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華人音樂創作(福州)筆會音樂會現場合影(主辦方供圖)
東南網11月25日訊(本網記者 蔡麗潔 通訊員 張筱楊、任敏卿)由福建省文聯主辦、福建省音樂家協會和福建省文學藝術對外交流中心承辦的第三屆華人音樂創作筆會,近日在榕舉辦。
本次活動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響應「十四五」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號召,用實際行動開展好「大學習 大宣講 大創作」,持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增強人民大眾精神力量。
據悉,2011年、2015年,華人音樂創作筆會先後在廈門鼓浪嶼、中國臺北舉辦,為推動全球華人音樂融合發展、增進親情福祉做出積極貢獻。作為2020年度福建文藝發展基金項目,第三屆華人音樂創作筆會繼續秉持「搭建平臺、重在交融」的理念,為華人音樂未來的發展與創新孜孜以求,不斷探索實踐。
11月16日晚,第三屆華人音樂創作筆會音樂會在福建大劇院音樂廳舉辦,本場音樂會由福建省音樂家協會、福建省歌舞劇院承辦,福建省文聯黨組成員、秘書長、二級巡視員邱守傑,福建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負責人、二級調研員魏紅,福建省委宣傳部文藝處副處長連晶晶,福建省文聯顧問,福建省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章紹同,福建省文聯副主席、省音協常務副主席、秘書長唐曉燕,福建省音樂家協會主席蘇力,福建省文學藝術對外交流中心主任林永金,省音協副主席李式耀、張含弓及受邀參加第三屆華人音樂創作筆會的作曲家、省內部分音樂家、音樂愛好者和廣大市民共同欣賞了這場高水準的惠民音樂會。
音樂會在打擊樂獨奏《凹凸》中拉開序幕,這是瑞士籍華人音樂家,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溫德青為本次筆會特別創作並進行首演的作品。在打擊樂演奏家陳冰野的演繹下,多種速度縱橫交錯與對位,20件樂器的不同音色,構建了極端複雜、氣勢磅礴的音響。
由中國音協副秘書長、作曲家熊緯作曲的藝術歌曲《紅樓遺夢》,福建省交響樂團演奏的弦樂四《XIAONG》,紐西蘭籍華人作曲家,浙江音樂學院作曲指揮系教授沈納藺創作的鋼琴曲《琴韻》,福建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福州市音樂家協會主席李式耀創作、閩江學院蔡繼琨音樂學院副院長、歌唱家劉淘及來自中國臺灣的鋼琴家白維演繹的藝術歌曲《追太陽》等精彩演出,組成了一場盛大的音樂盛宴。
節目最後,福建省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作曲家章紹同創作的《隨想曲》,通過吹、拉、彈的三種民族樂器與鋼琴和打擊樂的多種形式組合與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戲曲音樂美的感受和思考,在陳志丹、林敏、陳速影、陳鈴丹、葉舒、董勤共同演奏下,體現了作曲家對中西方音樂「融匯互補、和諧共生」這一藝術理念的探索與追求。
帶著對作品創作的思考及解讀,次日上午,音樂家們參加了第三屆華人音樂創作筆會研討會。省文聯黨組書記王秋梅與音樂家們進行了親切交流併合影留念。會上,音樂家就本次筆會委約創作的作品,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講解,對音樂會上的作品一一進行了細緻獨到的點評,並就如何結合抗疫鬥爭、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積極響應「十四五」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號召以及2021年建黨100周年等,聚焦重點文藝選題來催化文藝精品創作,進一步紮根生活,圍繞大局、服務中心展開了熱烈活躍的探討。
此外,音樂家們還赴鎮海樓、三坊七巷、長樂冰心文學館等地開展了音樂採風創作活動,在相互交流、共同進步中,分享新時期音樂創作的累累碩果。音樂家們紛紛表示,2020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廣大音樂工作者要深入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十四五」規劃為新的起點,持續深入地開展「大學習 大宣講 大創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緊扣新時代主題,力求精心打磨創作出全面反映新時代,深情謳歌新時代的優秀原創音樂作品,為早日繪就「十四五」的宏偉藍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奏響華美樂章。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第三屆華人音樂創作筆會座談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福建省文聯黨組書記王秋梅與專家交流(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