的一對師徒,大家猜猜是誰?
歐陽修和蘇軾。
歐陽修作為文壇領袖的時候,蘇軾還年輕,是歐陽修一首提拔的蘇軾,也很早就表示了此子不凡,自己之後的文壇一定是由蘇軾主導的。
蘇軾年輕時候雖然狂,但也是特別的尊重恩師,他懂恩師對他的栽培,也沒有辜負他。
大家都知道歐陽修有一個很著名的外號,叫做「文章太守」,這是他自己給起的,「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
生而為人,就是如此的豪放而從容。正是這樣的人格魅力,才支持著他潛心鑽研,提拔後進,成為一代文豪,受到後世無數人的敬仰。
上文這句詞,寫作於一個叫平山堂的地方,這也是歐陽修自己修建的地方,感情很深。平山堂位於揚州西北的大明寺側,是歐陽修在1048年知揚州的時候建的,從此這個名字就牢牢地打上了歐陽修的印記,留名青史。
時間流逝,鬥轉星移,到了1079年,是宋神宗元豐二年。這一年蘇軾從徐州被調到湖州,繼續著自己的貶謫生涯,途中路過了平山堂,這已經是他第三次經過平山堂了。
所不同的是,這一次過平山堂,他和恩師歐陽修已經闊別快10年了,歐陽修已經逝世八年之久。
如今重回舊地,睹物思人,想起恩師對自己的種種栽培,愛護,想起自己當年的意氣風發,再到現在的連連貶謫,處境艱難,不禁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西江月·平山堂》。
【經典原文】
西江月·平山堂宋代:蘇軾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條分縷析】
這首詞的層次很鮮明,我們一句一句來看。
第一句是總括,三次經過平山堂,半輩子的時光就這樣彈指而過。這是對時間的感慨,也是對身世的感慨,三次經過平山堂,實際上就是對自己這十年連遭貶謫的政治生涯的濃縮。
第二句是走入堂中。十年沒有見過老仙翁了啊,然而牆壁上的文字,依舊如昨日一般蒼勁有力,龍蛇舞動。這是寫自己睹物思人,蘇軾形容歐陽修,用到了老仙翁的字眼,從中或許可以窺見兩人亦師亦友的真摯情誼。
下闋用到了歐陽修自己的詩,「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的下一句,就是「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這首歐陽修自己寫的詞,對自己的形容也是準確到了極點。
最後一句是一個升華。蘇軾沒有局限在自己的情感之中,而是在感慨世間萬物都要遵守的規律。
不要說什麼人死後就萬事皆空啦,就算是活著,誰又知道這是不是一場大夢呢?
這一句話在當時的影響力應該也很大,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六云:「『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追進一層,喚醒痴愚不少。」
這裡蘇軾是在用佛學的眼光看世界,已經觸及到了哲學層面的東西,這種徹徹底底出世的念頭,也只有在此情此景,極度悲傷的情況下才會生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