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說日系
那日繫到底是個什麼鬼?
前些天,小助理跑來問了我一個問題:日繫到底是怎麼個定義,為什麼看到的日系都是不一樣的!
聽完之後,我陷入了沉思,並不是為了裝逼,只是這的確是個問題:江湖上盛傳日系許久,但是到底什麼是日系,我相信絕大多數同志就跟小助理一樣,並不是完全了解的!
於是乎,尼古拉斯 · 北覺得還會很有必要來專門為大家講講,到底什麼是日系攝影!
提及「日系」,大家腦海裡對它的定義是什麼呢?純淨?青春?
現在江湖上流傳最多的選材,就是青春的,甜美的,包括有些後期,大部分都會有一些減弱對比,一些照片降低飽和度達到朦朧感;一些顏色搭配基本屬於清新系列,非常的強調光感,有的時候甚至還會有一點點的過曝······
然鵝,尼古拉斯·北想說的是,這些都是表面的日系!
日系是一個很龐大的體系!,除了小清新以外,還有更多不同流派和風格!
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日系的照片是一堆圖像,它們是文化背景的產物,它們其實是在培養審美和個性!
太難理解了?不要急,我慢慢來給大家說道說道!
首先來簡單聊聊攝影在日本的發展史!它傳入日本的時間和背景其實與中國的情況有點相似~
還記得高中歷史的內容嗎?十九世紀西方帝國主義入侵,日本被逼開放港口,結束鎖國政策!日本的現代化過程就是在明治維新之後,而日本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堅持自己特色的文化, 所以日本的很多民族的符號都比較強~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寫的一本關於日本的書,叫《菊與刀》,「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徵,這本書揭示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雙重性,比如愛美而黷武、尚禮而好鬥等,日本的攝影發展也具有這種獨特而具有民族特徵的風格——既柔又剛!
在六十年代的日本,攝影與社會息息相關,也出現很多現在仍然活躍在攝影界的老一輩的日本大攝影師,比如大家熟悉的森山大道、荒木經惟等等
也是因為他們生長在二戰後,日本戰敗,經濟頹靡,作為當時的年輕攝影師,我們能從他們作品中看到強烈的憤怒、反叛、悲傷的情緒
我知道很多人現在單獨去看,也很難有深刻的感受,這也很正常,因為大家平時也不會特意去翻翻攝影史···
但是這些攝影師組成了日系攝影中的「剛」
隨著後來日本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包括日本相機製造業的發展,漸漸就改變了原來的攝影格局
愈來愈多的女性攝影師加入了攝影這個圈子,將攝影作為她們的日常娛樂,比起之前的男性攝影師的技巧,靈感意圖,大量的女性攝影師很多則是用自己豐富的情緒和感性來記錄生活~
同時因為日本發達的出版業和媒體宣傳,這些攝影漸漸商業化,個性化,漸漸這些「柔」的攝影面被大家逐漸接受,這些女性視角的攝影的加入使得日本攝影成為了一種新的語言,甚至逐漸的改變了一整代人在攝影上的表達方式,慢慢的形成現在的日系攝影風潮,比如有名的筱山紀信~
說到底,攝影背後和美學是有巨大的關係的~
日本人喜歡詫寂這個概念,這個詞很代表了日本的美學~具體關於詫寂我們能講很久,感興趣的同志自己可以去了解~
簡單來說,它指的是一種直觀的生活方式:強調在不完美中發現美,接受自然的生死循環,這種安靜又物哀的感覺~
我們在很多日本大師的攝影中常常會見到~比如,川內倫子
她的照片有一種很特殊的感覺,非常安靜,但是細看之後很有味道,日本的照片很多人都以靈性和禪意的感覺~
除了她還有感情色彩濃鬱的蜷川實花,她的風格始終獨樹一幟,也被大家喜愛
我覺得其實日系攝影最能打動我們的最高層次的東西就是情感~
想想我們,人生數十年這一程,沒有人帶什麼到這裡來,也沒有人能帶走什麼。只有在人生中的種種經歷才是存活過的證據。快樂、悲傷,失望、痛苦、焦慮、狂喜、期待⋯太多的共鳴其實本身都是情感。
我拍照越久後,開始琢磨這些事情,感覺慢慢明白了
攝影師只是過客,只是一個記錄者,我們最重要的還是生活體驗本身~
那些非常優秀的攝影師的傳記和文字著作其實都是因為他們有著豐富的感情,以及敏感, 他們就是愛感受生活,並且熱愛魅力
就好比荒木經惟的照片,我只有看過他的文字後才慢慢看得懂他的照片,在妻子陽子死後,天空在他看來就變成了特殊的。
當然還有很多,有很多我們都看不明白,或許生活的本質就是修行,就像電影裡的主角,只有苦澀地走過人生卻還保有情感的人才能夠感受魅力與美~
日系的敏感也許是源於對生活最本真的體驗,只希望大家能偶爾勇敢地記錄表達生活裡的自己,這就已經足夠美好了~
最大的藝術就是本身,最厲害的就是我們自己感受到的生活
好了,今天關於日系就聊到這裡了哈 ~
明兒見!晚安!
小廣播
將「人民攻攝」設為星標
這樣,你就能第一時間
Get當天的攻攝內容啦!
▼
深夜話題:
你喜歡什麼風格的照片?
近期攻略精選
🔗
免費120G攝影教程及素材
掃碼回復 人民攻攝 獲取
▼ 戳【閱讀原文】,全面了解努比亞X雙面屏
走過路過
不要忘記給我點個「好看」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