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小清新在攝影界一直是被追捧的風格。溫情柔和的生活氣息,略微過曝的光線,藏在細枝末節的情緒都透著攝影的魅力。 此前我們也曾介紹過不少的日本的攝影師(川內倫子\濱田英明\川島小鳥),乾淨通透的畫面讓人的心緒為之沉澱。
本期我們精選了許多日本攝影師的作品,提煉出了「如何拍出小清新照片」的要點,現在請搬出小板凳,準備好果仁瓜子,日系攝影速成課堂開課啦!
川內倫子、小林紀晴、橫浪修、荒木經惟……許多攝影師的出道都是從一部膠片機開始的。
對於膠捲的記憶,很多人停留在兒時傻瓜相機的記憶。按下快門的剎那,你永遠不知道小小的暗盒裡究竟留存了怎樣的風景。待到在暗房中衝洗出來,銀鹽離子在化學藥水中慢慢顯現,記憶也隨之復甦。
一卷36張膠片意味著你只能按下36次快門,比起單反恣意的快門,膠片的每一張都顯得彌足珍貴,因此也會格外珍惜按快門的機會。而膠片類似電影那般迷人的色彩和顆粒感,也讓畫面的氛圍更為濃鬱。
當然在數碼橫行的現代,單反也擁有膠片無法比擬的優點,可以迅速確認自己拍的照片,以便在下一張獲得更完美的構圖。通過PS、LR等圖像處理軟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仿膠片的效果。
日系攝影,追求的不是宏偉的場景,更多的是關注日常小事。
路邊的一朵小花,還未喝完的半瓶牛奶,陽光下的影子,這些充滿細節感的小物件都可以成為詩意的畫面。
攝影師們大多善於捕捉靜物的文藝感,照片中藏著一種纖細的敏感。
在拍攝人物方面,對於傳統拍照的印象總是——「來,對著鏡頭笑一下。」在日系攝影中模特的狀態更為自然放鬆,笑不是唯一的表情。他們的目光更多地聚焦在鏡頭外的地方,似乎鏡頭和攝影師都是不存在的。
低頭或轉頭的樣子,比起直面鏡頭更多了不經意的感覺,帶動了整幅畫面的情緒。
大面積的留白,偏居一隅的構圖是日系的慣用手法,給人以純淨的視覺享受和遐想空間。
背景過於雜亂就無法突出主體,儘量保持畫面的乾淨整潔。
在拍同樣一個場景時,如果覺得平視顯得過於平淡無奇,不如試試仰視或俯拍的拍攝角度。大人的視線與孩子,貓咪,昆蟲有很大的不同,試著站在不同的視角觀察,世界也會變得不一樣。
不妨為每一個場景設定一個小故事,這樣會使拍出來的畫面具有電影般的敘事感。
日系攝影往往採用50mm定焦的鏡頭,因為這個焦段與眼睛所看出去的視野是最接近的。定焦和變焦鏡頭相比,更容易製造大光圈,尤其是在晴朗的天氣下,背景散發出波光粼粼的感覺。
另一種製造景深的方法是運用前方的花草等物體作為前景,對焦在人身上,花草隨之虛化,可以營造出夢幻的效果。
《聖經》裡,神說要有光,於是世界便有了光。光線就好比一幅照片的靈魂,沒有光的照片無法打動欣賞者。比起閃光燈,日本攝影師習慣用自然光,畫面多會呈現柔和的氛圍(在保證一定的銳度和層次的前提下)。
一天中不同的時間,光線的變化也是不同的,清晨和黃昏是日光最為溫柔的時期非常適合拍照,儘量避免中午的大太陽。
逆光也是拍攝中經常利用的要素,注意此時需要多加幾檔曝光以免畫面過黑過暗。
拍照不一定要是晴天,陰天同樣適合日系攝影。多雲的天氣光線呈現漫射光,照片中的明暗反差不會太大,顏色對比以及飽和度會比較低。
喜歡日系攝影的一大原因,就是畫面的輕盈感。舒緩柔和低對比度的藍綠色調,莫名地讓人感覺輕鬆治癒。
眾所周知,色彩學上有冷暖兩種色調,暖色調以紅色,橘色,黃色為主,冷色調以綠色,藍色為主。為了達到樸素清淡的色彩,在後期的處理上,我們可以在高光處加一些青,減一些黃。
一張照片顏色不宜過多,也不要太少,最好限制在三到五種,既不會太雜亂也不會太單調。增加曝光,減少對比度和飽和度也是後期處理時需要注意的一點。
綜合以上的特點,日系攝影多以靜物、人物為主,輔之以大光圈,加上合理光線的運用以及留白的處理,給人以恬靜,安詳的感覺。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作為拍攝者的我們,要保持一顆發現生活之美的心。
下一次不妨拿起相機,拍攝一張屬於你自己的日系小清新照片吧。
(本文圖片來源小林紀晴、橫浪修、巖田俊介、上田義彥、奧山由之的攝影作品,非商用)
喜歡日系攝影的話,
就請後臺回復【小尾巴】加入mori醬的粉絲社群吧!
談日錄周邊商城
往期更精彩喲:
▲ 漫畫|吉桑聊日本:草根的崛起——豐臣秀吉
更多關於日本的文章、圖片快來投食
投稿郵箱:lansheyiwen@sina.com
轉載請後臺聯繫小錄~
和我一起漫步霓虹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