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攝影=小清新?你只答對了1%

2021-02-19 FIXER公園南門攝影工作室

撰文 | 種子哥

出品 | FIXER攝影工作室

轉載請註明來源

日系攝影成了小清新攝影的代名詞?

記得那是久遠的2011年,我剛玩人像攝影不久,有個妹子加了我QQ,說拍得挺有感覺,想約我拍JK。

此時微博剛剛興起,微信還沒誕生,單反對不少愛好者而言依然神聖而又遙遠。我尋思這妹子說的JK是啥?自己的第一反應竟然是「解扣」,難不成要拍私房了?我正想問要去哪個旅館,妹子又發話了,「就是日系的那種,你可以拍嗎?」

這就是我第一次接觸到「日系攝影」這個概念,為了確認她到底想拍什麼,我第一時間打開了某度:

難道不就是小清新麼?這可是老夫當年最拿手的節目。讓妹子在相機前這裡看看,那裡轉轉,想想自己的前男友,再偶爾撥弄一下頭髮,最後一束逆光射入鏡頭,完美。

拍完以後妹子似乎很高興,而我也被植入了這樣的概念,即「日系=小清新」,只要色彩淡雅、清新唯美,再帶點令人捉摸不透的「小情緒」,就稱得上是「日系寫真」了。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組尺度巨大,內容粗暴的人像,色調一點也不清新唯美,連熱愛私房的我都一時無法接受這樣的畫面⑴。

我趕緊搜了下作者,此人正是「日系攝影」的代表人物之一:荒木經惟,一看髮型就不是什么正經人物。

荒木經惟像,年代不詳

說好的日系小清新呢?驚訝之餘,我開始利用空閒時間研究近代以來的日本寫真史,更多給人帶來震撼的大師漸漸登場:木村伊兵衛、土門拳、植田正治、森山大道、杉本博司.

所以,真正的日系攝影到底是什麼?

註:

⑴此處指荒木經惟標誌性的一系列繩藝作品。

日本寫真歷史1 拿起相機之前


說起日系攝影,繞不開日本的寫真發展史。

其實早在攝影術被發明之前,日本人就已經通過不同的方法玩起了「寫真」,說得更學術一點,這個階段,日本社會已經打下了接受「攝影「這一新鮮事物的「視覺基礎」。

在江戶時代(1603-1868年,相當於我們的明清時期),日本為了禁止傳教、防止富裕階層和統治者對立,奉行鎖國主義,但並不是完全斷絕了和外界的來往,荷蘭人就是那個例外中的例外,他們被獲準在長崎進行貿易。

「長崎港之圖」,圓山應舉

長崎歷史文化博物館收藏

阿蘭陀人巡見圖,請注意隊伍中身著日本服飾的人

阿蘭陀人,即日本對於荷蘭人的古稱

有貿易,必然就會伴隨文化的交流,在鎖國令⑵的背景下,日本人通過荷蘭人了解到西方的科技文化藝術知識,在當時興起過一陣不小的潮流,名為「蘭學」,蘭學的盛行對日本的近代化進程有非常大的意義,它使日本社會更容易接受近代的先進知識,其中就包含當時一些新的藝術形式。

蘭學興盛時期的日本

左:「蘭說辯惑」中出現的寫真鏡原理

右:外國寫真鏡之圖,1860年

寫真鏡是對於「camera obscura」的翻譯

當年的那一批神奇的物件裡,有一種叫「寫真鏡」的玩意,其實就是一種小孔成像的盒子,在西方是用來輔助畫畫用的,但在日本卻成了追求新潮人士的前衛玩物。或許現在拿著2k屏幕、刷著各種3D遊戲的手機黨們,很難再體會到這種東西的樂趣。

鈴木春杏浮世繪與眼鏡繪,可以關注一下左圖出現的儀器

除了寫真鏡,還有一種傳統藝術與西方結合的偽3D眼鏡——眼鏡繪,指的是把畫好的浮繪透過一種看著像放大鏡的工具來觀看,會有一種很立體的感覺。而用來觀看的浮繪,就是日本傳統的浮世繪加歐洲的透視遠近法產生的畫作,本身就追求立體、寫實,這恰恰也是攝影也有的特性。

奧村正信「芝居狂言舞臺顏見世大浮繪」,1745年

日本傳統版畫與歐洲透視法的結合

建築空間由近及遠,立體延伸

註:

⑵鎖國令,即日本江戶幕府關於禁止對外交通和貿易的法令,於1633年第一次鎖國令開始,至1854年黑船來航事件為止,一共頒布過5次。但日本與外國的貿易關係並非完全中止,僅允許與特定對象進行,包括與荷蘭人在長崎進行貿易,而明朝和清朝在長崎亦與日本有貿易來往。

日本寫真歷史2 最早的日本攝影


1848年發生了一件大事,一個叫上野俊之丞的長崎商人,把日本歷史上第一臺相機獻給了薩摩藩主,這普遍被視為日本攝影史的開端。

薩摩藩在歷史上所處的地理位置(粉色區域)

此處位於日本本土的邊緣

比較容易接受外來新鮮事物的影響

不過日本人有了相機卻沒有很快拍出照片,畢竟當年想拍一張照片,需要一頓十分複雜的操作,而在9年後的1857年,這臺相機拍下了時任薩摩藩主島津齊彬的肖像,成為了最早由日本人自己拍攝的照片

島津齊彬像,1857

有了前文所述「蘭學」西洋畫和各類洋物件的鋪墊,日本人對於攝影這種「奇技淫巧」接受度出奇的高⑶,就在第一張照片誕生後的5年(1862年),日本的照相館首次誕生,攝影被社會大眾廣為知曉和認同。

末代武士像,十九世紀後期,日本某照相館拍攝

「致遠館の學生群像」,上野彥馬,1869年

「坂本龍馬の像」⑷,上野彥馬,年份未知

上野彥馬(1838-1904),「幕末的寫真師」、「日本攝影記者的鼻祖」,日本最早開設照相館的人之一,他經營的年代正好跨過日本最為動蕩的變革期⑸,拍到了無數十分珍貴的史料,可以說是一邊名流青史一邊鼓了錢包,名利雙收。

值得一提的是,他很熱衷拍攝大尺度寫真,甚至是拍攝了一整套的「四十八式」房中術匯總,這在當時的日本社會是難以想像的事情,限於篇幅,大家可以自己查找資料。

下岡蓮杖作品

下岡蓮杖(1823-1914),同樣是日本最早開設照相館的人之一,譽為「商業攝影的開祖」。

註:

⑶在清朝人認為照相機能夠奪取人靈魂的時代,日本人已經欣然接受了這種新奇的技術。

⑷坂本龍馬,日本明治維新前後著名的維新志士,倒幕運動活動家、思想家,他所倡導的「船中八策」導致了後來的「大政奉還」,改寫了日本的歷史。他的故事如今是很多小說和電視劇的創作來源。

⑸指的是日本歷史上的幕末-明治前期,幕府倒臺,天皇重新掌握大權,日本從閉關鎖國的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國家過渡。

不過這時候的攝影,還無法稱之為「日系攝影」,此時的日本攝影與西方攝影術初期時一樣,都以「繪畫的輔助」或「資料的記錄」為用途。這種情況持續了大概二三十年,直到攝影器材技術進步帶來的拍照便利化,才慢慢產生了業餘攝影師,這些稱得上攝影玩家的人,有些不再以純粹的資料記錄為目的拍照,而是去拍一些目的性沒那麼強的、帶有繪畫美的照片,日系攝影的風格雛形就是從這群「攝影玩家先驅」中產生。

海 瀨戶內鞆浦,福原信三,1934

西湖風景,福原信三,1931

福原信三(1884-1948),資生堂創始人福原有信的第三子,同時也是畫意攝影的典型人物,他的作品體現了當時的照片要具備繪畫的特性。

鑑於玩攝影的人越來越多,日本在1904-1930年間誕生了大量的攝影俱樂部(同好會),這段時間,相機的價格越來越能被大家接受,拍照不再是富人的專屬玩樂,社會上掀起了一股藝術攝影」熱,這時候的攝影師們喜歡把照片拍得像一幅畫,遵循的標準也是繪畫的標準,一幅照片如果拍得有畫意,那麼作者就稱得上是一位合格的攝影家了。

這也是由於攝影誕生的時間太短,而繪畫持續了千年以上的歷史,在藝術方面,攝影早期還比較稚嫩,無法獨立發展,只能借鑑繪畫的方式進行。

明治天皇像,內田九一,1873年,神奈川縣立歷史博物館藏

昭憲皇太后,內田九一,年代不詳

內田九一(1844-1875),日本明治時期御用攝影師。當時由於攝影美顏技術缺乏,內田拍攝的這張明治天皇肖像被認為太醜,所以沒有作為官方的天皇畫像使用,而採用另一張美化過的油畫來代替。

日本寫真歷史3 災後重建與攝影熱潮


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⑹改寫了日本攝影的發展道路。由於地震的徹底破壞,新建的鋼筋水泥城市拔地而起,給這一代攝影師們帶來了極其強烈的思想衝擊,這群人覺得攝影為啥非要模仿繪畫,攝影就不能是攝影自己嗎?

關東大地震,1923,作者不詳

在這樣的思潮影響下,「構成派」攝影家崛起,他們主張「新興攝影」,即更多地在畫面裡展示攝影技巧和觀念,很注重光繪、合成等在當時很新潮的技法,後來更是在1937年產生了「前衛攝影」這種更激進的風格。我們如今熟知的佳能、尼康,也都是在這個時期建立,這是日本攝影史上的黃金髮展期。

註:

⑹關東大地震,指的是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地區發生的7.9級強烈地震。地震災區包括東京、神奈川、千葉、靜岡、山梨等地,地震造成15萬人喪生,200多萬人無家可歸,兩百年以來的江戶文化化為灰燼。

飛馳的列車,淵上白陽,中國東北,1930

淵上白陽(1889-1960),當時日本攝影「構成派」代表人物,相對於當時還在流行的畫意攝影,他崇尚更為抽象的畫風,與前文提到的福原信三形成鮮明對比,可以說具備非常超前的攝影意識。

堀野正雄作品,1925-1935年代

堀野正雄(1907-1998),日本1930年代「新興攝影」代表人物。

無論是用光還是構圖、人物姿態,這些照片即便放在80年後的現在來看也一點都不過時,請注意看那張和服少女的座椅,你的辦公室裡或許就有這麼一款椅子,而這張圖是在80年前的日本拍攝的。

野島康三作品,1930年代

野島康三(1889-1964),當時日本攝影界的「現代攝影」開創者之一,他的作品在構圖、人物引導、新技法上做到了對前輩的完全突破,創作理念非常超前。

木村伊兵衛作品,1940-1953年代

木村伊兵衛(1901-1974),日本攝影史上最知名的人物之一,他對於紀實攝影與商業攝影的研究在當時無出其右,構圖風格十分鮮明,現實感非常強,與土門拳並稱「現實主義攝影雙壁」

在他去世後,日本政府為了紀念他的功績,設立了木村伊兵衛攝影獎,以此鼓勵年輕的攝影師們勇於創作。

小石清作品,1932-1940年代

小石清(1908-1957),當時的日本攝影特效一哥,觀念攝影的開拓者,這些完成於80年前的圖哪怕是現在也令人嘆為觀止,他有留存攝影集「初夏神經」,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進一步了解。

日本寫真歷史4 戰爭的宣傳工具


原本欣欣向榮的攝影風潮,卻在此時迅速消退,大家想想1937年發生了什麼?沒錯,七七事變爆發,日本的軍國主義開始佔據主流,整個國家仿佛成為了一個戰爭機器。

日軍攻佔南昌,1939,作者不詳

日軍親善圖,作者不詳

小女孩一臉的害怕,暴露了這張圖僅僅是拿來宣傳的擺拍而已。

戰爭時期,政府推廣的主流攝影風格自然是紀實攝影,尤其是美化前線功績的偽紀實報導攝影,這部分隨軍攝影師跟著日軍活動在亞洲各地。

你問其他攝影師怎麼樣了?國家覺得不需要,自然也不支持了,甚至是1940年後連這群攝影玩家發表作品的地方也被取締,這段時間可以說是日本攝影史上最停滯的時刻。

為戰爭服務的FRONT雜誌由於有軍方背景,存活了下來,當然也淪為了戰爭宣傳的工具。

原爆的長崎,山端庸介作品,1945

山端庸介(1917-?),時任日本軍方的攝影記者,在長崎被原子彈轟炸的隔天被派往當地拍攝實況,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的核爆後現場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當時條件險惡,哪怕膠捲都快要買不到,仍然有一小批愛好和平的攝影師堅持著自己戰前的創作題材,他們的作品和精神令人敬佩。

日本寫真歷史5

戰後復甦與第二次攝影熱潮


侵略戰爭給眾多國家帶來了慘痛的回憶,同樣也給日本造成了很深刻的負面影響。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後,沉寂已久的各類攝影風格重新出現,雖然當時條件惡劣,但無論是攝影師還是讀者,都如饑似渴地拍攝、購買畫冊閱讀。

「朝日相機」雜誌,1949年復刊,是當時眾多復刊的攝影雜誌之一

這段時期(1945-1960),日本的攝影大體上沒能突破二戰前的高度,基本是繼承先前「新興攝影」時代的餘暉,然而不少至今依然名望很高的攝影大師都活躍於這個時期,比如細江英公、土門拳、植田正治、東松照明(此時還是個學生)等等,真可謂亂世出英雄。他們批判為戰爭服務的紀實攝影「僵化、太注重記錄性、主題固化」,主張把紀實攝影融入自己的想法,以及加入新的攝影技巧,時人稱之為「寫實主義攝影」。

土門拳作品

土門拳(1909-1990),日本紀實攝影大師,同樣也是日本最知名的攝影師之一,與前文的木村伊兵衛齊名,他的作品和展覽遍布世界各地,是日系攝影中現代主義⑹的代表人物

註:

⑹現代主義,流行於二戰後(1945年)的一種思潮,二十世紀前葉的兩次世界大戰,人類使用本應造福自己的科學技術互相殘殺,西方崇尚的自由平等博愛等主張被蹂躪得體無完膚,基於對當時社會現象的思考,現代主義應運而生。其主要特徵是反傳統和反理性,重視內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現」,藝術家畢卡索是這一主義的代表人物。

細江英公作品,1960年代

細江英公(1933-),號稱日本攝影鬼才,和暗黑舞踏宗師的大野一雄、波普教母草間彌生並稱為日本國寶級人物,是目前日本最有名望的在世攝影大師森山大道的老師

他的作品集「薔薇刑」、「鐮鼬」、「男與女」在國際上影響巨大。

植田正治作品

植田正治(1913-2000),日本現代攝影大師,他的照片有很特殊的「植田調」,辨識度極高,他在有著相當大成就的同時,卻一直保持謙遜的品格,說自己是「攝影愛好者」,並且終生堅持拍攝他的父老鄉親,以及家附近的一片沙丘,其品德為人稱道。

日本寫真歷史6 發展與動蕩共存的時代


轉眼間進入了1960年代,這一時期有個知名的攝影團體「VIVO」,這個神秘的組織由一群銳意進取的攝影家組成,不只是拍照,還有共同所有的暗房、攝影作品銷售代理(攝影經紀)等功能。

東松照明作品,1960年代

東松照明(1930-2012),攝影組織VIVO成員,他的攝影理念是「不固定視線,沒有目標的曲折路徑,看著地面持續而走,成為野良犬之眼⑺。」

這代表了一種當時新興的攝影思潮:對比、粗糙的視覺體驗,同時我們也能從畫面裡感受到社會的不安情緒。

註:

⑺野良犬,即流浪狗,此處同時又指1949年由黑澤明執導的日本電影「野良犬」,影片講述了刑警村上在公車上被扒手偷了手槍後,一路追查失槍下落的故事,展現了日本戰後社會艱困的民生百態和惶惑的人心向背。黑澤明用尋槍事件,完成對日本社會的現實解剖,其社會主題與他的電影故事一樣豐富複雜深邃,而且有諸多的人生蘊涵,這與東松照明想要表達的主旨是一致的。

雖然VIVO僅僅存在了2年(註:攝影師們確實一般都合不來,馬格南⑻的攝影大師們開會也經常扔椅子、摔門而去),但這個組織給成員們帶來的影響非常深遠,他們的作品不再亦步亦趨跟隨西方攝影的腳後跟發展,反而是拍出了日本人自己的內容,在某些領域做到了對歐美前輩的創新和超越,真正的日系攝影,就誕生於這一時期。

註:

⑻馬格南,即馬格南圖片社(Magnum Photos),1947年成立於法國巴黎。發起人有卡蒂埃·布列松、羅伯特·卡帕,戴維·西摩、喬治·羅傑和比爾·范迪維爾(Bill Vandivert),這是一家世界知名且具有相當影響力的攝影經紀公司。

 川田喜久治作品,1960年左右

川田喜久治(1933-),VIVO成員,作品具有超現實主義與抽象風格,他畢生都在探尋新的紀實拍攝手法,並且主張照片應該反映出時代的精神。

又過了幾年,日本的經濟突飛猛進,眾多企業意識到了廣告的重要性,開始花血本投資廣告攝影,這對攝影師的錢包來說是極大的利好,一時間攝影師成為了顯赫的職業,他們懂潮流、有鈔票、並且渾身充滿了活力,此時,日後名聲大噪的荒木經惟、深瀨昌久等人就在廣告公司上班。

反映到作品中,他們的照片內容不再驚慌茫然,而是越來越有主題和個人風格,同時對畫面細節的精良有了進一步的追求。

荒木經惟作品與花絮

荒木經惟(1940-),日本當代攝影家,目前在中國也是最為知名的日本攝影師之一,當今流行的寫真概念「私攝影」的發起人和實踐者,他如今即便高齡依然堅持舉起相機創作,是一位活出了自我的攝影傳奇人物。

因為尺度太大的原因,他在創作的過程中偶爾會惹上麻煩,同樣在這裡,種子哥為了避免惹上麻煩,不方便放他的更多作品。

其作品集「感傷的旅程」建議大家有條件可以買一本收藏。

深瀨昌久作品

深瀨昌久(1934-2012),同時期活躍的攝影家,他的知名度由於90年代的退役而大減,但其實力不可小覷,尤其是他的作品集「家族」「洋子」「鴉」很值得一看,對於用攝影刻畫心靈反映有獨到的見解。

筱山紀信作品

筱山紀信(1940-),日本知名攝影師,同時也是題材涉獵甚廣、高產的罕見攝影師,在各個門類均有作品產生,其中以商業和人像寫真居多,以人像最為出名。

他的照片直接帶動了當今國內微博的人像攝影風潮,在中國各類攝影網站上,他的模仿追隨者甚眾。

其標誌性作品集「少女館」、「寶生舞」、「樋口可南子」等等至今還在不斷影響著國內眾多的人像攝影師。

60年代末的日本充滿了激進與抗爭的氛圍,社會在震蕩,政治與學生運動也此起彼伏,整個社會處在一種茫然無措的思想中。既然社會的氛圍令人失望,攝影師們轉而開始關注身邊的人和事,私攝影」的概念被首次提出,照片仿佛日記般的呈現在他人面前,看過照片的人猶如「站在被攝者的面前,與她一起生活過」,這樣的私攝影風格,即是如今火爆於國內微博、Lofter等平臺的人像寫真照的始祖(如 筱山紀信 等)。

「挑釁」雜誌

可以說是當時(1970年代)的新銳攝影師寶典,這些粗暴而又理念鮮明的照片顛覆了時人對攝影的認知,把日系攝影推到了新高度。

中平卓馬作品,1970年代

中平卓馬(1938-2015),「挑釁」雜誌的創辦者之一,日本攝影史上的傳奇攝影師,人生經歷此起彼伏,最後因為酒精中毒而失憶,失憶後他什麼都不記得了,卻記得拿起相機來拍照,徹底成為了「變成相機的男人」。

高梨豐作品

高梨豐(1935-),同為「挑釁」雜誌的創辦者之一,1970年代同時期另一位標誌性攝影師,在中國的知名度不高,但作品值得一看,可以作為當時的「挑釁」攝影潮流代表。

森山大道作品,1970-1980年代

森山大道(1938-),70年代顛覆先前攝影風潮的「挑釁」派最突出人物,他已經成了當時那個年代「粗劣·搖晃·失焦」照片的代言人,一位劃時代的攝影大師,近年來在中國的知名度也相當高。

或許你會覺得這些圖看起來不美觀,但在當時,這是一種敢為天下先的突破精神,對於過去已經僵化的攝影風格,他認為不破不立,這就是挑釁的含義,而這些照片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偉大。

日本寫真歷史6 日系攝影真正開始成熟


1974年一群攝影師在東京開設了「Work Shop攝影學校」,開始正式給愛好者開小灶,當年的攝影課可不像現在這樣濫竽充數,阿貓阿狗都能來教你幾招。那時候從這些攝影學校結業的學員,大多數都成為了知名的攝影家,這為日系攝影風格的傳承提供了保障。

須田一政作品

須田一政(1940-2019),普遍被低估的幾位日本攝影大師之一,如今國內流行的「新銳」攝影風格可以在他的作品裡找到源頭。

其作品集「鳳姿花傳」較為知名。

內藤正敏作品

內藤正敏(?-),紀實攝影師,1970-1985年間持續拍攝東京街頭,留下了風格極其強烈的紀實照片,在中國知名度很低,但看他的作品,一定會給你帶來非常大的震撼,哪怕這種震撼不一定是舒服的,但一定很難忘。

而在80年代誕生的攝影美術館,以及配套產生的職業策展人,則給了攝影作品交易提供了完備的體系支持,日系攝影的概念真正與當代藝術融合,很多人不再是單純的攝影師,而是「使用攝影作為表現手法的藝術家」。

筑波攝影美術館

專營攝影的美術館產生,令日系攝影有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杉本博司作品

杉本博司(1948-),日本最知名的藝術家之一,攝影只是他的一種表現手法,他將日系攝影上升到了藝術品的層面,是一位追求極致意義的攝影師,作品普遍有大量的背景故事與內涵,閱讀他的作品需要一定的個人修為。


日本攝影的發展8 當代與未來


當這群出生於1980年代後的人拿起相機的那一刻,日系攝影註定又進入了新的時代。

我們所處的現在,攝影器材進一步平民化、便利化,手機攝影早已深入每個角落,新銳攝影師不斷產生,以及開始於1990年代的女性攝影師的崛起(女孩攝影浪潮),讓大家看到了完全不同與以往的圖片呈現,而老一輩攝影家們依然堅持拿起相機在親自創作,新老交替而互相借鑑,催生出新的果實。

日系攝影進入了多元、大眾且難以預知的未來。

濱田英明作品,2010

濱田英明(1977-),他用膠片相機記錄自己孩子4-5歲時的一組寫真爆紅於網絡,是近幾年來才為人所知的新一批攝影師,他的照片熱度過高,激發眾多愛好者紛紛重拾膠片的樂趣,這一度導致膠捲價格的上漲。

「未來ちゃん」,川島小鳥,2010

川島小鳥(1980-),日本的80後新生代攝影師,因為一組「未來醬」的小女孩寫真而走紅,2018年以來在中國知名度很高,他掀起了一股關注小孩純真無邪表現的攝影潮流。

スクールガール コンプレックス(女生情結),青山裕企,2010

青山裕企(1978-),以拍制服女生走紅的新一代日本攝影師,他的作品間接導致了2010年至今的中國攝影愛好者們崇尚JK制服的熱潮。

不過在JK制服以外的題材,他的發揮似乎比較平淡。

蜷川實花作品

蜷川實花(1972-),日本很有影響力的女攝影師代表人物,目前是日本炙手可熱的一線女藝術家,她的作品色彩大膽、甜美而又不矯揉造作,看似不難但實際操作後,成果無法與她匹敵,男攝影師難以獨立拍出此類作品,是很有參考意義的獨特攝影師。

川內倫子作品

川內倫子(1972-),日本知名的小清新風格女攝影師,她的照片被國內愛好者認定為日系的代表作,其作品柔和質樸,並且經久耐看,色調雖不突出但卻充滿了小心思和情感的力量。

雖然看起來是拍攝小清新作品,但她獲得過2001年的木村伊兵衛寫真獎,是一位有真材實料的女中豪傑。

梅佳代作品

梅佳代(1981-),日本具有代表性的當代女攝影師之一,獲得過2007年的木村伊兵衛寫真獎,她的作品平易近人、樂趣十足,卻又充滿著「攝影家」應有的張力,值得熱衷家庭記錄的攝影玩家們借鑑。

志賀理江子作品

志賀理江子(1980-),另類日本女攝影師的代表,作品壓抑、怪誕,把現實中的景拍出了不現實的意味,是一位相貌甜美而作品犀利的反差萌女生。

細倉真弓作品

細倉真弓(1979-),另一位被視為日系寫真代表的女攝影師,她關於青春記錄的寫真細膩而又耐人尋味,除了被精美的畫面所吸引,觀者會不自覺地去思考照片背後的故事,可以看出她對「大自然」和「年輕肉體」兩種主題十分感興趣。

日系攝影是什麼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日系攝影是什麼?

大部分國人攝影愛好者認可的日系,其實就是以川內倫子為旗手的近20年來的清新唯美攝影風格,這種風格以鮮明的膠捲掃描色為基礎,配合溫馨甜美的畫面氛圍,屬於不需要太高藝術素養便可輕易接受的審美風向,這也符合時下國人美學基礎薄弱的特點(因為只看得懂小清新)。

這一風格是日系攝影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當今日系攝影的一部分,卻不能理解為日系攝影的代表。

這就好比可口可樂是碳酸飲料,但不能說碳酸飲料就是可口可樂,放在一旁的雪碧和芬達肯定有話要說,旁邊還有蠢蠢欲動的百事可樂。

借用大竹昭子⑼的名言,「攝影的行為,就是生命、機器、外在,三股激流互衝而成的格鬥旋渦,一種深入感情與無意識領域中,與混沌不清的人性本質正面衝突的意志。」相信完整看完上述日系攝影史的朋友不難理解這句話。

註:

⑼大竹昭子,日本作家,專注於日本的攝影類著作,這段話來自於其著作「日本寫真50年」。

無題,種子哥&PUIX,2015

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哪個時代,當時的日本攝影師們都在不斷挑戰新的題材,不斷拓展日系攝影概念的外延,哪怕是最困難的時期,依然堅持創作,堅守自己的理念,有這樣的一群攝影玩家支撐,日系攝影才具備了今天豐富的內涵。

發展到今天,日系攝影不僅僅是一種拍攝手法,或是一種小清新色調,而是一群攝影師的精神主張與相應的作品質量標準,他們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融入攝影作品,追求「有態度的客觀事實」,並且「經由攝影工具,直面被攝體(或社會),向其提出永恆的疑問。」

夕陽下的雅晗,種子哥,2017

願能到達心靈,或許是對日系攝影的最好總結。

內容預告:日系攝影的拍攝實踐與後期處理

具體到照片,日系攝影對於照片本身有不低的要求,如果是人像寫真,能稱得上日系人像的,必然是以下所有元素的精密配合:

飽含創作者的個人理念或情感(可以是攝影師也可以是模特)

符合日本審美的日系妝造與細節(特殊的頭髮處理手法、較多眉粉勾勒、喜歡分明的睫毛等)

模特本身擁有足夠的精氣神(尤其注重模特本人內涵與氣質)

合理而又舒適、大膽的照片色彩元素搭配(如蜷川實花等)

時尚得體、搭配符合潮流或主題,而又適合模特本人特點的服裝(不僅僅局限於JK或者連衣裙)

質感分明而不至於對比度失調(並不是很多人理解的只要低飽和低對比度)

...

完整內容將會在接下來的日系攝影實踐文章中探討。

 

參考文獻

[1] 筱山紀信,中平卓馬.決鬥寫真論[M].臺灣:臉譜出版社,2013.

[2] 大竹昭子.日本寫真50年[M].臺灣:臉譜出版社,2014.

[3] 蘇靜.知日·武士道[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4] 蘇靜.知日·寫真[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5] 飯澤耕太郎.寫真物語:日本攝影[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5.

[6] 植田正治.植田正治小傳記[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7] 杉本博司.直到長出青苔[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2012.

[8] 荒木經惟.其實我啊,相信寫真[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5.

[9] 安岡昭男.日本近代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10] 細江英公.鎌鼬[M].京都:青幻社,2009.

[11] 飯澤耕太郎.日本の寫真家(36):中平卓馬[M].東京:巖波書店,1997

[12] 川島小鳥.未來ちゃん[M].ナナロク社,2011.

[13] Charlotte Cotton.這就是當代攝影[M].大家出版,2011.

[14] 細倉真弓.浮遊物[M].瀑布有限公司,2014.

[15] 蜷川實花.FASHION EXCLUSIVE[M].光村推古書院,2016.

[16] 筱山紀信.Accidents Series<1>樋口可南子+篠山紀信[M].朝日出版社,1998.

[17] 森山大道.邁向另一個國度[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18] 須田一政.凪の片[M].冬青社,2013.

[19] 木村伊兵衛.木村伊兵衛の眼(レンズ)[M].平凡社,2007.

相關焦點

  • 丸說 | 小清新退散,這才是真正的日系攝影!
    這一期是日系風格片。本期照片來自於日本攝影師新田君彥。新田君彥活躍於各品牌以及雜誌,擅長從衣、食、住、行各方面將日常生活習慣和時尚感相結合,拍攝風格清新不造作,有著日系攝影特有的平靜感。,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治癒系小清新。
  • 【攝影講評】日系小清新怎麼拍? 第九百四十六講?
    首先,我們想要拍攝出小清新的作品,應該解決哪些問題呢?
  • 攝影后期太麻煩?教你原圖直出日系清新照片
    作者微博:@大聖不空「日系小清新」攝影風格近年很流行,成為女性攝影和兒童攝影的一個熱門的拍攝風格。照片看起來色彩清雅,人物神態自然,讓我們聯想到日常生活中一幕幕美感的瞬間,今天閒著和大家聊聊。網上關於調色的風格一直都有很多,每一年似乎都有新的風格在出現,可是清新風格一直不曾被拋棄,一直活躍在我們生活中,但是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的小清新拍出來不是那麼清新,但是又總是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不妨今天就來看看三十八線博主拍攝清新照片的思路吧。
  • 日系婚紗攝影:日系是什麼風格婚紗照?日系婚紗攝影拍攝攻略
    日系婚紗攝影主要是清新風格為主,體現的是一種樸素淡雅的色彩,展示的是溫馨而淡然的氣氛,那麼日系婚紗攝影怎麼拍好呢?
  • 專業日系攝影博主免費教學:六要素助你get小清新美照
    日系小清新在攝影界一直是被追捧的風格。溫情柔和的生活氣息,略微過曝的光線,藏在細枝末節的情緒都透著攝影的魅力。
  • 日系風格怎麼拍?了解這8個攝影技巧,你也可以拍治癒小清新
    日系照片的流行,一方面是它來自於日本,屬於東方文化和東方視覺的範疇,我們看起來比較容易接受,而且獨特的靚麗的色彩色調,視覺上比較小清新,有著一種輕鬆治癒的感受。 另一方面,日系的攝影一般感覺沒有太嚴肅的主題,攝影拍攝與後期製作看起來相對簡單,而且效果良好,比起複雜的色彩關係,高對比度的歐美調子的照片,感覺更適合我們的胃口。
  • 【攝影排版】攝影師必備!海量清新文藝日系攝影PSD模板@你
    ---資源目錄---兒童攝影模板百款小清新日系寫真模板超美16款高清黑色契約及克洛伊文字PSD最新婚紗唯美字體PSD模板30款畢業季模板紀念冊大集合100款創意設計字體排版PSD含字體走心的畢業季校園文字PSD模板婚紗PSD價目表模板《北國童話》相冊摳圖模板兒童攝影時尚寶寶系列模板時尚農場系列新生兒童模板水果娃娃系列全套模板鞦韆童年系列全套30P3D圖親子兒童攝影模板(
  • 春天來了,拍張小清新照片吧!日系小清新圖片拍照技巧
    攝影技巧:日系小清新圖片,色彩清新,畫面唯美,給人一種自然舒服的視覺效果,所以也成為眾多年輕攝影愛好者的追捧。那麼今天,作者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日系小清新圖片的拍照技巧。日系小清新圖片色調經常關注這類攝影作品的朋友們,可能都知道,日系小清新圖片的顏色都比較明亮。像是藍色、綠色、白色、青色等,這類顏色都屬於偏冷色調。關於色調的選擇,下面給大家舉幾個比較常見的例子。
  • 簡單6步打造日系小清新色調 lightroom教程
    想打造一張日系風照片,除了低對比,低飽和、過曝,還有哪些小技巧?今天我們請@攝影書小白同學,給大家講講lightroom調色技巧,6步打造日系小清新🙌首先你要裝個Lightroom免費下載及基礎的入門視頻,請戳「人民攻攝」網站~  Lightroom | 簡單6步打造日系小清新
  • 日系小清新!膩了?帶你了解歐系膠片風
    很多朋友問要怎樣後期日系小清新的照片,給炎炎夏日帶來一絲清涼。而本人不喜歡日系小清新的照片。我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種跟日系小清新風格迥異的歐系膠片風,哈哈歐系膠片風作為與日系小清新幾乎完全對立的一種攝影流派,其對比強烈、質感突出、充滿空氣感、色彩通常較為豔麗。
  • 你真的懂什麼是日系攝影嗎?
    攝影,終究和美學脫不了干係。學習攝影,也是培養審美。每當你模仿他人,跟風拍攝一些餵養眼球的照片,是否也會偶爾停下來思考,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
  • 日系攝影的正確打開方式
    前些天,小助理跑來問了我一個問題:日繫到底是怎麼個定義,為什麼看到的日系都是不一樣的!聽完之後,我陷入了沉思,並不是為了裝逼,只是這的確是個問題:江湖上盛傳日系許久,但是到底什麼是日系,我相信絕大多數同志就跟小助理一樣,並不是完全了解的!
  • 攝影教學 | 在廣州怎麼拍出刷爆朋友圈的日系清新人像?
    日系照片一直以來都很受人喜歡,在廣州怎麼拍出刷爆朋友圈的日系清新人像?接下來小編分別從服裝選擇,拍攝動作指導和地點選擇來告訴你,快跟上小編的腳步一起看下去吧~ 對於日系寫真來說,服裝場景的選擇對拍攝效果影響是很大的,制服是很常見,當然也有其他一些搭配,顏色簡單的裙子,格子襯衫,寬鬆一點的褲子衣服,給人很簡單舒服的感覺就可以。
  • 只是小清新?你還是不懂日本攝影
    「攝影師的工作不僅僅是按下快門,也包括在按下快門的瞬間,對於被攝體、工作人員、攝影器材以及攝影家自身的掌控。立志成為攝影師,從攝影學校開始是明智選擇。」日本是相機產業最發達的國家,攝影水平也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在日本大學學習攝影,天然具有器材的優勢。
  • 手機人像攝影后期教程:日系清新風格的典型特徵和調色方法
    一直以來,日系清新攝影風格以其寫意自然、唯美溫馨和閒適安靜的生活氣息深受大家的喜歡。日系風格的作品往往通過平緩自然的畫面,傳遞內心的小情緒和情感。它不強調視覺衝擊,著重心靈深處的觸動。日系風格有很多分支,對於不同的細分風格,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無論何種風格,可能只是色調和情感表達的不同,總體還是具備日系清新風格的主要特徵。鑑於此,我們在學習日系風格後期的時候,一定不要迷失方向。
  • 如何拍好清新文藝的日系照片?那麼手機又如何拍呢?
    4、日系旅拍的準備和經驗1.日系旅拍時輕鬆歡快的樂趣,是靠場景,服裝,模特情緒等綜合因素體現的。建議可將快門設定為連拍,並把對焦模式調整為連續伺服對焦,好讓焦點持續對準人物如何拍出清新淡雅日系文藝人像攝影培訓。3.服裝挑選方面,建議採用柔淡粉嫩的顏色,比如白色、淡藍、黃色、淺綠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儘量不穿著顏色較為深沉的服裝。當然具體的著裝要根據實際的拍攝場景來做調整,從而確定整體色系搭配的效果。
  • 日系攝影咋拍?這8條核心原則,學會你也可以拍出好看日系寫真
    日系這個詞相信同學們即便是不能夠準確描述到底是一種什麼風格,但是頭腦中也一定會有一個大概的樣子。日系攝影可以說是眾多攝影風格中最為流行的一種。日系照片的流行,一方面是它來自於日本,屬於東方文化和東方視覺的範疇,我們看起來比較容易接受,而且獨特的靚麗的色彩色調,視覺上比較小清新,有著一種輕鬆治癒的感受。
  • 日系攝影,你不能錯過的9位日本攝影師
    日系「小清新」照片近來開始在國內流行,而且似有延續不衰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膠片相機「找感覺」或是用數位相機做後期處理。
  • 日系清新照片拍攝指南
    日系風格的攝影相當流行,網上可以找到很多標榜日系的PS濾鏡。
  • 清新治癒的日系照片,是怎麼拍出來的?
    清新的日系的照片,總給人一種簡單美好又治癒的感覺。相信很多朋友都很喜歡日系的照片,怎樣才能拍攝出好看的日系照片呢?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些拍攝的小技巧吧。選景首要是乾淨,至少看著舒服。尤其是拍街景的時候,國內大部分城市街道不會很整潔,商店招牌也大部分不好看。但每個城市肯定都有乾淨整潔的街道,所以一定要花時間去找一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