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修圖系新開專欄——丸說第四期。說圖人,依然是丸子。
這一期是日系風格片。
本期照片來自於日本攝影師新田君彥。新田君彥活躍於各品牌以及雜誌,擅長從衣、食、住、行各方面將日常生活習慣和時尚感相結合,拍攝風格清新不造作,有著日系攝影特有的平靜感。
日系在時尚界雖然沒有歐美那麼主流,但在逆光類,膠片類,風景類和靜物類攝影有非常獨特的美感,所以廣受大家的喜愛,這種美就是含蓄的美,有一種寧靜的意境!
一說起日系攝影,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治癒系小清新。這其實是國人對日系攝影過於籠統和片面的解讀。
而且隨著越來越多人去模仿日系,特別是什麼所謂的日系後期教程在網上層出不窮,什麼片子都能扣上日系的帽子。
日系被我們玩爛了,審美疲勞了,甚至有人稱日系攝影就是白內障攝影,就是矯情,就是low!
可是有一種類型,卻避免了這種惡運,並且不再局限於傳統的拍攝小景物,小玩物,小人物,在保留日系風格的同時,又越來越國際化商業化,這就是日系膠片類攝影,這期的攝影師新田君彥就是其中代表性人物之一。
現在來分析他的作品,構圖大多數是中間式構圖,還有井字型構圖黃金分割,人物佔比小,配色多採用互補色,低純度低明度高飽和,光比大對比強,整體不高調,暗部濃鬱偏死,高光亮而不曝,且高光陰影均有補色,根據環境和感覺,有的高光偏青暗部發紅,有的高光偏青暗部發綠,有的高光偏黃暗部發藍,有的高光偏紅暗部發藍,膠片感非常強,片子真實自然,濃鬱厚重,情緒表達非常到位。
從後期修片的角度去看基本上是0,完全無修飾。其實真正的日系攝影都是這樣,沒後期什麼事兒,因為大師們都愛用膠片拍。
那麼對於咱們來說,這種類型的片子在修的時候,重心就要放在我上面說的調層次和調色上,以及如何更好的模擬出膠片顆粒。三種辦法:
一是用插件,在中灰層上加顆粒然後柔光或疊加上,缺點是好的插件難找,要分pc版和mac版,還要看ps版本對不對應,而且沒有中文版。
二是自己做顆粒層,新建圖層填充中灰改柔光加雜色並拉大,具體數值和拉多大視情況而定,必要時用雙圖層,一層大顆粒,一層小顆粒,缺點是有點假,特別是模擬粗大顆粒時。
三是自己用大畫幅膠片機拍中灰畫布然後翻拍做素材疊上去,這種效果最好最真實,但器材昂貴,非土豪玩不起,退而求其次可以上華蓋全景海洛等素材站買膠片顆粒素材,但價格也是有點肉疼!
最後我想說,任何一種藝術風格都不可能脫開孕育出它們的民族文化而獨立存在。
日系風格在中國的市場到現在都很火,在這裡給想以此為生並做好的攝影師一點建議,去日本生活一段時間吧,深入體驗一下人家的文化,傳統,拋棄在國內壓力、浮躁,學會平和、寧靜,用膠片機記錄下方方面面,那才是日系攝影本來的樣子!
不要指望後期,那只是模仿而已!
高亮度低飽和?
膠片色?
還是顆粒感?
你覺得日系攝影的精髓是什麼呢?
IOS用戶讚賞通道: